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当一听到“常山赵子龙来也”,我们就觉得事情将有转机,当读到“军师自有妙计”时,我们心就塌实,因为必能化险为夷。当我们长大了,学会思考了,我们便开始自我否定,同时也否定儿时所有的梦想!成熟让我们学会了思考,也学会用表面上的礼貌、进取来掩藏自己的狭隘,弱小,于是,我们开始砸乱偶像!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赵云成了平庸的保镖,诸葛亮成了不择手段的伪君子,我们怀疑他们,也开始怀疑了自己,因为梦想消逝了。“我想当总统!”“我要做科学家!”,我没有实践童年理想的能力,也没有实践的心情,因为,我现在既不能站在诺贝尔的领奖台上向评委致谢;也没有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向人民发言,我现在只是——写帖子,而你们正在——看帖子。人天生就有破坏性。我们长牙时,便经常撕咬母亲的乳头,我们的手能用力时,就开始撕东西,摔东西,智者说,这来自人内心的兽性。是呀,毕竟我们是裸猿。今天在历史的坟墓里,我们刨出精英的尸体,努力查找出、想象出、发挥出他们的污点,然后公布于众,好让世人知道,他(她)们不过尔尔,弱小、肮脏的不单单是我们!他们狡诈的伎俩逃不出我们雪亮的双眼,我看出来了!因为我会思考!讨论的结尾处,我们总是义正严词而又冠冕堂皇!因为,我们读了史书,我们会思考,我们好象都知道对与错。于是,我们需要史书做证时,我们便以他为战车、为长矛,为盾牌去撕杀!我们抵挡这样的进攻时,便摇头说:二十四史多是胡说八道。在网络资源共享的年代,学问可以速成,我们似乎战无不胜!因为——我们学会了思考!但是,智者说:人一思考,上帝便发笑!而我们说:靠!去他奶奶的智者!
阅读全文

首先,我不是站在正统观点来看一个人,我仅提几个疑问1、一伐时,诸葛亮帅蜀军出祁山,战场在汉中街亭,可无伐时,诸葛亮病死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距长安、咸阳仅100里路),几年来的对手都是曹魏名将,为何可以将战线前推?如果军事指挥不行的话。2、1963年,四川祁县出土了古代弓箭,号“十石机”,为蜀汉景耀四年产,科学家测试,射力有600公斤。三国志记载,孔明喜欢发明武器,能开发此威力的重武器,诸葛亮智力在多少?3、木牛流马。《祖冲之传》记载,祖冲之按孔明之法做木牛流马成功,而一直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马约瑟教授也研究证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手推车便是按三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所制,上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大陆学者相继根据古文献,按照连杆原理复制了武侯的木牛流马成功。它是一种用外力推便可以自动行走一段距离的机械,符合汉中多山地形的运输,可否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请问孔明之智又当是多少?4、战争智慧是否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主要标志?为何大家对周瑜、法正推崇辈至?如果是的话。请问老子、庄子、孔子这些不通军事的大贤智力是否很低?5、蜀汉诸葛亮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将自然产品进行加工,提高附加值,然后进行外贸(我说的是蜀锦的生产、销售)通过这种商品经济手法积累国家财富,在中国古代,除去南宋,明朝江浙,还未见其它,请问此开先河者,智力又当多少?在下愚钝,望诸公指教
阅读全文

刘、关失荆州的时间差问题,建安二十三、二十四年中,三国之间爆发至赤壁之战后又一大决战,这次的联军却是曹、孙,对抗的敌人变成了刘备。当时魏、蜀两国开辟了两个战场,横跨半个中国,到建安二十四年夏秋之际,蜀汉西线全面告捷,冬十一月,孙权阴谋开辟新战场,于蜀汉东线战场的东南面发动偷袭,端了关羽老巢,东线蜀汉全盘皆输。这次战役非常精彩,参加的历史名将灿若星河,但从时间上看,对蜀汉却很残酷。西线(益州汉中)战役建安二十三年,曹洪破吴兰,斩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秋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刘备,九月,到长安。东线(荆州江北)战役曹仁屯樊城防关羽,但明显力不从心,士气低糜于是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关羽兵出荆州,但很快曹仁屠宛斩侯音。同时西线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刘备所杀。三月,魏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刘备亲出阳平关,因险拒守。夏五月,曹操引军还长安。刘备立即得寸进尺,派刘封、孟达攻上庸、新城。东线战场秋七月,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关羽水淹七军,然后进逼曹仁。曹操急忙派徐晃救之。到了那年秋天,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为前将军,是汉中政权任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这时的蜀汉是春风得意,所以刘关是没有失败的先兆,刘备没有派兵增援关羽的必要,因为东西两线同时胜利,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荆益军团手中。而且刘备初得汉中,也不可能有多余财力兵力出川赴荆州作战,按《隆中对》,是出兵秦川才对。所以,刘备、关羽丢失荆州纯粹是大意,更因为孙权做得绝!
阅读全文

中国人自从春秋之后便“礼崩乐坏”!其中就有一条投降苟活者都可以找到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中国人面对战乱奋起抗争的精神也开始麻木了。自有宋之后,人心不古,想当年汉族横扫天下,始有大中华之雏形,远的不说,单就三国而言,曹操挥鞭大漠,于白狼山全歼匈奴,诸葛亮剑走偏锋,于泸水七擒孟获,何等威风,可是汉族的兆亿子民在宋朝之后服于蒙古、南方汉人被编为五等人,连人口不足百万的色目人都不如,而《清明上河图》中有宋天朝气象全无!有明一朝,汉人一亿,满人百万,结果却是所有汉人接受了“猪尾巴”,为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苟活于世强于宁死不屈,这到了近代一连串的民族失败后,很多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写了阿Q,被打之后心理解嘲,“儿子打老子”好!好一个心理上的“东方不败”。十年后,十几个日本鬼子扛着机关枪进城,一县城三万老百姓跑反,为什么?抵抗会死人的!大家丧失一点土地,一点尊严,可以换回“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当然,我无意宣扬大汉族主义,只是认为投降者让我觉得可耻!单就抗日而言,毛、蒋都算民族英雄!谯周、秦桧、汪精卫等卖国贼都应该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老五文章很好,不过我认为尽管投降者间接的为小民造了一点福,但长远的伤痛却不是能被忘记的,如今谈三国等历史战争,尽管当时死了很多人,但现在咱们坐在电脑前无法感知,有点无关疼痒,但如果我们说日本侵华,假使鬼子包围了南京、陕北时,某些人劝毛泽东、蒋介石说:不要抵抗吧,为了老百姓,接受大和民族的统治,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吧。那我们会怎么样?可能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会落在北京、上海,因为我们是支那日本人。我们的名字可能不是“赵钱孙李”而是“东条、山本”。我们能对那些劝降的人歌功颂德吗?不过我看得出,五人也很反感投降派的。呵呵,扯远了。
阅读全文

正月十五,安乐宫内灯火通明,内侍们把各种灯笼全挂起来,好让女主人感到有点暖意。榻边,李昭仪独自危坐,清澈的双眸里闪动着一滴永远伴随着自己的眼泪,好象今晚的月亮偷偷的飘进了她眼中,落在这一泓清水里,微微波动。全身华贵的蜀锦却映衬着一张素白的脸,冷冷的看着火红的蜡烛。一缕微风从窗棂边溜进来,拨动了烛光,小火苗轻快的抖动了两下,照着姑娘眼里的月亮也随之起舞。“皇上驾到!”——现在这时节,刘禅听到“皇上”二字是唯一的幸福,尽管这宣门声比以前要轻许多。刘禅来到了安乐宫,让内侍异常奇怪的是,皇上今日气色不错,眉飞色舞的迈着四方步,嘴里似乎还哼哼着小调。李昭仪过来问道:“陛下为何如此高兴?咳,说不定这是我们在成都最后的一个元宵节。”刘禅没有答话,转身走到窗前,双眼死死盯住远处的长明殿,嘴角禁不住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大汉就是大汉,龙就是龙,快乐终究还会回来。”但,没有人听到这几句话。一轮满月高挂苍穹。圆,圆得不可思议,李昭仪看着那冷冷的月亮,突然抱住后主 “陛下,我们真得会离开汉宫吗?我害怕”说完竟抽噎起来。刘禅用脸贴住她柔软的秀发,用手轻抚她单薄的双肩,安慰道:“就在今晚,月亮将更加皎洁。”“到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刘禅语气坚定。但没有继续往下说。也许是肩膀被刘禅不经意的捏疼了,李昭仪轻轻地哼了一声。天上的明月冷冷的看着世上的变化,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永远就这样看着,没有什么能够扰乱她的思绪,她在昏暗的天空中俯视巴蜀大地,看着安乐宫的爱侣,也注视着长明殿的刀光。元宵佳节,长明殿灯火大张,刚才还十分喧闹的酒席,现在已经鸦雀无声。钟会简短地哭完之后对魏国将军们说:“郭太后临崩之前有遗诏在我这里,诏书称司马昭南阙弑君,大逆无道,早晚将篡魏,命我讨伐他。你们都来这诏书上签名,共成此事。”顿了顿,钟会拔剑出鞘,恶狠狠地说:“违令者——斩!”姜维漠然地扬扬手,大殿两旁的武士齐齐杀出。魏国的将军们已然知道发生了什么。同样,刘禅也知道会发生什么。姜维已经将完美的计划告诉了他。(未完待续)
阅读全文

