徒有虚名的夏候元让

徒有虚名的夏候元让三国人物中, 相对于曹操,关羽,张飞,吕布等等各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物,夏候惇的名字仿佛有些另类,但这并不妨碍他广泛的知名度. 即使是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这个名字仿佛也不陌生. 可能是小人书留下的刻骨印象,夏候惇的孔武一直深深刻划在了脑海里,独眼将军摄人的魄力也是许多武将所无法比拟的.光荣三国志5中夏候将军的形象,也就是某感觉最接近想象的经典头像了. 因为感觉对夏候惇的了解已经烂熟于心,所以三国志一书中的相关章节也就从来也没有自己阅读过. 不过近期仔细的阅读并分析了一下,结论却与常理不符, 愿与诸位分享. (由于系统问题,原文中人名使用了一些白字,请见谅)我们就分段来看看魏书卷九中的相关记述吧.原文:"夏候惇字元让,沛国焦郡人,夏候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敦杀之,由是以烈气闻."批:和很多一流武将一样,夏候将军自年幼开始就有异人之相,此等烈气也就是将来狠角色的根本. 这是个良好的开始.但是后来发生了一想不到的事情让某开始质疑夏候惇勇武.原文:"太祖征陶谦,留敦守濮阳.张貌叛迎吕布...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 布退...入濮阳,袭得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敦,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批:演义中更是借用曹仁的叙述,就一句"兖州,濮阳已失"了事,夏候惇被绑架一事只字不提.原文中没有见到夏候惇被执持之后有什么反抗, 或者在被执持之前有过拼杀和肉搏,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仿佛这过程很简单. 看上去元让像是很安心的被挟持了起来,不知此时他年轻时的烈气去了哪里. 试想此人若是换成典韦或是许褚,结局不知道该如何的惨烈, 就连曹仁都可以在江陵以"壮士数十骑突击周瑜的数万之众". 相比之下, 夏候将军的'安之若素'令人汗颜.如果不是韩浩当机立断,采取不救人质而直接攻取挟持者的辣手政策,夏候将军不知道还要被挟持多久. 另外,可能是由于陈宫的辅佐,夏候惇每遇到吕布,便有败绩, 并因此失去了一只眼睛. '拔箭啖睛'一说无法考证, 所以不能作为其勇武的参佐. 而且仿佛不仅仅是吕布,夏候将军几乎是逢战不胜:"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候敦救之,不利""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候敦拒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敦不听,与于禁追之...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在整个列传中, '战不利'屡次出现, 若是换做一个庸人也就罢了,出现在元让的列传中,让人触目惊心.虽然没有过有名的战绩,但是夏候将军的地位确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伤左目后被封建武将军. 在之后不久的封邑,督二十六军,赐名倡,直到"(先祖)召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能比也", 再其后封前将军, 到文帝时封大将军, 直到死, 都没有什么战绩作为资本, 仿佛是年岁到了作为一种表彰. 夏候敦, 孔武的曹魏大将, 列传却没有可以证明其勇力的佐证.但是作为跟随曹操陈留起兵的元老, 屡次受到曹操的垂青. 使一员普通的武将成为曹魏神化了的榜样. 死后缢号取'忠'字, 也同时就是承认其勇武时的心怯. 遁甲天书1 原创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