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历史的迷雾[p]    历史总在时隐时现中,有时候清爽明了,有时候模糊不清,在若隐若现之中,让人寻寻觅觅。[p]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十个字:[p]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p]    著名的赤壁战役,也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因而研究历史事件时,可真要看仔细了,一不留神,就会被作史者所设的迷障给绕了进去而不知。[p]    曹操军、孙权军、刘备军各有各的说法,大都是美化本方的修饰之词。[p]    若是单个来看,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过多的增饰或是删减,胜利一方自然是要夸大一番,失败一方不免也要掩饰一下,故而等到我们去追寻这场战役时,原来本应属于它的面目,就好似涂多了粉的女孩,故将脸上缺点抹去的同时,连那尚存的优点也一并给抹去了。[p]    看不清的结果,必然会引起争论。[p]    引起争论的结果,必是有各种读解。[p]    属于自己的读解,未必是事实真相的读解;急功近利的读解,还未必是事实真相的读解;接近了事实的读解,也未必是事实真相的读解;标新立异的读解,更不是事实真相的读解。[p]    要想将迷雾穿透,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读解呢?[p]    我个人认为,最为基本的一点,基于史实。[p]    有多少史料,就说几分话。[p]    大前提条件下,分析对比后,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做的结论,不为突出而突出,不为异化而异化,不为显著而显著,思想上可以放开,论述上可以大胆,结论上却要有事实的收敛。[p]    历史研究最注重实证,但也不可缺少想象。[p]    前代的史事,多为后代人的编撰,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会渗透进去个人的意愿,若是全盘接收,被会进入历史的误区,这就需要你的想象去修补那些曾经被增改过的痕迹,复原那历史本来的面貌。[p]    最好的方法,终归为八个字:[p]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6)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4)  
阅读全文

[p]    投降要不要[p]    刘琮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的存在,摆在面前的也似乎只有两种选择:投降与对抗。[p]    但他所能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投降。[p]    自从刘琦出走后,大部分的抗曹派分子选择了沉默,只因实权大都掌握在降曹派的手里,人轻言微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发言权,有时连高层会[p]    议的参加资格都不够准。[p]    刘琮不甘心就这样将父辈们打下的基业白白地供手让给别人,但这又似乎是如今最为可行的办法,身边的人也不止一次的对他说,归降曹操才[p]    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p]    以襄阳城目前的实力,对抗这如狼似虎的曹操精锐部队,胜算实在太渺茫了,他的信心动摇了。[p]    几个人的到来,将他的这一信心彻底葬送,代之以无尽绝望。[p]    荣任为章陵郡太守的蒯越向来有游说荆州最高领袖投降曹操的不光荣传统,也许是口才有限,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但他本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p]    的原则,不余余力、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展着这项吃力不讨好、有吃里扒外、收受他人红包嫌疑的工作,虽然是收效甚微,也[p]    博得了一个“投降派”的美名。[p]    先前的屡次失败,教育了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团结大多数人,联合起所有志同道合的力量,才能将事情办成功。[p]    因而这一次劝降,他找来不少帮手,以壮大声威。[p]    事实证明,有用的人,不用太多,一个就够。[p]    在蒯越等人的反复劝说下,刘琮嫌得有些不耐烦,他早已厌倦了这套陈词烂调般的说辞,什么“大势所趋、天命所归”,什么“曹公英明,势[p]    不可挡”,硬是回了一句:[p]    “难道我就不能和你们一起守住这份先人的基业,再看天下形势而动吗?”[p]    言下之意,就是说,你们看不起我是吧,你们就是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这块地盘给他人。[p]    说客们愣住了,本以为在目前局势下,只要轻微几句,就能将刘琮说动,可曾想碰了一个钉子。[p]    就在这众人一筹默展的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p]    他就是傅巽。[p]    东曹掾傅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担任的也只是秘书一类的职务,却是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人。[p]    从他的言语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彻底的降曹派,他的话并不多,因说得上话的机会实在太少,若不是有下面这段精彩的对话,估计早就被人[p]    遗忘。[p]    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深悉人心的语言高手,若是做一个三国人物劝降排行榜,绝对可以列入前五名之内,也正是这一次的闪耀,为他在历史上[p]    留下了一笔。[p]    且看这位语言类的高材生是怎样表现的:[p]    第一步:讲道理。[p]    逆和顺,有一定的规则;强和弱,有一定的趋势。[p]    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难以抗拒,谁都要去遵守,我们也不能例外。[p]    谁是逆,谁是顺,谁是强,谁是弱,还用得着分析吗?[p]    第二步:摆事实。[p]    从理论或是名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大汉的臣子,与国家军队对着干,就是造反叛逆;我们现在这个新政权、新领导班子刚建立,还不稳定,以[p]    此对抗中央政府,形势上来讲,一定挡不住的;依靠刘备去打曹操,更是靠不住了,刘备对曹操的战绩,大家也该清楚。[p]    这三点,都是我们的短处,以此来对抗名正言顺的中央军,就是自寻死路。[p]    傅巽说得很坚决,他看到了刘琮犹豫的眼神,他决定,再添上一把火,他坚信,当这把火燃起时,刘琮必定会接受自己的说法。[p]    “您自个觉得,与刘备相比有差距吗?”[p]    傅巽故意问道。[p]    这个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刘备一世枭雄,能与之比肩的人,当今之世,可说是一个手掌都能数得过来,但这问题,又必须由刘琮来确认,[p]    只由让其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傅巽才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p]    果然,刘琮诚实地回答说:[p]    “我比不上他。”[p]    傅巽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抛出最终杀手锏:[p]    “现在只存在两种假设:如果刘备抵御不了曹操,我们即使动用全州的兵力,也不能保全自己;如果刘备抵御得了曹操,你想以他的实力,还[p]    会愿意屈居在你的手下,做一个马前卒吗?”[p]    高,实在是高! [p]    这场仗,打输了,负全责的是自己,还会输去拥有的一切,打赢了,功劳也不是自己的,还有可能被人吞并的危险,算来算去,都是赔本的买[p]    卖。[p]    看来,也只有投降,稍微实惠点,,总能保留住一点财产,从以往投降曹操的人士的经历来说。[p]    刘琮如佛家所说的般顿悟了,“利益”当头,有什么还可以不能舍弃的。[p] [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60)[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8)
阅读全文