没有了钟会、没有了邓艾,没有了姜维、原有的次序也没有了。满城血雨腥风。朱雀大街上的哭号声也传到了廖化的耳朵里。这位九十几岁的老将军显得异常平静,浑浊的眼睛默然注视这倒悬的世界,嘴里喃喃的嘟噜着:“诸葛丞相领兵三十年,士兵进出律令严明。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一点纪律也没有!老子汝南造反时,黄巾军也没这么闹过。”外面的烧杀没有停止,周围的仆从全跑光了,老人仍木然独坐。“哐当”大门被踢开,十几个希冀发现新大陆的魏兵闯了进来。但很快就让他们觉得失望,因为这屋子,除了一个老头坐在正堂椅子上,周围什么都没有。“喂!老家伙,钱藏在哪里!女人藏在哪里!”一个小头目狞笑着问道。“哈哈哈!”周围的士兵报以一阵狂笑。廖化默然的看着这倒悬的世界,嘴里喃喃的嘟噜着“诸葛丞相领兵三十年,士兵进出律令严明,一代不如一代。一点纪律也没有……。”“什么?说大点儿声!老东西!”“诸葛丞相领兵三十年,士兵进出律令严明……。”“烧了这屋子,让这老不死的见阎王去!”火——汉朝的行运,此刻熊熊燃烧在廖化的面前。“诸葛丞相领兵三十年……。”魏军们笑着退到大街上,饶有兴趣的望着火宅。也许这房子太老了,经不住馋嘴的火儿舔食,百年的房粱终于坍塌了,但就在这一顺间,围观的魏军听到了屋内一声只有军人才能发出的怒吼:“大——汉——啦!”(未完待续)
阅读全文

首先,荆州是一个不具备防守性质的地域。荆州在江汉平原之中,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且陆路水路包围,乃四面用武之地,关羽能长期固守实在难能可贵,反观刘表家族,曹操一旦出兵,立马缴械。荆州对于东吴是门户,对于益州又何尝不是呢?诸葛亮、张飞、赵云取益州不也是溯江而上吗?古时候,中国人对信义是很重视的,不能以现在的思想推断(现代中国人已经可以往酒里放敌敌畏冒充茅台;修防洪坝用草包号称固若金汤),所以孙权乘关羽出兵征战,不宣而战,偷袭家园,杀死主将,是非常可耻的行经!人人都骂日本偷袭珍珠港,却有人能容忍孙权这同样卑鄙的手段是匪夷所思的。更让人心寒的是,这还是同盟军所为,比日本人还狠,还绝!孙权的反复也是令人不屑一顾的,八年前,没有投降曹操,联合刘备打败了妄图谋取江东的魏。现在又联合曹操打败刘备夺取了荆州,后来为了抵抗刘备的复仇又向曹操的儿子曹丕称臣,再后来为了抵抗魏军进攻主动和永安的刘备讲和,最后来面对强大的魏国,孙权只能不断修好蜀国共同抗曹或司马。但大势所趋,不是诸葛亮或陆逊父子可以阻挡的,三国的历史从偷袭荆州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回头再看,孙权为什么不乘关羽在汉水连战连捷时出兵淮北、双管齐下,共谋天下,最后再一决雌雄?从短期效果上看,孙权可以算完胜,从长远看,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意味着统一即将到来,孙家江山也将没入历史洪流。饶有趣味的是,当初建议曹操保卫黄河,料定孙权反叛盟约的是司马懿,孙家社稷的终结者还是司马家,可叹孙权处心积虑扮演小人,一心一意看门闭户,还是跳不出司马懿的手掌心啊!
阅读全文

话说后汉三国,曹操南下荆州,刘备携民渡江,一日不过十余里,曹操闻听大喜,急遣精骑五千追击。故事就从这里展开。 却说刘备与诸葛亮并鞍而行,刘备见百姓行走迟缓,问孔明道:“先生,照如此走法,几时能到江陵?”诸葛孔明手敛胡须,朗声笑道:“不才腹有良谋,早已算定,如今我军已离襄阳三百里,若曹兵来追,轻骑需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刘备转忧为喜,道:“如此甚好。”正说话间,大将赵云从后面急冲冲赶上,慌张说道:“主公,大事不好,曹兵追来了怎么办。”刘备手抚孔明后背,信任得冲孔明一呶嘴:“告诉他”诸葛孔明回头,手敛胡须,朗声笑道:“不才腹有良谋,早已算定,如今我军已离襄阳三百里,若曹兵来追,轻骑需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妈呀,快跑!!!!!”言讫狂奔而走刘备回头一看:“妈呀,快跑!!!!!”,朝马屁股就是一鞭。赵云勒住刘备马头说:“主公,百姓如何?主母和少主人如何?”刘备狠狠一甩鞭,“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孤即是人”话音未落,已策马跑出一箭之地。曹兵赶来,杀声震天,百姓哭喊一片。赵云急急回转马头,往甘夫人车帐处跑去。甘夫人怀抱阿斗,只听外面喊杀声一片,大惊失色,急跳出车外,一不小心,踏在石块上,脚歪了。正在危难时刻,常山赵子龙赶到,他翻鞍下马,将长枪直插入地,然后宽衣解带。甘夫人大惊:“赵云,你大胆!!”赵云说:“别误会,不才腹有良谋,早已算定,如今我军已溃,为将为官者只要乔装改扮,混于百姓当中,方能遇难成祥,蒙混走脱,故兵法,曰‘必骗上将军’。”甘夫人大喜:“还是四叔多谋善断”言毕顺手拉住跑过身旁一村妇。“小姐,锦罗绸缎换布衣,拆迁、清仓大甩卖,有兴趣吗?”村妇一看甘夫人行头,大喜:“中!”说完二女调换衣服,赵云也从路边一村民尸体上扒了件衣服换上。旁边一农夫见赵云盔甲,拣起来问“老板,卖不?”赵云不耐烦,“白送!”农夫大喜过望,用破布把盔甲一包,夹在怀里。那村姑换完衣服,喜不自胜,再用手指了指甘夫人的头,夫人何等聪慧,立即摘下钗头放在村姑手上,说道:“老娘买一送一,赔大发了。”说完抱着阿斗跟着赵云混在百姓中往当阳桥东面走去。MQ一张嘴表不了两件事,咱再回头说说刘备、诸葛亮。这俩兔子一口气跨过当阳桥,见后面尘土飞扬,曹兵被十万百姓横亘着,一时半刻还不得过,刘备啜口气,黑着脸问道:“啊,孔明先生,接下来咋办?”孔明偷眼回瞧,见桥头尘起,笑道:“不才腹有良谋,早已算定,主公但放宽心,我见曹兵来追,无有大将,可使三将军张飞于桥头却敌,可于桥后扬尘以做疑兵,曹兵必不敢轻进,此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者也。故兵法曰‘必骗上将军’。”刘备闻听大悦“善”。君臣二人并马行至树林内小憩,刘备扭头看了看诸葛亮,用胳膊肘捅了捅诸葛亮说:“你小子马术蛮高嘛,跑得挺快。”孔明一拱手道:“孔子曰:“诗、书、礼、乐、御、射为六艺”,俗话说:“学会乐射御,走遍天下都不惧”,这是理科范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赵云、甘夫人,二人混在人群之中,不知道走到哪里,突然发现人群不走了,抬头一看,原来去路被一队曹兵挡住,为首的头目高声喝道:“有人举告,说你们这队当中混有刘匪大将赵云和匪婆甘氏,有知情举报者,曹丞相有赏,有知情不报着,统统杀掉”说完用手一指:“你,过来!嘿嘿嘿,说你呢,往哪儿看呢!””众人顺着头目的手指方向一看,咋这么巧,偏偏指着赵云,这位说了,怎么这么巧呢,其实不巧,无巧不成书嘛,都跟历史一样,那MQ还说啥呢。不愧是“后汉三国一大将,孤胆英雄赵子龙”,只见子龙面不改色心不跳,手拉甘夫人挤出人群,朝头目走去。赵云来到近前,头一低,腰一哈,满脸堆笑:“老板,叫我呢,有啥吩咐?”曹兵头目斜着眼看了看赵云,歪着嘴问:“我看你小子挺象赵云的,把手掌拿来我看看。”“嗯,手上有老茧,一看就是拿枪的练家子,说!你是不是赵云!”话音未落,二三十名骑兵围了过来。赵云一笑,慢慢的说“瞧您老说的,我们庄稼人,一天到晚跟锄头打交道,哪个没有老茧,你老说是不?”后面百姓都跟着和道:“是啊,是啊”头目一时语塞,也就不再说什么,他用马鞭指了指甘夫人。“这是你什么人?”“老婆”“那孩子呢?”“我儿子。”“抱过来我看看”甘夫人闻听此言,脸色大变,颤微微不敢上前。好赵云!他抢步上前,双手接过阿斗来到头目马前一递:“老爷您看”头目抱过来一看,大骂:“我呸!什么倒霉孩子,长得贼难看,一副没出息的样子。”然后弯腰附身,贴着赵云的耳朵道:“你小子眉清目秀,咋孩子长得傻头傻脑,你老婆别和别的男人有一腿吧,哈哈哈……”说完将阿斗递给赵云一扬鞭。“滚吧!”赵云、甘夫人刚转身要走,那头目突然喝道“站住!”头目下马拉住甘夫人的手,指着耳朵道“庄稼人哪来的这样的耳环!”赵云一拦道“军爷容秉!这是我老婆从娘家带来的,是祖传的。”赵云见那头目将信将疑,突然跪倒在地,指天道:“刘皇叔,您对我们荆州百姓不错,但没办法,我对不起你了”然后起身用手一指:“赵云和甘夫人就在那儿!”曹兵随着赵云所指,分开人群,揪出那农夫村姑,不由分说一顿烂砍,老百姓那见过这样杀人的,吓得四散奔逃,赵云甘夫人趁乱逃走。路上二人相视一笑,道“兵法曰:“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想白拿盔甲和金钗,哪有那好事,俩猪!!”
阅读全文

