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围棋王国

在飞扬围棋网上看到这么个作品,说是曹操作的《围棋赋》昔班固造弈旨之论,马融有围棋之赋,拟军政以为本,引兵家以为喻,盖宣尼之所以称美,而君子之所以游虑也,既好其事而壮其辞,聊因翰墨,述而赋焉。赋曰:局则邓林之木,鲁班所造,规方砥平,素质元道,犀角象牙,是错是砺,内含光润,形亦应制。于是二敌交行,星罗宿列,云会中区,网布四裔,合围促阵,交相侵伐,六军之际也。张甄设伏,挑敌诱寇,纵败先锋,要胜后复,寻道为扬,频战累斗,夫保角依边,处山营也,隔道相望,夹水兵也。二斗共生,皆目并也,持棋合围,连理形也。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讶奇变之可嘉,思孙吴与白起,世既平而功绝,局告成而巧止。当无为之余日,羞见玩于君子。虽然据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但是他也非常好学,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早已为大家熟知。而且他在围棋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据说他与当时魏国的著名棋手山子道、王九真、郭凯都交过手,棋术即使不在其上,也堪称对手,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当时孔桂下棋很强,被推荐给曹操后受到器重。他那个黄须儿被曹丕毒死也是在下围棋的时候。三国时期围棋不仅普及面广,也是我国围棋历史上飞跃发展的时期,正史《三国志》里也多次提到围棋。例如:《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据说王粲也因此为《弈旦评》誉为“弈中神人”。同为“建安七子”的应扬也写过围棋专著,叫《弈势》。《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三国志》魏书・崔琰传里引注“魏氏春秋”说:“孔(融)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辞?”二子俱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辞!”以为必俱死也。臣松之以为世语云融二子不辞,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如孙盛之言,诚所未譬。八岁小兒,能玄了祸福,聪明特达,卓然既远,则其忧乐之情,宜其有过成人,安有见父收执而曾无变容,弈釭不起,若在暇豫者乎?”[1]《三国志》吴书・赵达传裴注引《吴录》“严武字子卿,卫尉畯再从子也,围釭莫与为辈”。而在葛洪的《抱朴子》曾经提到说达到“围釭莫与为辈”者称为“棋圣”,这也许就是“棋圣”的来源吧。喜欢围棋的朋友可以查证一下。从以上的文献来看,当时围棋至少在文化人范围内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当时以吴国下棋之风最盛,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军情紧急至此,伯言仍能安坐弈棋,恐与赤壁周郎不遑多让。《三国演义》第75回写到关羽刮骨疗毒:“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这段描写的非常生动,不过我怀疑其原形有一部分来自陆逊的故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里只说“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没有提到下棋。又据《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当时围棋在吴国风行,太子孙和的幕僚如蔡颖一班人甚至常因下棋耽误公事。孙和忧心忡忡,把韦曜招来,命他写了篇《博弈论》,批评当时的人不讲究孔孟之道,却喜欢围棋,甚至废寝忘食,弄得身心废瘁,对孙吴的治军有害不符孔孟为人之道云云。看看东吴混乱的婚姻关系,说不尊孔孟倒是有些道理,但是全归咎于围棋,呵呵,似乎太过了。玩物丧志的人有,但是陆逊等人也不见得就耽误了军机。看来孙和这个人比较有事业心,作为太子还是有资质的,可惜孙权偏听谗言,把他废了。这件事的辩证关系和今天我们沉迷网络,大开笔战似乎也适用。:)围棋风行也导致名手辈出,某些精彩的对局被人收集起来成为棋谱代代流传。据说在隋唐之前的敦煌本《棋经》中,曾两次提到“吴图二十四盘”,指的就是吴国流传下来的棋谱。今天咱们要谈的是一场未完的棋局,虽然是它是个传说,但是却永远的留在历史上了。这局棋传说是发生在那个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和东吴重臣吕范之间,据说也是我国目前有文献详录的最早的棋谱。这局棋记载在《忘忧清乐书》里,我是在一个日本棋迷的网页上偶然发现的。自己又查了一下,发现这本书在国内是这样记述的“来人李逸民编的《忘忧清乐集》......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局棋”。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范传:“后领宛陵令,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裴注]江表传曰:策从容独与范釭”。他和吕范讨论什么呢?从结果来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对了一下年表,这件事似乎该是发生在196年,那年孙策21岁,刚刚击败刘繇等人,有了点信心,但是前途还不明朗,接下来虽是面对强敌严白虎,他一定野心勃勃。下这盘棋的时候,他心中一定对孙家的未来有很宏大的设想,逐鹿中原之意说不定就是这时候开始有了初步具有现实性的设想。那个日本棋迷用java把这盘棋复原了一次,大家可以参照附图看看。当时,下棋黑白各先以2子互占对角,贵人执白先行,孙策下到第43手,这盘棋不知什么原因就停止了。不过这盘棋一直存在争论,因为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这盘棋是用的19道棋盘。而根据韦曜的《博弈论》引注邯郸淳的《艺经》来看,当时棋盘应该是17道,黑白棋子各150枚。所以,这盘棋是否是孙策和吕范的作品一直争论不休。苏东坡曾说赤壁周郎“小桥初嫁了,雄姿英发”云云,不过那是扯谈,时间上根本不符合“初嫁”。无论如何,孙策当时的心境似乎在这盘棋上能够有所表现,他应该有那种风度笑对人生棋局。这盘棋没有下完,似乎也对他事业中途半端就英年早逝给了个注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些文献里的记载说不是围棋。比如《世说新语》言语第二里就说是“琢钉戏”,某些日语版正史《三国志》也翻译成一种类似围棋的赌博游戏。可是俺一直查不到出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upload=http://x.bbs.sina.com.cn/forum/show_fpic.php?apid=forum&uid=1481775443&fpid=3290979&postfix=0&ptp=0][/upload]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