[p]    两条路[p]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p]    ——孙子兵法[p]    曹操大军已到宛城![p]    这一紧急军情,一传到襄阳,就如一颗重磅炸弹轰然炸开,震得城中老老少少无不是魂难守舍,议论纷纷,各种“敌人不可战胜言论”霎时间充斥在街头小巷。[p]    在危难面前,人的本性暴露无疑。[p]    有些“机灵”的人,如被妖怪捉了唐僧的猪八戒早就打包好行礼,准备开溜;[p]    有些看准方向的人,决意留下,在这改换门庭的好机会下,以自己的见识做赌资,风险投资一回;[p]    有些无事生非的人,乘着时机蠢蠢欲动,肆无忌殆地活动着筋骨,该拿便拿,想吃就吃,视法律规范为无物;[p]    有些不知所措的人,只能静静等着危难的降临。[p]    刘琮走不了,也不想走。[p]    这个地盘自己刚接收,还没在手里捂热呢,就有人要来抢,任谁也不会心甘情愿,他始终不明白,曹操大军为什么这样神出鬼没,前几天军情来报,还在大道上大摇大摆的行军着呢,突然间,又在宛城冒出头来,太出人意料。[p]    先前的种种布防算是白费了,在这曹操大军面前,襄阳一个孤城又怎么守得住?[p]    刘琮的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p]    曹操的军队,难道都是长了翅膀,从空中飞来的?[p]    当然,人可以有条件的飞,但不会长翅膀。[p]    要想知道答案,还得从部队开拔前,曹操所开的那次军事会议说起。[p]    会议主题很明确:[p]    荆州到底怎么个打法?[p]    曹操打仗向来独行却不独断,这次他也想听听大家的建议。[p]    有些人说,咱们人多,军事实力雄厚,就算吐口唾沫也能把对手给淹死,直接大军长驱直入,沿路各郡望风而降,必能大功告成;[p]    有人认为,荆州并不是那么好打的,这块硬骨头得慢慢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硬道理;[p]    也有人提议,实施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p]    各种稀奇古怪的、形形色色的建议,全都汇聚到了曹操这里,因为只有他才是最终的决策者,别人说了都不算,大主意还是要他来拿。[p]    领导就是这样,成功了,功劳是你的,失败了,这黑锅也得你来背。[p]    在大方向、大目标方面,曹操很少迷失过,他从中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为正确的一个。[p]    因为这出谋划策的人,是一个大本事的人,不是一点点,也不是两点点,或是三点点。[p]    曹操常常喜欢拿古人来比拟手下人,荀彧被他称做是张良一类的人物,但我觉得他更像是萧何,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曹操每每出征,留守重任往往都是交给荀彧来掌管,大部队后勤保障也都由他来全权负责。[p]    单论计谋而言,与郭嘉、贾诩相比,荀彧还是稍逊几分,就连那个比他大上六岁,素有“谋主”之称的侄子荀攸,他也未必能敌得过,但是在整体战略的规划上,他无疑是最为出众的。[p]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最为贴切的应是这一句:[p]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p]    荀彧为人低调,深得谦退之道,不发话则已,一发话必中要害,因而素来为曹操所重视。[p]    再说他的计策前,我先来谈谈,当时的地理情况,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也算是普及下地理知识。[p]    攻下荆州的重中之重,当然是襄阳。[p]    从当时的地形来看,要想从邺县直取襄阳,可以有两条路线可供参考,接下来,我要所说的地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略显枯燥,听起来也是云里雾里,不要紧,有空闲、有条件的朋友,不防找张地图来,慢慢对比,便会立时清晰起来:[p]    第一条路:[p]    从邺县出发,一直往南走,途经小型城市黎阳、著名的战场官渡,再往前走一点,就是都城许县(后改名为许昌),先歇歇,养足了精神,补充完供给,再往西南(若往东南走,经过即陵县城,一直南下,便可以到达江夏重镇夏口),走啊走啊,叶县在望了,博望也看到了,再努把力,宛城也就到了。[p]    宛城到了,新野还会远吗?[p]    至于新野与襄阳的距离,正在看图的诸位,应该不用我多说了,什么,没有图,那我只能说一声:反正是很近了,近到两者是邻居。[p]    第二条路:[p]    还是从邺县出发(大本营在这),不走官家国道,直接转向西南,一直往前,看到黄河了吧,恭喜你,走吧,喂喂,你干嘛呢,说你呢,先别急着渡河,沿着黄河继续往西行走,走到*(不好意思,这个字打不出来,左边是“各:,右边是“谁”字去掉“言”旁)阳与荥阳之间,这时候,可以停下来,这才是渡河的最佳地点。[p]    继续南下吧,经过了柒县后,认准了霍阳山与鲁山之间的那条小路,抛开一切,一头扎进去,快跑几步,快点,别磨磨蹭蹭了,时间不等人,看到了吧,就在不远处呢,那就是叶县地区。[p]    接下来怎么走,我也不废话了,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襄阳。[p]    别忘记喊口号:抢钱、抢粮、抢地盘![p]    大家合作愉快,祝各位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安回家。[p]    我再来对这两条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    第一条行军路线,大多都是平坦大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政府承包建设、纳税人出钱、少数人受益的国家公路,各种保障设施齐全,行军途中少障碍,便于部队物资运输,战士们行走起来也顺畅,一个词,方便。[p]    唯一缺点,路线长,太光明正大,容易暴露行军方向。[p]    第二条行军路线,多为山间偏僻小路,纯属尚未开发地带,有些还是无人类文明存在地区,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无景观可供欣赏,乱石林立,道路崎岖,难以行走,军队供应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军士们积极性不高,爱闹情绪,大费人力物力,一个词,麻烦。[p]    唯一优点,路线短,比较隐蔽,很难让人察觉行动目标。[p]    大多人会选择第一条路,原因很简单,万事俱备,可操作性强,也个别爱玩阴谋的人,喜欢选择第二条路,如邓艾、魏延,就是要抄小道,走有特色的自己道路,让别人无路可走。[p]    荀彧的选择,与大多数人不同,与个别人也有差别:[p]    两条路都选。[p]    他有他的说法:[p]    “中原已经平定,南方也就好收拾了。我们先是派一部分军队从大路行军,摆出一副大部队都要从此过的姿态来以迷惑对方,再是率领精锐部队从小道急进,直达宛城,这样就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p]    这一条计谋深得《孙子兵法》精髓,想当年,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在对敌项羽手下的三个投降秦将曾经使用过,在军事上,有个学名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p]    它的显著特点便是“出其不意”,利用人们的盲点,令得对手措手不及,防备不住。[p]    这也是军事上的一个奇谋,却历来为历史学家们所忽略,他们认为,荆州本就是守不住的,曹操大军以其强大的威慑力,征服了荆州,而不是靠了谋略的优势。[p]    说这话的,大大低估了当时的荆州实力,荆州本土的兵马至少有十万多,襄阳又是中心所在,所有兵马不在三万之下,曹操若是按部就班行事,缓缓开进,让襄阳城有所部署,要想打下荆州还真要费点力气。[p]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曹操虚心接受了这个军事理论提案,并付诸于实践当中,将理论升华为实际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p]    他大张旗鼓地为在大路行军的部队声张造势,自己却带着大部队,以飞快地速度急行军,当荆州的各位人士,以为他还在大路上走着,离荆州远着的时候,他却出现在了宛县。[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9)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7)
阅读全文

[p]  一代名将初长成[p]  [br]江东大地建安十三年度,最为轰轰烈烈的征伐事件,总共有四件,年初的江夏战争,年末的赤壁战争和夷陵战争,几乎贯彻全年始终的黟歙战争。[p]  前三场战争诞生不少风流英雄人物,风起云涌之中,一时多少豪杰,竞相登场,共同角逐,那个瑰丽无比的以血铸成的“无上”荣誉,后面一场发生在江东境内的平叛战争,真实意义上的主角,只有一个,贺齐。[p]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江苏绍兴)人,地地道道的江东土鳖,出生年月日就如他的传奇人生一般传奇得难以考证,死亡时间却可以精确到公元227年,即曹魏的太和元年、蜀汉的建兴五年、东吴的黄武六年,也就是马谡战败街亭的那一年。[p]  贺齐的这一生,就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是一部江东征伐史,还是一部平叛叛乱史。[p]  贺家本来姓庆,出身于齐国姜姓的历史上的大家族,因政治性迫害迁移到当时的吴国,几经搬家,选择了会稽山阴做为最理想的栖息之地,后因受封建糟粕避讳制度的毒害,为躲闪汉安帝的父亲孝德皇帝刘庆的名而改的姓。[p]  为什么要改做贺,只是因为同义相近,叫起来也顺口。[p]  江苏贺氏,史上称为贺姓正宗,会稽贺氏,在江东大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次于顾陆朱张四大姓氏家族,可与全氏、虞氏等豪族不相伯仲,历来也是当权统治者极力拉拢的对象,因而有钱的同时,必然有权。[p]  贺齐的伯父就曾做过江夏太守,他的父亲稍次一个等级,好歹也是一个永宁县的县长,毕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回,有了这样的家庭优势做为背景,贺齐也混得很不赖,年纪轻轻就在会稽郡里面谋得一个公务员的职位,整天个喝喝茶、聊聊天,日子过得很悠闲。[p]  他真正展露头角,还是要从剡县(浙江嵊州)县长任上开始。[p]  由于在郡里表现的优越成绩,贺齐得到一个试任剡县县长的机会,可想刚上任,就碰上一个很是扎人的刺头。[p]  这个刺头,就是县里的公务员斯从。[p]  斯从对本职工作没有多大的热爱,却是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黑白两道吃得开的人,因而他可以很嚣张的生活在县城里,这当然是在贺齐来到之前,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又在呼风唤雨的行政部门工作,因而在剡县这小地方,斯从的地位几乎是没人能够撼动的,这当然是在贺齐上任之前。[p]  就这样一个人,你若是想让他低调些那是不可能的事,本分职守向来不是他的特长,为所欲为才是他的专项,谁叫咱也是腕级人物。[p]  有这根刺扎着,贺齐觉得浑身很不舒服,一场拔刺行动就此展开,就在斯从蒙在鼓里的时候。[p]  正当贺齐有所行动、准备内部处理斯从时,县里的主簿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以供贺齐参考:[p]  “斯从,县里面的大家族成员,山越人归附的对象,你今天法治他,明天贼寇就会来到。”[p]  话说得明白,这是一朵带刺的恶花,想要采摘它,必定是会遍体鳞伤,所以要三思而后行。[p]  贺齐没有三思、四思、五思,主簿的劝告成了最好的助火燃烧的添加剂,眼睛里从来容不得沙子的他,心中怒火迅速上升,不由分说,不顾严重后果,找来斯从以斩首的方式立即处理掉。[p]  从这行为看,贺齐有些冲动,从事后发展看,贺齐一点也不冲动。[p]  可以预料,主簿的话,很快就被兑现,以攻城的方式。[p]  斯从的族人,以及曾经的那些山越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探听到斯从被处理的结果后,非常团结一心地聚拢起来,凑足了千把人的队伍,向着剡县县城发起攻击。[p]  这支乌合之众,颇有战斗力,因为他的核心是山越。[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0)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8)
阅读全文

[p]  [br]谈判专家[p]  [br]在扬州这段日子,兄弟俩过得还算安逸,袁术自从吃了张承的数落后,也懒得去里他俩,自找不自在。[p]  时间慢慢过去,无聊而逍遥。[p]  等到曹操平定完冀州后,兄弟俩这一生中的真命大老板,终于派遣使者,给他们送来任聘书。[p]  张范这次真的是生了病,留在彭城,让弟弟张承前去会见曹操,商谈工作合同等事宜。[p]  曹操非常得爽快,直接表奏张范为谏议大夫。[p]  官场上的得意,并未给张范兄弟俩的家庭带来好运气,相反的,祸事降临了。[p]  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被一群山东盗贼给绑了票,随时都有可能有被撕票的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还是有一点点合理性的。[p]  危急时刻,镇定的张范表现出非凡的勇气,直入贼窝,与盗贼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p]  歹徒们倒不全都是丧尽天良,为张范的惊人之举所折服,决定把他的儿子还给他。[p]  这时的张范,却是做了一个出乎大家的决定,他在感谢强盗们的善良举动的同时说:[p]  “你们能够把我的儿子还给我实在是太好了。以人之常情来揣度,有谁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我却是可怜那幼小的张戬,你们如果同意,就用张陵代替张戬吧。”[p]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p]  这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这是一种先他人后自己的精神,这是一种高贵得有点奢侈的精神,这是一种宝贵如同圣物的精神。[p]  盗贼们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将所劫持的两个人质,全都交还给了他。[p]  从鲁阳山中山贼,直到这批山东盗贼,我总能看到人性的存在,所谓的“盗亦有道”,说的也就是这批人吧。[p]  曹操从荆州吃了败仗返回后,张范才见到了他,经过一番亲切融洽的交谈,曹操对张范的印象很是不错,升他为议郎,做为丞相府的军事顾问。[p]  对于张范确实青眼有加,每次出去征伐,总是留下张范与邴原,与曹丕一起守老家。[p]  曹操曾经关照过曹丕:[p]  “有什么事情,可以找这两人来咨询。”[p]  曹丕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长辈来看待,十分的敬重,相处得很和谐。[p]  张范平常为人,很有善心,积极从事慈善事业,与那些一直标榜自己的慈善之心,却不见得能捐出多少东西的、或是只会是在某个活动、某个义演、某个慈善拍卖会上,偶尔闪现身影的所谓慈善家不同,他一直身体力行、默默做着这一件事。[p]  他常常救济家里贫困的人员,远近的孤寡人士因听闻他的大名都汇聚到他的身边,他却不以为累,来一个接济一个,来两个接济一双,从来没有过抱怨,因而他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资财。[p]  每当别人送他东西,他也非常愿意接受,但却从不去用他,等到送礼品的人,要走了,他就会把东西还给他们。[p]  直到他建安十七年,临去世时,张范还在一直做着这些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p]  在这里,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有操守的人,一个有品行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p]  顺便提一下,张承后来做到了丞相府的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在地方上的政绩还算不错,曹操西征时,还把他做为军事顾问,到长安时,因生病而死。[p]  兄弟俩的辉煌一生,也就此GAME  OVER。[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9)[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7)
阅读全文

