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和张老三将军商讨粮食问题(1)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在后汉时代汉阳郡十三城[含上邽、平襄、冀],户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万一百三十八。这一地区就是我们争论的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活动地带,到现在也是陇右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后汉时期,这一代的人口结构不太清楚,不过按这个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大致这里一户有5口人.要正常的延续人口的话,必须满足的条件至少是1老2中2小。为了对张老三的论点有利,这里我们默认后汉的战乱没有使这里的人口减少,而且诸葛亮抢的不单是天水的麦子,而且把13城周围全抢光。计算劳动力时,再把小孩减少一人,老人也算是全额劳动力,即本地人口中劳动力有12万人。一人一天不管几顿饭消耗粮食只算0.05斛即今天的1升(0.001立方米,长宽高各10厘米,这样大家就比较有概念了吧。而且为了照顾张老三的论点,我们默认这些都是除去壳的精粮),默认小孩不吃饭那么这一地区一天就需要0.6万斛,一年就要365*0.6>200万斛。按张老三想象的小麦2季,谷子再加1季。姑且默认三国时期能在3月收小麦而且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量的一半就是100万斛,1/3就是70万斛。同样为了有利于张老三的论点,默认老百姓每年生产不止200斛粮食都有200万斛的余粮(实际根本就不可能)储存。也就是默认3月就能够收到200万斛,诸葛亮5万军队,一天消耗0.25万斛,3个月就是22万斛。  所以按张老三说的,蜀军抢到从祁山到天水的全部粮食的话,就能支持近30个月。那麽疑问就出来了,有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退兵?退一步说,默认老百姓私自藏有余粮,不要这一季的小麦也能过活,蜀兵只抢到足够自己3个月的小麦,那么剩下的粮食就足够魏军花销了,《三国志》中关于“陇右无谷”这段记载就是和《晋书》一样属于捏造的了。老三如果坚持认为有屯田兵也在陇右生产粮食的话,那么对他自己的结论---蜀兵抢到了全部小麦---就更加不利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