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乱的开始三国的鼎立,无非人与势的因因果果。三分肇始的苗头,一般都会归咎到桓灵以降的政治上来,而矛头也老是指向宦官们。但究其原因,这其实不过是相权君权相争而派生出的副产品。由于权力的演变纠纥,宦官们获得实惠也就理所当然了。然而就我看来,东汉的残破还是其政权自身的朽烂,这不仅责在皇帝与宦官,那些“清流”也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对自身的破坏力,大汉帝国的内在问题才是摧毁这个时代的根本原因。社会利益的分配矛盾经过长期的累积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东汉政府一直头疼也一直没有解决的豪强兼并才是根本问题所在,政府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社会分配的长期不均衡与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而政权核心的权力之争也越来越复杂和残酷,寡头政治长期左右政坛,做为帝国的至尊也越来越遭受到权力之争所带来的羞辱与蔑视,中央政府的权威自然会受到不动声色的怀疑和瓦解。东汉末期的党争更是把国家推下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人们已经不再把决策的好坏做为评判的标准,而是把这些决策出自何人定为是否支持的准绳,意气之争代替了深刻的思考。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或是目光短浅或是消极避世,几乎无人不把自己视为拯救世界的君子,然而他们除了攻击别人却拿不出任何力挽狂谰的办法来,此后这一现象又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断上演。做为社会的栋梁,现实上拥有既得利益的知识分子们从整体上已然丧失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他们的自身利益早已同腐朽的政治融为一体了。他们中许多人世代为官、相互婚姻、互相标榜,占据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要资源,他们一方面在名利场上喋血拼杀,另一方面决不肯牺牲自己分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的改良,他们只是高喊着华丽的口号原地踏步,冷漠地看着帝国的大厦轰然倒塌,面对这些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更加疯狂地掠夺那些赤贫的百姓。而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在悄悄变化,州郡兵的兴起所造成的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也为日后的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此后这一问题也长期困扰着残汉以后的好几代政权。自前汉霍光柄政以来,汉代的政府职能就开始了深刻的变化,宰相被一再地削弱,军人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而有意思的是,本来为拱卫皇室而建立的这一权力格局却成了皇室的最大威胁之一。霍光的政治或许不坏,但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实在太糟。东汉以来,自刘彻开始的台阁柄政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但文人执政的好景不长,“大将军”很快又成为了权力的中心,更为令皇帝惊恐的是:“大将军”的决定甚至可以剥夺他们的生命!这种惊恐使处在皇帝身边的宦官们受到了无可比拟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大将军或偶而掌政的文人与宦官们的彼此杀戮也使皇帝得到一些危险的安全,但是皇帝的权力与威信却开始渐渐地崩溃直至荡然无存了。这种现象首先会造成各种政策的混乱与人心的动荡,党争便成了当时的一大风景。中国人有个习惯,大家往往为君子小人之争搞得头破血流,全然不顾其他,既使有益于国,但只要是小人们提出来的就要一反到底,反之也一样。事实上无论君子小人面对这个帝国的没落全都束手无策,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争权夺利,无论君子小人们都相信:只有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一次又一次互相清洗并没有使国家恢复元气,所谓“政治一清”也不过是换上了几个毫无做为的空壳君子,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挽救这行将逝去的帝国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也逐渐从心脏腐烂到每一寸肌肤。张角敏锐的政治嗅觉使他发现了这个好机会,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就把帝国的荣耀彻底地踩在脚下!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给帝国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就在他败亡之后不久,帝国就进入了军阀时代,而各地以他为旗帜发动的叛乱依旧猖獗难已。二、权威的倾覆张角是一个优秀的宣传鼓动家,他也有着非常出色的鼓动能力,但遗憾的是,他既没有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也没有多少军事头脑,他只是一个破坏者。张角没有给他的追随者们提出一条那怕具有一点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政治纲领,这场残酷的流血运动仿怫只是为了混乱而混乱,他们甚至连想要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据说何进是一个屠夫出身、依靠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人物,但不管怎样,他一度把持了最核心的权力,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精英人物,但他的见识注定会使他成为一个悲惨的过渡者。他对历史的作用就是加速了这个帝国的崩溃,甚至于连奉命率部进京的董卓都没能见上他一面。董卓是一个军人,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更懂得他权力的基础所在,他对军队的控制很严格,同时也对包括皇帝在内的朝庭进行了改组和清洗,表面看来,他似乎已经控制了局势。但他的麻烦在于他是个“外来者”,一个从未进入过决策核心的人却突然间掌握了一切!这使那些曾经高踞朝堂的人们惊慌失措,进而怒气填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更换了皇帝,问题的关键在于——董卓本来是没有资格得到这一切的。董卓的失败原因在于他的权力基础,他忽视了一些曾经给予他关键支持的人,他对某些社会精英人物的尊重使另一些人感到了冷落,董卓的麻烦是他一方面力图使朝政走上正轨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力,而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平衡这个矛盾,除了残暴,他没有获得任何真正的威信。王允一派本就是在韬光养晦、寻求战机,而吕布等人却已对董卓失去了耐性。在董卓的眼里吕布只是一条狗,似乎他可以随意打骂却不必担心失去他的忠诚,因为董卓一直认为:此前这位将军的所做所为早就被整个官场所不齿了,离开董卓他根本就混不下去!不管是否有无吕布,董卓的败亡都是必然的。首先,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把持政权的人事基础。他在朝庭中没有奥援,没有任何人可以依托心腹,夺取权力可以依靠军队,但要使政权正常运作却万万不行,而且他的老部下里也没有任何在朝庭中有号召力的行政人才!他只能起用那些跟他隔肠隔肚的政治家。从一开始,董卓就已坐到了火药堆上。其次,董桌的权力基础是以旧部亲属为核心的军队,这些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均衡的分配,特别是他们与政客们处在一种自然而微妙的对立境地。而且他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任何令人振奋的建树,董卓的败亡从他攫取最高权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董卓所面临的形势很复杂,他第一个错误就是更换皇帝,至少在时间上是不恰当的。人们一方面对皇帝失掉了大部分信心、另一方面却又在思想上难以挥去正统情结。在东方,军阀们一边宣称拥护皇室一边结成了反对他的同盟。虽然这个先天不足的同盟被瓦解了,但逃离洛阳的毕竟是董卓,而对首都的焚烧与劫掠更是糟糕到了极致。这一行动表明,他并没安定国家的信心与能力,他在政治上彻底输了,他被清除只是一个时间和机会的问题了。军阀们的混战虽然给了董卓喘息的机会,却也使他的内部矛盾很快浮出水面,最后以他及其家族的覆灭掀开了更加混乱的一页。三、军阀的乐园曾经几度转手的皇帝最终成为了曹操的战利品,这位残汉以来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将军也选择了迁都。与董卓不同,董卓原来的军队与地盘是从朝庭那里“赖”到手的,董卓除了拥兵自重并没有经营到任何的“合理性”。而曹操不但建立了“合情合理”的势力范围,而且他得到了许多精英人物的支持,在许昌他除了成功地拓展了领地以外,也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对高效的行政班底,这回轮到那些饱受耻辱与折磨的君臣们做“外来人”了。曹操跟本不需要那些当朝大佬们为他主持行政工作,这些人如想保住尊严和性命最好把嘴闭上。曹操得到皇帝的机会比董卓要好得多,如果说董卓手里的皇帝还多少有点影响力的话,那经过他与李郭二人反复侮辱的皇帝几乎丧失了最后的那一点尊严,曹操的出现在政治上比董卓拔高了整整一个档次。除了针对他的阴谋,曹操不需要任何清洗之类的运动,那些旧日高官们也不会象袁绍那样逃离,因为他们差不多已无处可去,逃了也不会再有袁绍那样的好机会了。曹操似乎更不必担心他所属的地区首长发动针对他专权的叛乱,在他得到皇帝以前,他已经基本肃清了那些不稳定的因素。虽然徐州问题日后因刘备而再次发生战争,但曹操早在以前的战争中就摧垮了徐州的独立基础,那里的绝大多数人早就厌倦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血腥争夺,与其支持一个流窜三人组远不如向强者表达无奈的忠诚。刘备的行动更象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恶作剧,包括他本人在内他的组合里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方向倒底在哪儿。当曹操最终解决了徐州问题之后,他与昔年好友的矛盾开始激化了。曹操在困难的时候甚至想过成为袁绍的助手,但现在他就要与这个超级强大的老友摊牌了。袁绍家族不仅拥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他本人还逐步占据了数个省份,他拥有大混乱以来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广阔的领地,他的身边也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此雄厚的资本使他傲视群雄,如果董卓依然存在,也一样会被他的光芒所震摄。袁曹之战是那个时代第一次至关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他们都在膨胀中碰撞在一起了。袁绍的问题是他放弃了拥有皇帝的好机会,等他从曹操那里收到寄给他的委任状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然而这一切并非不能补救,可他又错过了曹操忙于东线战事的时机。但他还是有机会的,一场指挥得当的战争甚至保持压力态势都会使曹操土崩瓦解,可是他已习惯于俯视他这个矮个子朋友了,他的决策一误再误,最终使他两个儿子的头颅被送到曹操的手里。