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魏延

“如果不是陈寿,我一定是大汉国最好的名将。” 一千多年后,魏延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一脸的轻松,并没有我预想的那种情绪。诚然,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比如怨,比如恨。 我知道他所说的“大汉国”,就是被史学家称为“蜀国”的那个国家,占据了中华大约五分之一的版图。 刘备以六十岁的高龄,称帝于成都,高高的冠冕炫耀着他一生的戎马功业。 而他的儿子阿斗,小心翼翼地经营了大约四十年,但终于抵挡不住大魏的虎视眈眈。 “大汉亡国是必然的。因为在我之后,已经没有名将了。”魏延一边说,一边做着夸张的手势。 翻开历史,刘备军中的五虎上将,除赵云外,其余都在刘备登基前后亡故了。因此,蜀国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完全依赖着诸葛亮的一副头脑,和魏、赵的两条臂膀。 魏延之后呢?只剩了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古话。 “其实哪有五虎上将啊?不过是陈寿杜撰的罢了。武将的位序是在先主称汉中王的时候定下来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是第一等级,我、赵云、李严是第二等级,陈到、严颜、吴壹是第三等级。每一个等级也是有顺序排列的,总的来说,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我、赵云、李严、陈到、严颜、吴壹、吴班……” “这个排列的依据是什么呢?” “这太复杂了,都是些搞政治的人想出来的。比如关羽、张飞,凭借的是他们最早参加‘革命’的资历;马超则依靠他祖宗(指马援)、他老子挣下的显赫家世;黄忠嘛——不外乎定军山一战斩夏侯渊的战功。” “你似乎对这个排名并不服气。” 魏延喝了一口茶,这时候说话颇有些气势了。“不是老魏吹牛,如果以为将的能力来说,排名应该是我、赵云、黄忠、关羽、马超、张飞。” 历史上,魏延和张飞有过一次直接的较量。那是在刘备得了汉中之后,欲以一大将镇守北疆藩屏。此时诸将皆以为非张飞莫属。结果出乎意外,雀屏中选的竟是魏延(这个故事,颇类似于韩信拜将,估计刘备是学老祖宗的)。 “为什么到了陈寿的《三国志》,你却成了叛逆,逐出了五虎上将的行列?”我问。 “因为我挑战权威。在大汉国,诸葛亮就是绝对的权威。包括汉国中级官吏出身的陈寿,都对诸葛亮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有能力、有资格、有勇气向他的权威发起挑战的,只有我(镜头拉到诸葛亮一出祁山,魏延献计以5000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被诸葛亮否定。后世的军事家普遍认为,这一着奇兵可以给魏国带来致命的打击)。 “当时我就是军队的第二号人物,诸葛亮死后,军队由我来负责,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诸葛亮死后,军队的继承权却出现了三个人选:姜维、杨仪,和我。杨仪其实是最没竞争力的,诸葛亮说他‘才高而德薄’,但蒋琬、姜维他们却利用他的野心先除掉我,你知道杨仪的下场并不比我好。 “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是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二虎夺食’之计,他想把姜维定为接班人,可惜姜维的资历和威望不如我。我不听诸葛亮的话,因为我有自己的想法。姜维没有,你没看见后来他一步一步重复着诸葛亮的老路,直到大汉灭亡?” 我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你跟历史上哪个人物比较相似,从能力上、经历上?” 魏延不假思索地回答:“韩信。”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