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燕张飞翼德兄(3)

(二)质疑“上邽割到的麦子可以支持蜀军3个月”  既然三国时代的麦子没理由比今天的早1个月成熟,那么要收到完全成熟的小麦至少得到农历4月末,所以蜀军在上邽抢麦子至少是进入农历4月以后的事。这在时间上接近现代的成熟期。诸葛亮2月出兵,到4月中旬麦熟就已经坚持2个月了。大兄总结的“蜀军如果没有在当地获得补充的话,只能支持1个半月多的粮草”云云就得不到支持。  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  下计还住黄土”时懿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  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张邰至青封交战,为亮所杀。秋八月,亮还汉中。估计你查的是《三国志》,所以引用的时候没有这个“恐”字。这里再强调一次,《华阳国志/后主传》的这段文字说李严是“恐漕运不给”,而不是“漕运不给”。说明李严是“害怕”大雨的影响到运输能力,自己要想法免除责任。而且前面说诸葛亮考虑(忧虑)到粮食运输问题,所以早就有了三个准备,还亲自给李严说明了。作者这样把三策都写出来,显然是要突出李严欺骗诸葛亮的前奏和诸葛亮知道上当后为什么会震怒。  遇到大雨后李严开始担心运粮补给,而大雨是在盛夏下的,那么至少是农历4月下旬以后的事。所以和麦子成熟(完全成熟该在农历4月下旬)被蜀军抢割的时间中间不会太长。从“时懿等粮亦尽”可以知道那时候双方都没有随军储备了,大兄所言在上邽抢到的麦子够蜀军“支持三个月”也就很值得怀疑。但是“粮尽”是不是说断粮了呢?我认为只是随军储备开始不足而不是说已经断粮。既然到5月下大雨之前李严一直在正常运粮补给前线,那么在上邽抢到的麦子有限,不够蜀军坚持到6月也可以间接得到证明。不然《华阳国志》不会说在盛夏(5月)就说蜀魏双方大军都“粮尽”了。《魏书》和《三国志》也提到魏军的粮食问题,难道都是假的?  我认为蜀军军粮补给要出现问题也是在大雨后发生的,而不是大兄所言早在3月就出现了粮尽,要靠在天水抢到的麦子才能支撑。显然抢到了麦子肯定可以对蜀军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因为诸葛亮早就在担心“粮运不继”,得到那些小麦补充对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否就可以说是“足够支持5万大军3个月”甚至“生死攸关”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一点,大兄列举其他几次北伐也不能充分解释这个问题。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2月出发,在渭南屯田到8月病死,其间至少有4个月整。10万大军吃什么呢?按大兄所言每次蜀军运输只够支撑一个半月的话,那么在4月到达五丈原开始屯田前的3月中下旬就没粮了,又是去抢老百姓的余粮然后支持到7月收春小麦?初一看这推论似乎很顺理成章,可是这个疑点得不到解释就显的很苍白了。所以我认为大兄的分析很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