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门系列]杨修世家

杨修的初祖名叫杨喜。汉王二年从刘邦起兵,在灌婴麾下任郎骑。 当时楚汉争雄进入末期,项羽从垓下突围,灌婴为先锋领五千骑兵追击。直到大泽,终于将项羽及其残属一百余骑困住了。在《史记》和《汉书》都有杨喜和项羽遭遇的记述,不过都不甚光彩。“是时,杨喜为郎骑,追羽,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活脱脱为楚霸王的形象做了反衬。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军中“乱相蹂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杨喜在这时倒脱颖而出,和吕胜、吕马童、王翳、杨武,把个霸王瓜分了,各自拿到刘邦面前领功,结果被封了赤泉侯,邑一千九百户。 杨喜在高后十八年病故,谥号“严”。其子杨敷、孙杨毋害先后嗣爵。 杨喜之后传四世,华阴杨氏又出了一个名臣杨敞。杨敞的出道,得益于霍光的赏识,从一个小小的军司马直迁大司农,而后御史大夫,最后拜丞相,封安平侯。 杨敞的性格“素谨畏事,不敢言”。霍光谋废昌邑王征另立新帝,通知他的时候,这位霍光的亲信,竟吓得“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但在霍光弄权的年代,他的这种中庸的性格倒颇令他明哲保身。 杨喜有两个儿子。长子忠,继承了杨喜的爵位,并益封三千五百户。 次子恽,他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小女儿,从小受外公的熏陶,少年时就“以才能称”。后又以平霍氏谋反之功,封平通侯。 安平侯杨忠,平通侯杨恽,再加上恢复了赤泉侯爵的族兄杨恢。华阴杨氏,一门三侯,荣耀一时。 不过杨恽的性格与其父恰恰相反,“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最终被人告了一状,竟落了“要斩”的下场,妻、子发配边疆,其侄杨谭也被免了安平侯的爵位,做了庶人。 华阴杨氏在西汉的辉煌尘埃落定。东汉伊始,这个弘农的名门望族便又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清廉耿直的贤臣——杨震。 杨震的父亲杨宝是杨敞的曾孙,生于西汉末年。因见王莽乱政,乃逃遁他乡、隐居教书、终了一生。 杨震五十岁才开始做官。在这之前,他已是全国闻名的一代鸿儒,研究《尚书》的专家,享有“关西孔子”的盛誉。 杨震最早做的是荆州刺史,然后辗转各郡太守(刺史和太守在东汉早、中期是平级的),后入朝,历任太常、司徒、太尉。《后汉书》甚至记载了他担任太守时的一则逸事。“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在《后汉书》中,被单独列传的名臣不多,唯窦融、马援、梁统、班彪、杨震、张衡、马融、蔡邕、董卓、崔因而已。只可惜这样一代名臣,最终在七十多岁高龄,竟遭了小人的谗言,“饮鸩而卒”,不得善终。 杨震有五个儿子。长子牧,为富波相(相当于太守一级),牧孙奇,为侍中,在李郭之乱中为汉献帝平安到达许昌颇立了些功劳,被追封为“阳成亭侯”,其子杨亮袭爵。杨震少子奉。奉孙众,同样因扶助汉献帝定都许昌之功被封了“婺亭侯”。杨奇和杨众,都是杨彪的族弟,杨修的族叔。 杨震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杨秉。杨秉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大。他早期也以教书为生,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担任侍御史,然后历各州刺史、太中大夫、尚书、太常,直至太尉。 杨秉为官,也是以廉洁秉直著称,而且在整理朝纲上颇有成效,因此深得汉桓帝的信任。杨秉最突出的,是私生活方面的检点。他“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这在当时,真是难得了。难怪杨秉也颇以此为自豪:“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杨秉享年七十四岁而卒。其子杨赐,承两世荫萌,数任司空、司徒、太尉之职,常居三公之列,封临晋侯,邑一千五百户。及亡,“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公卿已下会葬”,其荣耀达到了顶点。 杨赐之子杨彪,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代名臣。虽高居太尉之位,却经历了董卓乱政、李郭之乱、曹操弄权一系列刀光剑影的动荡。不过,最令他伤心的,却是另外两件事情。 一、 杨修之死。杨修是杨彪非常得意的儿子,袁术的外甥,以急智闻名。他在曹操帐下任主簿,“总知内外,事皆称意”(三国志裴松之注)。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妄自揣测曹操的心意,遭曹操嫉恨,竟被杀了。杨修死后,杨彪不敢在曹操面前出悲恸和不满,淡淡的一句“愧无日惮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不禁让曹操“为之改容”。 二、 改朝换代。曹丕篡汉,杨彪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作为元老重臣,曹丕希望他能够担任大魏的太尉。但杨彪是不会为新的王朝效命了。他在辞表中写道:“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杨彪在黄初六年,以八十四岁的高龄病故。“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后汉书)。 杨修之子杨嚣,为晋典军将军。嚣子准,准子峤、髦、俊,俱为晋朝二千石的高官。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