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孔明的用兵才能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蜀汉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大将军,武乡候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年五十四岁。    纵观孔明一生,功过世人自有定数,政治才能不用多说,在当时以致后世,都是数得上的,俺这里不多评述,只统大军征战能力,后人尚无定论,有人以为他真的是百战百胜,有人以为其只是一善将,而非良将。俺这里也只是想讨论一下他的领兵才能。是否真的能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诸葛亮的自已写的<将苑>里也把领兵之将分为三等,既良将,善将,庸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名将,战将和庸将。而第三者对他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他一生也没打过什么惨败之仗,也没有有过致命的失误(马谡那次纯粹是意外,呵呵),也就是说他只能在良将和善将中找到一个定位,而不一定就是良将。    先来看看他自比的管仲,乐毅,前者倒是和他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样是名垂千古的名相,同样有赏识的君主,将才嘛,管仲是有,但谁也不会认为他领兵打仗能和乐毅差不多吧(你要真这么认为,那我建议下面你就不用看了,看你也不明白)?后者,统魏,燕,赵,韩,魏五国联军攻齐(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二百七十几年吧?),下齐七十余城,只剩下既墨和另一个什么城,并且在他为帅的时间内,田单也只能坚守,绝不敢出战(燕昭王一换他,田单的火牛阵就大显神威),可见其用兵,并且能使五国联军在其号令下不生异志,不敢有丝毫抗命。较之孔明,魏延不服在前,马谡不听命在后,基本可以断定孔明是不如后者的。当然孔明从没有过这种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但小有小的打法,再来看他与孙武,吴起的比较。    孔明的蜀军兵力从没有超过二十万(指能用于出征的兵力,留守和地方部队不算),对手魏在雍凉一线的兵力不会少于这个数目,但大概也不会超过三十万(最多算四十万,包括那些异族),也就是1:1.5~2这个比例,以少打多,但孔明处于攻势,可以集中兵力攻其一点,魏的优势在于有坚城可以固守(比如长安,陈仓)。以这样的劣势兵力,对手又有坚城,最好的用兵方法就是长途奔袭或奇袭(韩信的暗渡陈仓便是此例),否则对手兵力收缩固守,想胜,谈何容易?我们再来看一看诸葛亮的将苑,里面有知将之道:“一,间之以是非而见其志,二,穷之以辞而现其变,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谈,四,告之以祸福而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全文如此。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任将的标准。这哪是将啊?根本就是选模范青年嘛!“兵者,诡道也!”,同时又有“兵者,死地也!”我想孔明熟读兵书,不会不知道吧?这些话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孔明的用兵思想,就是稳,稳中求胜。如果在魏,凭他的稳,说不定倒真能成为名将,但他不在,所以他不是。    回头再来看孙武,<尉缭子>著者有这么句话:“有提七万兵而天下无敌者谁?吴起也!有统三万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孙武也!”孙子的对手是楚,齐,还有南越,吴国这么个小国,能给他的只有三万兵了(总得留兵守家吧?总得给吴王留点亲兵吧?呵呵),楚,齐皆是五霸之一,哪一国没有四五十万大军?兵力上的劣势比诸葛亮要大很多吧?看孙武的表现,七战七胜,破强楚五十万,一直打到楚都城。北击强齐,齐惮之。南平百越。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用孙武自个兵法上的话来讲,就是“不打堂堂之阵”。要真硬扛,他这三万甲士还不够楚,齐塞牙缝的。再看吴起,统河西兵七万,一生不败,强如秦,赵,韩者在他任内不敢正眼窥河西(当然窥也白窥,谁打谁败,不服不行)。在楚又连破齐,赵,魏,秦。这两人都是用比蜀,魏对比更悬殊的兵力立下了不世功业。恐也不是诸葛亮能比的吧(当然你要真这么比,那不是捧孔明,是骂他)?他们才是良将的典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也会说魏一直处于守势,在孔明任内没有主动进攻啊?基本正确,但魏军也不是消极防守的,诸葛和司马几次对峙也不是在长安城下,蜀军攻城不克才退的?野战中的防御战而已。不要看演义中把孔明摆得那么悬乎,其实司马从头到尾也没给孔明什么机会。道理很简单,魏经得起长久战,蜀经不起。而不是司马的能力比孔明差(千里袭孟达,百日平辽东,会怕孔明?)。孔明七出祁山,抱着老路子走,又何尝不是给了司马这个机会。我也并不是说文长走子午谷就一定能成功,但以劣势兵力击强敌有时是需要赌一下的。比如背水之战,巨鹿之战都是这样,成便成了,败便败了,没有中间路线。孔明这般行军,嘿嘿,虽没有惨败过,但从大战略来说已是输了。一个没有冒险精神的将领(当然前提是要知已知彼,如马谡般只能留下千古笑谈),注定只能是个善将而已,良将,差点。什么是良将?张辽,合肥之战,徐晃,襄阳之战,这才是良将。张辽死守,徐晃不敢突击,注定成不了大功(这也是我以前的三国统帅将他们作为名将的理由所在)。    其实就是硬碰硬,蜀军在孔明的指挥下也没有什么建树,陈仓之战,十数万大军围攻三千陈仓守军,郝昭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坚守一月而不下(王双的援军是后期才赶到的),孔明的攻坚能力可见一斑(这次是绝对优势兵力,又准备了三年,没借口了吧?)。优势兵力下不能胜,劣势兵力下又不知如何图敌,孔明,可以退矣。难道孙武,吴起在这会打成这个局面吗?战不能胜,攻不能克,北伐,终成画饼矣。当然这也不能怨孔明,毕竟他不是兵家出身,世代也没有这个经验留给他,只是在无奈之下,只好独当重任,又因为任重在身,所以不敢有丝毫失误,这也许就是他的悲哀吧?    结论:孔明的军事材能极差,政治才能极高,治世能臣,乱世嘛,当不成枭雄的。论用兵,甚至还不如姜维,邓艾。姜维虽也大败,但也大胜,若非后期国力实是不济,再加上对手又不是曹子丹,夏候懋之流,若是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一战而定长安(只要一次机会,像孔明第一次北伐时的机会,姜维肯定敢去赌一把,他的性格决定)。邓艾只阴平一战就非孔明所能比肩(虽有诸多客观因素,但同样甚至比这更好的机会摆在孔明面前,诸葛亮就不敢赌,还是性格决定)。    OVER    庞式敬,呵呵。欢迎拍砖,往死里拍,但不能用什么借东风,六甲之法之类子虚乌有的东东来拍我,拍也不理你。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