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复名将风云帖之前,先提个建议:希望名将风云兄与别人辩论时尽可能把对对方文章的评价留给旁观者!否则,在您已认定对方的帖是“诡辩”、是处处“避实”,字字“就虚”,是“空谈、假设”的情况下还乐此不彼地频频回应,一来岂不是自甘堕落,二来岂不是吃饱了撑的?言归正传,首先纠正名将风云兄对偶认识上的一错误,兄言:“今宵兄似欲全面打垮赵云。用“否定一切”来评价您对赵云的看法是恰当的。”这是不正确地,本人从没有全面打垮赵云的意思,更没有“否定一切”。我们讨论的所有话题内容都是由名将风云兄发起的,我只是针对名将风云兄提出的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如本人认为历史上赵云的武力是比较突出的,属于猛将一类(见回煮酒的帖),同时也认为赵云在临敌斗阵的技巧和胆识方面也是蜀国武将的佼佼者。虽然在和名将风云兄的讨论中没有涉及到,但并不代表我不认同赵云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如果因为我的看法和名将风云兄的看法相差较大就被冠以“要全面打垮赵云”那我只能保持沉没了。的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是“寸再长,也只是寸;尺再短,终究是尺”。此句不针对什么人,只是说道理而已。一)名将风云:按照您的观点,“刘备”和“阿斗”这父子俩都是神。即使是诸葛亮,用人失察之事也是枥枥在目。官大不等于能力大,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今宵兄搬出“上司封官”这类的看法来论证赵云的防守能力不行,实在有失水准。这种看法,用之于国,则误国;用之于人,则误人。 赵括其人,名门之后,上将之子,地位何等之高。然而“长平惨败”,“纸上谈兵”。错在那里?“用人失察”。马谡其人,马良之弟,街亭主帅,然而“全军覆没”、“街亭失守”。错在那里?“用人失察”。 上司的认识,只是个认识,不代表能力。判断能力,依据“表现”。没有表现的事实,何谈非凡的能力?赵云之所以在防御战能力上超过关、张、马、黄、魏,不正是这鲜活的战例表现吗?宵答曰:名将所言,看似振振有辞,实则又是王顾而言他!本人只想请名将兄回答一个问题:请问是刘备了解关、张、马、黄、赵、魏呢还是您更了解关、张、马、黄、赵、魏?既然你我都不可能比刘备更了解关、张、马、黄、赵、魏(当然如果名将兄回答说自己更了解,我也只能投降了:)!),您又怎么能够妄言刘备“用人失察”呢?再说诸葛亮的“街亭之失”、赵括的“纸上谈兵”您又是从何处得来的?还不是历史记载?可见对重要人物的使用失误,史官们是绝不会放过的,即使本朝侥幸得免,也难逃历朝史官的奚落。而对刘备言,只记有他提醒诸葛慎用马谡的事情,何曾有言他错用关、张、马、黄、赵、魏的一言半语?既然没有,又怎能妄言刘备“用人失察”呢?刘备既无“用人失察”之举,那么我说“至少说明他们的上司认为这些“担任在重要位置”的人比没有“担任在重要位置”的人具有更强的防御战能力”又何错之有?另外,本人从未将“刘备”和“阿斗”这父子俩当成神,再一次抗议名将风云兄强加观点于本人头上。其实这事和“阿斗”一点关系都没有,本人最终的观点是,在评判关、张、马、黄、赵、魏能力方面,我宁愿相信刘备这个当事人的判断而不愿相信如名将风云兄这般的现代人通过有限的资料得出的判断,我也相信我的这一观点至少是客观的。二)名将风云:我只能遗憾的说,关、张、马、黄、魏的“攻守兼备”论点再一次站不住脚。关于“彝陵一战”的兵力问题,我是查了《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刘备军的数量远超4万,并且是以多打少。这个如果今宵兄愿意和我辩,在下奉陪。我所说的“赵云兵团有几万”,请今宵兄注意看一下,那只是我在驳煮酒兄的文章里的一个“注”。我在正文里说的是“赵云率领的后防或策应兵团的人数也不少”。用在下的一个“注”来砸,称在下“随意”,恐怕是吹毛求疵吧。宵答曰:关于彝陵一战”的双方兵力问题,已是辩了不知多少变的问题,基本情况已经清楚了,偶是没有论此问题的兴趣。至于您所言“刘备军数十万,赵云军数万”虽然是在您文章的“注”里,但这毕竟是您的观点,而我也仅仅是含蓄地说您“是不是有些随意”,如果这都算是吹毛求疵的话,那我可真的不知如果说了,看来您还没遇到刻薄不留情面的辩友啊!三)名将风云:您来看看关于《三国志·魏延传》的这段记载:“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 魏延担任镇远将军、镇北将军是干什么呢?是防御曹操,并没有丝毫的进攻之意呀。这是个典型的防御性军职。可惜的是,魏延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任何表现。今宵兄是不是又要用“上司的认识”来砸在下呢?再看赵云,一,担任类似的军职多。二,任“翊军将军”,有过“汉水大捷”;任“中护军”、“镇东将军”,有过“斜谷撤退”。魏延在任镇远将军、镇北将军时没有表现,所以不能说他“善守”,赵云也任过“征东将军”,也没有表现,所以,我不说他“善攻”。宵答曰: 谁说魏延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任何表现?我们来看看《三国志》里是怎么说的:“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魏延守汉中,总结和制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和有效的防御方法,并且这一方法作为一笔宝贵财富留给了其继任者,继任者“皆承此制”的结果是汉中稳如泰山。后来姜维改变了魏延的这一防御方法,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由此再次建议名将风云兄不要随意或轻易发布诸如“魏延在任镇远将军、镇北将军时没有表现,所以不能说他“善守”,”之类的结论,这是很容易被抓辫子的:)四)名将风云:能力高的,自然后人给他编集立传。如:曹操,有《曹操集》;诸葛亮,有《诸葛亮集》等等。有《云别传》而没有《忠别传》或《延别传》,难道还能证明赵云不比黄忠、魏延的地位高,反而还要低不成。这是“诡辩”吗?----首先拜托先搞清何为集何为传,其次,如果名将兄的潜台词是因为三国武将只有赵云有别传,所以赵云是三国武将第一人。那么偶只能退避三舍了。否则用《云别传》又能证明什么呢?五)[今宵兄:“是啊,既要佯装主力,又要避免正面交锋。这种难度,的确是一般的军事指挥员所不能做到的。所以赵云兵团免不了失利於箕谷,可以理解:)” 名将风云:看到这里,不能不说您的确是对赵云的“全面否定”了。按照您这个观点,只管结果,不问过程。那么,关羽丢了荆州,还掉了脑袋,比之赵云的“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而言,估计差的不是一点点了。]----千万不要说我是对赵云“全面否定”,我前面的回答完全是顺着您的思路下来的,您要怪,恐怕只能先怪自己了。当然偶还得再次抗议强加我“只管结果,不问过程”的观点,本人同样不接受。咱们来分析一下哈:您说:“既要佯装主力,又要避免正面交锋。这种难度,是一般的军事指挥员所不能做到的。”我很同意,那么再看赵云箕谷之战的过程,赵云在佯装主力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避免(与曹军的)正面交锋,双方最终发生了战斗,并且是以赵云军的失败而告终(当然主要原因是赵军兵少弱)。但是赵云却因此而没能脱颖于名将兄弟所说的“一般的军事指挥员”之上,那么以名将兄的逻辑,赵云还是属“一般的军事指挥员”,则我说赵云兵团失利於箕谷,可以理解有何不对?注意我所有的结论都是出自名将兄的文字和逻辑!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只是用这个方法反驳名将兄的破绽罢了!至于说关羽丢了荆州,当然每当赵派遇到麻烦时总会适时推出关羽,这几已成为定式,看来名将风云亦不能免俗。回答完毕!谢谢观赏!特别感谢名将风云兄弟,以及全体支持和不支持赵云的兄弟朋友们。
阅读全文

煮酒论英雄 天上龙挂杯青梅, 阿瞒煮酒论英雄。 鹰犬骞腾逐一数, 谁知英雄是使君。 ************** 卧龙吊孝 公谨雅量知琴音, 一时瑜亮何蹉跎。 只因伯符临终语, 致令柴桑卧龙哭。 ************** 诸葛攘星 五丈原上秋风瑟, 孤灯渺渺续残身。 虽知成事不在人, 为报三酬敢斗天。
阅读全文

