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地道战

三国时期的地道战飞1014  收集整理一,使用次数频繁。从公元198年到公元258年的60年间,使用地道战达9次。1,公元198年的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2,199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3,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4,204年曹操与袁尚的邺城之战;5,219年徐晃与关羽的樊城之战;6,223年曹真与朱然的江渡之战;7,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昌之战;8,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9,258年邓艾与姜维的祁山谷口之战。二,技术水平提高。原始的地道战,只是从城外挖条地洞到城中,作为进军的通道,技术要求十分低。到三国后,特别在测量技术与工程力学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三,应用范围扩大。地道战是随着要塞战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攻城战术,到三国时期,地道虽然仍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但已经开始向其他方向发展。198年,曹操被张绣与刘表联军围在安众,曹军“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轴重”(《三国志》),这是地道用于撤退方面的。219年,关羽将曹仁围在樊城,曹军援将通过地道与曹仁取得联系,这是用于通讯方面。256年,邓艾在祁山谷口挖好地道,蜀姜维在此扎营,曹军突袭,蜀军大败,这是地道用于设伏方面。四,反地道战术出现随着地道战术的蓬勃发展,反地道战术也开始出现。官渡之战,袁绍“为地道攻操,操辙于内以为天堑以拒之”(《资治通鉴》)在陈仓之战中,诸葛亮先用云梯冲车攻城无效,“又为地突(地道),踊跃出于城里”,守将郝昭“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之,引退”(《三国志》)。当时的反地道战术虽然简单,但是却为后来的反地道战术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