[p]    曹操军阵容名单:[p]    曹操,字孟德,五十四岁,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名义上的汉朝丞相,实际上的一人独大,有人说他狂妄自大,有人说他嚣张跋扈,他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在人群中走着一条不同寻常路,虽然有些走偏,那也是自己选择的路,不会从头再来,那就按自己的方式一直走下去,直到碰(赤)壁。[p]    徐晃,字公明,年龄不详,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曹操亲自颁发的“横野将军”,虽是杂号,大小也是个将军,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也算是名将,刚一上场,却因集体的颓势,一身的抱负,全都给束缚得难以发挥。[p]    赵俨,字伯然,三十九岁,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县)人,起参谋协调的都督护军,手下所统属能人挺多,在这舞台上,本想抖搂非凡身手,可现实是,也就露了个脸,打了一照面,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等待着再次的机遇。[p]    于禁,字文则,年龄难知,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人,很是有生气的“虎威将军”,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一个身后有争议的人,身处在一场有争议的战争里,却没有过多有争议的事,无他,没有可说道的事,也就没有可争议的事。[p]    张辽,字文远,四十岁,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专为对抗四方暴乱起义的“荡寇将军”,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身上绝活不少,用得上也不少,却苦于没有展现的平台,也只得是在唉叹之余,草草收敛。[p]    张郃,字俊乂,年龄难考,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也是将军一级的人物,大号“平狄将军”,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若论打仗,外姓诸将中算是顶尖人物,没有机会展现,那也白搭。[p]    朱灵,字文博,年龄难知,冀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 ,原为袁绍部属,官位难考,仅次于“五子良将”的人物,在人们还未能清晰地叫出他名字的时候,他就悄然地从台前转入了幕后。[p]    李典,字曼成,年龄难定,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军衔与孙坚那个袁术赠送未被批准的名号“破虏将军”相同,命运却有所不同,因本身性格原因混得不好也不差,在平凡里虽未能见证伟大,活得也自在。[p]    臧霸,字宣高,生卒年不详,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爵位“都亭侯”,军阶“威虏将军”,曹操大肆封赏后的得益者,当年的一方霸主,今日的曹军将领,身份转换了,人也长进了,可却只做了一个陪衬。[p]    曹仁,字子孝,四十一岁,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爵位“都亭侯”,曹操的族弟,牛人,绝对的牛人,从个人的勇猛程度上看,经得起他那三板斧折腾的人,少之又少,他将以他的表现,为曹军挽回稍许脸面。[p]    乐进,字文谦,年龄不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与于禁、张辽同时并升的“折冲将军”,曹操早年的部下,冲锋陷阵的能人,战场上一点也不马虎,跟着过来,就是为建功,为立业,可现实就是不让。[p]    曹纯,字子和,年龄难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爵位“高陵亭侯”,曹仁的亲弟弟,虎豹骑的第一任首领,有那么两把刷子,刷走了刘备,却刷不掉孙刘联军的共同抵抗。[p]    李通,字文达,四十一岁,江夏平春人,爵位“都亭侯”,汝南郡的太守,他有他的本领,也有他的长处,可就是没有出手的机会。[p]    满宠,字伯宁,四十七岁,山阳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人,跟随着老大曹操满怀着信心来到了荆州,又到了那个战场,正如电影里小乔手中的茶,被人给倒空了。[p]    文聘,字仲业,三十二岁,荆州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爵位“关内侯”,江夏郡的太守,刚刚投降,就有了上场表现的机会,当然是要炫耀一番,只可惜对手的光芒太盛,将这炫耀全都给隐没。[p]    王粲,字仲宣,三十二岁,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爵位“关内侯”,曹操秘书,虽为文人,上不得战场,直接对敌,留下的却是宝贵的史料。[p]    贾诩,字文和,五十二岁,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有人抬举他是“天下第一谋士”,他只是一个看透了人性的人,却始终看不透这场改变众多人命运的大战。[p]    程昱,字仲德,六十八岁,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人,爵位“安国亭侯”,军阶“奋武将军”,善提建议的谋士,整体功能未做有效发挥,就已结束。[p]    蒋济,字子通,二十一岁,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人,岁数不大,官位不高,头脑不缺,偶而智慧的闪现,全是激情的创意。[p]    所有人员都到位了,演出即将开始,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p]    Are you ready?[p]    Action![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6)[p]
阅读全文

[p]    小事[p]    长江。[p]    大江从不缺少热闹,尤其是长江,中华第一长河,今日尤显得份外热闹,浩浩荡荡的船队,装载着数万士兵,如一条待势高飞的巨龙,蜿蜒向前。[p]    这是出征的队伍,这是征伐的队伍,这也是侵略的队伍,它们昔日属于刘表,现在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p]    曹军。[p]    由江陵驶来的船队,正在找寻着一个合理的战争归宿。[p]    归宿的第一站,它们选择了江夏。[p]    一个并不陌生的战略要地。[p]    犹如一个天下无敌的寂寞高手,曹操此时的心,十分空虚,统一天下的梦想,再也不是遥不可及,只需向前跨越一步,梦想就会照进现实,历史不会为谁而改变,却因人的书写而改变,能完成这一使命的人,就是自己。[p]    他可以得意,他可以骄傲,因为他有资格,他有资本。[p]    但他过于得意,有点忘形,他过于骄傲,有些自大。[p]    他的资格,他的资本,也就都成了累赘。[p]    正是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将他蒙蔽,以至于身边所发生的关键事件,都被他毫不犹豫地屏蔽掉。[p]    关键事件,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p]    小得连你想去关注,却遍寻不到它的身影。[p]    找不到,并不表示不存在着。[p]    存在着而不去关注,那就是致命而关键的。[p]    小事只有两件,却都牵一发而动全身。[p]    第一件小事:[p]    疾病漫延。[p]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不知名的疾病,悄然地在军中漫延着,并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飞快速度,四处传播着。[p]    起初时,也不咋的,影响范围不大,大家也没当回事,还以为是小病,扛上个几天也就过去,事后,也正如想象的那样,人就过去了。[p]    幸运一点,没过去的人,命却只剩下了半条,想拿起武器都有些困难,别说是上阵打仗。[p]    病来如山倒,一扫就是一大片,比火烧过的荒地还齐整。[p]    据后来有人考证出来,这一种严重影响战斗力的疾病,就是血吸虫病,南方地区特有的流行性疾病,北方战士在水军训练过程中,不慎染上的,孙刘联军因其长期在这一带活动,有其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没有影响到。[p]    因水土不服造就的疾病。[p]    水土不服是有的,疾病也是有的,但做这种考证,未免就有些类似于据《论语》“三月不知肉味”考证出孔子所说的这肉就是猪肉一般无聊透顶,历史在显微镜下,被放大数倍后,也就变得索然无味。[p]    说话的,似乎忽略了一点,曹军中除了北方部队外,荆州水军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是重要的一部分,曹操虽然卖力地训练水军,北方人的水上作战能力,因其地理因素,必然会与南方水军差上一大截,同样是南方人,同样是在长江流域活动,孙刘联军有的抵抗力,荆州水军会没有,别忘了,刘备那支军队的组成成分。[p]    随着这种不知名疾病的漫延,曹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直到他们遇到第一次真正的考验,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9)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7)  
阅读全文

