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三国,也谈 黄 巾 起 义

    提起三国,大凡读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玩过(KOEI的<三国志>系列或别的三国类型游戏)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比如孟德,刘备,孙权等,在连 篇 累 牍的评 论及层出不穷的游戏中,他们一个个成了正 义的象征,而被他们大 肆屠  杀,以此“功 绩”才得以起家的黄巾大 起   义及其余部则无论如何一概被尊 称为“贼”(不仅光荣的游戏这么叫,我们中间的一些个网友在他们所谓的“精品”贴里也乐 此不 彼,令人心 寒),事实呢?果真如此吗?某不才,愿逆 流 而 动,举几个实例给各位“高 士”们过过目,并顺带给那些个被正统的史书和游戏(标 榜为绝对真实)洗 过 脑 子的网友们提个醒。正 视历史,不要人 云 亦 云,有句话说得好:“尽 信书 不如 无 书。”    一:汉 灵 帝光各五年(公元178年,距起  义还有六年)灵帝在西邸公开标 价 卖  爵,聚  钱以为私。“自关内候,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入钱各有差,令左右卖  公  卿,公千万,卿五百万。两千石两千万,四百石四百万。”怎样?够“光  明”吧?嘿嘿,腐  朽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是聪明人,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再看,还有更绝的,“贫者可任官后入钱,倍输。”谁是贫  者?贫民吗?不,是指“世  家大  儒”阶层中的“贫  者”,要求有一定的政治  地  位。“倍  输”嘛,就是双份啦。可这既是“贫  者”,连这多钱都拿不出,又那来“双份”?“用  之  于  官取 之 于 民”嘛。“贫 者”如此,“富 者”能好到哪去?一个朝  廷人人 做 官都是冲着这个钱字去的时候,可以想像政治上能“开 明 清 白”到什么地步。结果就是“民 不 聊 生,百姓有倒 悬之 危。”“强者 贪 如豺 虎,弱 者略 不 类物”。“民有七 死七 失而无一得。”(以上都是当时人语,载于史 籍)观贴诸君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若此时处于社 会最 下 层,处于这种“不 反亦 死,反或 生之”的局面会如何?我会选后者,那些口口声声称起 义 军为“贼”的人呢?反?不反?    二:天  灾横 行。天  灾总是与人  祸相连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时人饥,相渔食。”又有“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偏偏此时他们的“父 母 官”又是“掠 夺 益 甚。”时 人谓之“使饿狼守庖厨,饥虎守牢硺(去石加月)遂至熬 天 下之脂 膏,斫生人之骨 髓。”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不 反又待如何?真的要我们的百姓一个个都活 活 饿 死不成?网上的这些“刀 笔 吏”们,可曾见此?有何感想?难道只有活活饿死以全“忠 义”,供这些“父 母 官”鱼肉才是“良 民”?才不为"贼"?扪心自问,又有几人能安然待死?我自问做不到,在座诸君呢?既不能,又何来"贼"字一说?中国的老百姓温 驯善 良是出名的,若非不得已,又何来“一夜之间,七州二十八郡 皆 反矣”?一个没 落,腐  朽透顶的东汉王 朝就这么值得诸君为之扼 腕叹 息不已?恨不能早生一千八百年为国效力?你又怎知你处于这种时局下不成“鱼 肉”?    三:<太平清领书>(游戏中叫<天平领清道>,源自西汉未年甘中可的的<天 官历 包元 太 平经>)的内容(原文我也没看过,只看过一些大概的纲要)。既然黄巾起义被称为“贼”,那这本书也一定是“妖 书”了,事实呢?“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多有兴 国广嗣之术。”(<后汉书.襄楷传>)主张的是:“治有三名,君,臣,民,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 平。”(出处同上)这就是这本书的来历和内容,可有“妖 言”?又何处有一丝“妖 书”的影子?要一定要说有的话,只能怪这本书触  犯了统  治阶  级和既  得利  益集  团的利  益,何错之有?(于吉的徒弟还曾将此书上给朝  廷以供朝  廷使用,结果呢?)今人又何必事必唯“志”“书”是真?不要以为看了本<三国志>就当真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了吧?开  口  闭  口“黄  巾  贼”。再问一句:“何为贼,贼又何人?”是非都分不清的人,读那么多书又有个屁用?真正是“书  生  误  国”,一点都不假。无意激怒诸位,老话说:“兼  听则  明”,多看看不同意见的书,文章是有好处的,但千万,一定不要以为“正史”一定是“真史”。原因不多说,想不通就当我没说过。    四:最后来看看“官  军”和“贼”的表现,也很容易使各位对这件事得出更准确的答案。“黄巾初起,攻  城杀  吏,一时间天下震  怖。”谁人震  怖?百姓吗?否,是士大  夫阶  层,为什么要震  怖?因为斗  争的矛  头直接面对的就是他们。“天下起者,数百万矣!”哪来这么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百姓。为什么号称“骁勇甲于诸朝”并击败过凶  恶的匈奴人的大汉铁骑,在这些衣  不  蔽  体,装备奇差且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农民面前不堪一击?用一句不太恰  当的话也许能反映出一些,“民不  畏  死,奈  何以  死  惧之?”对百姓而言,宁肯让义  军占  领城池,也不愿“王  师”光  复,原因嘛,“多有官  军掠杀百姓,以邀功于上。”称得上比较温  和的皇莆嵩尚且对张角“剖  棺  戳  尸,传首京师。”又将义  军战死者的尸首集中于城南“积尸封土于其上,谓之京观。”注意,并不是掩埋,而是当成景  观看,残  忍可见一斑。其它如董卓之流会如何,不难想像吧?朱隽曾一次杀 降“贼”三万(这里面绝大部份只是附于义 军的老弱或是家属),可曾有过一丝怜悯?再找找史籍中又有多少义军曾一次杀数万百姓的例子?(一次也没有)起  义过后,“千  里  无人  烟,白  骨  露  于野。”这些个官  军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到这吧,其实我写这贴也无什么目的,原因一开始就已说明,只是希望各位“刀  笔  吏”们能冷眼看待这次起  义(既便他披  着一层宗  教的外  衣,这也不足为奇,哪一次改  朝  换  代不出现这种情况?刘  邦,陈  胜,刘秀,曹丕,孙权乃至以后的朱  元  璋),须知“公  道自 在人 心”,纵不必一定要将镇 压过这次起 义的“大英雄”们当成千 古 罪 人,也不必对黄巾 起 义口 诛 笔 伐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记得要思考,不然与动物又有何异?(当然,众广义上说,人也是动物,嘿嘿)本贴只是有感而发,言语如有唐突冒犯之处,望勿切责。(要实在义愤填膺,欲诛本人而后快的话,不妨放马过来,倒也不惧,呵呵)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