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代历史笔记,胡说八道集1

《读汉代历史笔记,胡说八道集》个人原创首先声明,本人学习日浅,愚昧不明,所有说法均为一孔之窥,不足为先学者笑料,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而且我是在一边读一边写,所以很可能有前后矛盾之处,还望见谅。所有史料,未经注明,全部来自《资治通鉴》。       第一章、整个汉代由丞相负责制向三公虚设体制的演变                 第一节、前汉初丞相的黄金时代    汉之初立,高祖刘邦以萧何为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职责较重。孝惠、吕后时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等先后共为左、右丞相,其中王陵因为得罪吕后,由陈平代替,之后左右丞相携手除掉了吕氏势力,迎立汉文帝,可以说是有延续汉室天下的大功。    文帝二年以陈平为丞相,陈平死以周勃为丞相,文帝前三年(不知道什么叫前三年,不过我现在看的资治通鉴是这么写的)对于各诸侯王久居京城感到不安,“欲遣侯王归封国,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国。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可见此时丞相一职非常显要,担任丞相一职的人都是国之首辅,甚至要使诸侯王离开京城,皇帝的命令不管用,而丞相做表率大家就不敢不照着做了,从史书的记载看,之后各王应该是乖乖的回国了。而同时三公的位子并不明显,其中太尉一职还经常是和丞相一职合并的,可有可无。四年灌婴死,其后张苍、申屠嘉等相继为丞相,都是当时名望能力高居众人之上的官员,手中的实权也非常大。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可见即使是皇帝的宠臣,皇上也得要等估计丞相的威风已经树立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能去救。而这时的丞相对于有其他人敢于凌驾于自己之上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的宠臣不能杀,也要当着皇帝的面好好的立一立自己的威信。    汉景帝时“魏其侯窦婴为大将军,武安侯田分乃为诸郎,侍酒跪起如子侄。已而分日益贵幸,为丞相。魏其失势,宾客益衰”。汉武帝中、前期“大将军(卫)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可见汉初丞相无论实权还是名望都是位于大将军之上的,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威严,皇帝对大将军可以随便一些,但是对丞相却是恭敬有加,不敢轻待。这时候可以说是丞相一职的黄金时期。而三公地位和九卿差不多,只是丞相的助手,而且经常由丞相自己兼任其中最重要的太尉一职。    “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这个公孙弘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和董仲舒齐名的前汉大儒,虽然性格有些小问题、和董仲舒不和,但比董仲舒更得汉武帝的赏识,对于儒学能够成为汉代国学,其过很大作用,而且他也是最后一个有丞相权威的丞相。不过这时候还有人公开反对儒教:“汲黯常毁儒,面触弘,弘欲诛之以事”而这个汲黯从上一段的引用资料看,也是一个汉武帝非常尊重的高官。            第二节、前汉中、后期丞相的没落时代    到了汉武帝中后期,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统治,对臣子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丞相在汉武帝面前的权威也自然有所下降。而且因为国家年年对匈奴用兵,财政不支,国家急需钱用。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一一九年,张汤提出算缗之法,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财产及商业额外附加税及逃税惩罚综合法”,大致是说以个人财产总额和商业交易总额每两千钱为一个单位对所有的人和经营活动收取财产和商业经营税,其税法极重,因此为防止逃税,规定凡举报者可以得到被举报人一半的财产。“其法大抵出张汤。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丞相的国家首辅作用首次因为经济问题的迫切现实而降低了。紧接着,汉武帝为打击丞相的地位和权威,采取了一种在现在看来不讲道理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古代最有名的连坐法。而下面一件事给了汉武帝一个开始实施这个办法的机会:                         ……待续……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