吉米有关许褚的无鞍马的论点,之所以附议者寡,仅仅是因为吉米太注重武评而犯了对文章的主次不分和忽略了武评的基本条件的原因所致!并由此得出了比较牵强的结论:写“许褚的骑鞍马”是作者的失误!其实在吉米发第一帖时,“一人独听小城风”和“名将风云”两位朋友就已经分别点明了吉米论点中“主次不分和忽略了武评的基本条件”的问题。只是未引起吉米的重视而已。有感于吉米的执著,也谈谈我的看法。首先要说明的是:关于此战罗本和毛本内容上是一致的,因此不会出现因为版本不同而产生的分歧,版本不同的影响可以排除。接下来言归正传,先说作者在此节的描写重点,其实一看章回目录就一目了然了:“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由此可知,该回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的智和关云长的义,主角是这二位,张、赵的表演只不过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而已,因此描写的相对简练。但会不会因为描写的相对简练而存在如吉米所言的不合理的描述情况呢?个人认为非但没有不合理的描述,反而这寥寥几笔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恰倒好处!先来看战前诸葛的安排:“...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从上述描写看,一切尽在诸葛的掌握之中,而实际的战斗进程无一不是按诸葛的算计进行的,这更加清晰地说明此节作者是要重点描写诸葛的智,而不是张或赵的勇。正是因为如此,作者并没有把张飞战张辽+徐晃+许褚之战当成有效的单挑战例来描写,而仅仅当做了一场混战来写,因此此战并不存在张飞能不能打得过张辽+徐晃+许褚的问题。(详叙见下)。再谈谈许褚骑无鞍马是否合理的问题:吉米说:“张辽、张合、徐晃等人在场的情况下,许褚不需要在第一时间骑上无鞍之马的情况下,为什么许褚会骑了无鞍马?并且作者偏偏突出了第一高手骑了无鞍马,这种巧合不说是作者的失误是解释不了的。”我不以为然。我们先来看原文:“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恰像笑出来的。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又笑出一个来了。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又是孔明之火。此时不消寻觅火种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从原文我们知道一开始曹军是“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马都把鞍摘了,这也包括许褚的马,已为许褚骑无鞍马打下伏笔。当张飞出现后,曹军是“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这或许就包括许褚等将的马。在看,当张飞大叫:“操贼走那里去!”时曹方的反应是“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而许褚就是在众将尽皆胆寒的情况下出战的,作为曹操保镖的他知道众将尽皆胆寒不敢出战的下一步就是曹操危险了,而他必须得出马,如果任由张飞纵马直取曹操的话,对许褚言是失职、对曹操言则有性命之忧。所以此时的许褚只能随手就近牵匹马来迎战张飞,因此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是非常合理和传神的。当然吉米的视角是从武评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张飞战张辽+徐晃+许褚是不是有效的战例,能不能满足武评的基本条件则是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先看原文:“...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前面我已经分析了许褚出马时曹军诸将的状态--“尽皆胆寒”,而当许褚骑无鞍马迎住张飞后,曹军中最有头脑的两员大将张辽、徐晃最先反应过来,于是也纵马来夹攻张飞。当然如果双方就这样打下去的话,此战是完全符合武评的基本条件(有正规单挑的事实存在),而成为有效的战例进行武评分析的!可是作者为了避免出现给大家“张飞能胜张辽+徐晃+许褚”的印象这一不合理情况。马上在下面写了句“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将刚开始的单挑转成了一场混战。于是一切都趋于合理。唯一的不合理就是吉米不应该把此战作为有效的战例纳入武评范围!
阅读全文

注:此观点仅在考虑宝物因素时成立!吕布的武力第一论,主要体现在第五回三英战吕布及第十二回吕布战曹营六将。由于这是以一敌众,所以吕布虽败犹荣,大家还是将其名列第一。但是如果分析吕布的单挑战例,我们可以发现,吕布在占尽宝物优势的条件下还是战不过一个人!那就是张飞!吕布和张飞的单挑发生在虎牢关,书中云:“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两人的首次单挑,在五十余合后,因为关羽的加入而中断。但可以知道的是吕布和张飞间的武力差距不会大于3-5点。二人的第二次单挑是在小沛,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吕布听了大怒,随即点兵往小沛来斗张飞。玄德闻知大惊,慌忙领兵出迎。两阵圆处,玄德出马曰:“兄长何故领兵到此?”布指骂曰:“我辕门射戟,救你大难,你何故夺我马匹?”玄德曰:“备因缺马,令人四下收买,安敢夺兄马匹?”布曰:“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此战“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已经确立了两人武力基本相当,最多不超过1点。由此,我们权且按照光荣吕布武力100的标准,来探讨张飞的武力值设置。仅考虑考虑宝物因素,吕布方天画戟加10点,又有速度奇快的赤兔马,加5点好象不过分吧!因此吕布加强后武力应该是115点。张飞的丈八点钢矛加8点,马是普通马,但实战中吕布丝毫不占便宜,可见张飞经过武力加强后的武力等于吕布经过武力加强之后的数值。因此,张飞经过武力加强后的武力是115,除去丈八点钢矛加的8点武力值,张飞的实际武力是107,明显强过吕布的100。即使不考虑赤兔马的加分,张飞的实际武力也达到102。还是强过吕布。因此吕布武力第一论是站不住脚的!观青锋之黄忠武力第二论有感而和之!!笑谈而已。
阅读全文

时空三国在起点的连载,我是每次更新都有先睹为快的感觉,看了过客兄的《与三将军讨论时空三国一文兼谈三国同人小说》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过客兄所谈的三国同人小说的情况,大致上是对的,以三国及三国人物为名,对三国历史的纯粹无视,的确是许多三国同人小说的通病,以致于这类小说如果换成水浒人物,就成了水浒同人小说,换成隋唐人物,就成了隋唐同人小说。可以说是大小通吃;过客兄分析的很精辟,原因在于对历史知识的通晓程度。这类小说我也不喜欢!但过客兄把燕张飞兄弟的《时空三国》的未来走向也归类到“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所有三国类同人小说的旧路——编造”。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对燕张飞兄弟的《时空三国》的构思有这样的认识(不一定对),即:以历史事实为主线,通过我和其他三人加入这一异数,给三国历史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变数!(提起大家的兴趣)。同时通过主人公‘我’,在历史和改变历史的心历体验和挣扎,使大家对‘我’和其他三人的最终命运投入极大的牵挂。有鉴于此,这《时空三国》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或者说是必须遵循的:一、时空三国故事的主线将与历史轨迹相平行(虽然不完全重叠,但决不会偏离);二、时空三国必须有突破历史事实的新故事。这两点,一个是该文的基础和骨架,一个是该文的精华(买点?)!由此,我认为过客兄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了:)当然《时空三国》的最后结局是‘命由天定’还是‘人定胜天’则取决于作者的一念之差了:)而作为看客,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过客兄关于“新政”的建议,采不采纳是作者燕张飞兄弟的事,我不该多嘴,但我觉得刘备新政有所成也不是不可,其可能的走向颇多。但建议过客兄千万不要搞什么分枝了,还是让燕张飞兄在没有干扰和顾虑的条件下进行和完成他的《时空三国》吧!