[p]  难以破解的谜团[p]  [br]史书对赤壁战争的语焉不详,造就赤壁难以破解的谜团。[p]  战争的名称,就有异议。[p]  明明烧得是乌林,却说是火烧赤壁,红色本是赤壁的本色,不用待人去烧,它早就好好的存在着,明明是在乌林打得大仗,却说是赤壁之战,江面上所打的那一仗,只是初次交锋,未能伤及到双方的筋骨。[p]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个“赤”字。[p]  “赤”字,给人以无限联想,火的颜色便是赤,赤壁红色土质,大可作为火烧过后留下的痕迹,在一般人的想象里,因而广泛传播下,本来面目被漂亮的假面掩盖,青春容颜消失在层层涂抹后,为表象所迷惑的人们,因错而错,一错再错,无可挽回,无需挽回。[p]  那就,继续,接着错。[p]  战争发生的时间,很难确定。[p]  关于这个问题,绝对可以写上长长的一篇,长得令人晕头转向。[p]  有人说,十月,有人说,十一月,还有人说,十二月,三个月来回打转,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信服不了谁,个人的主观意愿,史实的多选择性,资料的复杂多样,都是原因形成的重要因素。[p]  我只谈些个人的看法,自己的见解。[p]  建安十三年,与别的年份相比,有些特别,因为这一年,多出了一个月,闰十二月。[p]  因而时间上也显得宽泛些,充裕的让人足可以去做许多想做的事。[p]  曹操顺江而下,是在十一月,在赤壁的江面上,与孙刘联军有了初次交锋,孙权攻合肥,是在十二月,打了一个多月,只到闰十二月才撤军。[p]  鲁肃战争胜利后,直接回报,孙权接见了他,显然那时的孙权还没有率军攻合肥,那么可以确定的赤壁战争也就在这十一月与十二月间。[p]  如果再要确切些,大体上应是开始于十一月下旬,结束于十二月上旬。[p]  这是从“狭义的概念”出发,若是非得要将战争的发动算起,推究起“广义范围”上的赤壁战争,那并非是我想讨论的。[p]  战争的性质,也有很多的说道。[p]  为了打刘备,为了取江东,为了巩固荆州的胜利成果,还是为了……[p]  其实,曹操本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拿下荆州,在经经营后,以图发展,可没想荆州得来太过容易,不需费取多大的精力,就好似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一夜爆发,巨大的差异,使得他找不到北之时,连自己是姓什么,都几乎忘却,本来小小的胃口,突然间被撑大,再也难以平复。[p]  江东也正是填补这空缺部位的最好美餐,蜀中的卑躬屈膝,更是给予这欲望巨大的满足。[p]  一步一步,走向高处,正如有所规划的一般,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测的未来,谁也没料到的结局。[p]  只能说,一切都是在预料之外,却是在情理之中。[p]  双方的交锋次数,有着不同的说法。[p]  一般认为也就两次,一次是在赤壁江面上的水战,也有说是在陆地上的短暂碰撞,另一次就是最后的乌林火攻,这都是正史上的说法,如果按王粲那篇战地报告《英雄记》的描述,还得加上一次,即曹操陆军部队在浦口地带被火烧的经历。[p]  王粲是当时代的人,有亲身经历了赤壁之战,其所做记载,虽也有为君者讳的特点,但由于身在其中,可信度较高,因而可以采纳。[p]  三次交锋的说法,还是能够接受。[p]  战争的人数,说法有很多。[p]  曹操军的人数,按周瑜的说法,曹操部队总共是十五六万,荆州部队七八万,加起来也就是二十多万,按曹操恐吓信的说法,水军八十万,东吴一方为鼓舞士气,用的是减法,越缩越小,曹操一方为给对手压力,用的是加法,尽量夸大。[p]  两方的特点,都没有说实话。[p]  在特定的时期,说了特定的话。[p]  最为可信的,还是多年以后,诸葛恪在一篇论述中所提到的“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曹操自己部队差不多就在这个数,事后的分析,没有更大的利益冲突,没有更多的阻扰因素,也就更精确,外加荆州的十多万部队,总共应是四十万。[p]  孙刘联军的人数,似乎没有多大的疑义,周瑜所率部队三万人,刘备军中关羽所带的水军有一万,刘琦的江夏兵也有一万,也就是两万人马,合拢起来,总共就是五万兵马,基本上符合史料,若是加上,孙权在柴桑的部队,总共应有十多万。[p]  这么多的部队,不可能全部都摆在战场上,总有个陆续推进的过程,曹操部队还要各地驻防,还要维护交通要道,还要保证军队供应,真正能运用在第一线的兵力,最多也只有其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在赤壁的人马约有二十多万。[p]  刘备的部队,不可能全都用上,就这点资本,刘备还不想拼光,据《江表传》的说法,刘备只出动了两千人马,只显然是吴人为夸大己方战功的说法,保守估计刘备所调动的人马,约是在一万左右,因而孙刘联军在战斗第一线上所投入的兵力,约是四万。[p]  二十万对四万,五比一的比例,如果是打架,五个人打一个,胜局基本注定,除非遇上兰博、陈家驹之类的功夫高手。[p]  可战争不是打架,谁拳头硬,就有谁来说话,也不是黑社会火拼,谁更有狠劲,谁就能把人砍趴下,凭的是实力。[p]  综合的实力。[p]  说起实力,也就涉及到下一个所要谈到的问题,战争最终结局走向的原因。[p]  曹操一方,具有很多优势存在:[p]  以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政治上不吃亏,道义上站得住脚,属于主动态势,师出有名,还很正派,这是其一;[p]  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曹军都处于领先优势,与之孙刘联军相比,就好似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的差距,军事上占了先着,这是其二;[p]  荆州不战而下,军队士气高涨,兵士作战积极性高,积蓄已久的锐气正等待着一次性爆发,在心理上,还是气势上,足以压倒对手,这是其三。[p]  这也是曹操急着顺江而下,积极与孙刘联军作战的原因。[p]  还有一个促成曹操南下的更为至关重要的原因,那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p]  年初时,曹操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将丞相位置占为己有,从而为个人的进一步提升,开辟出道路,他急需向周边人群证明自己是这一位置上的最佳人选,打压住朝廷内部的反对势力,巩固并增强自己在朝廷内外的势力。[p]  所以,曹操急需一场战争,急需一场胜利。[p]  所有优势,给予他胜利的信心。[p]  为自己的政治前途赌上一把,凭借手中的这副好牌。[p]  孙刘联军一方,确实有很多劣势存在:[p]  人数上不占优,兵力不足,这是军事上;[p]  人心浮动,投降言论此起彼伏,这是人和上;[p]  与人共有长江天险,不足为凭,这是地利上。[p]  但最后结局的走向,却是以曹操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令得很多人大跌眼镜。[p]  为何走向了这一结局,真的是天意所为,还是人为作怪?[p]  曹军的失败可以找出众多的原因,除了周瑜所分析的那七条外,大可以加上诸如东南风兴起、战线过长、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年龄上的弱势、战术失误、骄傲轻敌等等许多细节上的因素,孙刘联军的胜利也同样可以找出众多的诸如此类之外的原因。[p]  这些,却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就似没有引线的炸药,威力再大,也难以发挥。[p]  这一引线,才是曹操赤壁之战的最大失误。[p]  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孙刘联盟。[p]  团结就是力量,并不是一句口号,并不是一句空话。[p]  赤壁之战的最终影响。[p]  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因而谈不上任何实际影响,这种说法,明显符合当时那个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需求,为求适应某种政治需要而做的似是而非的论断,抹杀曹操败绩为其翻案的便利因素,因此不想做过多的论述。[p]  赤壁,让历史转了一个弯,使得中国大地的统一进程推迟了七十二年,虽没有奠定三国形势的走向,却为三国鼎立创造了条件,虽不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却也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成果。[p]  曹操虽然没能实现吞并荆州全境乃至于进一步占有江东大地的意图,但襄阳、樊城等地的保全,将来自南方所给予许县的威慑力消解,也不算是空手而归,地盘也有所扩张,虽然离曾经所想象的目标很远;[p]  孙权也是大有收获,江东大地免除被吞噬的威胁,荆州的东部地区,从此进入江东势力版图之内,江东地盘有所增长,长江防线得以进一步巩固,进有所攻,退有所守,虽是与人共享胜利成果,未能一家独大,却避免陷入孤军奋战的地步;[p]  刘备的成就,在三个利益集团里,是为最大,从英雄无有立锥之地,直到大片江山的打下,全拜这战役所赐,一世枭雄,终于有了可供驰骋的舞台,风云变幻之中,待势欲飞,当年隆中的一席对话,也有了展现的地方,虽然只是半吊子的成果,益州也并不是可望不可及,两者更是征伐北方的最佳之地,一切都在计划内进行。[p]  当然,不好的因素也存在着。[p]  荆州成为三分之地,谁都想在这捞上一把,结果都是过把瘾就死,你家争我家夺,不休不止的战斗,在利益、欲望等人类诸多杂念的推动下,尽情地释放在这一块大地上,昔日的太平盛地,自从曹操踏入的那一刻起,就已不复存在,政治家们通过外交、经济等等的博弈,自私地享受着这道并不容易下咽的美味,为此买单的却是生在、长在、住在这一块大地上的平民众生,虽然他们从未有过因消费而带来的乐趣。[br] [br]也正是这些推动历史进程的平民众生,往往被历史所忽略,这就是历史的残酷面。[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3)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1) [p]   [p]  
阅读全文

[p]  [br]生死一线[p]  [br]就在放火的同时,黄盖带着他的放火队伍迅速跳上系在战舰后的小船,等到火势飞快蔓延,放火队伍融入进孙刘联军大部队,追击着一筹莫展的曹军。[p]  双方交战,难免就会用上弓箭,箭枝满天飞的情况下,难免就会有人中箭。[p]  放火大英雄黄盖,就是这“有人”代表。[p]  他不仅中箭,还掉入寒冷的江中。[p]  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p]  战场上的箭矢,从来都不长眼,许多本可创举事业的英雄人物,往往都被它阻碍在前进的路上。[p]  在不讲情面的弓箭面前,再有情面的人物,都会被击倒。[p]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面对非来横祸,少有人能躲过,英雄们只得暗暗祈求上苍的眷顾。[p]  黄盖的祈求声,上天听见了,并通过吴军士兵的手,将他打捞上来,但做得很不彻底。[p]  士兵们也不认识黄盖,只当是普通人员,安放在厕床上,任其自由活动。[p]  十二月的天气,在这一带待过的兄弟们,也该知道,那叫一个“冷”。[p]  如果就这样继续发展下去,黄盖这一名号就得要在世界上除名,找阎王爷去签名报道,巨大的求生欲望,使得黄盖也不想让这事发生,于是,他勉强着疲劳的身躯,做了一件事:大声呼喊。[p]  呼喊着一个人的名字:[p]  韩当。[p]  就如那祈求,呼喊声,被韩当听见,被韩当接受。[p]  当看到战友去兼朋友黄盖这副落魄模样,韩当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一时泣不成声,不由分说,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黄盖穿上,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黄盖,至此,也就解脱出来。[p]  黄盖经历生死一线之时,曹军也正在生死线上挣扎,在孙刘联军的大肆进攻下。[p]  一片慌乱之中,曹操做出两个决定:[p]  第一个:烧船。[p]  火势嚣张的程度,已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舰船”,这一造就对手的不安定因素,倒是转化为己方的不稳定因素,以负担的形式存在,并朝加剧的方向前进着,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覆灭的因子。[p]  不容多想,曹操命人烧毁剩余船只,以缓延孙刘联军的进攻。[p]  第二个:撤退。[p]  大势已去,局势难以控制,没得选择下,曹操只得收容残军部队,向着南郡江陵方向撤退。[p]  撤退时,他选择一条自认为很满意的道路——华容道。[p]  这也是一条最直接,最近的路,因为它遵循的是一个数学上的原理:[p]  两点之间的直线最近。[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6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66)
阅读全文

