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吴国众名将(四)

陆逊是继周瑜、鲁肃和吕蒙后东吴第四任军事统帅,在其任内,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夷陵一战,刘备尽没;伪诱曹休,斩将杀敌。晚年为吴丞相,加强法纪,约束子弟。一生可谓战功赫赫,政绩累累。先从军事上看,陆逊刚出道时,由于西川由刘备占据,且新据汉中,士气正旺,又蜀道难行,而东南方的徐州四面受敌,且徐州魏派重兵据守,远离吴国统治中心区,即使能够占领,势必被魏围攻,未必能守得住。即使能守住,也是劳民伤财,与吴不利。若想发展,只有取荆州而代之。陆逊曾为吕蒙分析了荆州形势,“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后来,孙权听从吕蒙之谏,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指挥。陆逊甫一上任,即写信与关羽,极尽阿谀,吹捧得关羽飘飘欲仙,对吴更是放松警惕,最后被陆逊乘虚而入,身首异处。刘备率众来犯时,由于吴国新取荆州,当地原蜀汉官兵并没完全平定;且刘备挟复仇之师,士气高涨,并联络了当地的异民族,兵势日甚。而当时陆逊才任都督不久,部下或是孙策时的老将,或者是皇亲国戚,对陆逊都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况孙桓被围夷道,陆逊却不出兵相救,更是让众将不服。所以,当时的情况对陆逊来说,急需一战定胜负,不容有失。当陆逊与刘备相持于夷陵,刘备派吴班等人为诱饵时,陆逊力排众议,坚守不出,待蜀军兵疲,以火攻一举而取之,直杀得“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从此后,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因羞愤难当,死于白帝城。再看看陆逊在经济上对吴国所做的贡献。由于东吴所占据的地方,多是长江以南的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这些地方现在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在三国时,却是蛮荒之地。由于江南自秦汉以来,主要是越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农民仍处于刀耕火种之中,后来因北方战乱,有大批流民进入江南,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当地经济才有较大的发展。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时,曾“劝督农桑”,为宰相时,又对谢渊、谢泓等人说“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有少丰,然后更图。”孙权出兵夷州时,陆逊也曾提出,“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所以,在陆逊统领吴军时,除边境战事不断外,基本上没有大的对外征伐,主要是致力于江南经济发展。正是在东吴数十年的治理下,江南经济逐渐得到发展,慢慢赶上了北方,也为后来东晋偏安一隅,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陆逊曾对当时所实行的严刑苛典提出了修改的建议,“臣以为科法严峻,下犯者多。顷年以来,将吏罹罪,虽不慎可责,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小宜恩贷,以安下情。……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由此可见,陆逊对孙吴政权,是倾注了一番心血的,一个政权的长久存在,与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要士民来附,就必须要在经济上给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以严刑使吏民百姓整日处于战战兢兢之中,每日徘徊于生死之间,很难想象将士会为吴主在战场厮杀,百姓会为皇帝躬耕农桑。陆逊为人,反对奢华浪费,到他死时,“家无馀财。”黄龙元年,孙权命陆逊辅佐太子。当时宫庭中染上了浮糜奢华之风,建昌侯孙虑竟然在朝堂之上设栏斗鸭,射声校尉孙松部下松松垮垮,军纪涣散,使陆逊大为反感,曾严斥孙虑说“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谢景为诸皇子辨护,陆逊呵斥,“礼之长于刑久矣,……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陆逊一生,二十一岁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六十三岁因太子太傅吾粲之事,被孙权痛责,忧愤致死,为官四十二载,军事上为吴国拓展了江北地界,拒刘备保孙氏江山,政治上戮力同心,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虽然在进攻江夏时手段阴毒了一点,然而此人为吴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孙吴政权在孙皓的折腾下,竟能对抗到最后一刻,与吴国强大的经济基础基础是分不开的,但这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与陆逊为丞相时实行的“劝督农桑”也不无关系。陈寿对陆逊一生的总结,我觉得可以概括其一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