请教各位,如何理解诸葛亮答李严受九锡书最后一句话的确切含义——追风赤兔 即那句著名的“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是否可以将其理解为孔明确有不臣之心,属于不经意的表露,亦或其真意不才学浅未解。望各位不吝赐教。 2005年04月17日, 20:57           诸葛亮在回答李严劝他加九锡称王的信中说:“……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有人认为诸葛亮说“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是野心的暴露。显然有点断章取义了。什么是九命?其实就是九锡,在《周官》、《礼记》中有解释“九锡,为九命之锡。”就是皇帝下命赐物品的意思。“锡”通假“赐”,九锡就是九次下命赏赐的意思这是古代帝王赐予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九锡,指衣服、朱户、纳陛、舆马、乐则、牙贲之士、鈇钺、弓矢、秬鬯等九种器物及待遇,多授予对国家有大功的权臣。而且每加九锡,帝王必颁九锡文,叙述和肯定受礼者的事迹与勋劳。加九锡是古代礼仪的一种,在《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关于怎样的条件才能加九锡,那是“古者,诸候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就是说诸侯有推荐人才的责任,德、贤、有功的人才能被加九锡。诸葛亮在回答李严时说等到若灭曹魏、斩曹叡,后主回到长安(或洛阳),我与你们一同享受荣耀,即使有十种赏赐都可以接受,何况九个呢!诸葛亮说的是为国立大功得到赏赐才心安理得,其实古代根本没有十锡这种礼制,诸葛亮这么说纯粹是告诫李严,比方有人说某某可以当部门经理,而他回答说:“不要了,只要把业绩再提高十倍,公司在美国上市,将来别说部门经理,就是总经理也可以啊”。诸葛亮就是这语气。且加九锡在曹操、杨坚以前是正常的,只是被曹操等的篡位给搞坏了形象,诸葛亮与曹操同时代,所以九锡在当时并没有等同准备篡位。诸葛亮说“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不是什么野心,只要搞懂了九命或九锡就不会犯这一理解错误。
阅读全文

前面我说观点可怕,但孟德兄不以为然,还说我是妇人之仁,那么我就深入的谈谈吧。所谓以现在为例说古人不对如何,可是我这个不杀战俘和平民可不是什么现在标准。鲁连子云:“周公(MQ注:《史记》载周共伯名和,也就是“共 和”的由来)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孟子曰:仁者无敌!司马迁也说:要之以仁义为本。这些位都比曹操年代久远得多,尚知躬行仁义,可曹操屠城、杀俘不对怎么就是现代标准了呢?请不要告诉我不清楚仁义是指什么。孟德兄说秦始皇白起“以一时间人员的伤亡来换取长时间的安定”,殊不知秦二世而亡,何来长时间安定一说?博浪之锤砸谁?“暴秦”为谁?《过秦论》说得明白: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要知道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比曹操不知强多少!尚不过二世。高祖入关中,废秦暴政,与民约法三章,随之文景与民休息,后光武中兴,使我大汉连绵四百余年。说到强秦和白起,见一事例秦昭王四十七年,亲围困韩国上党,上党的百姓都跑到赵国去了,史称“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后长平一役(48年),即将灭赵,有人游说“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于是与赵又和。这就是所谓“以一时间人员的伤亡来换取长时间的安定”兄弟高抬白起杀降,殊不知白起临死前如何表现的。白起被勒令自裁,他非常不理解说:“我怎么得罪了天以致于此?”后来想通了,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杀平民与战俘是绝对的污点,比曹操早的人都知道,难道说这是什么现代观点或“偏激”吗?说到曹操,荆州十万百姓为什么跟着刘备跑?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曹操呢?说到孟德兄的观点,说“以一时间人员的伤亡来换取长时间的安定”,这就好笑了,曹操屠了徐州安了天下吗?没有,前者征讨陶谦,沿途杀光百姓,“泗水为之不流”,结果徐州没有拿下,那来兄台所云的安定,后来再征吕布,又屠了一次徐州,安定了吗?刘备却杀了车胄重回徐州!安定了吗?再杀吧?呵呵……这就是牺牲一定的人吗?再看曹操有生年农民起义和治下叛乱何其多也,哪有什么安定之说,请看——初,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及兗州乱,翕、晖皆叛。初,操在兗州举魏种孝廉,兗州叛。建安二年春正月,曹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建安五年,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东海贼昌豨及郡县多叛操(东海昌豨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建安五年九月,日有食之。曹操出兵与袁绍战。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秋,七月,阳安郡百姓困穷,邻城并叛。建安十年春正月,曹公讨袁谭。时川渠水冻,公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令不得降。建安十年,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叛。建安十一年。时荒乱之馀,胡、狄雄张,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各为寇害。八月,海贼管承叛乱至淳于,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建安十一年,昌豨复叛,操遣于禁讨斩之。建安十四年,庐江人陈兰、梅成据灊、六叛,操遣荡寇将军张辽讨斩之。建安十六年,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十二月,遂、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县邑多应之,独河东民因议郎张既故,怀之。无异心。建安十七年,操之西征也,河间民田银、苏伯反,扇动幽、冀。魏公操追马超至安定,闻田银、苏伯反,引军还。秋七月,鄜贼梁兴寇略冯翊,诸县恐惧,皆寄治郡下,议者以为当移就险阻。建安十八年,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建安二十年夏四月,氐王窦茂众万馀人叛,恃险不服。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冬,十月,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 乱。时南阳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将侯音与吏民共反。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    况且曹操有生之年,根本就没有统一国家,且晚年一败再败,何必将“三皇五帝、高祖武帝、贞观开皇、洪武永乐、乾隆康熙”等开国皇帝或守成有成之君拉出来比呢?陈寿写曹操,多有回护,但在杀平民一事上也不能回护了,只好说“所过多所残戮。”晋人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阅读全文

