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分 裂时代士族对统一理念的维系

    在中华大地上,绵长三四千年的历史中,统一一直是主流,即使在大多数分 裂时期,割据政权一般不把自己视为独 立的王国,不认为自己与相临的割据政权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而认为只是暂时割据。割据政权之建立,少数是为了维护地方利益的一种自保行为,大多数是以割据来积蓄力量,逐鹿天下,以最终统一为目标。这是一个深刻的国 家 民 族认同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成为今日之中国所依据的历史精神渊源。    在这个问题背景下,我们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 裂,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因为在这一段分 裂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在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之间彼此完全不认同,民 族构成差异较大,国家组织形式有根本差别,只看外在特征的话,他们完全可能发展成两个国家,甚至两个民族,其彼此之间的差异甚至比朝 鲜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当然,后来是隋唐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分 裂。初看起来,这好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我认为,如果南北朝之间的差别就像他们看上去那么大的话,即使以武力实现了统一,也会由于人民的不认同,推动起义反抗,使统一成为一场短暂的梦魇。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虽然与其暴 政不无关系,当时山东六国的人民在长期分 裂后之不认同统一王朝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秦的统一,武力固然是必要因素。但从背景条件上讲,因为当时分裂的割据势力大多数是早先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出于一个统一的王朝,有一个共同的认同。并且孔子等人在观念上为统一做了准备,这就是“外夷狄而内诸夏”的春秋“大一统”(以一统为大)观念。秦朝的短命正是没有以那些观念为基础建立文化维系体系。而此后的汉朝正是因为建立了这样  的文化维系体系,所以能够得以绵长(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那么,南北朝时期的这个“统”的维系在何处呢?孔门弟子曰,在士族,由于士族之重门第,重统系,便用文化和家族的双重力量在一个分 裂 变 乱的时代维持了汉晋一统理念的绵延。    对南朝而言,由于自东晋至南朝,多由侨姓士族掌权,侨姓士族来自北方,在他们的观念中,江北与江南应是属于一个统一国家。他们大多支持北伐,即使没有成功,但使一统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南朝有侨郡、侨县的设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收复北方的故土。这就是所谓“保江东以存中夏之统”。    对北朝而言,士族谱系主要是依汉魏时的官职及门第来品评高下的,这就在不停地提醒着人们汉时的一统,让人们以汉代的疆域来理解和看待当前的分 裂,让人们把分 裂看作是缺憾,而非常态。并依照这种理念在文化上感化和转变当权的少 数 民 族。这就是所谓“以夷变夏之统”。    这对于统一构成真正的动力,并成为统一后人们认同新王朝的一个源泉和动力。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