[p]   [p]  败仗的后遗症[p]   [p]  两个小事件的发生,并未能动摇曹操主力大军前进的步伐,家大业大,就是经得起折腾,且就当做“破财消灾”,或是“予以得之,必先给之”的自认然法则。[p]  一切宵小之辈,岂堪一击![p]  天下,尽在手中,谁与争锋![p]  抱有这种想法的曹军主力先头部队,在江上碰上了第一个真正敌人,孙刘联军的前锋部队,说是联军,实际上都是清一色的江东水兵。[p]  孙刘联军刚在夏口部署妥当,逆流而上,不经意间,遭遇了这支曹军部队。[p]  两者相遇,刚打一照面,摆出不共戴天的架势,就大打出手。[p]  要说这江东水军,真不辱没“天下第一水师”的名头,一亮相,下的就是狠手,如凶神恶煞般将曹军尽情海扁,要说这以收编的荆州水军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曹军,真不辜负“乌合之众”的美誉,如待宰羔羊般被江东军尽情海扁。[p]  曹军的水上弱势完全暴露,经不起一顿轻轻敲打。[p]  而这一弱势,却是曹军难以克服的。[p]  迫不得已下,曹操向军队下达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命令:[p]  军队靠岸。[p]  那个军队落脚的地方,名字叫做“乌林”,在长江的北岸,虽然不是很有名,却很重要。[p]  那交锋的地方,却是很有名,人们都叫它“赤壁”,在长江的南岸。[p]  曹操的这一决策,历来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因为长江天堑的拱手让出,意味着地理优势的失去,将主动转为被动,由进攻转入防守,只有挨打的份,战略性的大倒退,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p]  我倒不这样认为,曹操的决定,十分明智。[p]  他这样做的战略意图,就是想将所有优势兵力集中在一起,等待着孙刘联军继续追击到北岸,以便发挥自己陆军的特长,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和对手打持久战,消耗尽对手,然后给予致命一击。[p]  带兵打仗最为忌讳的一点,就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熟读兵书的曹操,深通此道,当然不会拿自己的弱势与孙刘联军硬拼,他选择了一条稳妥的办法。[p]  稳妥的,却不是保险的。[p]  因为形势的变化。[p]  军队上了岸,搭个帐篷,也就成了营地,船是上不了岸的,只能停泊在岸边。[p]  于是,麻烦来了。[p]  长江水一贯喜欢“兴风作浪”,想要让它安静一小会儿,可真就是“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船在水面上怕得就是颠簸,飘来荡去,不成行列,兵士也难以消停,就其作用而论,就是一推废柴。[p]  怎么办呢?[p]  连起来,靠在一起。[p]  好主意![p]  曹操和他的属下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的做法也很简单,将一只船的缆扣在岸上,再将许多船扣在一起,排得整整齐齐,就好似接受检阅的部队。[p]  这样做,对曹军来说,有很多的优点,但有一个缺点。[p]  一个致命的缺点。[p]  曹军中没有人发现,他们对面的对手队伍里,却有一个人发现了。[p]  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黄盖。[p]  历史因此而转弯。[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61)[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9)[p] [p][br]
阅读全文

[p]  [br]强迫封赏[p]  [br]让我们把目光从江东大地上收回,重新转移到曹操所控制的小朝廷上。[p]  踩着沉重的步伐回归后,曹操难以平复的心情,渐渐冷静下来,想起部下的好,尤其是那个曾经在征伐乌桓过程中当过导游、领队兼先锋的田畴,心里面那个后悔,就如海底下的暗流,突然间地、不知不觉地,从哪个看不到的地方涌了出来。[p]  去年的乌桓胜利,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而这一次的失利,自己的独断专行,不可避免地成为反面教材。[p]  想当初,为顾及到田畴的个人感受,允许他辞掉所有的封赏爵位,现在想来,实在大错特错,心里面总有一份愧疚存在,这个疙瘩要是不解开,憋得难受,再说有攻不赏,以后又怎能激励部下们一起共同进退。[p]  为此,曹操下了一道命令,非得让田畴接受以前的封赏不可,命令中的内容很多,大致回顾一下田畴昔日的功绩,个人的品行、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等,多为赞美之词,也批评了田畴工作上的不足,主要是在对待领导的赏赐问题上,太过谦虚,不知道还以为来到了君子国,大大打击其他人的进取心,影响到国家王法制度的实施,其中最为画龙点睛的一句,是这样子说的:[p]  “出入三载,历年未赐,此为成一人之高,甚违王典,失之多矣。”[p]  意思很明了,为了成就你一个人的高风亮节,却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实在划不来。[p]  提拔到这样的高度,田畴还不乖乖就范吗?[p]  答案是否定的。[p]  在别人眼里,拼了死命都非得要争取的侯爵位置,到了他这里,变成了一钱不值的多余品,好看不中用,拿着还嫌累赘。[p]  田畴上书给皇帝(名义上爵位只有皇帝才能封,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表明心态,即使是拼了死命,也是不会接受这一封赏。[p]  幕后皇帝曹操当然不答应,打算使用最为经典的“霸王硬上弓”,一定要强迫田畴答应不可,田畴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任由曹操接二连三、再三再四的压迫,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p]  一个非得要,一个非得不要,一个强迫要,一个强迫不要,一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的拉锯战开演,一个为了制度,一个为了信念,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征服不了谁,就这样,僵持着,延续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在一个微妙的临界点上,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p]  平衡终究还是被打破,有关部门出来横插一脚。[p]  他们对田畴的行为很是看不惯,上书提出弹劾:[p]  “当年叔夷、伯齐拒绝爵位,讥刺周武王,可说是愚暗,孔子还说其‘求仁得仁’。田畴清高自赏,违背道义,专注于小名小节,如果天下人都像他这样,那就变为墨家、道家的所倡导的天下,所以,应免掉他的官职,从重处罚。”[p]  事情闹大了,各方都来参与,这正是曹操要的结果。[p]  曹操下令世子曹丕与其他的政府高级官员开个会议, 总结出处理意见。[p]  曹丕可不同于那些有事没事专爱找茬者,开完会后,他发表了比较中肯的看法:[p]  “想当年,斗子文逃避俸禄,申包胥逃避奖赏,史书上都记载为美事,是因为这样能够刺激浊世,告诫贪婪之辈,总比那些尸禄素餐的好上几倍。可以看重他的细小方面,不可以太求全面。田畴的情况就是类似于这样,免掉官职,加重处罚,从法律上来讲有些过。最好不要去勉强他,以此表彰他的操守,很有必要。”[p]  与会的高级官员也各有各的看法,尚书荀彧认为:[p]  “君子的出事之道,不管是动还是静,不管是出格还是遵循,首要的原则,就是为善。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志向,圣明的人应该因个人情况的不同成全他们。”[p]  司隶校尉钟繇的想法,大致上也差不多:[p]  “原思辞粟,孔子反对,子路拒牛,孔子也反对,认为这些都是‘止善’行为,虽然是可以起到激清励浊的效果,但不可以太多。田畴的做法虽然有违大义,但还是有益于谦虚风气的助长,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而还是按照世子的提议来办。”[p]  诸多思想汇集起来,只有一个主题:[p]  为田畴开脱。[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6)[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4)
阅读全文

