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赵云之汉水大捷 -- 驳夜了醉了就想兄

(1) 兄言:“开始孔明是命黄忠为主将,赵云为副将去劫曹操的粮,回到军营,黄忠对赵云说让他先去劫粮,赵云也争着先去,黄忠便说“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这里就让那些认为赵云不喜争功的人自打嘴吧”首先,想请老兄先能明确“争功”和“争夺出战机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何谓“争功”?争功者,自己无功却非要揽功,或自己功劳不大却非要争个大功也。赵云有这种行为吗?当然没有!既然没有,兄那句“让那些认为赵云不喜争功的人自打嘴吧”又该当如何理解呢?很明显,赵云争的是出战机会,这一点其实原文里已作了明确的交代:“忠曰:“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云曰:“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赵云此处争的不是“功”,因为战事还没开始,又哪里来的功呢?赵云所争者,“为主公出力”也。老兄既然引用了原文,为何只引前边那一段却没有引后边这一段呢?我相信老兄绝非故意要断章取意而不过是一时失察而已,是吧?(2) 兄言:“赵云的这个空营计好像取得了大捷,但获胜的原因是赵云的空营计吗?胜利的关键不在于赵云的空营计,而是孔明派的那支奇兵”老兄此后又引用了原文:“操正奔走间,忽刘封、孟达率二枝兵,从米仓山路杀来,放火烧粮草。操弃了北山粮草,忙回南郑。徐晃、张合扎脚不住,亦弃本寨而走。”这里还是要问老兄一句,为何此番引用原文时恰巧与前次相反,只引了后一段却不引前一段呢?还是让我替老兄把整个战局都引出来吧:“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云已杀回本寨。部将张翼接着,望见后面尘起,知是曹兵追来,即谓云曰:“追兵渐近,可令军士闭上寨门,上敌楼防护。”云喝曰:“休闭寨门!汝岂不知吾昔在当阳长坂时,单枪匹马,觑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今有军有将,又何惧哉!”遂拨弓弩手于寨外壕中埋伏;将营内旗枪,尽皆倒偃,金鼓不鸣。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  却说张 郃 、徐晃领兵追至蜀寨,天色已暮;见寨中偃旗息鼓,又见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二将不敢前进。正疑之间,曹操亲到,急催督众军向前。众军听令,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赵云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时天色昏黑,正不知蜀兵多少。操先拨回马走。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鼓角齐鸣,蜀兵赶来。曹兵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落水死者,不知其数。赵云、黄忠、张著各引兵一枝,追杀甚急。操正奔走间,忽刘封、孟达率二枝兵,从米仓山路杀来,放火烧粮草。操弃了北山粮草,忙回南郑。徐晃、张 郃 扎脚不住,亦弃本寨而走。赵云占了曹寨,黄忠夺了粮草,汉水所得军器无数,大获胜捷,差人去报玄德。”引文较长,现将战局发展归纳如下,同时进行点评:1 赵云的勇猛令曹操“奋然大怒”并率众追击;按:此处表现出赵云之“勇”-- 勇猛善战。2 赵云抵达营寨后未进行消极防守,而是“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按:这恰恰是此役获胜之关键,亦充份表现出赵云之“智”和“勇”(此处的勇做勇敢胆略讲)。请问夜了兄,是城池更加易守难功啊,还是临时搭建的营寨更加易守难功呢?显然是前者。也就是说,无深沟高墙坚城作为屏障的临时营寨更难守,更容易被攻破,对吗?既然如此,如果子龙选择消极防守,以他区区数千人马,面对曹操大军,兄以为他能力保营寨不失吗?如果子龙失了营寨,兄以为还能有后边的大胜吗?消极防守,营寨必失;摆出伏兵疑兵态势,积极防守,足可一拼。在这两者之间,子龙选择了积极防守。子龙的这一选择,无论从我们纸上谈兵的角度,还是从后来实战的发展情况来看,都足以证明那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可夜了兄却居然要指责子龙此举为“无必要之冒险”,这公允吗?可见,夜了兄随笔下有千军万马,但在战阵经验方面,去子龙多矣,呵呵。选择积极防守,难道不足以体现子龙正确判断战场形势的“智慧和韬略”吗?敢于实施这种带有相当风险的积极防守,难道不足以体现子龙的勇略吗?这一举动,不正表现出子龙之“大智大勇”吗?3 曹操发动攻击,但曹军为赵云气势所阻,“翻身就回”。按:在战阵上,统帅或主将的作用之一,就在于如何影响自己部下的情绪心理同时干扰打击对方士兵的情绪心理和士气。赵云在这里就充份表现出了这种杰出将才的作用,令曹军气为之折!4 赵云乘机指挥放箭,以期进一步打击曹军士气。按:审时度世,趁热打铁,一派名将风范。5 由于客观条件--“天色昏黑”的配合,曹军士气尽丧,开始退却。子龙指挥反攻,曹军大败。按:子龙敏锐抓住有利战机,果断指挥出击反攻,没有犯保守的错误,再一次表现出名将风采。论至此处,某倒有一事不明,还望夜了兄不吝赐教。兄言:“赵云的这个空营计好像取得了大捷,但获胜的原因是赵云的空营计吗?胜利的关键不在于赵云的空营计,而是孔明派的那支奇兵”。请兄展目垂顾如下文字:“曹兵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落水死者,不知其数。赵云、黄忠、张著各引兵一枝,追杀甚急。”请教夜了兄,“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被对手追杀甚急”,这难道还不算曹军大败吗?按照一般的逻辑,如果一方大败,而且其大败的直接原因是另一方的攻击,那么,说另一方取得“大捷”有什么错吗?请兄注意,曹军之大败,汉军之大捷,均是在刘封孟达军出现以前就已确定了的,而战局得以发展至此,全赖赵云积极防守之功,兄何言“胜利的关键不在于赵云的空营计”呢?刘封孟达烧粮之举,不过是锦上添花进一步扩大战果罢了,以兄之才学见识,何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呢?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