一代枭雄曹孟德兄居然说:“然而客观的讲,他的这种屠城和杀战俘的处理方法是不坏的。”天啊!MQ本不喜欢走极端,但今天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毛骨悚然!21世纪青年居然仍说出这句话!!兄弟崇拜曹操这是您个人的事情,尽管我不苟同,但这无碍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能强求,但为了给曹操“翻案”(或许是给历史人物来点语出惊人的评价)而不惜文过饰非甚至颠倒黑白,则是万万不行的!“屠城和杀战俘的处理方法是不坏的”是强盗逻辑,是非常野蛮的行经。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动机,都将被历史客观的记录并将刽子手永远的钉在耻辱的历史十字架上!!按孟德兄的逻辑,我国以及联合国一切会员国都可以退出《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简称《日内瓦公约》)了!!加入到野兽军队的行列去了。曹操无论文才多高,无论某些维系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客观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无论军事成就如何辉煌,其作为暴君和嗜血军阀的案,永不会被翻掉,也没有必要翻,曹操在京剧中的白脸是人民选择并被接受的。回顾日内瓦公约的几个基本条约吧——第 三 条不实际参加战事之人员,包括放下武器之武装部队人员及因病、伤、拘留、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战斗力之人员在内,在一切情况下应予以人道待遇,不得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信仰、性别、出身或财力或其他类似标准而有所歧视。 因此,对于上述人员,不论何时何地,不得有下列行为: (甲)对生命与人身施以暴力,特别如各种谋杀、残伤肢体、虐待及酷刑; (乙)作为人质; (丙)损害个人尊严,特别如侮辱与降低身份的待遇……
阅读全文

综观全文,MQ以为洗兄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动机是“集权”,基本上是毫不为国家社稷,全是一片私心,以致劳民伤财也再所不顾。洗兄的观点实在是以“人之处,性本恶”来推断一个人了。达到了文章很有“新意”的高度。但事实如此吗?或通篇用臆断断口气来衡量人物行吗?洗兄说:我认为诸葛亮的北伐动机是“为了个人集权”,进而可以除去李严。而《出师表》对皇帝颐指气使,并安排自己的亲信向宠等人掌管宫廷。我认为:诸葛亮没有北伐照样拥有巨大的权力。建兴元年,诸葛亮便拥有“开府治事”的行政权力和政治荣耀,他不久又领了益州牧,于是“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那时李严能和诸葛亮比肩吗?若干年后,李严还哭着喊着想开府呢,诸葛亮要集权还用得着那么费事吗?诸葛亮是历史上为数极其有限的权相(权力与皇帝无二)之一,不需要靠北伐来集权。为了集权而冒死北伐,这样的智商未免过低了。当诸葛亮北伐时,曾密书给后主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蒋琬)”,一个留遗嘱上前线的人(算忘身于外了吧),还争权干嘛?《出师表》无论是朱熹、岳飞还是苏轼,都是非常欣赏的,认为其是“意尽而文畅”的佳作,是“老臣心”的表白,洗兄认为“颐指气使”恐怕有以文字断狱之嫌。且刘备临死前曾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是以皇帝诏书(封建社会最权威的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了诸葛亮的地位至于安排亲信进宫廷辅佐皇帝当然可以,事实证明这些人辜负了皇帝吗?篡位了吗?弑君了吗?难道说后主亲任的黄皓德才兼备?阎宇呵呵……。我曾对朋友说过一句话“蜜蜂看世界,眼里全是鲜花;苍蝇看世界,眼里只有垃圾”。同一《出师表》,思维习惯不同者,解读自然不同。我不是辱骂洗兄,只是举个我自认为有哲理的话,若觉不爽,可将MQ看成苍蝇。有关《出师表》MQ曾有老帖写过,就不重点探讨了。洗兄认为:“而且在第一次北伐大败后,为堵众人之口,诸葛亮自贬了职,只有再发动下一次战争,哪怕捞一点小功,才能恢复自己的官职和威信。”显然臆断了,于史无据,不可用来写帖子的。如果照洗兄而言,我们换个主语也能成立,比如岳飞。岳飞只有一次次北伐才能成提高自己的官职和威信;于谦只有不断抗击瓦喇才能成为少保……。其实诸葛亮北伐的目的非常明确——还帝于旧都。洗兄说:诸葛亮北伐劳民伤财,是形象工程请问《三国志诸葛亮传》说:“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怎么解释?人民群众会对一个让他们身心疲惫,给他们财产带来损失的人心存感激吗?这种形象工程的效果MQ还是头一次听说。洗兄说“诸葛亮没有一个北伐的明确目标和最后取胜的气魄雄心——〉诸葛亮只想到的是出征的过程能集权,或者走一步是一步,掠几个人几个城,可记在自己功劳簿上多点负众的威信”诸葛亮北伐没有明确目标??诸葛亮作《正议》说“及至孟德(曹操),……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分明是指责曹氏篡政。那么诸葛亮北伐目的就明确了,在《军诫》中明示“据正道而临有罪”,同时,诸葛亮高举汉旗“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最后在《出师表》中明白无误的告诉皇上北伐目的就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在《诸葛亮集》中载后主三月诏也说了“补弊兴衰,存复祖业;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的口号。且陈寿也说诸葛亮之志乃“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以上所言何来洗兄所说“北伐没有明确目标”。进而推论到私心,仅仅是“在自己功劳簿上多点负众的威信。”说诸葛亮没有气魄和信心?同在《正议》,诸葛亮列举了昆阳之战说“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军诫》引云“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在《出师表》中说若用其谏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于和魏延那奇袭相比而言,诸葛亮确实没有信心和气魄,可是魏延那套行得通吗?MQ有篇《持勇斗狠,自蹈死地——评魏延奇袭》拙文可供洗兄一看。又是李严事件,洗兄认为“早在第一次发动北伐前,诸葛亮就曾以北伐之后汉中会出现军事力量空虚的理由为名,向李严提出要他驻扎在江州的部队前往汉中的要求。假设李严真的去了汉中,很明显实他的军队就会被收编,成为由诸葛亮统帅下的一支”我认为:诸葛亮一伐时,汉中确实空虚,诸葛亮一伐兵力近十万而蜀汉兵力非常有限,那么调李严坐镇汉中确有必要,且汉中是诸葛亮北伐和蜀中门户,交给重臣李严有何不可?这就夺李严兵权啦?如果李严扼守汉中不让诸葛亮回军,岂不立即要了诸葛亮的命,有这种夺权的吗?.洗兄说“江州是蜀汉东部与东吴、曹魏交界处的二线重镇,和面对北方曹魏势力的汉中地位相当。”这种提法不妥!蜀与吴在刘备之死前后就开始修补关系,诸葛亮上台更是安抚东方。诸葛亮认为与吴国“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说明他不与吴国为敌。在对于吴国友好的外交问题上,他认为“若就其(吴国)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说明了同盟的好处。吴国方面,孙权在与陈震的盟约中就起誓说“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皆如载书。信言不艳,实居于好。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慆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于尔大神,其明鉴之!”之后,终蜀汉在日,两国无一战!而两家友好往来的记录不绝于书。《吴历》载: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其厚意焉。这样的同盟关系,江州之地位如何能与汉贼对峙的汉中比肩?汉中,蜀汉北伐重镇, 曹魏伐蜀的门户。曹真与司马懿曾举大兵伐之。后诸葛亮做汉、乐两城以防北来攻。其后王平也是如此,这兵戈不息的战略重镇,怎么就和江州来比?洗兄又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被夺兵权,成为诸葛属下的“中都护署府事”(诸葛亮之府),不久就被废为庶人。” 呵呵……洗兄这就是春秋笔法了。李平被废是因为运粮和谎报一事被废,洗兄此处不提。至于“中都护署府事”是诸葛亮要出征了,让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来管理丞相府(内阁)的事务。怎么就不见高了呢?洗兄说诸葛亮“树植亲信”太对了,哪朝哪代不是这样?古今中外难道不是如此?难道说小布什不用鲍威尔偏偏要选克里?难道小布要大加颂扬《华氏911》?要知道那片子拿了最佳记录片奖的。呵呵……选用亲信一点都没错,要看是否“任人唯亲”,而且那些“亲”是否是说人话不办人事,吃人饭不拉人屎的人。至于诸葛亮是否用人招致人的埋怨,洗兄看看杜微等人的传就知道了。马谡确实没有实战经验,诸葛亮用他是错误的。但还不能上升到任人唯亲的地步,否则马谡也不必一死了。至于洗兄说“(推荐的)几个荆楚集团(没有一个东州和益州人士)亲信“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使后主完全丧失了一个君主应有的权利,这些和北伐的目的又有何干?是必须的军事行动吗?还是借了北伐的名义,在后主身边安置亲信的罗网呢?诸葛亮是权相,有荐举人才的职分和义务,让荆楚人贵重完全正确,那皇帝还是靠荆楚发的家呢。作为外来政权,防止本地人染指高层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刘邦有非同姓不可封王的旨意;清朝也是满人称奴才,汉人称臣呢(鲁迅先生说过,汉人想称奴才还不够格呢);还有元蒙,人分四等呢。用从龙的人掌最高权力是一个朝代初始化的必然选择,且国家处于战争状态,诸葛亮在日就是这么做的。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至于洗兄说诸葛亮“对皇帝颐指气使,一副老子训儿子的样子,完全有违臣子之道。”呵呵……那句话是“老子训儿子”啦?MQ才疏学浅,只见过一些不入流的《三国志》普及读物那么提过。真正大家之书没见一处,无论是陈寿《三国志》,白寿彝《中国通史》、马植杰的《三国史》还是《国史大纲》,都没见,我只见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遍纸称臣!洗兄后面还有很多文字,MQ没有时间一一反驳了,行文仓促,言不及义,就写到这儿吧。得罪,望恕。
阅读全文