曹操的胜利是典型的领袖意志的胜利,这种意志使他充分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因素,北方在他的经营下开始走上了正轨。曹操一样也需要巩固他的权力,他并没有象董卓那样以更换皇帝来显示自己的威权,而是改革和加强了一整套强而有效的政府运作机制,他对政策弊端的洞察力远胜董卓,更何况他的智囊团非常优秀且相对团结。通过对官制的“反正”与补充,曹操成功地使他原有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与稳固,整个朝庭的行政运作都依靠他亲自指定的班底,他的亲信把持了所有的实权岗位。当曹操从北方的大小战争中回过头来,他的目光又跨过了长江,然而这回他遭到了惨败。当刘备从曹操指缝间溜走的那一刻起,历史就是另外一番结果了。四、分裂的力量就我个人看来,刘备这个人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投机分子和冒险家,他没有任何可资一搏的实力,但他却仅靠着两个出身下层的武夫就成为了一个各方都不敢小觑的人物,由此看来,这个自称出身高贵的手工业者的确有着非凡的素质。刘备之所以在战乱中屡屡奔波亡命,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任何根基。他的早期只能在老同学的麾下摇旗呐喊,虽然声音小得可怜,但他毕竟从一个编织小贩融入了时代的洪流。这一时期的刘备没有任何方向,当他接到孔融的求援信时,那种久埋心底突然被点燃的野火开始熊熊燃烧。这个机会使他一跃成为一方之霸,虽然他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但这毕竟使他成为一个“有名有姓”的军阀了。刘备在徐州的基础简直就是沙堆的城堡,而且这一地区的政治问题与地缘纠纷都极其复杂,豪门巨室的各自为政、周边势力的虎视耽耽、地缘政治的错综复杂,而刘备却偏偏是一个弱势的领导者,这一地区自此走向了一条更加混乱的不归路。无论是刘备还是吕布,他们对徐州的统治都不可能达到陶谦的水平。首先,他们没有国家的正式任命,其次他们也没有真正依靠实力征服这里,同时,他们占据这里的时候整个国家已是一盘散沙了。他们在这里只能是在各个势力中间左右平衡,他们在徐州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而江淮的袁术却如同一个持续发病的妄想狂,我个人感觉他更象一个政治行为艺术家,当他的实力越打越弱的时候,而野心却越来越大。袁术和袁绍都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与政治精英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旁人难以匹敌的政治资源,但是他们谁也没能保住自己的所有,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左右了他们的政治意志与人才政策,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傲慢也使他们瞧不起任何对手,由来已久的高高在上更使他们丧失了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思考能力。他们的败亡昭示着旧有的豪强秩序将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旧有的门阀将必须容忍新兴的和原本低级的豪强们登上最高的政治舞台,他们甚至必须对此表示尊敬。曹操的权力基础是如此的扎实,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要打上一场统一战争,在赤壁,他被一个年轻儒雅的将军打得鼻青脸肿,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战例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曹操在这场战争的失误其实方向性的问题,我曾读过一点马非百先生的《秦集史》,其中对秦穆公东向中原不成,利用晋楚之争转而避强击弱连破诸戎拓地千里的策略大加赞赏,认为秦能一统天下,此为肇基。曹操虽然殄灭了袁氏,但是他在关中的权力仍然缺乏稳定的根基,如果他暂时把南方放一放,从根本上解除西北的隐患,然后取东川震巴蜀,历史也许就是另外一种面貌了,当然,这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假设罢了。曹操一统北方之后,他成为实力最强的超级军阀,他不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州郡,而且还把持了中央政府与皇帝本人,但他还没能使他的西陲真正稳固下来。韩、马后来的叛乱虽然没能起到多大的破坏作用,却凭添了不少麻烦。所幸韩、马这两个人在政治上既低能且缺乏远见,他们的叛乱毫无明确的方向,更别提他们发动的时机是如何的糟糕了。在那个时代,许多象韩、马这一层次的军阀既无宏图更乏远略,他们守着自己的地盘意图观望,随着局势的日渐明朗,他们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相比之下,张绣、臧霸倒是更明智一些。五、南方的势力整个南方比起北方来要相对平静得多,但血腥的争夺一样存在。有趣的是:益州、荆州和江东都是“外来人”掌握着最高权力,这也说明了一点,南方名宗大族的势力相对较小,所以其战争规模似乎也就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刘表、刘焉这两个人都握有中央政府的正式委任状,他们凭籍自己的资历名望加上相当不俗的才干拉拢分化当地的名门大族,软硬兼施、成功地得到了这些领地,而孙氏却付出了相当惨烈的代价。从法理上讲,孙策是逆臣的部曲,他不仅被江东士族所蔑视,而且也对他的野心深怀戒惧,而孙策与他们发生激烈的碰撞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孙策是一位强有力的英雄,他天生的果敢勇毅与领袖气度使他在江东很快就占稳了脚跟,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孙氏的艰难转战,也恰恰使这个集团的领袖意志比诸二刘要顽强得多。这一集团的向心力与战斗力也相对强大,更何况他们还有周瑜、张昭、鲁肃等等出类拔粹的人物。虽然曹操的到来曾一度使他们惊恐万状,但是孙权顶住了这些压力,做出完全正确的决定,这个年轻的军阀似乎注定了要在历史上留下他的骄傲。孙权面对重大的历史关头几乎从没有犯过错误,他的坚忍与耐性使他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孙策留下的领地在他手中整整扩大了一倍以上!孙权的优点是在正确的决策上从不错误的用人,从破曹操、诛关羽到驱刘备,他无论是决策还是用人都显示出了他高超的政治素质,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成功一定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造成南方与北方分庭抗礼的诸多因素里,刘备集团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相当长的时间里,刘备除了越混越响的名声,他什么都没有得到,唯一值得告慰的是他与关张的铁三角关系经受住了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他们所缺乏的是明确的方向。长期的苦战与流窜使刘备痛感谋谟人才的重要,在新野,他找到了年轻的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就此出炉。也正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满城风雨之际与鲁肃一拍即合,为今后的鼎立吹响了号角。一场赤壁大战使曹操遭到了重创,但他也并非一无所得,他的军旗总算在襄阳的城头迎风招展。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两个难缠的对手把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彻底地埋葬了。六、同盟的裂痕大战以后,荆州与江东这一对原本的宿敌坐到了同一条船上,所不同的是此刘已非彼刘。面对利益分配,刘备显然比孙权老奸巨滑得多,他利用刘琦这面大旗堂皇地将荆州地区最高首长的官衔收入囊中,留下的荆州士人降曹未成、投孙不欲,这种两难心理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加入了刘备集团。没有荆州士人的支持,孙权在荆州是难以立足的,当威名赫赫周瑜病逝以后,孙权不得不退出了荆州,“借荆州”这一公案就此成为日后孙刘相残的导火索。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他们都对西方富庶的邻居垂涎三尺,同时他们也都意识到懦弱的刘璋如果被曹操吞掉,那么他们也会很快成为死仇大敌的俘虏。有条件获得西川的只能是刘备,他的羽翼日渐丰满,他不但有庞统这样优秀的参谋长,还有西川内部目光犀利的叛徒,他没有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夺取这块富饶的领土,不但如此,他还重用了他有史以来所遇到的最聪明的谋士法正,正是这个人的谋划,刘备也有史以来第一次亲手从曹操那里夺取了一块至关重要的领土。然而他的成功引起了盟友的高度警惕,孙权先是夺取了荆州东南的三个大郡,又很快撕毁了最新的合同,一举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清理得干干净净,并且在荆州的西大门把他年长的妹夫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孙权不能容忍昔日的盟友与他不相上下甚至比他还要强大,在同盟中被矮化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不想成为曹刘争雄的陪衬与附庸,他如果想获得更大主动性与生存空间,就必须夺取荆州!北方的英雄虽然老了,但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和曹操硬碰没有任何可能的希望。孙权所能做的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也非常清楚刘备与他是多么的互相需要,他也更清楚一点——即使他割走刘备一大块肉刘备最终还得需要他,甚至比以往更需要!处在曹刘两家之间,他手中的牌会更多一些。不管怎样,处在两强之间的痛苦都远比他这么做要大得多。也正是由于关羽的覆败,鼎立的局面才真正稳定下来,这一结果对刘备集团的打击最大,虽然日后执政的诸葛亮屡次以军事手段意图证明些什么,但事实上这个集团从此以后不过是大象与水牛面前的猴子,叫得很凶却改变不了它相对无足轻重的现实。(待续)
阅读全文

昨夜看“百家讲坛”,那位纪先生将其同宗纪晓岚与杨修并论,意指他们都是因为比主子还聪明才会埋下了倒霉的祸根,初听很有道理,细想却觉得不全是那么回事。纪晓岚与杨修的确都很聪明,但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老纪毕竟生享厚禄死有美谥,而小杨却是身首异处没了囫囵模样。漫读史书,我有这么一种感觉:为帝图皇者大凡脑子清醒的,纪晓岚与杨修这号人鲜有能得权柄的,而且一旦这票人掌了权,不是上边一时昏头就是那位主人根本就是糊涂蛋,而且这类人就是掌了权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聪明,他们是有的,而且牛得很!但是他们缺少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深沉。这种深沉不是说话少,而是心机要深、气度要稳。纪晓岚与杨修们共同的特点是逞才使气,说白了就是卖弄。作为人臣岂能无危?主人们不怕下边聪明,因为谁都不喜欢真正的苯蛋。处处显摆只能招同僚的厌,有点能耐的主子就是不高兴也不会太计较,象萧衍那样收拾沈约的毕竟很少。主子不怕奴才聪明,但这奴才聪明到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才是危险的,这样的奴才如果手握大权,主人睡得着吗?同僚们受得了吗?万一又赶上“主少国疑”岂不更糟?纪晓岚与杨修之类如果掌了大权,毫无疑问,他们是不会把别人的诉求放在眼里的,那么他们所处的朝庭非闹开锅不可,他们只喜欢自己,因为别人不如他们聪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权力的高处不断地自我膨胀,如果不加裁抑,天知道他们能搞出多大的麻烦!纪某幸运,因为他赶得好,乾隆需要他去编书,需要他这个好摆设,但从来也没真正给手握朝纲的大权。而杨修却丢了脑袋,如果他平时只是买弄他那“一人一口酥”的小聪明,那他多半还会活下去的。可他却参与了储位之争,而且他的老爸还是颇有影响的杨彪!曹操春秋已高,如果曹植一派得以立朝,以杨的才华与拥立之功,无疑会很快就会跻身高位手典重权,实有太阿倒持之虞,以曹操之明即使立植,也得把杨修处理掉。东吴的诸葛恪也是一个好例子,孙权当世,名臣大佬尚多,小诸葛也没有参与到深层次的问题,孙权也没能很认真地观察他,也就是说他暴露的还少,等他权力到手后,你看看,别人活着得多累啊!