阅读全文

且说那张飞见典韦带箭夺马而逃,那里肯舍,独自一人,向西南角典韦奔逃方向追去。在说那典韦回寨后军士已散,典韦势孤,只得引数骑奔走葛陂。正行之间,山背后撞出一军。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典韦挺戟出迎,那壮士呼啸一声,众军一拥而上,典韦双戟被那壮士逼住,臂又少力,被众军扒下马来,活捉而去。余众着忙,皆下马受缚,被壮士尽驱入葛陂坞中。  却说张飞追袭典韦到葛陂,壮士引军迎住。张飞曰:“汝亦黄巾贼耶?”壮士曰:“黄巾数百骑,尽被我擒在坞内!”飞曰:“何不献出?”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飞大怒,挺蛇矛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张飞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恰好关羽、程普、夏侯敦寻飞至此,见两个如此大战。皆大惊,忙叫军士报告曹等,刘备亦引众将来看。次日,壮士又出搦战。备见其人威风凛凛,心中暗喜,分付张飞,不可力低。飞领命出战;战到三十合,不分胜负,飞因连天战不下那壮士,心急异常,又恐他人笑话,奋神威,大喝一声,一矛尽力刺去,那壮士之马,从未经此恶斗,本就略有不支,吃张飞这一吼,一个趔趄将那壮士掀下马来。张飞这一刺反到刺个空。张飞矛头直指地下那壮士。不知壮士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全文

君希望是忠于原著谈呢?还是随意联想着谈!如果随意联想着谈嘛,此说也无不可!我没什么异议!但如果是忠于原著谈的话,那我就有几句要说了!1、颜良对关羽不会轻敌,虎牢关前,斩华雄时,颜良就算没见过关羽,也会闻其名吧,三英战吕布后,天下闻名,君不见哥三救公孙时,袁绍一见,惊的连宝刀都扔了?颜文保袁绍而逃,不会不认识这哥三吧。2、如果文丑是因为颜良之故而一见(关羽)就心怯,就选择逃走,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战二合?作者如果想说明文丑战关羽前就已经心怯,那作者完全可以用描述相应情况的表叙(如同对马超、姜维的描述)。如:“文丑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羽马快.....”也可以这样描述:“丑欲战关羽,又心怯,乃虚指羽曰:“吾今日识汝矣。各且收兵,来日决战。”羽更不答话,举刀便砍,文丑只得相迎。.....”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写,那我至少可以说对此战,作者并没有把这类因素当主要原因来考虑。那我们又凭什么把这些因素毫无根据地强加于人呢。至少从忠于原文的角度讲,也不能这样作。
阅读全文

先顶一个哈!从这一角度分析战例还是比较新颖的,继续啊!再汗一个啊!只是可惜所举之例基本上都经不起推敲,看来还要努力啊:)。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兄通篇以关羽与纪灵之战为正常情况,先入为主的把关羽的武力先定好(关三十合与纪灵不分胜负)!而再依次分析那些所谓的“异常”战例!以‘以逸代劳’这一“最新发现”来解释这些所谓的“异常”战例,进而达到弱化关羽武力的目的。对这种分析方法偶是坚决反对的!!先挑几根刺哈!1、关羽斩文丑此战我曾专门有一篇论之,并和小白有讨论,前面煮酒也有评论,与吾意同,我就不多说了。只是请问其里兄如何解释赵云对文丑也是‘以逸代劳’,却为何战五十余合还不分胜负?2、关羽斩华雄这个似乎可以算是‘以逸代劳’,但是问题又出来了:张颌‘以逸代劳’战马超三合完败;但长途奔袭‘以逸代劳’之张飞却能顶百合;不知其里兄如何圆此说!3、关羽斩蔡阳此战前,关羽千里寻兄,好不容易到了古城,人未下马,马未落鞍,张三爷不但连口水都没给喝,反而对关羽是左一矛、右一矛的让关二闪来闪去的做运动:)要说劳,关羽比起蔡阳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要说消耗关羽被张飞这么一闹,绝对比蔡阳消耗的多!其里兄怎么能说关羽‘以逸代劳’呢?先伸出孤拐来,让俺敲打敲打:)综上所叙,‘以逸代劳’论破绽实多,目前尚不能成立。因此其里的“所以关羽之胜,多胜于机巧,当遇到同样准备充分的纪灵,黄忠,或庞德等,则多是不分胜负了;而遇到武艺更高的吕布时,一般机巧也不能取胜,只好再由刘备作最后一击了。”这个结论亦属空中楼阁,也不能算数啊!
