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原文看不出关羽是带了兵冲进去的,不然为何是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至于颜良是不是武力型的武将,看看他的身份就知道了,前部先锋,好像不应该是书生型的,应是冲锋陷阵的,只有都督和谋士有可能是只懂兵法不能冲阵的主。而且颜良带的兵确实不少且是精锐之师。至于说没能第二次象这样杀一个武将,一来不一定有这样在战场上直接就看到敌军主将的机会,二来杀的如果是不太出名不太重要的将,有可能没有记录。吕布辕门射戟的射术,也没见记载他射杀了什么出名的人,更不用说他与曹操战了那么多次也没直接对曹操有所伤害。战场上杀将的难度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君不见我军主要的大将打了那么多年仗还不是基本都保住了命吗?
阅读全文

某觉得赵云实在不该离开荆州。离开荆州后一直到刘备死也没立下什么汗马功劳,却白白的让荆州无人,直接导致了荆州之失。而赵云如果留下的话,无疑会让荆襄集团的实力增强,他毕竟比关羽身边的那些人都要强很多,可以巩固后方、拒孙权,减少关羽北伐的后顾之忧,关羽和他的关系也不错,赵云对刘备的忠心也是值得信任的。况在下猜想赵云如果留在荆州的话,将有更多的立功机会,立下更大功劳。诸葛亮也够损的,他在荆州时尚且有关张赵三大将相助,去个西川,就让荆州的四大力量只剩下了一个,还要关羽北伐曹操,东拒孙权,难度确实过大了些。最好搭配是赵云与马良守江陵,关羽领着一群手下北伐。诸葛亮单领一路兵马入川要是没把握可以与张飞一起,合兵一处。只不过这样一来对张飞有些不公,头功势必被抢。即使退一步讲,打下西川之后,也应该把赵云派到荆州相助关羽,某觉得他在入川和夺取汉中都不是非缺不可的,但是荆州却实在少了一个可用之将,最适合的可能就是他吧。
阅读全文

典韦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操即令韦试之。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许褚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勇力绝人”。米已送到,贼驱牛至坞外,牛皆奔走回还,被我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贼大惊,不敢取牛而走。看了电视节目里的大力士比赛,确实是一个腰大十围的人得了冠军。许典谁排第一不好说。关羽没有正面描写,不过身长九尺,马都压瘦了,身长架大之人是极有勇力的,且所使大刀重八十二斤,为三国第一重兵器,比典韦的还重了两斤,兵器类型又属于力量型的,力量当不下于许典。吕布身长九尺,武艺高强。且典韦的双铁戟重八十斤,它的兵器四十斤也应该有,力量也很不弱,不过觉得吕布的力量不是很有说服力。胡车儿那故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异人也。不知实际能排第几,有待讨论,考虑到他知名度太低,暂排第五。mq兄的转贴在下也认为很有理,张飞虽然猛,但觉得他的力量与关羽也不能相比。黄忠如果年轻一些,力量也应该很不错,还有徐晃、曹彰等。
阅读全文

   首先声明只是艺术形象给人的感觉,并不是说他们就是三国最悲惨的人了。三国战乱被灭族的人多的是,董卓之暴,孙皓之暴,司马家的白色恐怖,肯定有非常多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还有刘安之妻甚至被当作猪肉一样的吃掉。但是他们不是作者描写的重点,或者如果描写对象算不得个人物的话也不排。1、刘备白帝城托孤   两个最好的朋友兼兄弟兼得力下属遭意外惨祸,死于非命,出兵报酬却被打的大败亏输,前途无望。加上年老得病,嗣子孱弱,国家犹如累卵之危。不管刘备以前掉的眼泪有多少是假的,这一次流多少我都相信是真的,三国第一大悲情场面。2、诸葛亮身殒五丈原   关羽对曹操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诸葛亮对刘备也是。干得越多越知道希望的渺茫,皇帝暗弱,后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会无动于衷的。3、关云长兵败被擒   “关某威震华夏三十余年”,罕逢对手。却在自己事业的巅峰时刻突然堕入了谷地,基业尽失,辜负兄长所托重任,连自己都成了阶下囚,内心的痛苦是什么词也无法形容的,至于死他反倒是看轻的。4、于禁被俘后归来    作为有名的名将,兵败被俘,还被人易手一次。受尽了一次又一次的侮辱回到故国时已是形容枯槁、须发俱白。然而不止如此,接下来的是最严重的一次屈辱,不得不自杀身亡,曹丕确是恶人。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的话,我想于禁宁愿死十次,也不会投降的。5、袁绍受打击而死   遥想当年也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然而志大才疏,四世三公已经作古,志得意满之时被劲敌一次又一次的打败,逼到了家门口,身染重病儿子却既不是人家对手还加内争,破城指日可待,袁绍死时如何闭得了眼。    其实象田丰之死、马超全家被杀尽、公孙赞自焚全家以及好几个身为皇帝却被一次又一次的威逼与羞辱这样的事都是很具有悲惨气氛的。至于张飞之死,自己并没有太多感觉。典韦之死主要在壮上等等,觉得还是以上面五事为最。
阅读全文