阅读全文

自汉诗之会起,而仆冗事日繁,故延宕至今,误坛中盛事,仆罪大焉!今惶恐复命,妄评胡议,愧也深矣!倘有冒渎讹误,伏望诸公谅之。评定标准:10分为满首倡格律:3分再言炼句:3分次论文理:3分妄议才情:1分谬评甲乙:*分汉诗大会作品001号蝶恋花-文长 武圣红颜文远目。 貌空忠贤, 反骨明明驻。 纵使丹心为蜀汉, 生前忠义谁人鉴。 大帐孤灯自落泪: 壮志难酬, 子午又一岁。 长叹一声谁解味, 一樽浊酒孤独醉。  首倡格律:填词首韵既出,当为通篇之规,仰瞻此阕,唯首句无误,而余篇格律韵脚一概狼籍,致首句亦无面目矣!0分再言炼句:最后二句小有意思。1.8分次论文理:通顺无碍,只深刻不足。2分妄议才情:看去平平。0分谬评甲乙:3.8分汉诗大会作品002号七律-赤壁 曹公南望又垂涎, 江左英杰思保全。 孙氏弟兄本伟岸, 乔家妹姊自多妍。 大江漫漫无归年, 烈焰熊熊有尽天。 且看千帆滚滚焰, 自将热泪洒人间。  首倡格律:第二句“杰”字失律,第三句“本”字当以平声为是,照“一三五不论”忽略不计,第五句当押仄韵而误成平声,1.5分再言炼句:第二联“伟岸”、“多妍”实难为偶,四句“妹姊”念来拗口但能说通,第六句已有“焰”字,七句再用且又叠字有重复蛇足之嫌,兼此句铺垫末句稍有不足。1.4分次论文理:文理虽通而意思尚浅。1.5分妄议才情:未见佳处。0分谬评甲乙:4.4分主题:汉诗大会作品003号七律-咏糜芳 东海人言糜子方, 一生无畏性格刚。 古城寻主自忠义, 长坂遇敌亦不慌。 接箭两颊笑武圣, 杀敌一瞬傲孙郎。 可怜灌水胡编处, 却在关兴刀下亡。 首倡格律:韵脚无差,第二句“格”、第五句“颊”、第四六两“敌”字入声失律,第五句“笑”如为平声更好。1.8分再言炼句:“自忠义”不可对“亦不慌”,后两句调侃古人倒也别致。1.6分次论文理:看去明白,只未审子方何处能“傲孙郎?1.8分妄议才情:嘻笑怒骂之文,有巧处惜无佳句。0分谬评甲乙:5.2分主题:汉诗大会作品004号[仙吕宫]八声甘州(套数)——南阳布衣 青山碧水,最可爱炊烟摇曳长空。生来闲散,游历岭北江东。浮生若梦斜阳里,岁月如歌烟雨中。时冷眼观世,行影匆匆。 [么]向满目松涛影里,见雪压梢头,风穿林隙。双目紧闭,可听他乡战鼓急。遥山岭后风晚来,草堂门前雪初霁。更春睡浓浓,日上迟迟。 [大安乐]众人说我能帅虎贲,平日里却与世无争,不谈吕望与散宜生。闲云升,何处无明灯? [元和令]建业十载短,南柯一梦长。闷携师友饮空缸,是非一任讲。管仲乐毅皆尘土,功过滚滚长江。 [尾]山苍苍,雾茫茫,执犁荷锄出我庄。风雨蓑笠,怎道他来了哥三?首倡格律:按《八声甘州》词则无此格,而散曲中亦无此《甘州》格,老牛孤陋未能审其出处,倘作者能言其大略,必为改易所判。0分再言炼句:虽不知此调何本,然字字珠玑,当浮一大白!3分次论文理:看似散漫,实把孔明之流心事一一道来。3分妄议才情:高才如此,纳头一拜!1分谬评甲乙:7分主题:汉诗大会作品005号新词*思貂禅 男儿不欺泣浩浩五尺天地间,今兮、今兮潇洒泪酒同与。赤兔吟咆哮驰骋纵横,义父毙八百里江山 拱手相送。不义、不义坐殿堂非本意。美人计连环心痴人梦终空情。又想去三姓家奴青史中。诸侯论各分起,弃江山丢性命又何惧,问何悔只叹貂禅不归。 凤仪亭山盟海誓谁忘记?一封草信滴血宁为笑对错,于了心诚恐纷纷论指点,风骚于世衷情问心无愧于狰狞。立戟誓乃世无罔天崖海角寻枯黄。   首倡格律:自度曲当有所本,入某调押某韵,而观先生所作直如羚羊挂角,了无一毫痕迹,老花眼不辩西东,破秃毫难分来去。0分再言炼句:只说了事,虽也逞才使气,惜无一句可容圈点,1分次论文理:叙事枝蔓,糊涂中也只好做明白看,好在说得不远。1分妄议才情:佛曰不可说……0分谬评甲乙:2分 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06号七律---问赵 常山虎将赵子龙, 白马银枪夸英雄. 初出直敢搦文丑, 战袁赢得第一功. 两番危地扶幼主, 三入虎口欺吴兵. 最逞虎威据汉水, 一身是胆鬼神惊. 成都拒田言犹在, 朝堂又阻战江东. 白帝受孤忠臣义, 两朝殚报先帝情. 自比廉颇尚能饭, 南征北伐老元戎. 春蚕到死丝方尽, 行军宴前恨折松. 老相恸哭失坚臂, 后主放声念旧情. 众将挥涕显威望, 万民祭奠颂德名... 岁月悠悠汉水绿, 芳草凄凄长坂青. 三国一去不复返, 英雄无计复重生. 功劳得失随云去, 是非成败转头空. 将军淡薄轻名利, 却留后世‘牛马争’. 都言史书金科律, 谁解无奈太史公! 子龙在天若开眼, 安有良言明视听? 注:\"三入虎口欺吴兵\". 之三入者,乃指:赤壁迎诸葛; 江南娶尚香; 柴桑吊周瑜.  首倡格律:吾生也晚,未见如此之“七律“,而其格、韵、对无一不失。0分再言炼句:个别处借了古人句,只是借得不巧,成了偷的样子,通篇倒也平实。1.1分次论文理:文理尚通,只“万民祭奠颂德名后“诚属蛇足之笔。1.8分妄议才情:公且恕我。0分谬评甲乙:2.9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07号七律--月夜吟 昨夜白楼过西风, 吹却黄花满危城。 把酒借醉问明月, 奉仙一生可堪雄? 赤血宝马秉忠义, 寒光银戟霸武评。 此心最喜伴阿婵, 失尽繁华无悔声。。。  首倡格律:格律韵脚失了不少,但毕竟写了八句,上四句韵押对了一个,第三联虽不工,但看着也是含乎一对。0.4分再言炼句:句子平平,差堪叙事。1.2分次论文理:说得通但不畅,既说奉先心曲何干武评底事?1.7分妄议才情:这个就不提了,呵呵。0分谬评甲乙:3.3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08号解连环牡丹亭畔,司徒垂泪晚,乍闻轻叹。夜渐浓、深径幽幽,柳丝断月娥,却因何怨?柳泣蝉鸣,薄雾漫、非情怎乱?看万千渐远,婀娜倩影,雾稠她淡。 云集雨凝雾散,画阁风骤乱,心静无憾。雨落溪、微点滴滴,潭水现连环,若虚如幻。细雨轻拂,似刀剑、虎狼相叛。晴空现、谁念貂婵,鬼神共叹。  首倡格律:老牛孤陋,没能查到《解连环》的底细,不过依其韵部,上下阕韵脚不当通押处甚多,当“句”处亦有失格,以上倘有错讹即请斧正。0.8分再言炼句:句子读来较涩,未见佳。1.3分次论文理:知所云不知何来所云。1分妄议才情:仆愿就鼎镬!0分谬评甲乙:3.1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09号七绝•中原还是江南 赤壁输赢本在天,曹公会猎正张弦。 周郎纵火求风至,纵是神仙亦问签。 首倡格律:“签“字”一先“中未见,但按其音格律韵脚无误,看来是个老手,七绝太短,不能给满分。2.8分再言炼句:句子平平未见奇处,此公还是个懒人,功夫好却偏不用功,但读来颇为豁达。2.3分次论文理:当属顺畅,唯末句可资商榷。2分妄议才情:才是有,怕是得好好挤一挤!0.2分谬评甲乙:7.3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0号七律 咏诸葛 南阳躬耕弄余闲 纵论天下实千言 多愁总是远方客 把酒一生苦相怜 只笑周郎心自偏 莫叹司马命由天 两朝往事如烟去 空留秋风五丈原  首倡格律:出韵!若为词可通押,为诗则不可,兼出律失对严重。0分再言炼句:句尚可读。1.5分次论文理:说得通,只孔明似无“中圣人”雅好。1.6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3.1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1号 七律/忆诸葛 初出茅庐扶危主, 白帝城中受托孤。 周朗气死军营时, 陆逊已困八阵图。 六出祁山战沙场, 天意难违死边疆。 定军山上显圣慈, 诸葛威名古今扬。 首倡格律:失律失韵失对。0分再言炼句:平平,未见好句。1.2分次论文理:说得通,看得明,失之太浅。1.6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2.8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2号破阵子 昨宵未觉露重 今日方感风寒 连船月影空清雅 傍水烟花自阑珊 曹子泪阑干 前时初逢弟至 此刻复闻师还 东屋锦色虽稀有 西属龙鸣更卓然 刘祖醉巫山 注:曹操因风而败赤壁 火烧连船 诚伤心往事 刘备聚义方起西蜀 计连东吴 弱公谨权谋 又:词中下阙多同音双关  首倡格律:失律狼籍!韵脚通押无误,努力必当有成。1.5分再言炼句:句子尚可。1.7分次论文理:左右上下看来看去,还是觉得难以说通。1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 3.2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3号七律/ 叹关羽 荆江白雾锁狼烟, 将军从此弃世间, 东望桃花开复落, 西传号鼓悲且欢。 春秋寂寞人逝矣, 潼关崔嵬酒已寒。 常叹千年香火祭, 可否无愧对土山?  首倡格律:韵脚倒是相近,但属“十三不靠”,诗韵不可通押,切切,失格亦失对。0分再言炼句:首句气势大佳,惜无后继。1.8分次论文理:说得通,末一问有趣。2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3.8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4号卜算子--凤仪亭/汉诗大会古诗词参赛作品 夕照旧亭边,落花飞几瓣。残片随风独自飘,更有何人看? 忆昔此亭间,挑起温侯怨。碎玉蹙眉巧连环,胜却征人战。首倡格律:出律四五处,韵通押准确。2.4分再言炼句:句子平平尚可。1.8分次论文理:通,末句有些力量。1.9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6.1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5号【古 诗 • 樊 氏】 喜鹊枝头跳,东风左右吹 花与东风摆,心从喜鹊飞 飞入旧事里,低头蹙蛾眉: 昔为樊氏女,令名远近闻 十八出阁日,嫁入赵氏门 夫为官宦子,博学好诗文 佳偶不长久,上天起妒心 恩爱未经年,琴瑟夺其音 音断三五年,相思已成灰 往者俱已往,来日犹可追 上天或有愧,容颜未见摧 不忍花空谢,有心再并蒂 叔范桂阳守,人多交结意 兼我有丽质,聘者行络绎 无奈心气高,觅觅复寻寻 可有真英雄,相伴知我深? 赤壁风云乱,南郡马蹄疾 刘备精兵至,城头竖降旗 将军来是谁,长坂赵子龙 银鞍照玉马,青釭映白虹 赵范意逢迎,置酒府邸中 同乡同宗故,笑谈意融融 结义为金兰,赵云是长兄 我于屏风后,一睹将军容 浓眉朗星目,雄姿龙虎步 英武胜其名,心下暗思慕 亲上若加亲,多少芳菲妒! 心下正思量,赵范请我入 举杯情怯怯,隔盏窥以目 将军却多礼,诺诺视别处 难知良人意,辞归复又驻 范似知我心,把酒说赵云 寡嫂约三事,愿从有缘人: 文武应双全,英名四海间 堂堂伟丈夫,雄姿有威严 更同家兄姓,方可拜堂前 今日遇尊兄,恰合吾嫂言 愿奉陪嫁资,兄长勿相辞 闻言我心忧,欢喜转成愁: 我非轻妄女,几时有此说? 赵云性刚直,赵范私心多 攀附太过急,恐要生风波 赵云果然怒,厉声向赵范: 汝嫂即吾嫂,人伦岂可乱? 赵范恼且愧,左右亦怒怨: 我等是好意,何故恁无礼? 刀剑欲出鞘,酒气漫杀气 大步出门去,当者皆仆地 好事成祸端,干戈平地起 上阵非敌手,赵范连夜走 再入城中来,赵云领太守 男儿好功业,谁怜女儿身 世无真英雄,独对满园春 春色空自好,花间生野草 花开不得时,花落只由之  首倡格律:古风可宽,但此诗换韵乱些,看去杂乱,此用韵不成功处,因其宽亦当稍减所得。1分再言炼句:句子未有佳处,但长而已。1.4分次论文理:很是说得通,就是太碎了。1.7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4.1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6号一剪梅 叹尚香 柔雨微晴花尚香。甘露晶莹,细吐芬芳。容颜妩媚毅刚阳,西去轻舟,傲斥周郎。 心念只思双燕翔。得以真情,死亦何妨?谁知天道竟无常,国色香消,玉殒汪洋。 首倡格律:出律一处,余皆无误。2.8分再言炼句:句子未见佳,可能初谙格律,缚手缚脚,假以时日,自可圆熟。1.8分次论文理:可惜下阕未能道出与大耳分别之误。1.9分妄议才情:待提高。0分谬评甲乙:6.5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7号七律子 古诗词参赛作品  红烛销烟笙歌散, 众人皆醉卿独醒。 香粉积埋无瑕玉, 乱世有谁怜残红。    既是以身许忠义, 敢羡长空双燕影? 生不逢时应含恨, 秋水春山空有情。  