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敌退为那般?-------点评一下张飞在长坂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从这里看,无疑,众将不敢上前不单是怕了张飞,更多是怕了中计。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正该如此,既然不怕张飞只怕中计,那么先扎下阵脚,看看再说。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很明显,张飞在叫阵,叫的乃是曹营“雄兵百万”、“上将千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俺不知道,这个还能有什么解释。尽皆股栗到底怕的是中计还是张飞。尽皆到底包不包含上面的那些大将。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看见了吗,大家本就在疑惧之中了,曹操还嫌不够呢,再添点油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再次叫阵,结果是这么多人保护的曹操怕到这个份上了,而众将却无人敢于应战为主公分忧。理解为为张飞气势所逼再加互相感染众将都有了一时之俱,不过分吧。而且很明显不论从推理还是从书中描写看,此惧都是对张飞之惧、而非前面所顾虑的怕中计了。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经过了前戏高潮就这样到来了。如果有人硬要说这是怕中计而吓死的、是怕中计才拨马而走的,那我只好无言了。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随便看看:“杀气生”,这可以解释何以众多虎狼竟然会俱了张飞,只因那一刻的杀气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人能当。“独退”,看到了吗,如果说怕了中计而使曹军扎下阵脚不敢前进的话,那么退走则完完全全是被张飞一人吓的。可能罗同学怕后人误解此段描写烘托张飞神勇的本意,特留下诗两首补正一下。只可惜,小罗同学白辛苦了。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不愧是大将,在经过了短暂的惊惧之后,张许二人回过神来了,可惜晚矣,张飞威名已成,曹营颜面早失。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探听消息。-------曹操的武力或者刚猛到底是低了点,虽有高超的智力却仍然比手下猛将晚回过神儿来。且说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这个没什么说的,你曹操既走,我张飞的战马腿肚子也不必发抖了,长出一口气,甩掉点冷汗、怒汗。杀气已衰,难道还等你回过神儿来打我,三爷我走了,桥嘛,还是拆了吧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飞问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于是即刻起身,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路而走。--------明明白白的道理: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大的形势一目了然。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操曰:“张飞一勇之夫,岂有诈谋!”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显然从最后这点仍可以看出:1、恐诈最多导致不可进,而不是退。 2、曹操时才败逃所惧非为诈谋,乃是张飞一勇,“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之勇也。总结一下我的看法:1、张飞在桥头叫阵,以他的脾气和当时的话语,摆明了是要单挑,但无人敢于应战,原因见2、3。2、使百万大军溃退的,就是张飞之勇,杀气,一时的杀气,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叫张飞再来一次也不可能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杀气。3、在那一刻,记住,是那一刻,没有人不怕,即便如张辽许褚也不能幸免。这是描写的事实,也是可以解释和理解的。4、曹营众将畏孔明之计,绝对有,这使他们不敢冒进,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张飞之勇独退百万军的决定性作用。over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