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寿星

  后汉末,天灾人祸不断,兵戎杀戮常见,很多时候百姓生计都成问题。古时候也没有现代的医疗保健制度,人口平均寿命应该不会很长。这种情况下,后汉・三国时期也有非常长寿的人。  曾经聊到过的蜀国神仙李意期超过300岁,这样的显然是民间传说和附会,但是也被裴松之收录。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里,裴注就引用曹植的《辩道论》提到过这一类的人。  东阿王作辩道论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  有郤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卒所以集之於魏  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岂复欲观神仙於瀛洲,求安  期於海岛,释金辂而履云舆,弃六骥而美飞龙哉?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左慈这个“峨嵋山道士”的。甘始和郤俭估计就不怎么为人所知了。一般都认为左慈这样的仙人根本不存在,不过曹植的说法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我估计他们号称300岁多办是其本人或弟子们故弄玄虚的结果。东汉时期,宗教在中原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不是偶然的。最近有考古甚至说基督教也在东汉传入我国,真假暂且不论。频发的战乱和天灾使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安身立命成了大问题,对长寿的人自然会有一种神秘感。加上平时的疾病需要依靠一些“赤脚医生”用一些土办法加上宗教仪式给人看病,或者读过些道家经典的能够满足有钱人“养生”或“房术”的妄念。这些神仙的出现就很自然了。他们也许都上了一定年级,但被夸大成300岁显然是一种掌握了民众心理的夸大广告罢了。  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里也有比较可信但是传说成分有点多的长寿者。大名鼎鼎的神医华佗估计有100岁,樊阿也在100岁以上,吴普90多岁。都比较接近现代长寿概念了。考虑到是方技传记载的,可信度似乎不高。  裴注里还提到过些长寿的人,比较接近常理。《魏书・阎温传》里引用《魏略・勇侠传》提到一个叫孙宾硕的,他自称家有老母百岁。“孙宾硕者,北海人也,家素贫……宾硕闭车后户,下前襜,谓之(笔者注:指亡命的赵岐)曰:“我北海孙宾硕也,阖门百口,又有百岁老母在堂,势能相度者也,终不相负,必语我以实。”这里不排除他为了取得周岐的信任夸大了母亲的可能。后面还提到了一个差点被人煮来吃了的长寿者,鲍出的老母。鲍出的孝心和勇气使他母亲活到青龙年间,100余岁才辞世。鱼豢这段写的非常精彩,很有武侠小说的味道。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  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  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  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  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  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  乃共布列待之。出到,回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  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  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  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  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  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  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以笼  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  “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  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其他如扈累和其师青牛先生(魏书・管宁传)分别约8,90岁和100余岁,善于养生,面目都比实际年龄年青。“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孚(字叔达。晋书・宗室传)也活到泰始8年(272年),享年93岁,他哥和两个侄子夺了魏的天下,他却始终对魏保持了忠诚。谯周的孙子谯秀(蜀书・谯周传)也活到90多。蜀国关联的还有一个叫李密(蜀书・杨戏传)的,他因为母亲改嫁,是祖母刘氏把他养大的。他给晋武帝上的著名的《陈情表》里就说祖母96岁了,自己不知道还能在身边服侍多久云云。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尹昌(魏书・梁习传),是裴松之引用《魏略苛吏传》里的高寿者。  民尹昌,年垂百岁,闻类出行,当经过,谓其兒曰:“扶我迎府君,我欲陈恩。”兒  扶昌在道左,类望见,呵其兒曰:“用是死人,使来见我。”其视人无礼,皆此类也。这里面的骂人者是高阳人刘类,为人尖酸刻薄,他在嘉平年间,做了弘农太守。这件事就是他在任时发生的。对一个百岁长者都如此无礼,难怪当地民怨甚浓,“其后安东将军司马文王西征,路经弘农,弘农人告类荒耄不任宰郡,乃召入为五官中郎将”。  以上是散见于裴注里的高寿者。陈寿本人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以外的本传里也曾提到过几位长寿的人物,可信度比较高。像乐详,90多岁,北齐魏收写的《魏志・志第十四・乐五》也提到过他。高柔(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也活了90岁,是陈留郡县高固后人,这家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下面引一段说明:  高固由于拒绝做王莽的官,被王莽的淮阳太守杀害。高固之子高慎,历任县令、  太守多年,持身清廉。病老退休时,草屋蓬门,家无余财。高慎长子高式,是著  名孝子。高慎次子高昌,三子高赐,都曾任刺史,太守。高赐之子高躬,曾任蜀  郡太守。高躬之子高干是袁绍外甥,曾任袁绍并州刺史。袁绍败死,高干降曹操,  任曹操并州刺史。后来叛曹,败死。高式之子高靖,曾任蜀郡都尉。高靖之子高  柔,在曹操手下任司法官吏。从曹丕称帝第四年起,任廷尉(国家主管司法的最  高官吏)23年,敢于坚持依法治狱,多次公开反对皇帝以一时喜怒破坏法律常规。  后来历任太常、司空、司徒。在司马懿和曹爽争夺朝政大权斗争中,高柔是司马懿  盟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孟光(三国志・蜀书・孟光传),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於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他也活了90多岁。曾经把他和“举案齐眉”的梁鸿孟光夫妇混淆,闹了笑话。:)和他同样争论的来敏也很长寿,“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父艳,为汉司空”。“(三国志・蜀书・来敏传),他在景耀年间去世,活了九十七岁。“优游终世”的老狐狸士燮(三国志・吴书・士燮传)活了90岁。东吴重臣吕岱(三国志・吴书・吕岱传)在孙权时期就东奔西走镇压叛乱,到了孙亮继位,他当大司马的时候已经92岁了,是个老而弥坚的家伙。他在4年后的太平元年(256年)死去,活了96岁。  《三国志》正传里还提到一个人是魏国的张臶。他的事迹出现在《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的一小段里面。原文是这样说的:  时钜鹿张臶,字子明,颍川胡昭,字孔明,亦养志不仕。臶少游太学,学兼内外,  后归乡里。袁绍前后辟命,不应,移居上党。并州牧高幹表除乐平令,不就,徙循  常山,门徒且数百人,迁居任县。太祖为丞相,辟,不诣。太和中,诏求隐学之士  能消灾复异者,郡累上也。此,发遣,老病不行。广平太守卢毓到官三日,纲纪白  承前致版谒臶。毓教曰:“张先生所谓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者也。此岂版谒所可  光饰哉”。但遣主簿奉书致羊酒之礼。青龙四年辛亥诏书:“张掖郡玄川溢涌,激波  奋荡,宝石负图,状像灵龟,宅于川西,嶷然磐峙,仓质素章,麟凤龙马,焕炳成  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皇圣帝所未尝蒙,实有魏之祯命,  东序之世宝。”尚书顾命篇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注曰:“河图,  图出於河,帝王圣者之所受。”事颁天下。任令于绰连赍以问臶,臶密谓绰曰:“夫  神以知来,不追已往,祯祥先见而后废兴从之。汉已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兴徵  祥乎!此石,当今之变异而将来之祯瑞也。”正始元年,戴鵀之鸟,巢臶门阴。臶告  门人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此凶祥也。”乃援琴歌咏,作诗二篇,旬日而卒。他死的时候是正始元年(240年),时年105岁。似乎是《三国志》正传里提到的最高寿者。和正传里出现的其他高寿者不一样的是,他是个隐士志向的人。从所谓“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的作风在当时受到嘉奖的事似乎可以看出一点点当时社会上层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也许是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矛盾心态。曹操独掌大权而不称帝,似乎也有某种清流儒学的价值观念在背后影响他。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