阅读全文

[upload=http://x.bbs.sina.com.cn/forum/show_fpic.php?apid=forum&uid=1476110654&fpid=3292125&postfix=0&ptp=0][/upload]
阅读全文

在回答正题前,先说说箭防能力,在张辽,徐晃、关羽三人中,徐晃的箭防能力最差,在唯一的一次被射情况下就光荣了;张辽次之,在有限的二次被射情况下,一次因徐晃提醒而幸免,第二次因无人提醒就挂了;关羽在多次被射情况下,伤的都不是要害,比起一箭毙命的主,这箭防能力可强多了:)所以挨箭多≠箭防差。小白要是再无视这一点,嘿嘿,偶~~~~~~也没办法!先答陆狐狸:您这“是心理而非武力害怕。”句令人不解??难道害怕还分心理害怕和武力害怕?偶不解中,害怕本来就是心理反应,怎么能有心理和武力之分呢?我的帖就是分析造成文丑心怯的主要因素的。您难道认为一个有超强武力的人不会令人感到心里害怕?所以还是奉还您对我帖子的结论。小白的问题就有些难答了,不过试着一答吧。首先您的比喻:“如果一头狮子在追一只老虎的时候忽然又跳出一只老虎和一群猎犬,能不荒么?这和在捕捉一头羚羊的时候又送上来四头绵羊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反映您所表达事件的真实情况,吾试改之,如不妥,请指出。如果关羽的十几个随从能称为猎犬的话,那公孙瓒和手下四健将称为猎豹和豺狼一点也不过分吧!那么“一头狮子在追一只老虎的时候忽然又跳出一只老虎和十几只猎犬”与“一头狮子在追一只猎豹的时候冲入一大群猎犬中又加上四头豺狼,在驱散豺狼和猎犬后又忽然又跳出一只老虎”比那一情况对狮子更不利呢?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同样是这头狮子,在遇到更不利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心怯”又怎么会在情况相对好的情况下“心怯”呢?所以小白的“心态紧张说”对文丑是不成立的。对关平到是可以成立!因为关平没有在类似情况下不胆寒的战例。另外小白所举的“马超反西凉,连败曹营n将,但在战曹洪时仍不得不屈服于夏侯妙才的援军?”和此战例有多处不同,实在没办法相提并论。1、夏侯妙才来了后并没有和马超交战。2、马超之所以撤退书中写明“马超独自,恐被所算”与“心怯”无关,只是从战局上考虑。所以小白还是没说到点子上:)小白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这当然没错,但对文丑则又当另论,因为他有不大受外部环境影响证据(请看我的上一帖)。其实作者如果真想表现文丑因外部环境影响而不想打或打前已经“心怯”,但,是被迫应战的,完全有多个描述可以选择:如:“文丑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羽马快.....”也可以这样描述:“丑欲战关羽,又心怯,乃虚指羽曰:“吾今日识汝矣。各且收兵,来日决战。”羽更不答话,举刀便砍,文丑只得相迎。.....”可是实际上没有。所以即使小白的种种假设可能也能成立,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证据。我从忠于原文的角度讲,只能说这是臆测了!至于“文丑心脏病说”只是在搞笑,就不答了。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删改处16、张飞战许褚此战是诸葛亮火烧新野时的一场遭遇战罗本:“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就与交锋。[不十余合,]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糜芳、刘封安排船只等候,一齐渡河。[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军马尽望樊城去了。]”毛本:“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分析:此处罗本和毛本的差异就是罗本中张飞与许褚有十余合的单挑;而毛本里没有写明单挑及回合数。由于这‘不十余合’的单挑意义不大,所以毛氏父子将其删掉亦无不可!罗本中张许这十余合单挑,唯一有意义的大概就是----许褚虽在败退中,但遇见张飞也不是马上就夺路而逃的,至少还是会战十余合,称称对方斤两的,这大概是勇将的共性和本色吧!17、徐庶受命说刘备罗本:“徐庶受命而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已毕,庶曰:“曹操使某来,乃假买民心,[操之奸计也。某若不还,必惹万人之笑耻。]”[庶随又告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尽此方寸之地也。今老母已丧,方寸乱矣,无益于事。某至操所,终身不与一谋。公有卧龙之辅佐,何愁大业不成乎?今操欲分八路之兵,填平白河,来攻樊城。公可速行,勿请自误。”辞别而去。毛本:“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分析:此处罗本比较罗嗦,并且徐庶有语无伦次之嫌,如正在讲曹操派其来此的目的,突然就转到他回不回的问题上来;又如方寸乱之语徐庶在走马荐诸葛段已说过,此处有添足之嫌。毛氏父子对此做了大幅度调整。将‘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尽此方寸之地也。今老母已丧,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进行部分修改(将‘今老母已丧’改为‘今以老母之故’)后调放到“走马荐诸葛段”辞别刘备时说。其他句也作了上下调整。毛本此改可得高分!待续!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删改处13、赵云刺张武---此战是刘备依附刘表后为刘表平乱打的一仗。罗原本:“一日,正相聚饮酒,忽报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掳掠人民,[欲取荆州]造反。表惊曰:“二贼反,为祸不小!”玄德曰:“不须兄长忧虑,备往[收]之。”表大喜,即点三万军,[令]玄德行。[次日],到江夏,张武、陈孙引兵来迎。玄德[引]关、张、赵云出马。玄德在门旗之下,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玄德曰:“此必千里马也。”言未毕,子龙挺枪而出,径冲[过阵去,一枪刺张武于马下,就]扯住辔头,牵马回阵。陈孙见子龙牵马而去,随赶来夺。张飞大喝一声,挺矛出马,将陈孙刺于马下。余众奔溃。”毛本:“一日,正相聚饮酒,忽报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掳掠人民,共谋造反。表惊曰:“二贼又反,为祸不小!”玄德曰:“不须兄长忧虑,备请往讨之。”表大喜,即点三万军,与玄德前去。玄德领命即行,不一日,来到江夏。张武、陈孙引兵来迎。玄德与关、张、赵云出马在门旗下,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玄德曰:“此必千里马也。”言未毕,赵云挺枪而出,径冲彼阵。张武纵马来迎,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陈孙见了,随赶来夺。张飞大喝一声,挺矛直出,将陈孙刺死。众皆溃散。”分析:此战大的方面改动不大,只是把赵云冲阵直接一枪刺张武于马下改成‘张武纵马来迎,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把一场冲阵突袭之战改为一场正规单挑。两个版本个有千秋。罗原本突出了赵云冲阵突袭的能力;毛本则突出了赵云的武力。但个人感觉还是罗原本写的好,赵云就该是这个脾气。   除了上述改动外,毛本还在一些小的地方进行了改动,如将‘备往[收]之’改为‘备请往讨之’虽一字之差,但对刘备的感觉大变。罗原本中的备往[收]之’表现出刘备的英豪之气和对张武、陈孙的蔑视;毛本的‘备请往讨之’虽表现出刘备的谦恭,但英雄气顿失。此处还是罗原本好过毛本。又如毛本将‘玄德[引]关、张、赵云出马’改为‘玄德与关、张、赵云出马’亦有主次不分之嫌。总的说来,毛本的删改基本上是多此一举。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删改处12、赵云战张邰等----这一战是刘备乘曹操与袁绍在河北激战时,袭击许昌。