常理中,此次倒董战争中,冀州和兖州出兵数量有一比,那么我就比这两州的人口。用《后汉书》中的资料简单说说,在郡国志中,以永和五年(公元104年)时统计的户口显示:冀州各郡国相加,人口约五百七十五万左右兖州各郡国相加,人口约三百一十七万左右可见冀州人口多与兖州,但是,冀州韩馥只是坐镇邺城,只有勃海袁绍出来了,那么勃海人口多少呢?勃海下辖南皮、东光等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这就远远不是兖州数郡齐发所能比拟的,当然,年代相差有别,征兵尺度有差,不能上升到完全信服的地步,不过我只是按照常理分析推论出的结果。所以难免不会为一家之言而已,当然,我还不是什么家。所以看过就罢。我这篇《走向三国》是对自己三年来泡坛子心得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难免不会有失偏颇,所以欢迎诸位批评指正啊。我写这篇文章不想引用太多文言文资料,可为了给你解释一下,只能干这脏活累活了,所以最后,殴打你一下!!!暴力等级——绝对严重!!
阅读全文

中国最早的马镫诞生时间不可考,不过从现有出土的资料显示: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马镫是在长沙永宁出土的公元302年时陪葬艺术品中骑俑的马鞍左侧的三角形马镫,而且其形制看起来有些粗笨,不易看出来与之对应的实物马镫的质地,且只有一只,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很可能是上马时的踏镫,骑上马以后就不再使用了(《长沙两晋南朝隋墓发掘报告》)也就是说,西晋时期,马镫或许没有普及开来,就算有也未见得是用于驾驭马匹奔跑的辅助工具。所以,在没有马镫情况下,根本不能实现每天600里的速度,需要指出的是,西晋国祚很短,可以将其与三国时期并置来看,但也不能肯定600里加急适用于三国(西晋)以前。另,MQ转自裴引《三国志》中《魏书》记载,夏侯渊为将,擅长急行军,因此常出敌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也就是说,夏侯渊是擅长长途奔袭作战的将军,但三天才行军五百,六天一千里,并不能实现日600里速度行军的可能。考虑到夏侯渊行军未必就是骑兵,以及中间还有休整时间,这无从稽考,因此MQ只是引证,不能武断地推翻三国时期能有600里加急传书的能力。不过,在没有出土更早的实物证明三国时期有使用马镫以及文献资料的情况下下,MQ暂不认为西晋前有日行600里的可能。
阅读全文

孔门弟子者,复姓孔门,名弟子,齐国北海郡人士,孔子二十世徒孙。弟子敦厚,年两岁方学语,母负其赴庙会。于人多处辄曰:“人山人海,无规则何以成方圆?”于人少处辄曰:“人情冷淡,窥一牖可以见炎凉!”有许子将者,视该儿始而奇之,再而叹之,终而敛容曰:“此子治世三公不让,乱世头破南墙,终能名垂万方。”初,弟子七岁,邻人毛伯登门拜访其父,送梨一筐问礼。数日后,弟子不食该梨,其母异耶,问之:“不喜乎?”,对曰:“否”,复问:“不甜乎?”对曰:“否。”,数问而无他词以对,其母大恸,回后堂白其父:“吾儿休矣!”。其父大骇,急奔前堂问弟子:“儿为何不食梨?”。弟子默良久,抬眼回道:“先祖七岁让梨名留青史,儿效仿之。”,其父哭笑不得,盖因膝下仅此小儿尔。该筐梨遂皆烂。时岁,弟子入村塾。孔门弟子求学若渴,学业精进,为同辈中之翘楚,及考县学,五百学子中名列前茅,凡三年无人能及,朝廷开科取士大考,孔门弟子以县学状元入京师太学。弟子游学京师,嬗变学业,初习政治学,弃之,从哲学,复弃之,从经济学,亦弃之,南下交州南海郡,从传媒业,时论坛四年。孔门弟子为学甚为勤勉,论坛四年三月,弟子好游戏,言光荣之三国志九如龟行漫道,卯时行指令,午时方集结。或曰:“尔机器配置甚低,其实难付,恐汝内存仅三十有二矣”,弟子对曰:“善,然吾不知如何查之。”左右皆愕然,时视窗操作系统问世已近十载,子不查访问机器配置之法,可见其读书甚专而心无旁骛。夫盖因若无此心,亦难成其学业也。论坛三年春二月,公元二零零二年三月,孔门弟子登论坛论道,初显峥嵘,见论坛美女众多,遂勤奋造砖以求注目,四月至五月间,日造砖一篇,时人奇之。新盟元凶经邪恶董卓见弟子有异才,越俎代庖,欲接引入新盟。六月,董卓登弟子书斋问礼,相交甚欢,乃曰:“先生有异才,吾观论坛诸人未有如先生者,何不入我新盟共举大事?”弟子年少不查,乃许,傍晚,邪恶董卓告辞,弟子送至门口,邪恶垂泪道:“今日得遇先生,大称平生之所望,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门弟子见邪恶至诚,亦通晓孔门,乃伏地曰:“原为明公前驱,继之以死。”邪恶问:“敢问夏景无限府可在附近?”弟子指明。少倾,弟子出门买菜,过夏景无限府,闻听里面传来邪恶董卓声音;“小姐有异才,吾观论坛诸人未有如小姐者,何不入我新盟共举大事?”弟子方醒邪恶之言,大恨,曰“叵赖老贼,吾誓杀汝!” 论坛三年六月,三国演义论坛创立,经京华过客邀请,参赞其事,后累迁至斑竹,与邪恶董卓齐。是岁论坛关东群雄纷起,割据一方。先新盟弃将,参合集团主将,后为反对党股肱之连过五人作乱交州,孔门弟子单刀赴会。酒宴之上义正严词,三巡而下连老五所佩手机,与夏景无限通话,连老五不能禁。史载“杯酒释手机”。论坛三年,潼关东烽火燎天,孔门弟子据许昌,与骷髅金骑士、knight、太史子义等组建魏蜀联盟。为论坛最强大势力。邪恶董卓为论坛计,乃横连势力求自保,火烧洛阳,退守长安,着新盟干将长发遮面之贞子组建大秦与孔门魏蜀抗衡,战斗激烈,弟子纵连新盟主将、虎牢关温侯绯衣不果,关东军稍退,内乱始生。骷髅背盟,与秦组建大西联盟,连横胜过联纵,弟子伤心下野。转战三联、大话,皆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海内闻名。论坛四年春正月,邪恶董卓为论坛计,复招安孔门弟子,孔门复燃创作热情。论坛成立龙虎榜,徵拜孔门弟子为北海太守,领青州牧,弟子遂为封疆大吏。论坛四年春三月,论坛有大儒林木村、论坛驻俄酋国洋务大臣燕张飞翼德加盟论坛,孔门弟子与之论学,得意而忘形,大快!孔门弟子有造次辩论之才,初为新盟主力辩手与反对党战荆州问题,得探花。论坛三年岁末吉日,评选是岁十大名人,孔门弟子亦入选。孔门弟子著书凡百部上,言及隐士、方士等,鲜有言儒士,MQ甚奇之,后掩卷思之,以为孔门未必每言必儒,实是以儒家之学贯穿诸子之论、之学、之思、之非,此诚儒学之精要所在,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薄观约取,厚积薄发。其篇籍具存。评曰:孔门弟子厚仁义,重礼学,身为后世之子犹尚于《五经》新论,其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然其出仕网络,以真情而过附之于虚幻,虽率真而失老成,戒之戒之。
阅读全文