说到曹操众将,一般都会认为五将是最厉害的,即张辽、张合、于禁、乐进、徐晃,但是乐进的事迹较少,于是有人主张曹仁取代乐进,或用夏候渊代替。但是其实诸夏侯曹氏与外姓将领是应区别对待的,他们更得曹操的信任,出战时多为主将,夏侯敦虽然名气大,又最得曹操信任,不过打战好像不是特别厉害,个人认为他要比五将稍次,曹洪也就与乐进的水平差不多,不知这五人是不是以厉害程度排的,反正觉得乐进最差。曹仁和夏侯渊的打战水平却足以和这五将并列,并且还是前面一点,曹仁基本不犯什么错误,而有一点不见懦弱,从前期单独作战很快达到目标及后期的守江陵、守樊城可以看出。夏侯渊更是用兵神出鬼没,长安以西基本由他给扫平了,后来败给黄忠,除去他自己不小心的原因,还有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他把兵都分一半给张合了,又是刘备主力,加上受到突袭,但是即便如此,他的作战能力还是要加以肯定的,这四位兄弟的武艺就不说了,至少不弱于那五位名将。据此,曹营实应为九员名将,我对曹营名将的排次为1  曹仁2  张辽3  张合4  夏侯渊  5  徐晃6  于禁7  曹洪8  夏侯敦9  乐进其余比如李典以下的为普通将了
阅读全文

上本论坛没几天,观点也没有深思熟虑过,不过记得听说过刚进门时不容易有思维定势,所以想到的就拿出来讨论讨论"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     据此二人的对话关公的战力确实在颜良之上,甚至于是当时最强的,至于后来在荆州时没有表现出比其他超一流武将强的战力,我认为有的武将的巅峰状态保持的长些,有的短些,不可能都一样,从黄忠年老时的战力来推断他年轻时的战力也是不可能的,否则他成了三国第一武将了,黄忠或许年轻时与年老时差不多厉害,不然他年轻时也不会那么默默无闻了,而关羽的巅峰状态过后下降的快些,就像马拉多纳年轻时比谁都牛,现在与他年级差不多的人说不定还有比他牛的呢,所以我认为关羽有一段时间确实是超级牛的,到荆州时状态已下降一些了,而有的人比如黄忠就能保持厉害的时间长些,只不过我们给他定武力的时候不知要依据哪个时期?
阅读全文

演义上面的描写,有很多不能统一的地方,比如曹洪与马超战五十回合才败,而张颌二十个回合就败了,但大家又一致认为曹洪不如张合厉害。有人以为是曹洪的超水平发挥,本人觉得其实不应该以回合数来评定武力的高低,这个并不是数学上的加减法,不能这么样的看问题,老罗当初写的时候可能都没太在意一般的回合数,写某已占只是为了写某个人而写的,单挑史实上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也不能自圆其说。   举个例子,文丑打败张辽和徐晃,却被关羽三个回合搞定,不能推出关羽可以打败徐晃和张辽的合力,只是为了突出关羽比一般的武将更加武勇而已。而象许褚和马超相斗,而只是说明两人都好勇斗很,都武艺高强,同样赵云的七进七出杀死五十余员将,只能理解为概数,表明杀了将并冲出来了。若是热衷于这样的数学计算,那么按演义的写法,关羽后来怎么会被一个不怎么厉害的将呆着一群兵就抓住了,就算受伤也没这么不济吧,何况还有关平。至于赵云的令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但是两个人合力斗大不过赵云吗,更何况张合独斗张飞,徐晃独斗关羽都很大胆,没有理由在优势兵力的时候双战还怕赵云。我认为主要是老罗要表现赵云的武勇,所以它的配角就没怎么考虑吧还有动辄交手几十几百回合,也不应该,拳击散打最多十多个回合就分胜负了,还是有规则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打那么长时间不分胜负的,应该在八回合之内分胜负(不知古代一回合是怎么定的),但是事件不长是确定的,所以不该有回合数来定谁高谁低,即不能由马超20回合胜张合,赵云三十回合胜张合,张飞50回合与张和战平来推出马超大于赵云大于张飞,也不能由关羽三十回合拿不下纪灵,张飞十回合杀了纪灵,就得出张飞大于关羽
阅读全文

其实当我看前两遍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有这种心理,总喜欢看关羽被抓的一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关羽确实是三国之中最厉害的武将,当然仅只是武将,看三国志里,只有关羽一个人能冲到集团军里取下最高统帅的人头,霸气还是很让人佩服的。打战也还是比较有本事的,打得曹操几乎要迁都,后来失败也不是一方之力,而是两个敌国的合力。剔除政策好的成分,吕蒙偷袭荆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比日本偷袭珍珠港更光明,再说一将之败也不能否定它的一切,楚霸王虽然失败了,不还是英雄么。你把它争女人的事情引入,那就不该把刺杀颜良的功归到赤兔马身上。三国里我倒不认为吕蒙比关羽牛,关键他们对付的目标不同,关羽主要是对付魏国,吕蒙是处心积虑的夺取荆州,比如我明你暗,我当然吃亏,所以关羽中吕蒙的暗算也没什么。还他的本来面目,他应该还是挺不错的,我们批偶像也不应该从高出让他从高处一下跌落,最好还是要软着陆比较好,以前的批孔就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的丢失关羽文化也不能简单的归到了封建糟粕去,忠义也不见的就是坏事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