曹操自引大军来迎,在小负一场后,用计将刘备击败后发生的。     罗原本:“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大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刺高览者,乃子龙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子龙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子龙乘势冲杀张邰,[邰又欲战];子龙见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夹攻,杀退张邰,救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    毛本:“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分析:此战毛本改动最大的地方是将[邰与子龙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改为[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这一改动也十分令人不解,按说毛氏父子是拥刘派,爱屋及乌也该对表现赵云勇猛之处手下留情。看了罗原本,赵云在刺死高览后,又在十余合内令张邰气力不加,拨马便走。真教过瘾。无怪有诗赞曰:古来冲阵扶危主,惟有常山赵子龙。三国里冲阵破敌能力,当属赵子龙为第一。另外,在张飞战夏侯渊一战中毛氏父子将[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改为[飞奋力杀退夏侯渊];本来是很轻松的事,改成要‘奋力’才能完成的事情,降低了张飞的武力。同时罗原本中张飞是被乐进、徐晃两人拦住,关羽是杀散乐进、徐晃两人的;毛本改为乐进一人引军围住,也不合理。抬高了乐进的武力,降低了关张的武力。还有罗原本中表现张邰败而不馁性格的 [邰又欲战]句也被删掉。可以说毛氏父子在这一章的改动是十分失败的。待续!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有删改处9、诛文丑   此战分两部分,首先是文丑与张辽、徐晃之间的的战斗;其后是文丑与关羽间的战斗。两个版本相差不大,只是文丑与徐晃罗本是‘战三十余合’,毛本未说明回合数。罗本:“文丑军既得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离乱。[原来过此,只顾取物,无心厮杀。]曹操人马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而出去,操视之,乃张辽、徐晃也。二将追赶文丑至近,大叫:“贼将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来,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怒再赶,坐下马又被文丑射中面颊。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策马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马而回。        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出马而来,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二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是千里龙驹],早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毛本:“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分析:如果用罗本分析文丑与张辽、徐晃之间的的战斗的话,大家一定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武力方面文丑不如颜良,因为徐晃在及短的一段时期内,分别和这二人进行了单挑,颜良二十合完胜徐晃;而文丑与徐晃战三十余合还未见高低,徐晃是在‘张辽去远’和‘文丑后面军马齐到’的情况下,全身而退的,从徐晃比较从容的撤退来分析,文丑与徐晃二人武力只在伯仲间。因此在后来文丑战关羽时,心怯而退也就比较合理了。当然文丑战关羽时退的并不从容,而导致被关公赶上杀之。毛本将‘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删去,加了‘晃料敌不过’;将与关羽‘战二合’改为‘战不三合’。如果用毛本分析文丑与张辽、徐晃之间的的战斗的话,感觉二人没有打几个回合,徐晃因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料敌不过而退,看不出二将的武力高低。但有‘晃料敌不过’则多少给人文丑和颜良相当而强于徐晃的感觉。毛本在文丑战关羽时,将‘战二合’改为‘战不三合’虽然意思相差不大,但却有其合理的地方。战不三合表现出了文丑在单挑中感觉不是关羽敌手时,在是战还是退的抉择上的犹豫---想战,感觉斗不过;想退,仇人就在眼前而心有不甘。当最后决定退时,第三合也将开始,估计文丑是第三合刚开始或进行了一半时撤退的,而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否则关羽马再快,也不会轻易赶上杀之的。毛本此改确有内涵。待续
阅读全文

三国是个勇将倍出的时代,因此对这些武将的武力排名,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提。除了一直流传的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外,现在的人们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一套排名。一般说来,吕布排第一,无人有异议。但从二位起,争议就颇多了;赵云因其大众情人的形象,大部分人同意其位居第二。如果我排的话,结果是这样的(当然这类排名没什么意义,只是大家喜好罢了):1、吕布 2、关羽 3、张飞 4、赵云 5、马超 6、典韦 7、许储8、颜良 9、文丑 10、黄忠 11、夏侯 12、孙策 ....应该说最有争议的要属关二爷了,要么排很高,要么排很低。这主要是关羽的几场单挑有争议,而影响了判断。《三国志》因为没有武将单挑的描写,故主要以《三国演义》为分析依据。(当然若以《三国志》论,则羽策马刺良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挡者。可谓真牛b!比吕布还猛。)影响大家判断的第一仗自然是斩颜良、诛文丑了。因为颜良、文丑二将在三国演义中是定位很高的武将,乃河北名将,袁绍一开口就是:我颜良、文丑如何如何....。在表现上颜良有速斩宋宪、魏续;二十合完败徐晃的战绩; 文丑也有战赵云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击败公孙瓒和独战其四员健将并一枪刺一将下马的战绩。因此如何看待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就基本上决定了关羽的武力水平。先说斩颜良吧!由于毛本《三国演义》在此节删改了几句重要的描述,只突出了关羽的赤兔马快,因此给人的印象是关羽靠赤兔马快,偷袭得手斩了颜良,此战不能反映两人的真实水平。所以我在下面分析时,均以罗原本描述为准。原文:“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中军众将,心胆皆碎,抛旗弃鼓而走。]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栓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未尝见此神威,谁敢近前。....”----其中带[ ]的是毛本中删掉的。却不知“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句正是这一战的关键所在。关羽此战其实是一计划周全,设计巧妙的智取之战,也可以说是一次‘谋杀’。