《万世虚名骂关羽》(以下简称《万》文)一文作者来自一个叫“非天工作室”的团队。这批作者们个个文采飞扬,但总体看似乎火气太大,大到MQ被《万》文文字所“感染”,激动到不得不说两句的地步。《万》文开篇《渔阳三挝,裸衣骂关》是有点新意的东西,尽管有些地方不是很压韵,也有失文法,但整体来看确实能让人为之侧目。但MQ不得不指出的是——《渔阳三挝,裸衣骂关》含有严重的人身攻击成分,尽管是对一个1800年前的古人,但那搓骨扬灰、鞭尸三百的暴戾却很不好!什么“大草包、臭史、你个土狗、猪”。一篇干净的文章理应尽量回避这些词,可《万》文作者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未免有失厚道,尽管网络中没有太多严格管理,但每个中国人谦逊礼让的作风还是不要丢的好,否则很难令人肃然起敬。当然,我也不是什么有学问的人,前言俨然把自己摆在师长的位置上发话,可这事总要有人出面说,有些话也必须点破了讲,我想大抵那些专家学者未曾看过诸位先生的这篇大作,或许看过但觉得没必要计较这些许戏言,因此MQ厚着脸皮跳出来说这些话,权当自己不知道羞耻罢了。再说我也不过是虾兵蟹将,所以站出来说话也比较合适。鲁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确实很猛,有时也很刻薄,可他老人家不会用这般龌龊的词汇,希望各位作者戒之,更何况先生骂人多是该骂之人,那么关羽是否该挨诸位后生如此“生猛”的痛骂是MQ要和大家一一讨论的内容了。前面《渔阳三挝,裸衣骂关》是非天工作室的得意骂作,头两年都从某个网站拜读过,三通鼓把关羽骂得三魂出窍,我认为这有失厚道和风度,比较歇斯底里,因此不考虑如何回复,直截了当谈具体正文吧。首先说个主题,非天工作室的作者们如果是反感关羽成神,那么我认为诸位可能骂错了对象,因为让关羽成为神的不是关羽本人,而是后来历朝历代往上推的,真正要骂,恐怕要骂倒一大排列祖列宗。关羽即便到了唐代也不过作为名将进入武庙陪祀,当时的主神是姜子牙,只到明末才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万》文作者不遗余力地把关羽拉下神位,可为什么非要用“骂”这一相对野蛮的行经来呢?关羽何以成神,这些造神运动和关羽本人又有何干系,是关羽要后人给他写的命题作文吗?非要诸位后生用污言秽语来破口大骂?为什么不从历代统治阶级的思想上去抓主干呢?为什么不从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情趣、思想寄托和文化脉搏来研究关帝文化现象呢?如果静下心来,可知诸位的谩骂已经跑了题,如果只是单纯否定关羽的能力问题,那么MQ倒要一一和诸位探讨探讨。(一)镇守下邳前的关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前)《万》文认为“正史上在关羽传记中第一次提到的大事,是刘备和曹操合力围吕布于下邳前后发生的。可以说,在这以前,关羽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资记录。”MQ以为《万》文作者可能受了《三国志*蜀书》多有遗漏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刘备、诸葛亮转战一生,所以蜀汉前期一直未置史官,史书记载极为简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史书里只言片语中找到一些历史的痕迹,由此掀开关羽波澜壮阔的早期战斗生涯。《资治通鉴》载刘备与关羽、张飞从小交往甚厚,而《三国志》里书刘备在老家招收兵士起兵剿灭黄巾军大起义时,关羽和张飞便跟随刘备了,刘备把自己的私人武装分成了两部分,由关张二人分统,而关张二人又直接接受刘备的领导,这三人就是后来蜀汉的军事领导核心成员直到相继亡故。这三人确实关系非常好,恩若兄弟,张飞最小,以兄事羽。从这里可以断定,刘是最高统帅,关羽次之,不过关羽此时的军事地位是和张飞同等的。通过上述说明可见,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前,刘备的所有战斗生涯必然和关羽的战斗生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惜由于客观因素,历史没有留下多少刘备占领徐州前的具体事迹,更别说关张了,陈寿只能用“(关)羽与张飞为(刘备)之御侮……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来宏观概括。但我们知道,“为之御侮”的意思是为刘备抵抗侵犯;“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的意思是指跟随刘备进行艰苦的转战。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关张和刘备并肩战斗的进攻与防守事迹,这相对后期大军团作战而言或许真不是什么大的功绩,但这丝毫不妨碍关羽能得到郭嘉、程昱、周瑜、吕蒙等人盛赞“万人敌”的原因。要知道,如果仅仅把眼睛盯在史书记载的具体战例上而不推敲的话,郭嘉、程昱等人的赞美岂不成了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没爹没妈,无凭无据。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刘备都有什么表现。《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里说明,刘备获得的官位和曹操不同,刘备没举孝廉、得茂才(东汉避光武讳,改秀才为茂才)之类,能得到县尉之职纯粹就是依靠战功,而这里肯定也有关羽不少的功劳啊,因为里面不是说了吗?讨黄巾,“先主率其属”(何属?关羽、张飞而已)。刘备等人的冒死血战的生涯由《典略》记载可窥一二。184年黄巾军大起义,朝廷号召各地可以自行组织武装剿灭起义,初平二年(191年),河北公孙瓒派田楷、刘备攻占青州有功,刘备为平原相,命关张为别部司马,统率他的部曲。为了证明关羽的战功,必然要讲将当时的总指挥公孙瓒。公孙瓒平定青州黄巾军的战役非常了不起,当时青州黄巾军有几十万人,最后被公孙瓒连抓带杀共打掉了十几万下去,迫使起义军百万众转战到兖州,最后被曹操击败收编组成著名的青州军,这是后话。在剿灭青州黄巾军的一连串血战中焉能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功劳?不久,渔阳人张纯联络辽西乌桓族反叛朝廷,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声势浩大,青州军被朝廷抽调前往蓟中、辽西、右北平等郡协同公孙瓒平叛,刘备在平原率军开拔前线,可不幸在旷野上和叛军相遇。战斗必然非常惨烈,刘备受伤后装死得脱,虽然《典略》只记录了这一件事而已,但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刘备转战南北时所进行的坚苦卓绝的斗争,也由此可以得出关羽身经百战、冲锋陷阵的经历,里面说不定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呢。综上所述,关羽在建安四年(199年)前,已经获了不少战功,因此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在建安四年夺取徐州后,关羽驻守下邳,行太守事顺理成章,不是《万》文作者们说的“在这以前,关羽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资记录”,反观曹魏武将,某些不算大的战役也被一一记录在案,这是让人看《三国志》颇为感叹的一件事情。(二)徐州前后的关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前后)刘备先后领过徐、豫二州州牧,而且确实掌管过户口百万的徐州,当时在中原也算个人物。战略上,刘备想通吃徐、豫二州以争天下,可在与荆扬一带的袁术交锋中被吕布端了后窝投奔了曹操,后来刘备、关羽等在曹操的带领下合围了并最终消灭了吕布,这里,关羽搞了件和曹操抢女人的艳史。其实这事本身无可厚非,当然,如果把关羽当圣人而言,固然不美,但MQ从来都是把关公当人看,所以这很正常,古代把被征服地的男人变成奴隶或干脆杀死,女的做为奖赏分给士卒是很普遍的事情。刘备后来借机讨伐北上的袁术而重回了徐州,这里,彻底击败袁术的功劳里必然有关羽的一份,只是史料简陋不得见罢了。击败袁术后,王忱的《魏书》说徐州牧刘备以关羽为徐州剌史,因徐州治所在下邳,故兼行下邳太守事,以便控制徐州。在这里有个细节出现了!刘备前次在徐州,与袁术交锋时带的是关羽,留守的是张飞。可张飞因不团结徐州内部将领而被吕布里应外合丢了全部徐州,从此张飞不再独守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或城池而多是作为出征的战将活跃在蜀汉的历史中,而这个留守的重任被确定为关羽了,这次就是刘备任命关羽为下邳太守坐镇徐州,而刘备、张飞驻扎在小沛抵御即将前来报复的曹操。以后的任命可看出这一历史暗含的端倪,MQ今天只是提出命题,暂不在此引论了,不过也可以部分证明后来曹魏群臣异口同声的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当然这么说不是贬低张飞,只是证明关羽确实有能力,而非《万》文所骂的那头“猪、土狗”。《万》文作者们避开了关羽尽封曹操所赐,并拜书辞别的光明磊落之举,估计还是为了行文的需要。关羽被擒后,曹操待关羽甚厚,还封了亭侯,此时的刘备惶惶入丧家之犬,寄身袁绍处。其实关羽的地位和刘备在这里是等同的,都是寄身在一个强势大军阀手下的将领。而接下来的曹袁之战甚至将关羽的政治地位高抬起来,如果刘备跟随袁绍浮沉的话,关羽的政治出路肯定比刘备光明的多,可关羽还是光明磊落的走出了曹操阵营,陪同刘备浪迹天涯直到千余人委身新野时。徐州为何丢失?关羽为何被俘?《万》文作者没谈,因为厌恶关羽,所以行文时故意抛出模糊语气,把读者导向“是不是关羽贪生怕死,自己降了,谁也不知道”云云。贪生怕死投降与被俘归降怎能说不清!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容回避!MQ来说说,尽管这问题比较难缠。史书中有记载,说曹公禽羽以归,也就是说抓获关羽而回,如果是关羽贪生怕死何来“禽”(通假擒)?况陈寿不是开篇说“关羽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何来贪生怕死之说?其实,下邳战役关羽被俘一事,首要责任还在于刘备的临阵脱逃。刘备斩杀车胄后,袭取徐州,这时徐州的情况很混乱,于是郭嘉等急劝曹操来解决刘备问题,然后北征袁绍。曹操便“自勒精兵征备”,一看行文便知是不杀刘备不罢休的态势。按道理,双方兵力相差比较大,刘备处于弱势,应该积极备战才对,可刘备以为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不大可能来找他的麻烦。王忱的《魏书》有一段精彩话语,让刚刚有块地盘的刘备暴发户心态暴露无遗。“是时,(刘)备初谓公(曹操)与大敌(袁绍)连。不得东(徐州),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刘备在兵临城下时还不相信曹操真来了,带几十名骑兵来看,但见曹军铺天盖地的旌旗后,吓得“弃众而走”,这倒是他老人家的强项。我想,曹军急进时,刘备临阵脱逃,必然导致刘军群龙无首,所以曹军一鼓作气拿下了徐州。关羽兵败被俘也就难逃劫数了,更何况刘备的老婆、孩子也被抓了。当然,由于《魏书》的立场问题,自然是极力贬低、丑化刘备派系,不过从一个侧面,或许能说明下邳战役关羽被俘的原因。至于关羽最终为何出现在曹操阵营里,倒是有待讨论,MQ斗胆接触这敏感话题,当然,不久可能又会得到“给我找错”的帖子,不过这很正常,因为各庙有各庙的菩萨,怕被人揪错就不写很难进步的。首先,当时天下大事不明,共主献帝还在,天下甚至无人称王,有个别假王已经被诛杀了。而刘备是徐州牧,曹操是司空,所以没有说改为曹操效力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投降;其次,从史书上看,关羽被俘的同时,刘备的妻子家人也被俘虏了,是不是关羽和曹操真达成了什么协议?《三国演义》固然是以文学为基础揉进了历史,但他毕竟是根据《三国志》等大量史书和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来改编整理的,是不是也有一些我们现在人看不到的史料被整合进去了?这也未可知;最后,关羽熟读《春秋》,曹操待关羽甚厚,所谓春秋古义,讲究的是个义字,士为知己者死,并不完全等同于后世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三国时期号称小春秋,当时的思想伴随经学陷入泥沼而空前活跃,整体是个比较通脱开明的时期,比如诸葛亮和司马懿书信来往、羊祜与陆抗互赠酒、药等,都是春秋古义的局部体现,关羽感曹操之恩而图报后明明白白的离开也是非常感人的。关羽走的时候清清白白,来的时候也必然坦坦荡荡,想必不至于有什么贪生怕死投降之类的猥琐举止。裴松之曾赞美曹操说其“知(关)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这是双重赞美,一面说关羽离去是“成其义”,而曹操的不追是“王霸之度,休美”。在关羽为曹操立功的斩颜良一役中,《万》文作者们说:“关羽不过执行者之一,仗着武艺高强,取得敌将首级而已,这只能说关羽的是骁将,却根本无法证明他是大将之才”。MQ以为:《万》文作者所说不无道理,但言语间似乎很轻慢斩颜这一战果,后面甚至引用《三国演义》的内容轻蔑的说“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算哪门子好汉?”,MQ以为,有些人分明是批判《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可一旦发现此书某处有用时,又托出《演义》来加重自己说话的分量,这双重标准MQ以为很不妥。MQ引中科院朱大渭先生收集的资料来阐明一下,见下段:关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此英姿潇洒,从容不迫,在后世武将中传为佳话,多以关羽为榜样。如东晋刘遐“忠勇果毅”,“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临坚推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威名甚重”,其部属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勇力过人”,“身经百战”,“时以比关羽、张飞”。刘宋孝建元年(454年)正月,豫州剌史鲁爽反叛,名将薛安都奉命征爽。临战,安都“跃马大呼,直往剌之,应手倒……爽世枭猛,咸云万人敌,安都单独直入斩之而返,时人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陈明徹率大军北伐,攻北齐秦郡(今江苏六合县)。北齐派大将尉破胡率大军10万增援,其前锋兵精,“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惮之”。明徹谓名将萧摩柯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柯饮酒毕,骑马冲齐军,西域胡“挺身出陈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柯遥掷 铣,正中其额,应手而仆。又斩齐军前锋大力十余人,齐军退走”。北魏杨大眼、崔延伯“为诸将之冠”,号称“国之名将”。大眼身为将帅,常身先士卒,“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上述将领共有13人。他们战斗意气风发,勇猛异常,武艺过人,时人以名将关羽相类,表明关羽战斗作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世武将对关羽的崇拜。 以后还有许多事情,包括关羽北伐等等,MQ以前有许多文章或多或少有所提及,因此不再赘笔,何况朱大渭先生的文章里都有一一说明之处,MQ才浅,就藏拙不写了。最后,我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把关羽拉回人间,文圣孔子都已经“下凡”了,更何况还差点火候的武圣关羽呢?但很没必要把他推进地狱,尤其是以恶语相加的方式把关羽“打落凡尘”,一如当年说孔子是孔老二、臭老九等等。
阅读全文