[p]那一箭的风情[p] [p] [p]  不知是何原因,横行了乡里二十多年的甘宁,突然间放下屠刀,停止了一切“社团”活动,读起诸子百家的书籍来。[p] [p]  在三国史上,这种“浪子回头”的行为,也不少见,如吕蒙,本是一个只识舞刀弄枪的武夫,听了孙权的劝,才开始读的书,一读便读得令人们“刮目相看”,还有徐庶,年少时轻狂妄为,满世界的乱跑,后然收了心,苦读书籍,终被世人接受与称颂。[p] [p]  甘宁的这一次转变,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p] [p]  人总是喜欢新鲜的事物,一件事做得时间长了,总会产生厌倦,人看多了还会“审美疲劳”,别说是事了,改变的迫切需求,便应运而生。[p] [p]  书读的多了,甘宁终于开窍。[p] [p]  就这样的混下去,根本没有前途,而现在的本州最高长官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牧刘璋,就他的治理政策来看,也不是什么干大事的人,就好比是一个坐拥宝山的土财主,总有坐吃山空的那天。[p] [p]  甘宁便带着手下的八百多人,来到老家南阳(河南省西南部),想要在这曾上过名士排行榜的荆州牧刘表的管辖地碰碰运气。[p] [p]  刘表对甘宁并不感冒,将这眼皮子底下的人杰,视为无物,甘宁得不到重用,又亲眼目睹,刘表对荆州的所作所为,更觉得前途渺茫之余,连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危险,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再一次迁移。[p] [p]  这一次的目标,是一个向往多久的地方,这一次,他要走得更远,他也本可以走得更远的,却有一个必经之地,绕不过也通不过:夏口(湖北省武汉市)。[p] [p]  记住这个城,在以后的日子里,它将占到一个重要的位置。[p] [p]  当时,江夏郡太守黄祖,为防备他这一生中的最大的劲敌,将重兵屯集在夏口,任何人也别想通过,说得夸张点,就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过,别说是这么一大帮活人。[p] [p]  甘宁先只得暂时投靠黄祖,再找机会,没想到这一留,就是三年,黄祖也没把他当回事,部下都督苏飞的数次推荐,都成了耳边风,实在烦不过,便让甘宁做了一个普通头目,彻底给冷藏起来。[p] [p]  被封杀的甘宁,失望了,但又没有可行的途径,他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等。[p] [p]  在等待中,消磨青春年华;在等待中,虚度美好时光;在等待中,蹉跎壮情岁月;在等待中,慢慢变老,白了少年头;在等待中,无所作为,事业终难成。[p] [p]  不等,又能怎样,这是甘宁的无奈之处,也是很多人的无奈之处。[p] [p]  时间在流逝中,来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甘宁等到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p] [p]  这一年,孙权攻江夏,征黄祖。[p] [p]  孙策这时早已过世,江东老大的位置,也就由这孙家老二孙权来做了。[p] [p]  就如以往,历史再一次重演,不经打的黄祖,又一次吃了亏,军队崩溃,大败而逃。[p] [p]  孙权的部队,在后面追得很紧,黄祖逃得也不慢。[p] [p]  在这逃跑途中,黄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令甘宁和他的部队断后。[p] [p]  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甘宁准备的很充分,他的高超箭艺技能,就是最好的凭借。[p] [p]  追击部队,不知有这么一个拦路虎似的人物存在,继续着上天交给他们的这一消灭江夏部队的光荣使命,尤其是校尉凌操表现的尤为积极,带着头往前冲,一股拼命三郎的劲。[p] [p]  在甘宁眼里看来,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打击目标。[p] [p]  箭在弦上,轻轻一拉,只听得弓弦响处,一条生命被终结。[p] [p]  “轰”的一声,凌操倒落在历史的尘埃里。[p] [p]  他这一死,孙权军队的高昂士气受到抑制,前行速度有所下降,黄祖也因这得以逃生。[p] [p]  甘宁当然不知道他的这一箭,给自己射出的是将来的一身麻烦,他这时期待与渴望着因这一次的神勇而被重用,可最终等来的却是再一次的失望,彻底的失望。[p] [p]  黄祖似乎记性不是怎么好,回营后,又一次把甘宁晾在了一边,不但没有任何的嘉奖,还尽做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派了人去分化甘宁的部下。[p] [p]  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从甘宁身边渐渐离去,这就是兄弟,患难面前,能坚持到最后,又有几个?[p] [p]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给人以最大希望的时候,又将失望与绝望同时带了进来,将希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p] [p]  黄祖的行为,使得甘宁彻底的看透了这个人,决心离去,但苦于没有一条万全的脱身之策,郁闷得不行。[p] [p]  幸好他还有一个好朋友,江夏都督苏飞帮了他的忙,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p] [p]  当了邾县县长的甘宁,利用职务之便,去往了那个他一直想去的地方:[p] [p]  江东,我来了![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 [br]
阅读全文

[p]    超豪华阵容[p]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登上这一战争舞台的明星们,当时所处的地位与位置,还是以名单的形式。[p]    刘备军阵容名单:[p]    刘备,字玄德,四十八岁,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人称“刘豫州”,顶着“左将军”的头衔,军阶不低,实无多少兵马,辅助中的辅助,虽为配角,角色却很重要,后人往往将其作用忽略,他却在不经意间,有着令人不经意的功效。[p]    诸葛亮,字孔明,二十七岁,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有为青年,联盟主要缔造者,孙刘联军的润滑剂,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官位难考,不是联军的主要人物,不是军师中郎将(赤壁战争后),也不是军师将军(攻下成都后),一个难有露脸机会的跑龙套角色。[p]    张飞,字益德,字年龄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郎将”的军衔,还是当年曹操免费赠送,长阪上吼叫的光荣传统,继续在延续,配角之中的配角,且当是锻炼机会。[p]    关羽,字云长,年龄难考,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官位“偏将军”,爵位“汉寿亭侯”,刘备阵营里的地位偏高者,水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联军里也是高军衔,虽没有闪耀的光亮点,无可重要事迹的表述,却是刘备军中唯一独挡一面的人。[p]    赵云,字子龙,年龄难知,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官位难考,骑兵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兼负责人,没有特别事迹供人宣传,在默默无闻之中,做着默默无闻的事。[p]    孙权军阵容名单:[p]    孙权,字仲谋,二十七岁,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军队总指挥官,虽是杂号将军“讨虏将军”的称谓,却比众多正牌将军还要牛,坐镇大后方,统筹调度,为前方提供保障,并不时出点小花招,让对手的无穷精力,在运动中逐渐消散。[p]    周瑜,字公瑾,三十四岁,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前线作战最高统帅,一个“左部督”的称号,一个“建威中郎将”的军衔,地位不高,名字不响,却是全军灵魂人物,战场上的呼风唤雨者,真正主导者,即使千百年后,有了那本当红小说的特意渲染,人们都未能将其遗忘。[p]    程普,字德谋,年龄不详,右北平土垠人,右部督,军中唯一可以于于周瑜平起平坐的职位,资历深厚的老将,打孙坚起,就是创业团队的主力成员,人称“程公”,军衔“荡寇中郎将”,无论是军中,还是江东集团中,威望很高,属于元老级人物。[p]    鲁肃,字子敬,三十七岁,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另一说安徽定远县东南三官集)人,新鲜出炉、孙权刚刚奉送的赞军校尉,比起中郎将还要低上一级,却是关键性人物,在人事上,他是程周二人的协调人,在军事上,他又是孙刘联军的和事佬,既当妈来,又做爹,在不露痕迹间,完成角色的转换。[p]    韩当,字义公,年龄难考,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正式军衔为“中郎将”,冲锋陷阵的好将领,表现卖力,实际能干,出场机会不多,属足球场上的工兵性质,难得的是一个有头脑的工兵。[p]    黄盖,字公覆,年龄难知,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丹阳都尉”的头衔,比之校尉还差一级,所发挥的功效,却能令众多的校尉甚至比再高级别的中郎将汗颜,机会终于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虽然来的有些晚,但毕竟是在重要时刻。[p]    凌统,字公绩,二十岁,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虽然生来就很猛,打仗也是头一个带着人就往前冲,资历始终浅了些,还又年轻,一直在“破贼都尉”上挂着,仗一打完,凭其个人能力,升迁也在情理中,虽然不是很高。[p]    吕范,字子衡,年龄不详,豫州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 孙策时期的老班底,这时已经拼搏出了“征虏中郎将”的头衔,可这舞台太挤,终归是要属于那些特会表演,特会来事的大明星,他们才是关注的中心所在,他也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p]    周泰,字幼平,年龄难考,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当过几任县长,孙权的私人保镖,武力方面不成问题,带兵打仗也只是随大众,军阶不高,表现还算马马虎虎,说不上特有出息,也是混了个脸儿熟。[p]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年龄难知,官位难考,虽然也是猛人,这一年段的明星人物,在年头露了一个脸后,几乎就失去了踪影,难得有个表现机会,却因身旁人员太耀眼,微弱的光芒实难吸引众人的注意,也就沉寂了下去,在快要结束尾声时才浮出水来冒个泡。[p]    丁奉,字承渊,年纪实在太小,扬州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想要表现,还是能力未到,属跟班,看热闹型,只是凑个数,在战场强健了身子骨,属于他的时代还早,所以还得磨练。[p]    吕蒙,字子明,二十一岁,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江东四大牛人的第三位,军阶已是“横野中郎将”,位置在阵营中不算低,实际发挥功效实在难寻,因为还有很多路要走,老天不想让他太闪耀。[p]    张昭,字子布,五十二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直“长史”位置的第一人选,理念、立场上的不同,却未能造就行动上的拖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份内的本职工作还是以敬业的精神完成,虽然不是圆满,消极的思想为积极的态度所代替,起源于本身的操守。[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7)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5)  
阅读全文

[p]    三国新闻播报之二[p]    孙权军新闻播报[p]    伟大领袖英明决策 我军将领完胜赤壁[p]    素有“汉贼”称号、大独裁者、人民公敌曹操亡我江东之心向来不息,自从九月份拿下荆州,打跑著名军阀刘备后,此心更是高涨,不惜将战火烧到我边境地带,并豪言将要打过长江,势要将我江东这新兴国家扼死在蓬勃生长的少年时代。[p]    在积极听取两位著名高级干部鲁肃、周瑜的建议后,我们伟大英明的领袖孙权同志,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不顾众多人的反对,不顾各种强权势力的阻挠,坚决与敌人划清界限,为解救荆州人民早日脱离独裁者的魔爪,做出十分英明决策——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多位我军中精英人士,率领三万大军,顺长江而上,积极抵抗素有“汉贼”称号、大独裁者、人民公敌曹操所率二十万军队。[p]    十二月初,我军与曹军在长江上,突然相遇,最高军事指挥官、风流大都督周瑜,一不等、二不靠,本着“自己动手,敌人饿死”的原则,率领我英勇水军积极出击,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敌军,迫使敌军远遁到赤壁不远处的乌林地带。[p]    这一次胜利,鼓舞了广大战士的士气,提高了部队的作战积极性,扩大了我军的影响力,打击了敌人的斗志,分化了敌人内部的团结力,为我军的下一步战争部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p]    在综合了有关方面的各种意见以及情报部门的各种汇报,其中最为主要是中级军队干部黄盖同志,以假投降为名的战略计划,最高军事指挥官、风流大都督周瑜,最终决定采取以黄盖同志为主力先锋队的火攻政策,我们伟大英明的领袖孙权,对这一英明决策,亦表示积极支持。[p]    十二月下旬,最后总攻的日子终于来临,黄盖同志怀着无比激动极其无比骄傲的复杂心情,率其所部敢死队,以大无畏之精神,冲入曹军水军阵营,凭借着东风,用正义之火,将曹操几十万大军全部歼灭殆尽。[p]    这是目前以来我江东军历史上众多以少胜多、以强胜寡战例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在与独裁者的斗争中,我军各级干部积极发挥了其优秀的指挥作战能力,在我们伟大英明的领袖孙权同志的合理统筹部署下,经最高军事指挥官、风流大都督周瑜完美诠释,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配合,及全军各战士、江动人民、荆州人民的全力支持,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成果。[p]    这一正义战争,为我江东军进一步解放反动派政府统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荆州人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我江东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江东军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气势,为中原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全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全海内及海外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4)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2)  [p]
阅读全文