首倡格律:这首七律也是“三失”句,不能得分。0分再言炼句:语言平淡。1.6分次论文理:看去有叙事之意,但不知在说谁啊!从文理看莫非貂婵?1.1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2.7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8号七律 咏六出祁山 汉中城外古台西 人道武侯曾驻羁 身居幕帷筹策定 兵出险隘马蹄疾 三分宇内千秋妙 六略中原万古奇 长天不寿徒多智 后辈临关空太息  首倡格律:用韵出了仄声,二联不够工稳,三联看去还不错,但“宇内、中原”似难为偶。0.7分再言炼句:句子有些气力。2分次论文理:这个没问题,虽未脱窠臼,但也不错了。2.3分妄议才情:0分谬评甲乙:5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19号三国英雄赋 深忆古事兮; 还看三国, 思貂禅之美貌兮; 千古义女! 想孟德之大志兮; 清平四海! 怀关张赵之勇兮; 谁敢匹敌? 惜周公谨之死兮; 英雄气短…… 望孔明之智兮; 生不逢时…… 怜姜伯约之败兮; 肝肠寸断! 气刘阿斗之无能兮; 乐不思蜀, 觉司马氏之狡诈兮; 三分归晋, 不以成败论英雄兮! 传世佳话。  首倡格律:此猾头之作也!哼哼……虽云为赋,读来却分明一嘴骚气,应是骚体,但四字一结处念着不甚朗朗,对此等奸狡之徒只能给一小点分,岂能让诡谋得逞!0.7分再言炼句:怎生一个懒字了得!稍加精炼,便可入我牛眼。1.8分次论文理:这个还是说得通,而且堂芜还不算小。2.2分妄议才情:才是有的,但殴打小聪明!0.1分谬评甲乙:4.8分主题: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020号五律/感三国 光武中兴后, 桓灵启乱黄。 残阳连血海, 寒露伴星光。 万马长江阔, 三雄岱岳苍。 生息终往复, 杯酒叹兴亡。 首倡格律:“息”字出律,其他格律韵脚无误。2.8分再言炼句:看似平平,而内力充盈,味之颇有雄浑之气,。3分次论文理:起承转合甚佳。3分妄议才情:叫个好!0.8分谬评甲乙:9.6分
阅读全文

……………………………………………………………………………………………………………………………………………………………………“吁……”勒住丝缰,张合回顾徐晃道:“公明,这老黄忠还真是难对付,你看这营寨扎得真是地界儿,依山阻水、虎踞龙盘啊!这鹿角寨栅不但井井有条,而且还挖了壕沟垒了石围,旌旗刁斗布列合宜,甚至他这营中还有一条活水穿营而过,想不到,关张之外尚有如此人物,以前我们输得不冤啊!莫非刘备还真的要成了气候?”“说的也是,这老家伙也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他娘的,就是关张刚出名时怕也没这些道道儿。”徐晃提马并辔,一边指指点点,“俊义,这么一来,我们又得仰攻,而且道路逼仄退则落水,这老小子是个狠角!”“相王的援兵迟迟未到,只怕是信使出了变故啊,现在就是再派人去也是赶不不及了……”张合不觉沉吟起来。徐晃大手一挥,怒目圆睁:“怕什么!你我兵力远胜黄忠赵云,不捅他们一刀如何能出这口恶气!”张合点了点头,招手叫来了郭淮:“传令,步兵分为十队,五队轮番而进,所有弓箭手翼护于后,水滨道路山谷分遣马军巡哨,剩下的一律列队押阵!”听着郭淮先把命令复述了一遍并派人向各军传了出去,张合又转向徐晃,“这一次我来督战,劳公明给我押阵。”“这可不行!”徐晃额头上的青筋都迸了起来,“我今天非要亲手宰了黄忠赵云不可,你是主将,合该押阵,跟我争竞什么!”张合噗地笑了:“分明是你跟我争,可你倒怪起我来了!好吧,这次还是劳你大驾,不过,一定要保持在督战位置上,切不可过于突前啊!”“你放心,黄忠有坚营可托,我是不会给他当箭靶子的!”徐晃说罢提马直出,大喝一声“跟我来”,便在亲兵的簇拥下驰了出去。看着徐晃的大旗渐渐远去,郭淮凑到了张合的身边叉手行礼:“将军,我们来路沿江,欲攻敌营则必须折向而进,地势极为不利啊,淮不才,欲冒渎尊听,敢望将军浅尝辄止。”张合点了点头:“司马高见!我们先看看这个营寨还有几分气力,要是熬不住,我们就吃下来,代价大些也值!否则,我们就只好回营请罪了。”……………………………………………………………………………………………………………………………………………………………………………………………………………………………………徐晃下了马,先将部队展开,然后远远望着赵云立马横枪的身影,哈哈大笑起来:“赵子龙!不就是想趁我靠近再突然出手嘛,这种小儿的把戏老子见多了!难道这些短墙木栅就能挡住你我脸对脸地动家伙?黄忠那老小子是不是累得翘了辫子?啊!哈哈哈哈……”一时山谷轰鸣、三军尽惊。“徐将军,黄老将军何等样人!魏王未至岂能轻出?早已令云在此等候多时了,自然要好好招待将军,黄老将军有令,命云一定要迎请诸公到左将军帐下同兴汉室,将军何不趁此时机弃暗投明?”赵云的声音不愠不火如水银泻地般传了过来。徐晃须眉戟立:“好!够种!我们还是见真章吧!”回头下令,“擂鼓!”“咚!咚!咚!”阵阵鼍鼓声中,曹兵列队而进,行行错落,一边前进一边在盾牌的遮护下清除了鹿角,弓箭手也从两翼缓缓跟进。赵云高踞马上纹丝不动,脸上更是没有丝毫表情,栅后的几个督阵官眼瞪得溜圆,死死地盯着他的枪尖,只有张翼漫不经心地在栅后扳他那几根手指头。曹兵越来越近,栅后的军校们心都提了起来,可赵云还是一动不动。近了,又近了,黑压压的曹兵中突然暴起一声叱喝,曹兵们呐喊声起拔足急进,潮水般拥了上来,喊杀声直冲宵汉!赵云仍然不动,栅后的隐伏的军校中有不少人都抖了起来,曹兵已经太近了!正当大家即将在恐惧中崩溃的时候,赵云的枪缨猛地一挥,仿佛一团烈火照耀星空,周围的人都觉眼前一亮,鲜血陡地涌到了头顶!几个督阵官迫不急待地吼了起来:“杀!!!”顿时间,无数飞蝗直扑曹兵,箭雨一波连着一波,眨眼间就射倒了一大片!但曹兵并不退缩,他们高擎漆盾冒死而前,身后的弓箭手也纷纷回射,赵云的士兵也有不少人被射倒在栅后。赵云的战马也连中两箭,痛得嘶鸣不已,他的甲叶上瞬间就嵌了七八枝劲矢,两面的亲兵们一拥而上,将他团团遮护起来,正想也将寨门紧紧闭上,却被赵云大声喝止了,他跳下战马让人牵走疗伤,但他却半步不离,犹自将亲兵们的盾牌分了一道缝隙向外观察着,这时张翼也凑了过来……踏着同袍的尸体,曹兵杀声动地漫山而来,赵云冷然一笑,回顾张翼,张翼心领神会,随即回身下令。只听一片号令声中,大寨中无数竹排冲天飞起,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影直落到曹军堆里,霎时间,惨嗥声响成了一片,漆盾可以挡住利箭,却根本挡不住沉重的竹排,许多人都被连人带盾钉在了地上,山坡上好似开了无数个血色的泉眼!曹兵们顿时大乱,如此恐怖的死亡让他们吓破了胆,他们哭喊着怪叫着四散奔逃,有的竟不辩东西地向大寨奔来,眨眼间就被射成了刺猬,还有的连跑都忘了,痴呆呆地在尸堆里或坐或立,但很快也被拣便宜的川兵射倒了……轻轻吐了口气,赵云和他的亲兵们才想起来拔掉他甲叶上的箭矢。张翼不由有些奇怪:“将军刚才何以不闭寨门?”“呵呵,这样一使曹兵心存佼幸,以为可斩大将,他们离我越近行伍就越乱,正好为我军所乘!其二,我大开寨门,徐晃气势虽盛而必生狐疑,将不决则军不坚,曹兵虽众无能为也!当年益德将军长坂断桥亦是此法。”张翼恍然大悟连连称善,正在此时,一名传令官急急跑来叉手行礼:“黄将军令小人知会将军,张合徐晃行将再至,其锋必锐,请将军小心坚守,切勿轻身犯险;并请张县宰入帐回话!”赵云点了点头:“好!上复黄将军,云谨尊将令!”张翼却只躬身道了一声“尊令”便随着那传令官去了。……………………………………………………………………………………………………………………………………………………………………………………………………………………………………鼓声再响,张合也到了徐晃这边,两个人商量了几句,一致认为只要曹兵沾上寨栅,黄忠赵云除了逃命就只能战死沙场了。张合不听郭淮退兵的劝说又将押阵的步兵调来了一多半,这一次他想来场狠的了。鼓角声中,大队的曹兵漫山遍野地在这片血色山坡上呐喊着猛冲,川兵的箭雨竹排又再次发威,整个山坡上很快就血流成河……但曹兵们在督伯的威逼下踏血前突,终于靠上了大寨的栅墙,双方隔着寨栅开始了一场极其惨烈的肉搏。赵云已经紧闭了寨门,看到曹兵大多短刃持牌,赵云下令让士兵们手边有长竹的一律隔栅乱刺,直到不堪使用再换随身兵器。曹兵急切难下,又点了许多火把扔到了寨墙上,很快双方就被大火隔开,只隔着火光相互乱射。川兵们知道一旦寨栅被烧毁,等待他们的必是灭顶之灾,但熊熊烈火又岂能阻挡?正当此际,黄忠走出了大帐,他的亲兵陆续搬来了许多大篓,里边装满了封了泥的坛坛罐罐,他在当初扎营之时就下令开始收集油脂和这些坛坛罐罐,今天果然派上了用场。黄忠的脸色也好多了,他大步踱到了赵云身边,望着满眼的烈火大声说道:“子龙,我估摸着这点零碎也该送给张合了,我们就给他和徐晃好好添点儿油水吧!还是你来下令。”“好!”赵云微微点头举手一挥!只见两人的亲兵们熟练地列成了两行,一人递手一人远投,无数装满了油脂的陶罐划空飞过火栅,在曹兵的队列里遍地开花,又迅即被火把引燃,顿时就烧成了一片火海!……………………………………………………………………………………………………………………………………………………………………看到自己部下被烧得焦头烂额、呼天抢地,徐晃暴跳如雷,若不是张合死死拦住,他非冲过去拼命不可。一把抓下兜鍪狠狠掼在地上,又一脚踢了个一溜滚,徐晃大声怒吼起来:“统统给我压上去!他娘的,谁敢后退半步,老子就砍他的八斤半!”“且慢!”张合却拦住了他:“山坡路窄,大队摆开不易,天色将晚,稍有疏虞,我们那里收得住脚?非得自己把自己挤到江里不可!这次你无论如何得听我的!”徐晃顿时泄了气,他与张合同样明白,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说出退兵这两个字,只是直勾勾地瞪着张合。几次到了嘴边的肥肉都没能咬上,张合更是满肚子邪火,可他身为主将深知绝不可意气用事,废了好大的劲,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公明,我们撤吧……”话音未落,只见郭淮方向一骑飞来,马上一名哨官老远就大喊起来:“报!侧翼发现敌军了——”马到近前,他几乎一头撞下马来,不及行礼又大叫了起来:“郭司马上禀二位将军,侧翼山谷发现敌军旗号,人数不明,请二位将军示下!”“郭淮怎么讲?”张合的脸色反而缓了下来。“郭司马断为疑兵之计,他已设防要路,恳请将军下令鸣金,缓行慢退,不使贼兵有可趁之机。”“既是疑兵,我们干吗还要退?一口气拿下这个鸟寨岂不更好?”徐晃仍是难以甘心。“唉!”张合左拳砸进了自己的右掌,“天色不早,地势不利,明知道是疑兵也不敢赌啊,万一攻寨之际真的来了援兵,你我就得全军覆没了!”徐晃张了张口却没能出声,只是望向山坡上仍在继续的恶战。张合挺了挺胸高声下令:“弓箭手集结两翼且射且退,步兵整队后撤,鸣金!”……………………………………………………………………………………………………………………………………………………………………曹兵的箭矢已是稀稀落落地停了下来,方才还在火堆中挣命拼死的曹兵也已退了下去,寨外到处都是曹兵的尸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臭与血腥混和的气息。赵云一边下令灭火查点一边转向黄忠道:“老将军,张合走得如此大模大样,我干脆居高临下冲他一阵,让他喝上几口汉江水,回去也好让他有个念想?”黄忠笑了起来:“我的子龙老弟,你这分明是在考我,张俊义当世名将,诡计多端,你比我更了解他,你我只要一出去,不被他射成刺猬才怪!你要是真想冲他一马,现在还会站在这儿跟我看火景吗?”“那好,我就在这儿陪老将军等着张县宰回营交令!呵呵。”赵云也笑了。二人面面相觑,不由同时哈哈大笑起来。……………………………………………………………………………………………………………………………………………………………………鼓声震耳,号角齐鸣,整个大营一派肃穆,士兵们个个盔明甲亮、持刃挺胸,黄忠赵云引着张著张翼等大小将吏在辕门外鹄立恭候。不过小半个时辰,一队人马缓缓而来,当先骑吏四人佩剑qi戟前导,后面大纛之前青盖之下,金鞍玉辔明甲绣袍,正是刘备。下首马上顾盼自雄不可一世者,正是号为谋主的扬武将军法正。二人身后排着近百个牙将与令史书佐,其中一将鸢背狼腰、鹰眼紫面,手按大刀紧随刘备,正是牙门将军魏延。直等到这支人马行近,黄忠、赵云才相视一眼,并肩迎出,二人先向刘备行了军礼,黄忠这才上前半步大声报名参见。刘备表情严肃微微颔首,道了声“诸位将军辛苦”,提缰穿过两列标枪似的部伍,直到辕门前才下了马,大步行入中军帐内。待众人依次入帐,黄忠又率赵云等人行了gao鞯之礼,这才也在一片甲叶声中依次列席。刘备首先发出一阵朗郎大笑,指点着黄忠赵云等人对法正道:“孝直,孤有这等爪牙虎将,又有卿等帏幄参赞,何愁操贼不灭、汉室不兴!”接着又转过头来,“汉升、子龙,你们这一仗打得好!虽然没有斩将搴旗,但打出了我军的雄威!此番操贼亲来,大众悬于汉水,兵锋震于两川,二三子皆以为孤逢操必败,我们今天就让他们看看,这东川到底是谁家天下!”略微顿了顿,刘备接着又道:“孤初入西川,巴蜀士庶,莫不束手归心,虽属天心民意,但此中不乏三心二意之徒,首鼠两端之辈,卿等随孤鏖战于外,正当建功立业断其狐疑之念、息其观望之心!昨日一战,扬我军威,岂可无酒相贺!”