和大话三国的陆逊少年时兄弟讨论《给麻雀挑错》等以及讨论诸葛亮的事,MQ想告一段落,孔门弟子让我过去讨论,MQ先谢谢了,但是恐怕暂时不能去,个中原因请一一容禀。1、俺是个比较闲散的人,这大家似乎都知道。有兴致时,可能一整天都在坛子里和朋友讲话,要不就整点破玩意儿出来自娱自乐;没时间的话可能三天五天的不喘气。俺到目前都没有QQ,也从不进啥聊天室或进行网络评论啥的,新浪是俺唯一常驻的BBS(这一句有广告嫌疑,呵呵……)。但俺绝对不是说其他论坛不好,其实都还是很有特色的,俺看新浪和大话还有三联等专业三国论坛比起来,可算简陋得够可以的了,新浪就是一大版的黄色和兰色的字儿,单调的很,今天去了大话一看,俺整个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东看看西瞅瞅,一不小心还撞了南墙。2、和其他人论战俺是缺乏耐心的,这倒不是俺故弄玄虚把自己打扮成世外高人,俺整个就是大俗人一个,别高抬俺,不受用,呵呵……,上次应邀去三联和顶尖高手巴西马忠算是论了几篇,可后来突然觉得没了兴趣,就嘎然而止,原因纯粹是俺的个性使然,与论题和对手朋友本身无关,所以和陆逊少年时兄弟也不会深究到如何如何,望陆逊少年时兄弟勿嗔勿怪。3、大话里我突然看到了萨苏先生,俺是深慕其大名,《古罗马式的将军马超》一文俺很喜欢,所以大话以后会去的,再说里面还有几个新浪败类如煮酒正熟、绯衣青锋之流流窜到那里,俺有待彻底铲除之,不论死活,嘿嘿嘿……。4、这两天正在写《反驳万世虚名骂关羽》一文,因此真得只能暂缓动身拜访大话。顺便留煮酒、绯衣等苟延残喘几日,哈哈哈……。此文希望孔门弟子或猪猪转过去,顺便问候萨苏、陆逊少年时、巴西马忠等先生,这篇算是递个门帖吧,过几天再去那边闲聊。最后,俗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新浪虽简陋,但MQ势必从一而终,因此这里算是俺的户口所在地,俺是具有三从四德的良民,呵呵……。
阅读全文