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关公此战有两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一是‘倒提青龙刀’,二是‘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如果说‘倒提青龙刀’有人会说是关公的习惯,不算异常举动的话,那为什么要‘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就要认真考虑一番了。按常理,古时武将上阵都要将头盔、铠甲穿戴整齐,目的是保护自己,而关公冲阵时,先倒提青龙刀又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当然别有深意。其目的,就是要给敌人照成不是来打仗的错觉。河北军及颜良都以为关公不是来投奔的就是来传话的,因此颜良未做迎敌准备,而河北军则自动放开一条大路。关公则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利用这一错觉,完成刺颜良这一及其困难的任务。也许有人会问:关公何以敢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这就是关公这类智勇之将和许、典、吕布之流的区别处了。看一下原文,我们就清楚了。原文:“...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在计划这一战术时,关羽先对敌军进行了侦察。书中语:关公曰:“容某观之。”同时他从曹操处得知‘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曹操一直在避战。可以想象关公观察到的颜良一定是得意扬扬,一付狂妄骄横的模样。所以关羽才敢大胆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当然张辽:“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语也使关羽不得不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因为张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光说不练啊!这才有‘公奋然上马’最后斩首而还的壮举。可能还有人会说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关羽的真实武力强过颜良啊?-----这是我下面要说的。关羽制定并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除了观察并利用了颜良的骄兵心理外,当然他也会有最坏打算,那就是颜良没有上当,和他真刀真枪的硬拼怎么办?那时没办法,只有靠真实本领了。所以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关羽还敢出马,说明他对自己战胜颜良有绝对的把握。这也间接说明武力关公>颜良。另外曹营中的看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书中云:‘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可见当时在操营许多人眼里,只有关公才有敌并且战胜颜良的武力。连曹操也是如此看法,他只是担心关公立了功便去。操的这句话说明操对关公胜颜良是很有把握的。因此也证明武力关公>颜良。可能有人还会说,本来颜良的武力就不行,所以关公能胜颜良也不能证明关公的武力有多高。那么颜良武力到底如何呢?这个问题书中在颜良三合斩宪,一合杀续,二十合完败徐晃后。有句描写:诸将粟然。之后再也没有操将主动请战,曹也没有派将出马。这说明曹营诸将自己和曹本人都认为曹手下诸将均不敌颜良,即武力颜良≥许楮、张辽等。所以关羽斩颜良之战是表现关羽是一位大智大勇之良将的最好的战例。此战并没有削弱关羽的武力之意,而是主要表现关羽智将的一面,以示和其他勇将的区别。许多人总认为,关公刺颜良是趁其不备,仗着马快等。这是我们以现代人旁观者的眼光看,当然不觉得有多难。但请大家设身处地的为关公想想,他当时并不知颜良是否会做准备,也无法想象颜良会如何对待他。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匹马单刀闯入敌阵,斩首而还。仅此一战,既可令其领袖群雄了。当其时也,操手下诸如许、张、夏侯、徐等,不要说让他们匹马单刀闯入敌阵,可能连想他们都不敢想,这就是为什么操手下诸将始终对关公有敬畏之意。庞德没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当时他不在操营。但当他与关公战后,也说:“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尔!” 待续
阅读全文

       二更将近,一少年和他的母亲还在编织着草鞋,灯下,那少年白皙、修长而灵巧的手,显得非常扎眼。这枯燥而乏味的劳作,在那少年眼里却似乎是一件有趣的游戏。那少年编好一双鞋,直起身,望了一下所剩不多的备料,对母亲说:“娘!时候不早了,您先去歇息吧!余下的孩儿自会做好!”那母亲抬起头,慈爱地看着少年,笑着说:“备儿,娘不累,早些做完歇息,明日还得早起去赶集呢!”少年点点头,不再言语。书中暗表:这少年姓刘名备,字玄德。生的耳大臂长,相貌非俗。乃汉景帝阁下玄孙,因家道中落,埋身在涿县楼桑村,其父早丧,与母以贩履织席为生。        刘备喜欢编织草鞋、草席,不仅仅因为这些草鞋、草席是这个家主要的生活来源,而且还因为师父曾告诫他:“剑之道存乎一心,悟剑道在于天资,不可强求。然若要使剑随心所欲,则须指、腕力强且柔,此非后天努力不可。汝猿臂而指长,且天资极高,已悟剑道;然指、腕之力度与柔度还须时刻修练。”俗话说:贫文富武。家贫之人为衣食所困,岂有时间专门习武?而编织草鞋恰好可以锻炼指、腕之力度与柔度。刘备焉能不喜?。想到师父,刘备不禁想起一年前的奇遇...。        那也是一个集日,刘备的草席已卖完,只剩下几双草鞋,看看天色将晚,刘备俯身开始整理草鞋。忽一美衣少年牵一狼犬而至,只见那少年一声呼哨,那犬呼地向刘备扑去,左右人皆大惊而避,却见刘备不慌不忙,也不见其有何动静,待那犬近前,左手迎头一兜,顺势将狗按与地上,右手将狗从头至股抚弄几遍,说也奇怪,那狗竟对刘备摇头摆尾,如遇主人。原来刘备臂长,见那狗扑来,只作不知,左手却暗拾起一只草鞋,待那犬扑近时,一兜正兜住犬嘴,刘备素喜犬马,深知狗性,一番抚弄那狗自然服帖。各位看官休小看了刘备这右手,此手法即后世‘十八摸’之鼻祖;君不见后来刘备与孙夫人老夫少妻却恩爱异常,概因刘备有此一手也!至今日之桑拿按摩只冠以‘古式按摩’或‘日式按摩’亦因此法原用之于狗,不便传也!此是后话,且按下不表。且说那美衣少年见刘备一转眼就训伏那狗,惊喜叫到:“刘郎果然好手段!此法须得教我。”刘备笑道:“三郎从那得此狼犬?”那少年道:“吾求父高价购得,三个月才训得听吾话。谁知你翻手便已制伏!”原来此少年姓吴名非字叔羊,[注1]也是涿县人,美衣食、好犬马,家中殷实。因见刘备衣着虽简朴,却总是那么得体而有风度。自家虽衣着华丽,却总觉有所不及。今日带狗来,只是想吓刘备一番,令其狼狈而已,并非真要伤着刘备。吴非见刘备举手便将狗训服,自然不肯放过,刘备见拗不过,就将自己训狗的方法和心得传与吴非,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各自拜别。刘备担起所剩草鞋往家走,刚出城门,就听有人叫道:“那小哥,可将草鞋与我?”刘备侧目视之,见一老者,双手抱臂,斜依在墙角。此公容貌峻崤,穿一身粗布灰衣,双目微闭,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刘备上前几步,施礼道:“老丈可是唤我?这几双草鞋若是合适,老丈尽可拿去!”那老者双目一睁,精光大盛,直视玄德。刘备心内一震,却也不回闭,也瞪眼看着那老者。那老者凝视了约一盏茶的工夫,忽收目大笑道:“孺子可教矣!”随后正色道:“汝姓刘名备,家住楼桑村,汝家东南有一大桑树,对否?”刘备失惊道:“汝何以知之?”那老者笑而不答,[注2]稍停又说道:“我叫李定,注意你许久了,你猿臂而指长,适才见你左手兜犬,时间及力度都拿捏的恰倒好处,是块学剑的好材料。我有一套双股剑法,不知汝肯学否?”刘备听了大喜,纳头便拜。...从此刘备就跟着师父李定开始了学剑生涯。    三个多月后,李定看完刘备舞完整套剑法后,对刘备说:“我这套剑法以一分为二起,到合二为一止。汝天赋极高,短短三个月,已悟其精髓,今后还须努力,方能融会贯通。你我师徒之缘也就到此了!”刘备急道:“师父不要走,好让徒儿能早晚侍奉您!”李定笑道:“天下无不散之席,师父云游四方,一个地方呆久了会生厌的。