刘备说罢,只见法正扬手击掌,两列甲士鱼贯而入,霎那间杯盘罗列、酒香四溢!众人先是朝刘备举酒上寿,接着法正又宣布了左将军犒赏三军的命令,片刻间整个大寨一片欢腾,士兵们早已被组织好一次又一次地齐声欢呼,一时间欢声动地直上九宵,在山谷中迭宕回应久久不绝。把个刘备听得神飞色动不住地开怀大笑,转眼间已连倾数爵。酒过三巡,刘备让大家尽去介胄,然后亲自起身行酒,先与恭恭敬敬的黄忠碰了杯,接着又到了赵云席前,赵云早已起身相迎,刘备却不与他马上碰杯,而是拉着来到大帐的中心,众人知其有话也纷纷停杯站起身来。刘备满脸笑容,先是挥手要大家继续尽兴,这才开了口:“诸公,子龙孤之旧将,孤与关张迭经离乱饱受败衄,而子龙从无二心、矢志如一,身经百战,创痍遍体。长坂一役,孤委弃家小,幸赖子龙舍命保全,古之忠臣不能过也!而孤数奇多年,使子龙声名未能达于诸侯,孤之过也。今者,子龙一身是胆,耀虎威于敌营,孤当显其声誉以励三军!孤随军鼓吹一部,今日尽赏子龙!来人——”踏着众将的欢呼声,中军帐外大步行入了三十六个全装武士,十二人尽操鼓乐,余者列盾持刀且舞且歌。赵云早已泣拜于地,刘备大笑着把他扶起来携手入席。……………………………………………………………………………………………………………………………………………………………………………………………………………………………………从黄忠的大寨出来,又少不得一番军礼酬胙,刘备一路上很是高兴,他与法正扬鞭挥斥,笑语不断沿着汉水缓辔徐行。行行复行行,离着总寨已不过数里,恰是一山临水,刘备兴起,突然策马加鞭甩开众人直向山巅飞奔而去,众人猝不及防,顾不得其他提马紧紧跟来,一霎时烟尘滚滚雷声震地,仿佛汉水的波澜也跟着震荡起来。一口气冲上山头,极目汉江,刘备胸襟大畅,望着山峦平野,不由仰天大笑。挥手止住了众人,法正提马悄悄地来到了刘备身边:“主公,汉中已是囊中之物,这汉中之守不知意在何人?”“孝直以为何人可任?”“汉中要地,兵家所必争,须用宿将,众论必在征虏,只是张侯虽万夫之勇、声播四海,唯其暴戾,主公必不用之,卑将以为莫非黄赵之间?”刘备摇了摇头:“黄忠虽有大功然惜已老迈,汉中被曹瞒略民一空,非久任不足以复元气,赵云虽久历沙场养兵有余而机心不足,身居此位只恐佐吏欺其仁厚难以节制啊。此地一要全忠卫上,二要善养士卒,三要属吏畏威,四要鸷勇深谋,孝直以为如何?”“莫非是……”法正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主公何以知其可用?”“观气!”刘备扬鞭指划,“如此形胜之地,不战亦是疆场,气衰不可任,性暴不可守,性仁不可居!方今汉室凌迟,孤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太守,而是一个遥望长安心雄万夫的虎士啊!”面对莽莽山河,刘备又道:“终席之时,黄忠赵云皆保张翼可用,孤观此人虽兼通文武可资大用,却仍需历练才可成器,回去先征他为书佐,帐下记名,观其后效,孝直你且帮我记下,如今众事纷芸,孔明、幼宰虽能而难以尽办,今后府中庶事怕是你也得担起一份来啊!”法正激动得两眼放光,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在马上拱手唯唯。刘备不动声色地斜睨了他一眼:“时候不早了,我们回营。”……………………………………………………………………以上纯属瞎编
阅读全文

关羽北攻曹仁的两个目的荆州在刘备入川以来,主力部队两次抽调,实力已虚。孙权趁机南略三郡,关羽防线收缩,固于南郡,而刘备虽得以回援,却因汉中不得不与孙权订盟分荆,如此,刘备在荆州的存在就只剩下了南郡及零陵武陵三地了,而事实上,三郡的主要力量就是南郡。关羽北攻曹仁之时距诸葛亮的“隆中对”已过十年,时事已非,“隆中对”的战略要求已经失之近半了。首先,“隆中对”的地图要求是全据荆州,而此时已然变形了。西部虽已得手,但所谓“出宛洛”却被襄阳挡住了去路,同时,被孙权夺取的三郡也对南郡形成了威胁,“隆中对”的物质基础也基本上不存在了。表面看去,关羽对东吴的威胁很大,但他所面对的是比他庞大得多的政权实体,从蜀至荆,易进而退难,一旦有警难支,信使还没到成都,关羽就不存在了,除非在峡口至夷陵一线常年供养一支相当数量的预备部队,但即使如此,南郡的综合力量仍难以打胜一场相当规模的局部战争。孙权对荆州的欲望决不会为一纸盟约所束缚,而在北方,曹仁的防务一旦进行更为有效的调整,关羽就得面临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危险的平衡使南郡席不安枕,南郡似乎颇有鸡肋之嫌了。仅从军事角度而言,关羽也不难认识到这个问题,他的选择只能是扩充军备,这一行为对各方都是刺激。正在此时,刘备使孟达北攻房陵,宛城诸地又发生了骚乱,关羽再也坐不住了。如果拿下襄阳,关羽就能控制江汉这个天然的战略小三角,同时也能使上庸成为他的后方基地,整个南郡也得以重新整合,江东及北方的压力也能有所缓解,他的回旋余地也大了许多,特别是“隆中对”的成功也重新有了希望。自刘备入主成都,他的官僚体系也空前复杂起来,法正、董和在初期就已在中枢获得了很大的权力与影响,特别是取汉中以后,法正的权力已然涵盖了军政各届,军政人事大权尽入囊中。关羽虽有金紫之位、节钺之重,但他已属外将,已然淡出决策中心,为了使自己的影响重新扩大,他必须得有所动作。诸葛亮的枢臣地位也在成都不尴不尬起来,他当初仅是以杂号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称王设尚书令却没有明确给他“录尚书事”的说法,他的枢臣地位只是顺延下来,同时文武两途的人事发言权已明显不如法孝直那么“名正言顺”了。做为“外来者”,诸葛亮必须寻求同僚的支持,虽然他与董和私交甚笃,但他还是需要实力人物的支撑。而关羽也需要在决策圈中有个“自己人”,早在马超到来之时,他们就借此“会心”了,当然,这不仅是针对马超。关羽要这么做,估计很难被说服,但他在动手前不可能不向成都汇报,如果关羽成功,成都将会面对一个强大的藩镇,遍查史料,成都对此的反应没有任何记载。我的疑问首先是否法正做了什么?据说他第二年就死了,此时他的病情能否影响他对此事发表看法?或是他已不能视事,诸葛亮得已操全盘,他对关羽不那么需要了?但有一点,法正、诸葛虽有影响,真正的权力操于大王,刘备才是关键。若干年后,廖立对位在李严极度不满,诸葛亮将其废为平民,当时可以说是为安抚李严之徒,但李严废后,廖仍然没有起复,诸葛亮死后,他还是没有起复,而来敏却屡废屡起,颇堪玩味……
阅读全文

彷怫热锅上的蚂蚁,张著已不知在中军帐里转了多少个圈子,每向正中那空荡荡的主将席位望上一眼,他的心火都会燥热几分。他的盔甲早已结束停当,甲叶的碰击声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霍然间又一次转过身子,裹着一片凌乱的金铁脆响扑到赵云面前大吼了起来:“赵将军!我们倒底要等到几时?”依旧正襟危坐、慢条丝理地整理着盔缨,赵云头也不抬:“时辰还没到。”张著倒憋了一口气,大步抢出了帅帐直奔日影下那根标杆,瞄着杆影狠狠地跺了几脚,猛抬头,就看到了一脸微笑的张翼,他顿时火冒三丈,一把劈胸揪住:“都火烧眉毛了,你小子竟然还敢笑!?”“去去去,瞧你那个毛躁样儿,你急我急有个屁用!”挣开了张著的撕捋,张翼又笑了:“有人其实比我们还急……”说着抬了抬下巴。“你是说……”张著疑惑地回过头来,望着帐内隐约的雄壮形影直了眼。时间在点点滴滴地流逝,虽然脸上古井不波,但赵云的胸膛里却翻江倒海般地搅动着,到了这个时候黄忠还没有回来,一定是出了事!如果此老稍有差迟,都会给全军的信心蒙上巨大的阴影,甚至影响整个战局……慢慢地将兜鍪戴上、仔细的将系带在颔下打了结实的活扣,赵云腾身站起,缓步出帐,只睨了一眼杆影,便把目光转向了张著二人。“时辰到了,请县宰大人替我留守大营,张将军,劳你点五十骑随我迎视黄将军。”“五十?这、这……”这回连张翼都直了眼。“大寨兵不过千余,不能多带人马,而且我们只是出去看看,别耽搁功夫,我要马上出发!”赵云的语气是不容置疑的。…………………………………………………………………………………………………………………………………………………………五十二骑旋风般弛出大寨,赵云一言不发,人马浑然一体,转眼就把大营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兜了几个大圈,望着远处重重的山影,赵云挥手止住了人马,回头命令张著:“派几个人四面登高看看,剩下的人下马歇一会。”张著信手指派了几个骑兵出去,随即下了马却并不坐下休息,他忐忑不安地看着赵云:“会不会出了事?”赵云的心里也没了根底,但他的脸色仍然平静如前:“放心吧,征西当世虎将,决不会有闪失!”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了。慕然间,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几个探路的骑兵从各方疾驰而来,赵云猛然起身,当先那个骑兵滚鞍下马,指着来路报告:“就在山梁那边,好大的烟尘,只是隐约间看不清旗号!”这时其他几人也已驰到,他们在其他方向都没发现什么动静,看到先前那个骑兵挥舞长矛发出信号就奔了回来。“上马!”赵云一声令下,当先纵马向那道山梁飞奔而去。在山梁上只张望了片刻,赵云又策马寻路越山而行,这时已然从远处隐隐传来一阵阵的喊杀声。当赵云他们拐了几道弯再次弛上一处高埠,顿见平野骤开,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缓坡上黄忠手按佩剑踞坐着一块坚硬的青石,他冷冷地看着呐喊博杀的场面,就象一头俯视狼群的猛虎。辰牌初他就截住了曹营的粮车,不想张合、徐晃凭空而来,人马足足是自己的三倍!这与斥堠所探大相径庭,张合、徐晃险些把他的部队分割成几段,他当机立断迅速将部队收缩且战且退,否则他现在早就被彻底消灭了。但是退到这里他再次被死死咬住,若不是这处低矮的丘陵和背后那道深沟,只怕他的方阵很难固守到现在。时已过午,黄忠已经记不清打退了多少次敌人的进攻,部队损失近千,但也杀伤过倍。他命令士兵将敌我双方的尸体摞起来充当凭障,将善射之兵分成了若干小队,三面掉射,给曹兵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他将长枪手与牌刀手编成许多小阵、互相策应,无论曹兵的攻势如何凶猛,竟也不能越雷池半步!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除了徒增损失以外,却丝毫不能撼动黄忠的阵脚,脸色铁青的徐晃已然砍翻了几个带队的牙将,虽然黄忠的左翼地形最难防守,但他的部队还是没有任何突破。两腮的胡须随着牙关的锉动簌簌乱颤,徐晃再也不能忍耐,遥望了一眼张合的旗号,点手叫过他的护军:“你派人知会张将军,请他那面再来次猛的,然后就给我押阵!”说罢,他三两下便脱去了重甲,只披了熟皮掩心,夺过一柄短斧,抄起漆盾徒步直出,大喝一声:“随我来!”当先就向着丘陵上的方阵冲了过去,他的士兵大受鼓舞,发狂似地呐喊着、挥舞着刀枪蜂拥而上。徐晃的护军一面派人向张合报告,一面从预备队中调出两队精卒从徐晃的两翼迅速跟进。徐晃刚刚接近黄忠的方阵,漆盾上就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矢,他毫无所惧,一面以盾牌护身,一面用短斧拨开箭雨大步前进,他的士兵虽然不停地被射倒,但在他的激励下贾勇而前,一口气抢到了方阵的前沿!刹那间,兵器的撞击声就响成了一片!随手砍翻一个挺戟刺来的敌兵,徐晃扬斧大呼:“弟兄们,杀啊!”一头撞入了混战的人堆。他如同一头暴怒的狂狮,在人堆里大砍大杀,亲兵们在他的背后与侧翼紧紧地遮护。徐晃所到之处,一时间人仰马翻、波开浪裂!黄忠手下几个平时豪勇的都校大不服气、舍死反扑,他们一边指挥部下拼命地缠住徐晃,一边从侧翼将他与大部分亲兵强行分割,转眼间,徐晃就陷入了重重的包围!刚刚听完徐晃那边来人的禀报,张合心里一紧,他立即命令几个千人督校尉率兵猛攻黄忠的右翼及正面阵地,随即将旗鼓麾节交给司马郭淮让他继续指挥,然后跳上一匹快马带着十几个亲兵转向徐晃的阵地奔来。转瞬间,徐晃的身边就只剩下三个人了。他已杀得两眼通红,他怒吼着左冲右突,短斧每一次挥斫,不是血肉横飞就是矛摧戟折,但敌人悍不畏死仍然层层围裹上来!很快那柄短斧已然砍缺了口,他随手抛了,抡起漆盾撞翻一个敌兵,顺手夺过一口环首刀,堪堪格开一杆长枪,而一口利刀已拦腰砍来,与此同时,两矛一戟也狠狠戳到!就在生死决于顷刻的当口,徐晃舌绽春雷,猛然旋身用漆盾向外一挂,硬生生错开砍来的钢刀,而那两枝长矛竟紧贴着他的腰间穿了过去,将他的衣甲撕开了两道口子,长戟也从他的腋下刺了个空!徐晃豪笑一声,刀光闪处,那戟的主人已被劈掉了半个天灵盖!不管两枝长矛还夹住腰身,徐晃奋力前突刀光再闪,两颗人头几乎不差先后地冲天飞起!那使刀的敌兵吓得魂飞天外抹头就跑,徐晃一个健步,环首刀就插进了他的后心!也就在这个时候,徐晃护军派来的两支预备队已经从两翼杀到,他的亲兵也杀透人墙涌到身边,徐晃精神一振,挥刀大吼向着敌阵的垓心猛扑过去。张合刚刚赶到徐晃的阵地,略作观察,人不离鞍就已发出了几道命令:第一、这里所有的士兵和预备队统统压上去,因为是仰攻,两翼待机的骑兵全部下了马徒步作战;第二、火速从自己那边征调两千步兵为徐晃助攻;第三,要求郭淮严令正面及右翼的部队不许后退半步,违令者斩!