[p]    拒绝[p]    当年周武王伐殷,有白鱼主动跃入王舟,人们归结为天命所归,大业有成,曹操入荆州,有一条名字叫做刘巴的鱼儿,也主动入怀。[p]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今湖南省邵东县),荆州本地人,一条奇特的鱼儿。[p]    爷爷刘曜,苍梧太守,老爹刘祥,江夏太守,都是领着二千石工资的国家高级干部,家里条件优越,生活质量无忧,体内流淌着标准的贵族血液,因而个人感觉十分良好,一般人待见不上。[p]    处在这种坏境的人,往往有一种共有的性格:[p]    高傲。[p]    刘巴自有其高傲的资本,除官宦出身外,他的才学,也是毋庸置疑的。[p]    刘表手下的别驾刘先,对他敬佩得不得了,还想要那个自己的外甥、天才儿童周不疑跟着他学习,却被他给推辞掉了。[p]    理由很简单:[p]    “我学的这些东西,都是虚的,派不上什么大用场,还是别浪费你外甥这块好材料。”[p]    谦虚背后的实质,两个字,不教。[p]    下属的面子不卖,领导的面子总该给了吧。[p]    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当刘表举他为茂才(一种提拔人才的方式),出来为自己的荆州小集团出点力、尽点心时,刘巴还是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p]    可非暴力在暴力面前,总是显得很无奈。[p]    为这次错误选择,刘巴差点就将命给搭了进去。[p]    老爹刘祥当年十分看好孙坚,与刘表本就不是统一阵线上的人,感情处于几乎破裂状态,到了儿子这一辈,还是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梁子也就越结越深。[p]    大权在握的刘表老大,也不讲究什么法律程序,直接派人,将刘巴给关了起来,还想将他解决掉,彻底地从这世界上消失。[p]    抓捕是一回事,杀人可就得费点功夫,动点脑筋。[p]    刘表那脑袋所能想到的最好方法,派了刘祥以前的亲信人员,特别郑重地告知刘巴,刘老大想要做掉他。[p]    在利益面前,亲信们亲信的只有是自己。[p]    若识相,早就该跑了,刘巴没有跑。[p]    从这些昔日父亲亲信屡次三番地劝解里,刘巴看到的不是诚意,而是火坑。[p]    大大的火坑,就等着自己纵身一跃,以鲜血敲开他们事业的大门。[p]    刘表正缺一个杀自己的理由,一跑路,理由也就成立了,杀手本性必将暴露无疑。[p]    任由亲信们怎么劝,刘巴就是不动窝,大有即使山崩地裂、海枯石烂也不挪一挪脚打算的势头。[p]    亲信们没辙,只得回去向老板覆命,幕后老板刘表也没辙,只得认命,任其自生自灭。[p]    多年后,刘备来了,给荆州带来了一片新气象,落魄不得重用的、寄居的、或是本地的诸多荆州士人,看到了新希望,纷纷地投靠,刘巴却仍然无动于衷。[p]    可他根本不会想到,将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正是这个叫做刘备的人。[p]    自己终归是逃不过这一劫的。[p]    谁都不买帐,真是要默默无闻于一声。[p]    答案是否定的,刘巴有着自己最喜爱的人。[p]    当刘备携民跑路时,有许多人士跟着他往南方跑,刘巴却毅然北上了。[p]    北上的意思,也就是投曹了。[p]    曹操给了他一个掾的位置,作为助理,安心在自己身边做些事。[p]    刘巴也算是暂时(注意这词)了却了投靠明主的这一心愿。[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6)
阅读全文

[p]    东游西荡[p]    鲁阳山的特点,我前面也说过,山民们喜欢联合起来,做一些梁山好汉经常做的事情,韩暨的到来,却改变了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这一习性。[p]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p]    这看上去不能成功的事,在韩暨这之所以能完美解决,说穿了无非就是一个字:[p]    钱。[p]    山民们本就贫穷,外加世道混乱,为生计所迫,才干起了这行当,有钱谁还来唱这出戏,除非真是几个脑袋被驴踢了,或是存心跟社会过不去的。[p]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散尽了家财,大碗的酒,大块的肉,招待着大家,谁还想去做有风险的玩意儿。[p]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招待,韩暨特意选了几个有头脸的“带头大哥”,用上好的酒宴招呼一番后,又讲了一番大道理。[p]    钱总是不够花的,人的欲望却是无底的。[p]    要想解决问题,钱是最有效的方法,却不是最为彻底的,只有平服了欲望,才能一劳永逸。[p]    请客吃饭不是革命,那是为革命服务的目的。[p]    吃好喝好后,韩暨开始了说服教育,大抵也就是说些“这行风险大,利润薄,还是趁早收手”、“太不安全,家里人会担忧”、“好好地过日子,政府部门不会亏待你们”之类,有些安慰,有些警示性的话语,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放下屠刀,做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p]    山里的人民就是淳朴,吃了他的心软,听了他的耳朵软,对他所灌输的安分守己思想,全盘接受,也就不闹腾了。[p]    居住环境问题虽然解决了,可韩暨却很快又要搬家了,因为袁术的到来。[p]    袁术在南阳盘踞的那段日子,也听说了韩暨的光辉言行,便想把他招到自己的手下来工作,韩暨可不傻,袁术的大致情况,他还是了解的,没多大的能耐,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自己日子都没多少奔头了,尽想着拖人下水,谁想去谁去。[p]    为躲避袁术的烦扰,韩暨迁居到了山都山(湖北省谷城县东南)。[p]    新居还没等住热乎呢,刘表的使者就来了,为的是请他出来给刘表打工。[p]    在荆州地盘上住了这么多年,刘表的为人处事,韩暨通过各种人脉关系及其它渠道,多多少少总是能知道些的,于是,这次二话没说,他索性直接将家搬到了孱陵(湖北省公安县西南)。[p]    刘表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驳了自己面子的人,他往往只会以一种方式记住——嫉恨。[p]    韩暨怕了,怕有一天被报复了,虽知道谁下的黑手,有冤也无处申,勉为其难地出来应景,当了宜城县(湖北省宜城县)的县长。[p]    县长没当多久,刘琮就投降了,从名义上来讲,韩暨也就是曹操的人了。[p]    曹操将他任命为丞相士曹属,即在丞相府中帮忙管理政务的助理。[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6)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4)
阅读全文

[p]    清醒[p]    刘表的用人特点,注定了他会对众多有用人才视而不见,曹操的用人特点,注定了他要将这些漏网之鱼一网打尽。[p]    和洽就是其中一条鲜美可口的鱼儿。[p]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西平县人(河南省舞阴县东南),一条东游西荡的鱼儿。[p]    他曾经被举为孝廉,大将军幕府征召他出来为官,他硬是迟迟不去上任,政府也是拿他一点办法没有,任由其自生自灭。[p]    袁绍占据冀州后,好虚名的他,想提拔一下自己的家乡人民,派了使者去招迎汝南郡的士大夫,很多人本着“老乡遇老乡,吃喝都不愁”的想法,纷纷投入了“四世三公”后代的[p]    怀抱。[p]    在人群中,和洽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所以,他没有跟随大流,反而,选择了相反的方向。[p]    他自有独到的见解:[p]    “冀州是块好地方,地势平坦,民风强悍,许多英杰人物都惦记着,一打起帐来,就没个底,谁都想来踹上一脚。袁本初(袁绍)依靠着有利资本做号召,虽然能够强大,然而在[p]    这英雄豪杰并起的年代,要想保全得住那也未必。”[p]    好清醒的认识,看准了时势,摸透了人性,通晓了地形,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p]    冀州是待不住了,那就寻找新目标吧,和洽心里早有来了规划。[p]    “荆州的刘表,生来没有远大的志向,爱惜人才,还喜欢结交士人大夫,地势险要,山川崎岖,民众软弱,不好争斗,容易依靠,生活水平也不错。”[p]    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觉得和洽的分析很有道理,打包了行李,收拾了行装,和他一起向南投奔了刘表。[p]    刘表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以贵宾的礼节来接待。[p]    礼多人也怪,和洽对刘表的友好态度大有难以消受的感觉,正是因为他的清醒。[p]    “当初,之所以不想投靠袁绍,就是为了躲避战乱。昏庸的主子,还是少靠近,时间长了,伤害的只能是自己,这期间,若是有人说些坏话,就够喝上一壶的。”[p]    于是,和洽又向南迁移到了武陵郡,远离了政治中心,也就远离了风暴中心。[p]    日子就在安闲中慢慢渡过,直到那个年份的到来,建安十三年,直到那个人的到来,曹操。[p]    和洽终于躲不过强势的曹操,其实,也不想躲,应其号召,出来做了丞相府所属单位的秘书助理。[p]    那个时节,正是毛玠、崔琰的风光时期,他们以本身为标杆的选拔官员做法,使得社会风气大变,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隐患。[p]    他们自己沉迷其中,未能找出问题所在,和洽却是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还是因为他的清醒。[p]    “国家的政权,在于人的才能及其权位是否得当,不能以节俭这唯一标准去选用官员。过分节俭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无可厚非,但拿他来做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得到的[p]    必定会比失去的还要多。”[p]    说得很中肯,为给自己的话增加砝码,和洽还拿出了有力的证据:[p]    “现在朝廷议论,官员穿新衣,做好车,就是不清廉,长官们在官府机关,面容不修饰,衣服破旧,就称为廉洁。这逼得士大夫们形成一种不良风气,故意地弄脏衣服,有好车好[p]    马好服饰都收藏起来,有些官员甚至是带个饭盒就进入机关单位上班了。”[p]    很多人会觉得,不错啊,治理得很好啊,这个社会很清净吗,虽然有些做作,说这话的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等你听完和洽接下来的话,你就明白,不错其实就是大错。[p]    “设立教令,观察风俗,也是要掌握一个度的,不偏不倚,正合适,才可能推广实行。先在以一般人、平常人很难做到的标准来要求官员,即使勉强做到了,也一定会有很多的弊[p]    病存在。古人推行政治教化,大多讲究通达人情。凡是偏激出轨的做法,都是很容易隐藏虚情假意在里面。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提防的。”[p]    谁也不是超人,谁也不是圣贤,谁也不是英雄,大多的都是正常人,正常人的意思相当于平凡人,平凡人热衷于平凡事,过度的要求,使得平凡变为不平凡,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p]    代价,大多数的结局往往都是得不偿失。[p]    一个清醒的人,提出了一个清醒的建议,为那些禁锢清醒的人以及被禁锢清醒的人。[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3)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1)
阅读全文

