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孝子

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叫孟宗。书上是这样说的:◆ 数日后,孙綝遣中书郎孟宗,拨与中营所管精兵一万五千,出屯武昌;又尽将武库内军器与之。那么大部巨著里一个人物的出场就仅有这么短短一句话,可能了解他的人就很少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叫孟宗的人其实还有着特殊的一笔。元朝郭居敬的《二十四孝》[1]里收录了他,说他是“哭竹生笋”的大孝子。上次提到的那个“怀桔遗亲”的陆绩也在同列,另外还有魏国“卧冰求鲤”的王祥[2]。他们和舜一起被列为孝子显然是儒学思想的后来的附会,和元王朝对中原文化的压抑可能有关系。这里只谈谈这个孟宗的逸事和传说。裴松之在正史《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里引用吴录说孟仁字恭武,江夏人,本名宗,避孙皓字,改称仁。小时候就在南阳的李肃门下学习,他妈妈给他做了很厚很大的被子,有人问她妈妈原因。他妈妈说:“小儿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可见这位母亲的见识多少有些“三迁之母”的影子。做儿子的也很争气,“读书夙夜不懈”。老师李肃“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可是这个孟宗的人生一点也不顺利,“初为骠骑将军硃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其母”。够惨的。估计他勤学上进是带着未来美好憧憬的,没想到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居然这般凄苦。多少我们可以看出她妈妈为他做了不少让他感心的事,不然他也不至于那么伤感还要“因起涕泣”给妈妈道歉。年轻人刚出道,四处碰壁受点委屈在今天也是很常见的,毕竟一帆风顺的人凤毛麟角啊。值得人尊敬的是他的妈妈没有怨天尤人,还鼓励他说:“但当勉之,何足泣也?”。我想稍微有点良心的人对这样的母亲都会产生好感的吧。扯远点说的,想到一个女性迟早要为人母的话,任何人对女性都该是尊重的,当然这不仅是男性的事,也需要女性自爱。终于他晋升了,当了个“监池司马”,估计就是管鱼塘的小官,要是他看过《西游记》不知道会不会和孙悟空有同样想法要当齐天大圣哈。他还比较手巧会自己编渔网,可能是读书时老补被子练出来的吧,呵呵,那么大被子和很多人共用想来很容易破的。言归正传,他就网了些鱼做成鲊(估计使用盐腌过的鱼)[3]给他妈送去了。结果他妈给他送回来还说了他一顿:“汝为鱼官,而鲊寄我,非避嫌也”。再后来,他当上了吴令(县官?),当时孙权不允许家属随行赴任,他“每得时物,来以寄母,常不先食”。正史《三国志》·吴书二·孙权传·里记载说,后来孟宗的妈妈逝去,他居然犯禁奔丧,不理政事。完了他“自拘於武昌以听刑”,好在陆逊为他求情,孙权才“减宗一等”,但是“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裴松之在·三嗣主传·里引注说“ 复使为官,盖优之也”。可见他的行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民意基础的。元朝的《二十四孝》里的“哭竹生笋”来自裴松之在正史《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里的引注。·楚国先贤传·里说孟宗的妈妈喜欢竹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这个显然是后人附会的传说。不过他的老师李肃果然没有看错,他后来“累迁光禄勋,遂至公矣”。司空在当时应该算得上宰相这个级别吧。“哭竹生笋”这样的传说算是为他的一生做了个注脚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2] 按活跃年代来说该算作晋人。《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里:钟会出师之时、、、、、、人皆称羡,惟有相国参军刘寔,微笑不语。太尉王祥、、、、、、问曰:“钟、邓二人,此去可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但恐皆不得还都耳。”王祥问其故,刘寔但笑而不答。祥遂不复问。◆[3] 以鱼加盐等调料腌渍之,使久藏不坏,古代称为“鲊”。本为古人防止鲜鱼变质,加以处理的一种方法。糟鱼,腌肉也可称为“鲊”。《说文.鱼部》:“鲊,藏鱼也。”《渊鉴类函》卷三八九引《汉书》:“昭帝时,钓得蛟,长三丈,帝曰:此鱼鳝之类。命大官(御厨)为鲊,骨肉青紫,食之甚美。”蛟,指鲨一类的大鱼。《晋书.列女传》:“[陶]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南朝齐王融《谢司徒赐紫鲊启》:“东越水羞,实罄乘时之美;南荆任土,方揖鲊鱼之最。”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安禄山恩宠莫比,其赐膳品,月有野猪鲊。”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