第四、黄忠的左翼一旦被突破,正面及右翼的骑兵和预备队则全线出击。看着几个传令的亲兵跃马而去,张合仍不下马,他略为沉吟又派出一名小校飞报总寨,请魏王速派人马攻打黄忠的大营,这时他才从马上溜了下来,从亲兵手中要过了水袋,那里面装的却是一袋甘醇的好酒。……………………………………………………………………………………………………………………………………………………高埠上张著的脸都快成了绿色,他向赵云一迭声的请命:“快!快!赶快派人回去调兵吧!”“来不及了。”赵云纹丝不动看着这场惨烈的搏杀。“那还等什么?我们冲过去拼了吧!”张著目眦欲裂。“还不到时候,我们只有五十余骑,现在过去是以卵击石。”赵云仍然紧盯着战场,“我们必须等到曹兵全力出击的时候再捅他一刀!”恰在这时,一名曹兵的小校骤马而来,正好从高埠下绕道奔行,赵云只一挥手,两名边上的骑兵已从马上凌空扑下,将那小校扯落马下,三个人滚成了一团。听着俘虏的招供,赵云的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回顾张著,两人不约而同地说了声“好险”!赵云叹了口气打个手势让人带开那个俘虏,转过马头仍向喊杀的战场了望,张著却跟过去拔剑出鞘将那曹营小校一剑劈翻。约模顿饭的功夫,赵云回头对张著道:“是时候了。”……………………………………………………………………………………………………………………………………………………黄忠三面掉战,正面及右翼堪堪可守,但左翼却岌岌可危了……不知何时,徐晃又换了一把刀,盾牌上的箭杆也早已砍净落光,他吼声如雷,踏着满地残尸断肢,所过之处人头滚滚,眼看着就要把黄忠的左翼撕开一个缺口!一名敌军的都尉大呼小叫地舞起双戟直扑徐晃,徐晃两眼放光,举盾抡刀相迎,只一碰头,徐晃就拦腰一刀把他的肠脏洒了一地!徐晃哈哈大笑,随手一刀又砍向一个斜刺里冲来的敌将,一声震耳的金鸣,徐晃只觉连肩带背砰然大震,手中的钢刀如活物般勃然欲飞,随即一道电光直刺他的心窝!徐晃陡吃一惊,撤身横盾斜斜外推,那道电光倏然又反撩他执盾的左臂,徐晃左前臂穿在盾牌的两道挽手上举动不便,他急中生智侧身扑倒,以刀撑地就势旋身才堪堪避开,饶是如此,他的护臂还是被划开了一道细缝。徐晃此时才算缓过手来,他定睛看去,眼前一将虎形彪体、须眉染苍,擐甲横剑、威猛凌人,正是黄忠!徐晃仰天大笑:“姓黄的,天不佑尔,如之奈何!”说罢,他大喝一声,猱身扑上直取黄忠!一连串刀剑的清鸣炸响,两人再次交手,但很快就被混战隔开,他们忽尔在乱军中砍杀,忽尔又撞到一处拼命,双方的士卒更是在呐喊声中杀得不辨东西……黄忠全身已溅满了鲜血,他的宝剑已不知砍翻了多少个敌兵,他咆哮嘶吼,剑光大开大阖,所到之处惨嗥惊天、断肢飞洒。他的手下也是舍死忘生奋勇拼杀,这片缓坡上呐喊声、惨叫声、兵器的撞击声直冲霄汉!刚刚劈倒一个高大的军汉,徐晃又碰上了黄忠,他大喝一声:“老匹夫,看你往哪里逃!”话声未落,匹练刀光已斜斜斩向黄忠的右肩,黄忠奋力格开,徐晃的漆盾又当胸撞来!黄忠手中唯有一剑,他只有撤步回身顺手一剑点去,剑盾相交,只听“当啷”一声,那口剑竟折为两段!黄忠见势不妙立即飞退丈外,弃了断剑,顺手揪来一个侧背相向的曹兵舞了一个编花朝徐晃当头飞去,徐晃侧身闪开狂笑着大步逼来!正在这生死一发的当儿,却听一声:“黄将军,接刀!”一口长柄大刀凌空飞来!却是黄忠抗刀的亲兵在混战中冲到不远处,将他马战惯用的大刀扔了过来。黄忠大喜,将大刀舞成一个光轮,迎着徐晃直劈而下!徐晃举盾奋力相迎,“铿”的一声闷响,徐晃只觉骨痛如折,巨大的力道使他立脚不住,腾、腾、腾连退七八步外,刚刚稳下步伐,黄忠的大刀又横扫而来!徐晃咬牙举盾再挡,又是一声大震,徐晃再也立脚不住,直被撞得打横滚出一丈多远,那面漆盾竟已四分五裂!他附近的亲兵们舍了对手一拥而上拼死护着他往后退去,此时张合调来的那两个千人队刚好上来,带队的校尉指挥士兵猛打猛冲,将黄忠的防线压得开始向后寸寸收缩。黄忠已回到了指挥位置,他把所有的亲兵都派了出去,他在阵中植刀独立,昂首向天,满身的征尘血污在阳光下蒸腾起一团似有似无的血色烟岚。徐晃被亲兵拥到混战的背后,他大叫着:“拿我的大斧来!统统跟我冲上去!”可他的亲兵们死死地拖住他不肯放手。………………………………………………………………………………………………………………………………………………………………远远地看着这片杀人屠场,张合兴奋莫名,魏王久经行阵,对粮道早有准备,令张合意外的是做梦也没想到会钩住这么一条大鱼!此战如能擒斩黄忠,不仅会为夏侯渊报仇,还能使刘备全军夺气,甚至汉中全境也许就会乘势可复!令他百思难解的是,这个黄忠何以在短短数年内声名鹊起,而且战无不克?直到今天他总算有了与他正面交锋的机会,果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他远远看到徐晃的暴跳如雷,立即派徐晃的护军带人护着他的将旗赶了过去,徐晃这才安静下来。正在欣赏着刀光剑影,张合的耳畔忽然传来一片闷雷似的马蹄声,他听出人数不多,以为多半是郭淮派来传话的军校也就懒得回头,却不防这马蹄声刚近身后,他的亲兵们突然大叫起来,猛回头他才发现这是一支敌兵!当先一将白马长枪如风而来,张合的十几个亲兵多半还没来得及上马就已被戳倒踏翻,张合大吃一惊,急蹿上马背刚刚踹镫提缰,赵云的长枪已星飞电射而来!张合急切间一个镫里藏身,赵云已掠过他绝尘而去,紧随其后的张著却一刀砍断了他的马头,那马轰然倒下,张合急滚间,一阵铁流又从他身上隆隆滚过,满眼尽是一片烟尘马腿!爬起身来,张合才发现自己毫发无伤,回顾间发现只剩一个亲兵还能站起来,他立即叫他抓匹马赶快去通知郭淮不可放松攻击,自己也拣了一杆长矛抓了匹散马向赵云的背影追了过去……徐晃听到马蹄声时也是毫不为意,他只觉得张合派了一小股骑兵来仰攻有些奇怪,回头看时,入眼却正是他的大旗迎面倒下,一杆长枪把旗手挑得飞了起来直掼出两三丈远!徐晃促不及防只得急忙退开,与四散躲闪的亲兵们挤成了一团。这股敌骑并不与他们纠缠,笔直地撞进了混战的人堆,一边枪挑马踏胡乱砍杀一边大呼起来:“曹兵败了!曹兵败了!徐晃被杀了!!!”正在恶战的曹兵惊诧中回首,发现徐晃的大旗已经不见,顿时乱了起来。赵云纵马弛突,长枪指处,曹兵狼奔豕突,五十余骑迅如风雷,在曹兵中肆意蹂践,一时间,曹兵建制大乱、争先逃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崩溃了……一匹白马旋风般卷到面前,黄忠既惊且喜,他一声令下,左翼收队勿追,所有的骑兵全部上马,一部分从左翼当先突围,剩下的列于两侧,一面传令让弓箭手引弓列阵,正面及右翼迅速后撤。命令下达完毕,黄忠这才翻身上了亲兵牵来的大青马,扭头看了看赵云、张著和那五十名骑兵,简单地互通了情况,黄忠高高地翘起了大拇指:“干得好!子龙,你带队先撤,我在后边再抗他一阵!”“不可!征西是主将,断后还是我来的好,大局为重啊,老将军!”赵云的脸色异常凝重。“好吧!”黄忠略一思索道,“我把所有善射的骑兵留给你,但你一定得给我活着回来!”说罢在赵云的肩上重重地拍了一掌,扭头下令:“回营”随即向赵云张著拱了拱手策马扬鞭而去。郭淮刚刚接报,也听到了徐晃那边的动静, 他担心的是徐晃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可这个传话的亲兵根本不清楚后边的事情。郭淮一时心急如焚,但他不敢离开这里,正面和右翼的部队突然间受到弓箭的猛烈压迫,他明白这是敌人将要撤退的先兆,把担忧暂且抛开,郭淮当即下令准备全线突击,并将弓箭集中起来与敌人展开了对射……(待续)
阅读全文

小论张飞记得好象是唐太宗,在他所御笔圈定的历代名将里,张飞、关羽赫然与诸葛亮并录,而曹营五子却只有张辽入选,虽然对曹营诸将有点不公平,但张飞也算得上实至名归了。明朝的历代名臣画像里也有张将军的身影,有趣的是,他的衣着相貌跟小说里一模一样,手腕上还悬了一条打将钢鞭。张飞是刘关张三人中的“大款”,但他却一直甘心做三号,如果关羽活到刘备称帝,如不给个位三司上的大司马大将军,他非吵翻天不可。张飞在陈寿笔下评价不低,据说有“国士之风”。而且他还被程昱等人盛赞为“万人敌”,傅干更把他捧为“三杰”之一,可见这位前民营企业家的身上一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东西。张飞这个人一样富有戏剧性,他的头颅竟然被“走私”到孙权手里,他死得不象关羽那般壮烈,倒颇象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跨国玩笑,但不管如何,他身体的主要零件还是能给饱受他折磨的部下带来了一些好处。从史料上我们看不到张飞明确的思维方式,但我从他的传记里发现,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但却非常令人喜爱。他把劫财戒色视为理所当然,他对待与他同样缺少高贵出身的低级军官与士兵极其粗暴,这只能让我联想到——他在家乡肯定是个令人恐惧的恶棍!我猜测他之所以能在刘关面前俯首贴耳,很可能与他在普通人中名声太臭有关。但张飞的身上却蕴藏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能量,据说他受过不错的教育,还是一位隶书名家,很快他还成为一位威震敌胆的将军。张飞与关羽一样,已往的战绩不佳,这与刘备的家底太薄有很大关系。但他们还是被曹操的谋士们高度赞扬与关注,很可能是他们流露出来的某种潜质所致。张飞第一次向世人乃至历史证实他可怕的力量是在那个被称作当阳的小地方,区区二十骑败卒竟使奉命追击的五千精锐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何等可怕的威猛!遍数三国名将,无出其右者。张飞在许昌逗留过一段时间,他巨大的震摄力很可能来自于与曹营诸将的切磋,也许所有的人都在他面前吃过苦头,不然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让那些虎狼之师踟蹰不前!不管刘备是否已得到关羽的接应,这些部队接受的是势在必得的死命令,此中原因只要没有更为合理的解释,我看怎么想象都不为过。^_^张飞在徐州曾经搞出一次人际关系上的大麻烦,也难怪,刘备的屁股本就没有坐稳,区区一个起家屠沽的别部司马在豪强大吏面前指手划脚,不出乱子才怪!这一教训却使张飞学到了不少东西。张飞的“礼贤下士”有着很强烈的实用色彩,这不仅能给他在上流社会带来好名声,还能使他的自卑感与虚荣心获得满足与平衡。这也给了刘备很大的空间,他不必为张飞的职务是否如他之意而烦恼了。其实同僚们都清楚张飞的实际地位,除了关羽刘巴,敢捋他虎须的人一个也没有。刘备西征,把张飞调往南郡,名义上受关羽、诸葛亮的节制,实际上是“三架马车”并立。张飞在南郡事实上是把诸葛亮的权力再次扁平化了,由于关张曾都对他的待遇表示过不满,所以诸葛亮必须小心谨慎地行使他有限的权力。从入川分兵可以看出,这首先是战术需要,其次就是这种方式让双方都很舒服。特别是张飞对严颜的生杀与夺上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统帅权在张飞那里折扣很大。然而在入川之后,与关张的关系受到诸葛亮的高度重视。他在荆州的“努力”没有白废,一封荆州最高统帅的来信,使他们空前团结在一起。诸葛亮先是在刘巴张飞之间充当和事佬,后来还为关羽的职务没有更高而表示关注。然而张飞对这一切实在是无可不可,只要肯与他结交给面子,他才不管你是哪一部分的,反正谁也不可能撼动他的实际地位。在四川,张飞的最佳表现是击退张合,他的兵力应当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必须尽快解决战斗,对于张合的依险阻势,他抓住机会一举将其逐出西川,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价值。但我个人并不以为他的军事水平强于张合,战场上的一两次胜负并不能直接判断高下。考量一个将军的水平也不能仅拿简单的成绩单说事,最高决策圈的决定极其重要,张合之败实属曹方对西部缺乏周密与深刻的全盘考虑,与关羽发动的荆州战争一样,曹方在此后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张飞唯一的一次失落感大概就是汉中太守的任命,但他也没有什么过度不满的记录,那个魏延即使得到特别重用在他面前照样也得行礼如仪。张飞的凶暴也他不适合这样的位置,一旦祸起萧墙后果不堪设想,刘备日后对他的安排表明,张飞之死除了他本人的脑袋蜀汉什么也没有损失。刘备称帝,张飞的职务排在诸葛亮、许靖与马超之后,但他的实权远远超过他们。诸葛亮这个瘸腿宰相连开府的权力都没有,更象是刘备的行政秘书;而许靖与马超更是地道的摆设;但张飞不仅拥有自己的防区和可观的直属部队,他还掌握着朝庭的监察大权,直到他死后,诸葛亮才拿到这个不错的兼职。张飞攻城野战有勇有谋,而且学会了调和关系,如果他还能爱惜士卒,那他将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流氓将军。
阅读全文