分两个部分:如果是和平时期,我选——丞相:诸葛亮(治国之才,三国无人能出其右)大将军:曹仁(能守不太擅长攻的大将,和平时期的首选)大司马:孙权(更是不会打仗的主,可是能识人,调拨军队很有一套)太傅:蒋琬(心胸非常开阔,喜怒不形于色,公正)司徒:荀彧(忠君报国,可堪教化国民)司空:刘馥(兴修水利的好官吏)太常:杨彪(年岁长,名门世家,懂礼仪)大司农:费祎(非常廉洁,可以负责钱粮物资的保管)大鸿胪:夏侯玄(待人接物很合规矩,有风度,关键是长得漂亮)卫尉:赵云(为人严正,整军有方,可卫戍皇城)综合来看,这些人基本都是效忠皇帝的,很听话,有治国才能。如果是战乱时期,我选——丞相:刘备(乱世忠臣,国家如果不亡,他断然不会称帝)大将军:曹操(能征善战)大司马:司马懿(能整束军队以及将领)太傅:邓艾(可参军国大事)司徒:周瑜(鹰派人物代表,可堪战时教化国民武备)司空:刘晔(发明什么霹雳车等用于前线战场)太常:陆逊(能有战时好的建议,也懂联纵道理)大司农:姜维(非常廉洁,可以负责钱粮物资的保管,而且还能上战场,两用)大鸿胪:张昭(待人接物很严厉,可以怒斥前来下书的敌国使臣)卫尉:于禁(整军有方,可卫戍皇城,而且万一敌人攻破都城,此人可平乱)综合来看,这些人基本都是比较独断专形,有应付战场突发事件的能力,胆子也很大。不过一旦夺取天下后,可对里面很多人大兴杀戮!别说俺是朱元璋,没办法啊~~~~~~
阅读全文

首先,谯周劝主投降不是从百姓角度考虑,完全是为刘禅(也许也有本人)打算,博个分封裂土或安身保命,因此不必上升到仁爱天下的高度来考量。再说,道德文章对于中国古代的官吏以及帝王来说是必修课,至于心里怎么想大家都清楚,那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民贵君轻这话在封建时代永远是梦呓,所以我们没必要把谯周打扮成道德圣人,套用我们学过的政治常识,谯周毕竟处在近1800年前的封建时代,他是一个隶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内在的核心驱动力还是为地主阶级服务。战与降是两条路线,林木先生和我各执一词,关于傅作义将军和北平一事以及上面的话,我昨天就有回复,但不久被删除了,因此多说只会犯禁,所以我不扯远了,只谈蜀汉和谯周这个个案。大臣死于节义,君王死于社稷,这是古代的道德标准之一。投降或许能保命(南唐李后主等连命都保不住,另据有专家考证,吴主孙皓也是被毒杀的),那么拼死一战是否就是徒劳?我们不必将问题复杂化,上升为卖国与爱国等等,单就事论事吧。刘禅确实够昏庸,而且没有雄才大略,如果这时换成刘备定能拼死一战,但我们是否就能断定刘禅投降是最好的出路呢?做出的拼争是否就是徒劳?我们回想刘备攻益州时,那时刘备在嘉萌关休整多年,但即便如此对雒城之战仍然久攻不下,足足打了一年多。成都城防坚固程度是否比雒城高,史书没有比较,但按常理推论,应比雒城强。因此如果依托高墙厚郭,足可以拖延些时日,那时孤军邓艾能支持多长久?另外,邓艾军并未真的推进到了成都城下。案《三国志*蜀书三》,送投降书的(张)绍、(邓)良与(邓)艾相遇於雒县(同上雒城,今四川广汉,南距成都40公里)。艾得书,大喜。案《邓艾传》,(邓艾)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邓艾为什么“得书,大喜”,理由就是兵不血刃了,没想到刘禅不战而降。这对比刘璋时差别何其大,所以谯周劝主不战而降实在不是什么光辉的历史人物啊。这是内,再看外。姜维等仍然是生力军,可以和敌国周旋。东吴趁火打劫是后话,前面确实是为了唇齿。罗宪兵少不假,但却精锐(由后抗吴可知),兵法云:衰兵必胜,骄兵必败。因此,蜀汉的战斗力不可低估。刘禅若有雄才,当然可战,如其子北地王所言。其实蜀汉上下那帮文臣是被心理战打败了,看到诸葛瞻、张遵掉了脑袋而丧失了斗志,而蜀汉军人却不这样,当姜维军上下听说皇帝投降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所以MQ认为谯周劝降真是缺乏骨气的表现,我很不喜欢。
阅读全文

年号是国家开篇大事,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年号。年号跟咱小老百姓取名字一样,也图个吉利,因此常出现泰、兴、安、顺等好词儿。年号的确定也表明了这一时期的国家政权属性和奋斗目标。当某个任务或重大事件出现后,往往会变更一下年号,往往还伴随一些大赦之类的善举,反正一句话,图个吉利。年号这玩意儿到新 中国后便终止了,一律以公元纪年。这一来是和国际接轨;二来也表明共产党唯物主义观。记得电影《开国大典》里曾有这么一个镜头:毛主席的韶山冲老乡进中南海来看望他,老乡中的长者问:“主席,这国号、年号是啥呀?”毛主席说:“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年号,以公元纪年,就是一千九百四十九年。”老人非常高兴,说:“好好好,这吉利,显得国家年岁长。”主席哈哈大笑。这是新中国的事情,但年号在旧社会或更早的古代社会,却是大事,非一国儒宗、首辅或负责礼仪的长官不能提议。这并非现在人认为的只是个名字代号而已,中国儒家讲究“名正言顺”。所以国家要有名,办事要有名,否则乱了体统,不合纲常。说说三国中蜀汉的年号吧。刘备的年号是“章武”。章者,通假彰,意思为“彰明,明显,显著”等意思。但刘备等没有直接用“彰”,而是用通假的“章”字。因为章还有一层意思为红白相间为“章”。《周礼·考工记》说“赤与白谓之章”,我们知道,汉朝是行火运,因为刘邦是赤帝之子,所以刘备认为自己是延续汉的国运,国号里必须体现赤色,而蜀汉位于大陆之西,对应白虎神位,属白色。因此,MQ推断刘备一朝有人提议用红白色的“章”来通假“彰”而不是直接取正字儿。章武的“武”就不用解释了,这表明了刘备立国的目标,后面为报关羽与荆州之仇而彰武则更是对他年号任务的注解。刘备驾崩后,接下来便是刘禅、诸葛亮的“建兴”年。其实这个年号是延续汉献帝的“建安”年,表明蜀汉的天命在汉!汉献帝的建安其实不安,这二十五年是战乱的二十五年,被命名的“安”字实在是讽刺了整个时代。到了刘禅、诸葛亮这代,他们(确切的说是诸葛亮)自然是把中兴汉室作为目标,因此MQ推断“建兴”年号是这么来的。相父诸葛亮薨后,建兴年号还是用了三年,随后国母张皇后(张飞的大闺女)也薨了。于是刘禅改了年号换个手气为“延熙”。按道理,首辅诸葛亮死了,年号应该更换,但为什么建兴年号还用了三年?MQ推断这还是古制古礼。诸葛亮的地位在蜀汉相当于国父,这不是虚言,刘备托孤时已经当着刘理、刘永两个孩子的面把话说清楚了,并且后来还亲自下诏书给坐镇成都的太子刘禅,“以父事相”一句确定了诸葛亮的地位问题,这就是法律,祖宗之法不可变!既然诸葛亮和刘禅是父子关系,所以刘禅要守丧三年,这诸葛亮时期的年号也就延续三年时间。当然,张皇后的死也是一个原因。说说“延熙”年号。“延”就是延续的意思,大家好理解。“熙”在古汉语里有振兴、兴起的意思,和“兴”同。《书·尧典》载: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嘛。既然前面建兴了,自然后面要延兴,顺理成章,非常有条理。“延熙”过后是“景耀”年。这次改年号没什么特别意思,只是延熙用了二十年,是个整头,太长了,改吧。“景” 上有日,景是太阳的光芒意思,《说文》解释为景,日光也。“耀”就是照亮的意思,这个年号突出蜀汉如太阳普照大地一般,特吉利!可惜没吉利六年,公元263年,蜀汉面临灾难了,曹魏大军三路20万南下灭蜀,刘禅为了振奋国运,仓促修改年号为“炎兴”。“炎兴”其实就是搬回当初汉朝的国运来了,炎是大火兴旺的意思,俩火堆在一起嘛,兴就甭提了,火上加火还要再兴旺一把,把汉朝的火运熊熊燃烧一把,可惜,汉朝那已经死亡的国运根本照射不到远亲蜀汉的身体上,蜀汉灭亡了。总体说来,蜀汉的国号一直围绕着汉朝五行对应的“火”来展开,最后上升到“景耀”(太阳的光芒)的地步,可是国运却不如名字来的响亮,最后“炎兴”时亡,殊不知未来陆地上的统一王朝的皇帝恰恰是复姓司马名炎,这“炎兴”不是替他人做了嫁衣吗?呵呵……,这真是:蜀汉不亡天道不公啊。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