[p]  小神童[p]  [br]徘徊在建安十三年的曹操,以四个字形容之:[p]  流年不利。[p]  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份里,从主角沦为配角的他,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便是在给人烧尽家产的时候,成就了他人,他本来应是这一年份里,最为耀眼的明星,只是因为其他人演技过为火爆,将他所有的光芒都给掩盖。[p]  赤壁的失败,使得从来未曾在军事上吃过大亏的他,终于品尝到起兵初期的那种失败的滋味,而且还有过之,军事上的打击,毕竟也只是物质的一种流失,还有弥补的方式,可这感情上的冲击,实在是无法挽回,而又补救的。[p]  就在这一年,曹操最为喜欢的小儿子曹仓舒病死。[p]  提起曹仓舒,大家能比较陌生,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曹冲。[p]  生于公元196年的曹冲,到此时,在人世上,只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但他的光荣事迹,却足以使许多以碌碌无为的方式活过七八十年的人汗颜。[p]  曹冲是由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从小就聪明异常,据说长到五、六岁上,智力的开发程度已经达到成人的境界,这一点上,和先前幼儿时代的孔融倒有得一拼,长期以往发展下去,智力指数真是难以预料。[p]  以其他神童单是以语言天赋、或是记忆能力取胜的不同,曹冲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尤为叫绝。[p]  这从孙权的两次进贡上,就可以看出端倪。[p]  孙权在向曹操表示敬意的那段时间,屡屡地将自己土地上的特产,做为贡品进献出来,名义上是给皇帝的,实际上谁知道,这些东西大半都落入了曹操的私藏小金库。[p]  曹操就曾经接受过这样一份来自江东的贡品:[p]  五光十色的雉鸡。[p]  这只雉鸡,十分的漂亮,曹操不禁为之着迷,于是,十分想看它舞动的样子。[p]  主子的喜好,就是奴仆们奉承的最佳所在。[p]  手下们揣摩到主人的心思后,纷纷的使出各种手段,为的就是激起那只雉鸡在众人面前的表演欲望,可禽兽毕竟是禽兽,哪听得懂人类的话语及肢体动作,任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任由他人的如何挑逗,耍起大牌来,从来就是没完没了。[br]
阅读全文

[p]    报仇[p]    曹操善玩平衡,避乱荆州的外地人士受到重用的同时,本地人士也很吃香,韩暨就是其中的代表。[p]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 (今河南方城东)人,一条有来头的鱼儿。[p]    他祖上身世显赫,据说是韩信的后代,爷爷韩术是河东太守,老爹韩纯也做过南郡太守,都曾经在政府部门任职,大体也算得上是一个高干子弟,虽然纯色上有些淡。[p]    韩暨的成名,摒弃了诸多士人曾经走过的路,以一种血腥的方式呈现,颇有些传奇与诡异的色彩。[p]    他同县里有个豪强,名字叫做陈茂,仗着自己的势力,曾经对他的父亲及其兄长做过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谮毁。[p]    也就是说谗言,讲黑话。[p]    陈茂毕竟是地方上说得上话的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他“谮”过的后果,韩暨的父亲与兄长差点就把命给搭了进去。[p]    这件事,放在陈茂那,只不过是他这一生中所做的众多不地道事件中的一件小事,放在韩暨那,可就是一件涉及到了家门荣辱的大事件。[p]    因而陈茂照样如往常一样的好吃好喝好睡,因而韩暨也是如如往常一样的好吃好喝好睡。[p]    陈茂之所以好吃好喝好睡,因为他没心没肺;韩暨之所以好吃好喝好睡,因为他有心有肺。[p]    没心没肺始终要给有心有肺的算计了。[p]    韩暨表面上好似一个没事人似的,即使见了陈茂还能保持微笑,私底下却集结资金,花了大价钱,雇佣杀手。[p]    陈茂在未发现副作用之前,也习惯了这种掺了毒的微笑,直到那个杀手站在他的面前。[p]    微笑没了,替代品是一把杀人的利刃。[p]    结局就此注定。[p]    多年心血得以偿付,韩暨便跑去父亲墓前祭奠那曾经受过伤的亡魂,一般人拜祭,带着无非是些纸钱、果品、酒水之类,死人吃不着,活人想着吃的东西,他却直接提溜着陈茂的脑袋就去了。[p]    就这样,他成名了。[p]    成名之后,地方上举韩暨为孝廉,司徒辟他为属官,他都没有去,反而是躲到鲁阳山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5)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3)
阅读全文

[p]  终极无间破山越[p]  [br]贺齐与山越做战的优越表现,引起政府中诸多人的关注,高官们将他看做是降服民众暴动的救星,因而当太末县、丰浦县两地发生民变时,贺齐也就理所当然地以太末县县长的身份走马上任,前去平定。[p]  赶到后,也不见得贺齐使多大的力,也就是消灭作对的,扶持合作的,只是在一个月之间,就将刚还在闹别扭的百姓治理得服服贴贴。[p]  当时间的指针转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开拓江东来临会稽郡,贺齐的人生也因此改变。[p]  会稽郡的太守王朗,在孙策强大压力面前,自知难以抵敌,逃亡东冶,孙策入会稽,推举贺齐为孝廉,即将他划入了自己集团阵营内。[p]  王朗虽然逃跑,会稽郡还不怎么安定,侯官县长商升就起兵积极响应王朗。[p]  不合作,就打到你合作为止。[p]  孙策将先前的永宁县长韩晏升任为南部都尉,带着军队前去征讨商升,而这永宁长的职位就由贺齐来担任。[p]  韩晏那几把刷子,刷来刷去,倒是把自己给刷了进去,遇到商升,交战了几场,结果都成了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这样的苗头若是继续下去,对江东的征伐事业很是不利,孙策也很明白,他再一次将贺齐提拔上来,取代韩晏的位置。[p]  商升对贺齐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且因传说中的这人实在太牛,商升对其的免疫力几乎不存在,一听到对手是贺齐,想也不想,派出使者,前去贺齐的军营,请求和解。[p]  贺齐也不是赶尽杀绝的大魔王,热情招待了使者,还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大致也就是“做贼没有前途,重归政府怀抱才是正道”、“多为将来打算,一时冲动,换来一辈子的痛苦”、“投诚之后,幸福多多,顽抗到底,死路一条。”之类的话语,说得使者一愣一愣,十分感动,回去后,将话语转述给商升。[p]  商升听了使者的转述,也十分感动,交出印信,准备出营投降。[p]  一场危机正要雨过天晴。[p]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人出来横插一扛子。[p]  商升的手下,张雅、詹强等人就不想投降,联合起来杀死商升,自己做老大,继续做着没本钱的买卖,张雅给自己一个光荣称呼“无上将军”,詹强也恬不知耻地自封为会稽太守。[p]  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贺齐很不甘心,但又无奈,就自己手头现在这点兵力,若是真在战场上交锋,实在不够与对手叫板的,所以,他决定玩一招阴的。[p]  从情报部门反馈回来的报告,贺齐发现一条极为有利的信息:[p]  张雅和他的女婿何雄不对付。[p]  不对付的原因,也就是权力的分配问题。[p]  如敏锐的商家总能从细小处发现商机般,贺齐从中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关系不好是吧,那咱就帮你加点油添点醋,让他恶化。[p]  贺齐找来山越人做为卧底,潜伏在两人的身边,尽做些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事情,这一边耍个花枪,那一边给个大锤,唯恐着两人消停,就这样折腾下来,还真有成效,两人之间的矛盾与时俱进,越来越深,到后来,演变成只要一碰上,就带领各自部队直接干仗。[p]  就在两人之间的战役,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有一双眼睛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他。[p]  他们打得越激烈,那双眼睛也就越明亮。[p]  当亮光足以吞噬一切的时候,行动也就开始了。[p]  就在某一天,两人还在以刀兵亲密接触的时候,贺齐的军队悄悄地出现在他们的营地外。[p]  当他们还未醒悟这支军队从何而过来时,贺齐的军队发起了进攻。[p]  “无上将军”张雅及其他的部队,在强烈的攻势面前,无上光荣地被打败,又无上光荣地被消灭。[p]  詹强等人的部队,见到这架势,纷纷做了墙头草,争先恐后地率领着部队出降。[p]  商升被杀后留下的后遗症,也都被贺齐的妙手清理干净。[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2) [p]上一篇:[p][table=,,,,][tr][td=,,,,][/td][td=,,,,][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0)  [/td][/tr][/table]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