(五一前最后一帖兼告假七天)《云别传》为陈寿所不取有两种可能,一是记述有讹误之处,再就是成书晚于《三国志》不少,而使陈寿不能校勘修订。赵云死得比关张黄皆晚,如果说刘备集团入川以前的事因载记不全流传很少倒还可信,而入川后行政渐成规制,虽有诸葛不设史官之弊,但此后许多重要人物与重要战例都基本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赵云行事虽然载记不多,但长坂救斗、西取江阳、典选军职、兵退箕谷都有记录,何以缺了赵云汉水一战?反观张飞马超在汉中的不利、黄忠法正的大放光芒均得记录,而此战若真有重大影响当不会失于记录。还有陈到廖化行事虽失,但他们所历要职出身本末尚得完整。而汉水一战是刘备集团的盛事,正当大书,即使本传失记,但张翼传何以了无痕迹?张翼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而且仕蜀直到灭亡,此为陈寿所亲见,其本传行事甚为详实,如果有随征汉中一事,何以阕如?昨天看了“祈园钟声”那一帖,老牛对此是越想越晕!从理性上讲,他说得有道理,从我的感情上讲,又难以割舍此战,估且瞎论一番。《别传》中汉水一战确有淹讹谬误,但其事当有所本,但其规模人物记录可能有不尽准确真实的地方。而夏侯死后曹刘相拒当非止一战,只是规模都不大,整体来说,刘备一直坚壁避战,曹操不得已才退兵。从局部上讲,祈园钟声分析的有理,曹军诸将久历沙场,如举大众攻一营不可能只一通弩箭可退,而且大规模军事行动必有一套战术准备,特别是曹兵急于决战,一通箭就射跑了更不可能,即使疑其有诈,也不可能在这么几下子后就不依建制的乱跑。但我还是倾向于这场战斗的存在可能,错误多半是《别传》记录不明。这场战斗应是一场遭遇战,赵云兜头撞上了一整队的曹兵,数目多少不明,但至少吃掉他很容易,赵云老于行阵也算得老兵油子,自然知道不能扭头就跑,人少还被人撵着屁股打必死无疑,所以他断然决定,先趁其围刚成而未固纵马冲击,冲乱敌军的行列,再趁机逃走,在这种情况下,敌兵只能边追边打,否则只要敌围一固,再下手就晚了。这支部队追到寨门被箭射退,第二天,老刘闻报很高兴夸了几句,估计当时此类战斗他营亦有,只是没有赵云冲围的险处,特别是赵云回来也没有龟缩而守,身当寨门很有胆气。至于张翼之事当是附会,或是把其他人混同了。此战不载本传说明其规模很小,乃是当时诸军的常事,比诸救斗和入川夺地远有不及故略而不记了,当然我也是猜测,但有一点应是我猜测的根据,那就是:曹操亲过秦岭与刘备相争,一直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斗,曹操很想大战一场但刘不给他机会。顺便再侃几句《别传》的问题,赵云领太守及留营司马属于重要任命,而本传未记,还有两次劝谏,如其事真实,足以流美于后,不可能连点痕迹都没有,而陈寿也不可能一点传闻都听不到,蜀中不乏高年降者,一问即知真伪,特别是陈寿将他与关张等合传,当是对他很有好感,一定会尽量搜求史料以求丰满,可光看赵云本传越看越觉此公庸才,救斗于后主乃大功而于刘备不过显其忠而已,这样看去,他能得谥也是顺理成章了。但我还是觉得《别传》有几点可信处,虽然我认为其中附会淹讹不少,还是可以分析着看的。但《三国志》有人说不可信就过了头,我看是所采史料不够丰满、个别地方也有错误,但态度还是认真的,很有“宁缺勿烂”的意思,虽多含曲笔,但这是史家通病,其大事却是明确写在那里了,只是导向好坏各有所见了。
阅读全文

春秋时代(四名) 一、孙武   二、伍子胥(名员)   三、范蠡   四、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 五、吴起   六、孙膑   七、乐毅   八、田单   九、廉颇   十、赵奢   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二、李牧 秦时代(三名) 十三、白起   十四、王翦   十五、蒙恬 楚汉争霸时代(三名) 十六、项羽   十七、张良   十八、韩信 前汉时代(七名) 十九、周亚夫(父为周勃)   二十、李广   二十一、卫青   二十二、霍去病   二十三、赵充国   二十四、郑吉   二十五、陈汤 后汉时代(八名) 二十六、邓禹   二十七、冯异   二十八、岑彭   二十九、马援   三十、班超   三十一、曹操   三十二、关羽   三十三、周瑜 三国时代(三名) 三十四、司马懿   三十五、陆逊   三十六、邓艾 东西两晋时代(五名) 三十七、杜预   三十八、王濬   三十九、陶侃   四十、祖逖   四十一、谢玄 南北朝时代(六名) 四十二、檀道济   四十三、韦睿   四十四、杨大眼   四十五、斛律光   四十六、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   四十七、萧摩诃 隋时代(三名) 四十八、韩擒虎   四十九、刘方   五十、张须陀 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一、李靖   五十二、李勋   五十三、秦叔宝(名琼)   五十四、尉迟敬德(名恭)   五十五、苏定方(名烈)   五十六、薛仁贵(名礼)   五十七、王玄策   五十八、裴行俭   五十九、高仙芝   六十、郭子仪   六十一、李朔(父为李晟)   六十二、李克用 五代十国时代(二名) 六十三、王彦章   六十四、周德威 宋、辽、金时代(十三名) 六十五、曹彬   六十六、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六十七、耶律休哥   六十八、穆桂英(女性)   六十九、狄青   七十、宗泽   七十一、岳飞   七十二、韩世忠(妻为梁红玉)   七十三、宗弼(女真名为兀术)   七十四、虞允文   七十五、孟珙   七十六、完颜陈和尚(名彝)   七十七、张世杰 元时代(三名) 七十八、伯颜(八怜氏族)   七十九、郭侃   八十、扩廓帖木儿 明时代(十名) 八十一、徐达   八十二、常遇春   八十三、姚广孝(法名为道衍)   八十四、郑和   八十五、于谦   八十六、王守仁(号阳明)   八十七、戚继光   八十八、袁崇焕   八十九、秦良玉(女性)   九十、郑成功 清时代(九名) 九十一、多尔衮   九十二、明亮   九十三、杨周春   九十四、李长庾   九十五、关天培   九十六、僧格林沁   九十七、李秀成(太平天国)   九十八、石达开(太平天国)   九十九、刘永福
阅读全文

五虎将在民间可是了不得,《演义》为争看客,自然免不了大写特写,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则各有不同。我读《演义》的遍数也不算少了,就是没搞清黄忠长得啥模样,想象中此老胸前飘飘白雪,面庞红润,目朗神清,威猛中不乏蔼然,不然在长沙绝无那么好的人缘。想象里他是有如一位金甲天神的老年版,一句话:矍烁哉是翁!若论五虎中的帅哥,当以马超为首,我认为他与吕布周瑜可称“演义三帅”。想象中他的眼睛应当象鹰隼一般,面颊瘦削、直鼻薄唇,加上猿臂蜂腰、银甲锦袍,是典型现代版帅哥,很“酷”。由于赵云的银甲素袍,很多人就觉得他帅,即便古代的审美与现代可能有不同,但从《演义》里也不出他“风度翩翩”来。赵云浓眉大眼阔口重颐兼极其雄壮,我觉得他站在哪儿都象半截铁塔!坚毅、沉稳而又平和,典型的可靠性人物。《演义》可没说张飞很黑,可是那副豹头环眼的样子怎么也让我感觉他的脸白不到哪儿去!张飞给我的印象是全身上下铜筋铁骨,还有那满面虬须,顾盼间有噬人之像,他威猛凶暴,不必全身戎服,也足可让胆小如我者两腿发软。最后就是关老爷,这是一位典型的巨人!他伟岸如诸天神圣,无论戎装便服,你都会在人堆里一眼看到他!无论他是在冲阵杀人还是高坐读书,他都象是冷冰冰的雕像。有时他的眼睛只须斜睨一下,就会让人感到浑身不自在。
阅读全文

在三国论坛,恐怕没有哪个三国人物比关羽挨砖更多了。不管如何,关羽这一生轰轰烈烈,死后更是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人五人六!本不过一时名将,却在身后封王成帝,甚至由神而圣,你说这板砖不狠很拍他拍谁!过去绝大多数人对关羽的认识很民间,不外传说加评话,有闲者还能弄本《三国演义》翻翻,至于真相如何,一般懒得深究。历史学家也不会为关羽浪费太多精力,说句老实话,关羽做为庙堂摆设的价值远远高于他的历史地位。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看,关羽连个正经课题都算不上。但这世上偏偏冒出来许多有关三国的论坛,于是关羽又开始“走红”了,不过这次“走红”恐怕比他当年被砍了脑壳还糟,他很有可能被“批倒批臭”。可无论关羽是香是臭,他都是论坛的“宠儿”,有关他的文字一向点击率不错。说句老实话,不管是反关者还是拥关派,这老关都在他们心中占据了不小的空间。我本人对关羽也很看重。关羽其人其事虽然本传文字不多,但他对那个皇叔集团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虽然他远不及孔明的鞠躬尽瘁,但毕竟是最著名的头颅旅行者和脑壳外交官。然而关羽终究是关羽,谩骂与调侃、追捧于膜拜都是一种偏执。在三国的将帅里,他巨大的身影曾经使孙吴君臣不安,他旌麾指处曾让曹魏人心震荡,但是他的军事生涯乃至生命都在突然间戛然而止,可以说,他还是三国最富戏剧性也最复杂的将军。关羽的来历很成问题,陈寿声称他是一个亡命者,至于他的罪行却毫无记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那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他有幸遇到一个贪婪且胆大妄为的朋友兼老板,于是他一步步走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有关刘备早期的军事记录很粗糙,关羽更是阙如,但他活下来了,而且在他与张飞的协助下,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能不说关羽起了相当的作用。虽然徐州的获取得力于主要豪强的支持,但是如果没有关羽张飞这样久经沙场的猛将,毫强们的热情绝不会这么高,那毕竟一场政治投机,豪强们必须考量刘备各方面的软硬实力。大概是在刘备追随曹操攻灭吕布以后,当时曹操手下聚集了大批的天才谋士与优秀军官,有趣的是,曹操的智囊团几乎都对关羽和张飞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万人敌。史料并没有记载这一荣耀的原因,我的猜测是刘备配合曹兵作战的时候,关羽和张飞都有过十分惊人的表现,因为那些人不是傻瓜,不会被为未经证实的传言所动。可我们今天却只能求诸于文字了。刘备最终被曹操从徐州赶走,实为必然,无论从实力与统帅水平双方都不在一个档次上,问题是关羽投降了。关羽投降的原因我不认为是保护他的老板娘,史书对此未置一辞,我看他只是想活下去并有所作为而已,何况象他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列入宽大俘虏解甲归田的名单里。他的投降被接受并不困难,首先是从新获得一个欣赏他的老板,其次这一阵营的决策者们早就对他评价不低,而且他在那里还有几个不错的朋友,更加上刘备生死不明,所以说关羽这次投降是顺理成章的,投降就是投降。曾经看过一些文字,说关羽未能突围逃走是武艺不高所致,这种分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他很快就走了,因为刘备又出现了!虽然刘的处境不佳,但关羽还是找到了他,对刘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关羽之所以这么做,与他在曹营的地位有相当的关系,论官阶,他高于同为降将的张辽和徐晃,张初拜中郎将当时大约升任裨将,而徐投降后先以军功进裨将,破文丑后才成为偏将军,可见曹操对关羽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关羽不可能满足与张徐之辈大略相等的地位,看着诸曹夏侯与二荀程郭们对他“呼来喝去”,他一定会怀念与刘备同桌而食的美好时光。关羽的可贵之处是断然舍弃了一份看上去很有前途的工作,而偏偏投向一个几度破产前景黯淡的旧老板。在此之前,关羽就为他的离去放出过风声,并且对他所得到的一切付了帐——斩杀颜良。关羽张飞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的势力相抗衡,就是那个日后那个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也不行。这对关羽的性格发展必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任何人与他发生龃龉都是自讨苦吃,在我看来,他是唯一能给刘备带来精神压力的人物,刘备入川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跋扈决非一日,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或者敢去制约他,即使刘备也只能对他安抚或沉默。当刘备高坐成都接受百僚祝贺的时候,队列中没有关羽未始不是一件让他感到轻松的事情。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实在不够聪明,此后还曾为自己权位而喋喋不休,却忽略了做为荆州统帅应有的政治风度与整体战略思考。