我有一言,你要切记,方今朝廷,政事不举,天下早晚必乱。此英雄用武之时也!然兵乃凶器,物极必反,徒儿你要记住,剑道亦如人道,仁者无敌!切记!切记!”言罢,飘然而去。刘备似懂非懂地应了。......灯芯的噼剥声把刘备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挑了挑灯芯,轻轻的自语:“师父!你在哪呢?”......    秋祭大礼对以土地为生的人们来说是严肃而隆重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则是美好和兴奋的,因为这时可以不用读书,不用干活。这不一大早,就有同伴来叫了,刘备出门一看,原来是简雍[注3] 。简雍博闻好辩,好打不平,一般人都说不过他,恼羞下常被大孩欺负,刘备常常为他解围,因此成为好朋友。简雍拉着刘备说:“快走,今天我们定要和村西的张黑子争个高下,非你不可。” 原来东西村的少年经常为争孩子头争斗不休。两人边走边说,来到了村头大场。这是打麦的地方,现在秋收已过,成捆的麦杆堆在场边。两人一看,已来了许多少年,只见一虎头虎脑的黑脸少年正站在高处大声嚷着什么。看见刘备两人,众少年纷纷围过来道:“刘郎来了,这下可好了”那黑脸少年见大家如此,虎目圆睁,大叫一声,众人安静了下来。刘备近前道:“翼德,你这黑子今日为何又闹?”黑脸少年(张飞)[注4]道:“论气力你们无人及我,且每次活动都是我出钱财,却不让我做头领,我不甘心。”刘备笑道:“既如此,我们就比一比,你若赢了,自然让你做头,倘若输了,须不得再闹!”张飞说:“这个自然!”两旁少年给每人递过一根竹棍,两人斗在了一起,刘备以棍为剑,不一会就击中张飞手腕,张飞弃棍道:“此斗法令我有力使不出,不公平,不如我们比力气?”刘备环顾了一下周围,说道:“好吧,我们就比扔麦杆,看谁扔的远吧!”张飞哈哈大笑,拿起一根麦杆抢着先投,奋力三次,那麦杆只达丈外。刘备神情自若,提起一捆麦杆,随手一丢,已五六丈远。众少年纷纷欢叫:刘郎赢了!刘备微笑负手,对张飞道:“如果?”张飞木然,刘备遂搂住张飞的肩说:“你就做我们的大将军,冲锋陷阵吧!”张飞这才高兴起来,叫道:“我就喜冲阵当先,好!你当大王,我做大将军!”    孩子头的争执结束了,众少年拥着他们的首领,列着队伍绕村而行,如出征状。当来到刘备家前时,看到自家的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小车盖。刘备越众而出,飞至树下,对众少年说:“我为天子,当乘此羽葆车盖。”说来也怪,玄德此言一出,原本多云的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直射而下,透过书枝叶缝,千丝万缕,令人眩目,阳光下,其树如黄罗伞盖,光线照在刘备脸上亦显得宝相庄严。众少年也做游戏般的口呼“万岁!”周围的大人无不感到惊奇,纷纷议论。刘备的叔父刘子敬与刘元起连忙出来,将刘备拉回家,众人方散,各自回家,子敬对刘备说:“今后汝再勿妄语,灭吾门也!”元起则笑而不语。[注5]    建宁四年,即公元171年,刘备15岁,这天刘母对他说:“你元起叔已联系好了,你明日就和你德然兄弟出行求学。我自有族人照应,不必牵挂”刘备道:“平日元起叔知我不喜读书,却总是拿书于我,说是让我读了好帮德然弟。此番远行又拉我同去。”刘母责道:“乱道!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此碌碌而终?你快去拜谢你叔!”刘备来到元起叔家窗前,听到里面有人争执,于是就住足侧耳。原来是元起夫妇在对话。其妻说:“此番让刘备与德然同去求学,自然又是你资助了,平日里你多番资助于他家,我亦说你多次,彼此各自一家,何能常常如此耳!”元起道:“此儿乃我宗族中的非常人,我岂能不管?前年我曾遇一异人李定,此人通相法,见其家之桑树,尝与我言:此家必出贵人。因授之以剑术。我知他家贫,看不得书,故常将书与他,名为助德然学习,亦是想让他多读些书。概不让其因贫而埋没也,此番让其与德然同去求学,亦是为此。这岂是你妇人所能知耶?”刘备在窗外听到叔父的话,幡然而悟,又想起师父的叮嘱,不禁对以前错怪叔父而感到惭愧。于是刘备整了整衣服,对屋内行了三个大礼,长跪而起,说道:“叔父,我不会辜负你的希望的,我的身上流的也是皇族的血,我决不会屈沉在这楼桑村的”言罢转身,迎着夕阳而去,身后长长的影子,那桑树在夕阳下愈发显得神秘.........后记:刘备十五岁与族弟刘德然求学于卢植、郑玄。与辽西公孙瓒相友。二十八岁,在乡中起事,儿时之友张飞、简雍、吴非具从之。附注:1、按野史载:吴非字叔羊,涿郡涿县人,家殷实,与先主为总角。善骑射,骁勇绝伦。少以名闻,从先主征黄巾,尽遣家资以济之,先主随以成事,为先主主骑。先主颠沛,其志愈坚,徐州役,因护先主没于流失。先主平生以为憾。其兄后为仓吴太守。2、据《英雄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相者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年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羽葆车盖。”3、《三国志》简雍传: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智囊》语智部善言卷二十: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索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何以知之?”对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4、《三国志》张飞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5、《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不同处。4、韩当战张虎---此战是三国演义中表现韩当武力的极少战列之一原本:“...黄祖扬鞭大骂:“江东鼠贼,安敢侵犯汉室宗亲之境界耶!”言罢,[张虎拍马,手拈铜叉而出。坚大怒曰:“谁能斩此贼将?”韩当应声而出。]两骑相交,[战三十余合,胜负未分。]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挺枪出阵,要来双斗。孙策在父后望见,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张虎见侧边陈生坠地,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毛本文:“...黄祖扬鞭大骂:“江东鼠贼,安敢侵犯汉室宗亲境界!”便令张虎搦战。坚阵内韩当出迎。两骑相交,战二十余合,陈主见张虎力怯,飞马来助。孙策望见,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分析:此战在单挑方面的改动不大只是将‘战三十余合,胜负未分’改为‘战二十余合’;此改动意义不大,故目前还不清楚毛氏父子的删改动机。但在整个战事上原本的描写较生动。毛本场面描写较平淡。---此乃毛本的通病。5、关羽战纪灵---此战的删改最令人莫名其妙原本:“...纪灵乃山东人也,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手下战将极多。]是日,纪灵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明诏,以顺讨逆。汝今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来迎玄德。关公大喝曰:“有吾在此!”聚马与纪灵大战二十合。纪灵少歇,关公回阵立马久等。]纪灵遣手将荀正出马来。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胜负!”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是纪将军之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毛本文:“...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是日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天子诏,以讨不臣。汝今敢来相拒,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直取玄德。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分析:此战在处个别语句稍有改动外只是将‘大战二十合’改为‘一连三十合,胜负未分’;但此一改动,问题就出来了。和上面‘韩当战张虎’不同。上面由于韩当单挑战列极少,而张虎仅此一战(战死),改动前后,大家的结论都是‘韩当略高张虎’不会有第三个参照人,故意义不大。而‘关羽战纪灵’这一改,矛盾就出来了,关羽、张飞武力相当是公认的,但后来张飞战纪灵时‘斗无十合’就解决了纪灵(此处却不见毛氏父子有任何的删改),此改相当于降低了关羽的武力,也加大了全文在这方面描写的矛盾。故毛氏父子此处的删改实在是弄巧成拙,且令人不解。
