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伐魏是冒进偏激还是另有原因

诸葛亮多次伐魏是冒进偏激还是另有原因有关六出歧山还是四出歧山的正史与野史不少, 不论正史野史, 都可以了解蜀国的多次伐魏行动. 有人说诸葛亮冒进偏激,实际上就是指伐魏的举动. 某认为作为演义推崇的智囊人物, 诸葛亮的这些劳民伤财的战略计划肯定有他的理由. 试着分析一下, 愿与诸位商榷.诸葛亮作为一国之丞,每次北伐对于国力的消耗相信应该十分清楚. 但为什么还要一而再, 再而三的一味进击魏国呢? 某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 1. 为什么要一味进攻曹魏?  进取西川是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其中一个步骤, 而刘备死后,蜀国踞险而守,偏安一隅, 成了与吴魏抗衡的均衡势力.这使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到此而止,如果不继续进击曹魏, 待曹魏国家一统,民心归顺之时再图推翻, 以蜀的国力是根本达不到的, 也就无从谈起诸葛的战略了, 因此, 进击的越早, 成功的可能越大, 反之则越小.再者, 巴蜀的气候条件, 无论如何无法与江北的鱼米之乡和江南纵横的水道, 一年两收相比, 一旦形成僵持局面, 长期下来, 蜀国的经济条件很容易陷于被动.因此, 如果不进击, 不北伐, 则坐以待毙, 诸葛的战略势成泡影.2. 为什么不进攻吴?  取西川而图中原, 在诸葛亮的设想中, 荆州是战略重地.   长江沿岸的富饶水土所能提供的战略物资远远超过西川险山  峻岭所能给予的. 蜀国的稳固就在于一脚在荆襄,一脚在西川,  这样进可攻, 退可守, 有望逐鹿中原. 但荆州失守却打破了  诸葛亮的如意算盘. 没有荆州的战略物资供应, 同时也没有  了对于吴的牵制, 双方实力达到均衡. 蜀军不惯水战, 而吴军  不敢涉足峻岭, 加上彝陵之战给蜀国军民造成的恐惧. 出兵攻打  东吴, 是劳师远袭, 收效甚微的事情, 这一点可以从吴蜀多年无  大战的历史可以看出. 表面上, 西川是蜀国的坚强后盾, 实际上, 巴蜀除了崇山峻岭, 就只剩下了穷山恶水.从蜀国多次北伐看, 感觉诸葛亮在此地如坐针毡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虽说每一次都劳民伤财, 但这可能是诸葛亮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