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南阳(1)

  蜀国的人才里有众多的南阳人似乎是个偶然现象,充满了疑问。难道真的是蜀国比起魏,吴两国来说人才匮乏的原因才使南阳出身者脱颖而出吗?同属荆州地方的崔州平等人为何投向了魏国?魏国称得上人物为大家熟悉的南阳人前三国似乎只有文聘一人,后三国倒是有一位大人物---邓艾。东吴更就别说了,用检索功能查了一下《三国志》,南阳出身的唯一入传东吴人物是王夫人。那么是因为什么刘备手下会有那么多南阳人显露头角呢?  估计原因还得从南阳的沧桑去找。南阳早在汉武帝时代就是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到了东汉,作为诸多名将大臣的出身地,乡党亲朋聚居,消费水平成就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人口聚集。据载,在东汉顺帝永和5年(140年)南阳就有52万戸居住。比第二的豫章(40.6万)和第三的汝南(40.4万)多了近12万户。南阳的繁荣也达到了顶点。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前一年的139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名字---张衡离开了人世,他也是南阳人。在他生命里的最后几年里,包括京师在内各地发生了不少地震,候风地动仪因此而名流千古,按古时候迷信的说法是在动摇汉王朝的存在基础。在140年人口统计的15年后曹操诞生,16年后孙坚出世,19年后恒帝诛杀外戚梁冀,21年后刘备诞生。其间自然灾害,怪异现象不断,东汉皇朝斜阳西坠,南阳的苦难也揭开了序幕。  中平元年(184年),“南阳黄巾张曼成攻杀郡守褚贡”,接着是“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张曼成,斩之”。可是“三年春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同年六月,有名的清官羊续当了南阳太守,会同“荆州刺史王敏讨赵慈,斩之”。好景不长,董卓进京,讨董大军结成,孙坚过荆州杀刺史王睿,经南阳而杀太守张咨,转手把南阳交给了袁术这个纨绔子弟。经过多次战争洗劫的南阳此时仍然“户口数百万”,是块肥肉。但是留心看一下《三国志-袁术传》就会发现他的属下里居然没有南阳人的影子。只有“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这句简短的冷语。围绕他称帝前后的军阀混战,也严重破坏了南阳的富庶根基。南阳人没有选择袁术。  频繁的战争,导致大量南阳难民的出现,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吴地,而是和三辅的难民一起流向相对安定的益州,刘焉甚至利用他们整备了一支东州军出来。袁术兵败身亡后,刘表势力进入南阳,可是西凉军阀残部在关中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以后,像饿狼一样盯上了苟延残喘的南阳。在南阳人顽强抵抗中,张济被射杀,但随后他侄子张秀却被刘表接进宛城驻扎,用它来做自己和曹操的缓冲。宛城因此又遭受兵灾。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刘表和张秀得到了南阳的民心和支持,他们手下都没有大量南阳人活跃的影子。甚至有被刘表迫害而投向曹魏的南阳人。  张秀投降后,曹操得到宛城。刘表把刘备塞到前线的新野,这时候王连,邓芝,李严,吕乂,来敏,许慈已经在四川当官了,跟刘备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南阳人的政治倾向开始出现变化。刘备在新野时收留的南阳人物不详,不过经历赤壁,入川以后突然冒出一拨受到重用的南阳人,应该不是偶然现象。特别是魏延,他是带着部曲跟刘备打到汉中太守位子上的。也就是说,黄巾起义以后南阳的一般人第一次开始追随属于自己的政治领袖通过打天下来谋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某种程度上说是超越了李严等人那种单纯的逃难依附关系。这样的事估计和刘备在新野的名望以及诸葛亮受到的礼遇有关。南阳人看中了刘备的什么呢?是否是演义里描写的“仁义”呢?我想多少是有的,张秀本身没有魅力,和他作战的曹操恶名在外,很难使南阳人倾向魏国。三国演义里刘备常被叫做刘豫州,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后来,他携民逃命,虽然让百姓做了盾牌,可是这一事件在人命如草芥的战乱年代对民心走向起的作用不应该被小看。刘备被人追着屁股跑了大半个中国,名声却是越跑越响。但是在他到达新野以前,跟随他的远没有离去的人多。在徐州他只得到个孙乾,在豫州只收了陈到。偏偏到了荆州,他得到了流离失所的南阳人的集体支持,这不能说和他独特的“气质”没有一点关系。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