阅读全文

注:带[ ]者为不同处。6、王朗上阵原本文:“...朗与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地。孙策、周瑜各引兵迎之。程普、黄盖各出奇兵应之,大破白虎与山阴。朗走海隅,白虎走余杭。[一人引兵于路接白虎,虎喜。是夜于帐中饮酒,那人拔剑砍杀白虎,立诛十余人,来投孙策。]策见此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会稽余姚人也,姓董,名袭,字元代。命为别部司马。”毛本文:“...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    王朗在城中见孙策攻城甚急,欲再出兵决一死战。严白虎曰:“孙策兵势甚大,足下只宜深沟高垒,坚壁勿出。不消一月,彼军粮尽。自然退走。那时乘虚掩之,可不战而破也。”朗依其议,乃固守会稽城而不出。孙策一连攻了数日,不能成功,乃与众将计议。孙静曰:“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策大喜曰:“叔父妙用,足破贼人矣!”即下令于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去。周瑜进曰:“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来赶,可用奇兵胜之。”策曰:“吾今准备下了,取城只在今夜。”遂令军马起行。却说王朗闻报孙策军马退去,自引众人来敌楼上观望;见城下烟火并起,旌旗不杂,心下迟疑。周听曰:“孙策走矣,特设此计以疑我耳。可出兵袭之。”严白虎曰:“孙策此去,莫非要去查渎?我令部兵与周将军追之。”朗曰:“查渎是我屯粮之所,正须提防。汝引兵先行,吾随后接应。”白虎与周听领五千兵出城追赶。将近初更,离城二十余里,忽密林里一声鼓响,火把齐明。白虎大惊,便勒马回走,一将当先拦住,火光中视之,乃孙策也。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余众皆降。白虎杀条血路,望余杭而走。王朗听知前军已败,不敢入城,引部下奔遍海隅去了。]孙策复回大军,乘势取了城池,安定人民。不隔一日,只见一人将着严白虎首级来孙策军前投献。策视其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问其姓名,乃会稽余姚人,姓董,名袭,字元代。策喜,命为别部司马。”分析:原本对此战用‘引兵迎之’‘奇兵应之’及‘大破白虎与山阴’数句一带而过,言简意扼(余以为对不重要的战事,此述足矣!),但对董袭刺白虎却又着力渲染一番。---看来宴无好宴乃千古不变之真理!---从文理上讲,原本有主次不分之嫌。毛本则对此战描写的有声有色,既有用计,又有单挑,一波三折,煞是好看。在文采方面,毛本因得高分。但毛本此战在单挑方面经不起推敲。且看此段:“..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我不禁怀疑和王朗交锋的还是那个救北海和神亭战孙策的太史慈吗?此王朗又是被孔明骂死的那位吗?此公与先太史慈‘互相鏖战’---至少有十合吧!在‘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时虽大惊,但并没出现三国中常见的‘措手不及’被刺(斩)于马下,反而能回马来迎。最后在‘前后夹攻’下王朗才‘寡不敌众’。但却能在太史慈、黄盖、周瑜、程普四大(动物)高手夹攻下‘杀条血路’实不简单!看来三国游戏中王朗的武力设的太低,我看至少也该有80以上。因此毛本文采可嘉,于理可疑。7、张飞战吕布2---此战是张飞与吕布的第二战,也是吕布与对手唯一战一百余合的一战。本文:“...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内。吕布分军四面围定...”毛本文:“...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分析:此战两版本差别不大,毛本删去[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使原意玄德恐因吕布军围裹而张飞有失,变成了玄德恐张飞斗吕布有疏失。间接削弱了张飞的武力。吾意两版本都可,毛本更合理些。待续
阅读全文

一、关于张合战张飞----有个疑问...如果张合与张飞此战是“严格单挑”的话,那么他完全没有必要“只盼两寨来救”。因为“严格单挑”时是和他所带的兵多兵少是没有关系的,他的目标是张飞,张飞的目标只是他张合,两边的军士只是旁观者而已,即便两寨来救也只是旁观者,一点忙都帮不上,此句“只盼两寨来救”莫不是废话?兄说‘如果张合想败逃的话,张飞是无法阻拦纠缠住他的 -- 这是由回合战两将必会有分开一段距离这个性质所决定的。’这只有在“严格单挑”时才能成立,混战时,虽然你可以离开张飞一段距离,但由于周围军将的干扰,张飞完全有时间再度接近他,他只能打打退退,最后死战得脱。当然正是因为有各自手下军将的干扰,张合才能支持百十余合。兄不要以为张合此举有多了不起,连刘备自己都能在夏侯敦兄弟俩的夹击下死战得脱。正所谓:杀人的本事没有,逃命的本事还是有的。望兄弟详查。 二关于武将全面性----就依煮酒兄,各自保留意见吧!看来张三爷遇到老兄你,也只好掩面抱头而去了,哈哈!兄把其他武将没有遇到的处境来比较,对他们是否有些不公平,我想老罗写《三国演义》马超的一些战例,是因为在特定故事情节下,所必须的描写。而不是为了特意说明马超有这个能力,而其他人没有吧。总之是剧情需要罢了。当然演义中马超确实是比较全面的武将,但他的顶峰也就在‘渭水六战’。入蜀后先不敢战曹洪为部将报仇,后不敢战曹彰以扬军威。而张飞战张合,则令张合一蹶不振,战黄忠被同讥之曰:被张飞打怕了,在长坂坡时还敢独战赵云,可在汉中,和徐晃两人都不敢战赵云,此皆张飞之威也。再受点正史影响,要我把马超排到张飞前面,我是决不会答应的。
阅读全文

我认为领袖能力还不能以此“ 凝聚力 统率力 权谋力 决断力 应变力 ”五力简单地相加而得。此五力中所占比例应有所偏重,其中因以凝聚力和决断力之所占稍重。原因凝聚力是能否成为领袖的先天必要条件,没有此条,当领袖是没的希望了;而决断力是作为领袖能否事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向袁绍虽四世三公,个人魅力十足,但此公好谋无断,最终还是失败。因此其加权比例因为:1.5:1:1:1.5:1。由上比例,则榜单如下领袖姓名 凝聚力 统率力 权谋力 决断力 应变力 总分刘备    ---15 --- 8--- 9 --- 13.5 --- 9 --- 54.5曹操    ---12 --- 10--- 10--- 13.5--- 9 --- 54.5孙权    ---10.5 --- 7 ---8 --- 12 --- 7 --- 44.5诸葛亮  ---13.5 --- 9 ---7 ---13.5 -- 7 --- 50姜维    ---10.5 --- 8 ---7 --- 12 --- 7 --- 44.5曹丕    ---10.5 --- 7 ---8 ---10.5--- 6 --- 42司马懿  --- 9 --- 8 --- 10 ---13.5--- 8 --- 48.5……  袁绍    ---13.5--- 5 --- 6 --- 8 --- 6 ---  38.5袁术    --- 9 --- 4 --- 8 --- 9  --- 5 ---  35刘表    ---12 --- 5 --- 5 --- 9 --- 5 ---   36刘璋    ---10.5--- 7 --- 6 --- 9 --- 5 ---  37.5张鲁    --- 9 --- 5 --- 6 --- 7.5--- 5 ---  32.5吕布    --- 10.5--- 7 --- 7 --- 9 --- 5 --- 38.5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