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话关羽

关羽虽然一向被奉为忠义之表率,但正如财神赵公明未必富甲天下,我们的关二爷在史实里也并非赤胆忠心。关羽为人高傲轻慢,护颜面,好大喜功,色厉内荏。目中无人的他,非要在蜀汉争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马超的封号对他构成了威胁,他便立刻质疑,要讨说法,还好诸葛会做人,大拍他的马屁,给足了他的面子。他在正规的外交场合上很不友好的攻击了同盟使节,而在单刀会上又奈何不得义正词严的鲁子敬,活脱脱欺软怕硬的面目。在能力上,关羽是个千败将军,除了借助强大的水军和汉水洪灾擒获了于禁部,在他指挥的任何有记载的大小规模的战争中他都是站在失败的一端。尤其是几次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被对手漂亮的击溃,更是令人置疑其领军能力。谈到关于的个性与能力和讨论关羽忠义的主题仿佛并不相干,但这是促使关羽成为三姓家奴的根本诱因。说到真正投降过孙曹刘的三姓家奴其实在三国中还真是凤毛麟角,这一点关二爷也确实可以自傲了。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关羽什么时候降过吴啊?有几位坛友在阐述关羽忠义由来的时候也是从关羽的一次降和一次“不降”来分析成就关羽“忠义”的原因。但事实上,关羽败走麦城之时是的的确确向吴递过降书的。《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说明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为了求生曾欲诈降,关于此节在《三国志·吴书十八·吴范传》里有更详细的描述:“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竞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话耳。’”吴范看破了关羽的花样,让孙权早有了防备,后来才有马忠擒关羽的好戏。这段史实与演义中关羽宁死不降的描写相去甚远。关羽被孙权捉住后也未必是刚而求死,《蜀记》曰:“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这段话的口气很熟悉吧?在演义里这个故事好象“分配”给了同为三姓家奴的吕奉先,到也确切。在刘系的作战史当中,每次出征刘备带的都是张飞,看家借兵才轮得到关羽。不过关羽从来没看好过老巢,被曹操围,降魏,为孙权困,又欲诈降。降降走走,有若儿戏,何忠义可言?所谓“降汉不降曹”也是老罗附加的幌子,其实根本就是关二把曹操给诓了。关羽是幸运的,诞生在三个大度的君主较量中;关羽是可悲的,诞生在将星如云的三国时代,这注定了他将不段败降挑战孙曹刘的忍耐极限。一个庸人,被用到了如此高位,负荷超越了自身能力的责任权力,其实是最危险的事情啊!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