早在刘备初得荆州,刘备就把他当做北方屏障。在江北,关羽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对襄阳实施蚕食,在此他遭到了乐进的顽强抵抗,并全线撤退。但关羽对这一地区的觊觎从未停止过,后来文聘奇袭他的辎重恰恰说明关羽对北伐的布署进行的长期的准备。乐进也罢、文聘也好,他们的胜利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关羽的压力,反而暴露出曹仁缺乏全面完整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占据着汉川上游却它对无力控制。而关羽竟然从下游取得了汉水的主动权,对曹仁恰好是一个讽刺。曹仁防区的叛乱又使其牵扯了巨大的精力,进军襄阳的道路被关羽清扫的一干二净,令我不解的是,曹仁到最后竟只剩下了几千人,在于禁增援之前,他的军队呢?全被关羽吃光了?按北方的实力,曹仁至少得有三、五万人甚至更多的家底,至少不会弱于关羽,问题很可能出在布署上——这些部队没能集结到位就被分割消灭了。于禁七军的到来不仅没能击退关羽,甚至于连军团长本人都做了俘虏!这一结果虽然“非战之罪”,但也暴露于禁的重大失误:连日大雨,他竟然没有任何准备。在我看来实属活该。但于禁毕竟挺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这场大水或抓住时间移营,他与关羽还能僵持下去,毕竟他手中的兵力并不比关羽差多少,而且还是生力军。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关羽能预知天气,但关羽的准备更充足是勿庸置疑的。但俘虏数万使关羽彻底疯狂了,无论此前的军阀们还是后来吴蜀,谁也没有俘获曹操如此数量的军队,如果算上曹仁的损失,这一数字足以使他震惊四海了。面对岌岌可危的襄樊,他没有冷静地研究战局,他的部队已经开始疲惫,曹仁也在满宠的指点下醒悟过来,并发挥出了他的“贲育之勇”,说句老实话,其实在战场上真正使关羽受挫的是满伯宁——曹魏将来的杰出的方面大将。而此时的上庸却对关羽的多次指令不予理睬,同时成都连一个伙夫都没派到荆州来,即使没有东吴的偷袭关羽也应当意识到——襄阳已经如流沙般在他的指缝中滑落了。但关羽的思维方式与他的老板一样,那就是赌一把!所以当徐晃的部队全线压来之后,他还不想走,因为他的损失不大,他把部队收缩却仍然控制汉川,意图以此为据再图进取,至少他想保持态势观望一番。如果关羽趁机退兵,东吴压力更加沉重。成都的压力同样增强,刘封孟达将会面临严厉的惩罚,他们很可能一起叛变;但关羽还得因战果“辉煌”而加官进爵,无论是刘备还是内阁总理法正都不会为此感到高兴,决策者中大概只有诸葛亮会拍手称快。但孙权改变了一切,此人指挥战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消遥津如果是个老于战阵的将军做东吴统帅,张辽至多坚守待援而已。但孙权的战略眼光不差,整个东吴上下都对荆州耿耿于怀,孙权的求亲并不能阻止他对荆州的欲望,这个姿态只是想试探一下关羽对荆州东部“记忆”而已,他的示好无非想让“强盛”的关羽不要改变此前对荆州的分割。无论关羽是否答应,孙权逮到机会还是要下手的,就象几年前的所做所为一样,关羽当然不是傻瓜,一个能对亲妹夫下手的家伙能对亲家翁好到哪儿去?就在刘备入川之后,孙刘爆发了第一次大冲突,由于荆州部队两次被抽调,关羽无力进行全面的布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权大捞一笔。而这次关羽虽然把荆州的防务搞得井井有条,但他对此过于自信了。假使糜芳坚守两三天,关回师东向,一场鏊战在所难免!一部顺流东向包抄,关羽率主力回防,那东吴还只能暂且撤退了。曹操曾令诸军勿追,一是不想穷追自损,再就是想看热闹。但关羽没有任何机会了,大佬元勋级的糜芳投降了!糜方的投降其实是一次报复。做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关羽是不及格的,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各方利益复杂交织的地区。关羽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战略家,虽然他在襄樊吃掉了曹军大批的主力部队,但还算不上优秀的军事家。但他仍然是一位善战的将军,他的存在对于任何敌手而言都是头疼的大问题,他对较大规模战斗的把握能力还是有相当水平的,但他对于整场战争的控制有严重的不足。战争是一场综合的较量,在战前,关羽对上庸的指挥权并没有经过任何检验;在南郡,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军政大员(潘浚、糜芳)与其水火不容,在成都,诸葛亮与法正就汉中王国与大司马府的主导权之争并未结束;在东方,孙权对荆州的贪婪与防范日甚一日;从实力上看,关羽在荆州所能支配的整体资源尚不足以支撑一场对北方强敌的大战。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由于关羽的特殊地位与性格,这种结局对他而言是幸运的,起码他不会在日后被刘备或诸葛亮之流清理掉了。如果关羽不回到刘备身边,他的地位肯定会同张辽等人相等,很可能也会拥有一大串功劳,他们这一层次的将军们主要得看老板是谁,张辽要是为吕布殉了节,他也不过是个连败将军,张合若是不降曹,一样得籍籍无名。关羽好大喜功,如果他一直待在曹营,他会老实的多!因为他永远不可能当统帅了。坛子帖咋就这少捏?加点火炒炒冷饭吧
阅读全文

曹操这个阵营里,集中了太多的谋臣猛将,然而即可出为大将还能入参国政、且能牧民一方,更能拾遗佐幕者,却也不多,满伯宁此其类也!满宠这人很早就参加工作了,十八岁已开始崭露头角,那时的他是个严厉的年轻人,而且谁都不怕。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一般来说,这种人很难入相位,但他还是进入了宰相圈,虽属老来优容,却也名至实归。满宠晚年虽进公位却依例没有相权,但此人实有亚相大卿之才。他对国家法令的严肃态度使某些人不无微词,但他决不承指希进,原则性极强,为首辅实有不足,但做亚相大卿却足以使佞幸沮气,这种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挥重大作用。由于满宠在县令任上的表现,曹操把他放到了汝南,在这里,他不仅表现了他的行政才干,还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可以说,他的身上开始出现了某种极具价值的潜力。后来满宠曾专任军职驻军当阳,但这一时期的荆州防务有很大的露洞,曹仁最终被击退,满宠也被调回了汝南,也就在几年后,满宠迎来了第一次大展才华的机会。刘备伪前将军关羽率部北上,连战皆捷。而在此前,正是在满宠的辖区及其周围,不同程度地爆发过一系列叛乱,叛乱的原因我曾怀疑跟曹仁“要钱太守”的绰号很有关系,但我现在更觉得与曹魏的政策有关,但不管怎样,关羽的动作还是晚了一点,曹魏迅速调整了部署。关羽虽然在初期占了相当的优势,但于禁所部七军给他带来很大压力,如果不是那场大水,关羽很可能久战无功而撤退了,但于禁的疏忽使其身败名裂。如果不是满宠透彻的分析,历史就得改写了。当时的满宠在曹军里还没有二张徐晃等人那样的威望,但这次表现无疑会给军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成为大帅有重要的帮助,人们发现士大夫的满宠同样是位英勇的将军。满宠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曹操死后,他的权力与功绩不断攀升,直到他成为曹魏的东南屏障。我决不同意前三国的将军优于后期,在我看来,正是“世殊事异、其致一也”!陆抗在荆州的棕合表现就明显优于关羽,同样,满宠的军事水平也绝不逊于“五子”,作为大将重要的是头脑。满宠不仅是位战略家,他的战术运用也是非常巧妙,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目光更加犀利准确。他对大局的理解十分深刻,非常清除他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将军特别是统帅这一级,必须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当时三家皆无机可乘,虽屡启战端,但上策还是养军待时,所以满宠的战略就是敛锋蓄威,示敌以弱而实有其余,大者摧顿、小者吞灭,几次交锋而无不如计。但是满宠并非怯战,在恶战面前他从无退缩。青龙二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此处正是满宠倡立,虽然这次孙权“举动合宜”了,但是此处拉长了孙权军的后勤保障,吴军必须以江岸为基地,同时还要保证与攻城部队的连续性,无形中使吴军分散了力量。而且依险阻平,迫使吴军以短攻长,为满宠及其他援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凡是在满宠任大将后全权指挥的战斗里,他极少失分。满宠用兵奇正相生,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相当的价值,他的战绩或许不够激动人心,但那就三家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个成绩单非常优秀。
阅读全文

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场战争,是在当时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三国鼎立”真正的分水岭。有人指责孙权背信弃义,然而刘备就讲信用了吗?他们都在追求自身最大的战略空间,从各自发展的角度看,围绕这一地区而产生的冲突也是必然的。这场战争是残汉以来的所有争夺中最复杂的一场,其中诡诈的阴谋与突然的变数使得这场战争带着争论与迷雾在历史的尘埃中时隐时现。当时的关羽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这场战争?这一命令到底是来自成都还是来自关羽的作战室?糜芳等人都是刘备的心腹,为何或降东吴或按兵不动?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机关?众所周知,关羽是以金紫大将的身份总管荆州的一切事务,而且还拥有“假节”的威权。不仅如此,关羽还是这个集团的缔造者之一,他是刘备心腹中的心腹,他在集团中实际的权势与地位绝非其他人可以相提并论!如此的显赫使他在荆州的权力似乎是勿庸置疑的,他的手下似乎也会理所当然地服从这位军政首长。如果没有糜芳等人的叛变,关羽完全可以回军驱吕蒙于境外。如果刘封肯发兵相助,曹操的援军未到襄阳大约已经易主了。问题是这些人在关羽的背后捅了一刀!关羽的骄横跋扈、黩武贪功固为原因之一,但荆州的人事安排才是问题的根源。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对上庸又发动了攻势,也在得手后对该地的人事安排进行了调整,他即没有赋予孟达更大的权力也没有征他回成都高就,而是给他派去了一个“太上皇”。这一安排实为不智,要么专任孟达要么只用刘封,孟达也完全可以作为较高级别的文官调回参预大政。刘备却只想掺“沙子”,以为如此就能一石二鸟了,既可以“看住”孟达还在荆州又添了一条“内线”,从地理上关羽对刘封鞭长莫及,从政治上刘封隐隐然是“小主公”。关羽既有将才也颇有一点治才,以区区三郡能气凌大国,多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以他的脾气与政治智慧,根本就不懂刘备的深意。如果换作诸葛亮身处外任,他会首先致信刘封,向他表示敬意并恳请对方对荆州的工作多多指教,甚至会向成都建议将孟达调回重用,这么一来,刘封能坐观成败吗?关羽自以为大佬元臣,他眼中的刘封别说视如子侄,恐怕连狗崽子都算不上,更遑论以半个小主人待之了!他忘了一点,刘封再不济也是王之假子,关某再牛也不过阶下之臣、帐下之将而已。如果说两人在以往有点疥蒂,现在则是修补关系的大好时机啊!看看人家夏侯敦是如何守谦退之道的吧,真不知关羽这《春秋》是如何读的!南郡的糜芳对关羽而言实为肱股主将,糜家对刘备集团有过擎天架海之功,而刘备在得势之后,却信而不重,糜家被彻底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虽然糜芳得到南郡这样的要地,但别忘了他早在建安初年就是两千石!他也正是为了追随刘备而抛弃一切的,时间仿佛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又是两千石了。仅仅是关羽的高傲和吕蒙的兵威就能让糜芳不战而降吗?在徐州、在长阪,哪一次不比这回惊险万状?糜芳又何曾有过丝毫的动摇?一句“还当治之”是吓不倒糜芳的,他只须坚守数天,关羽就得在功劳簿上写他一笔。关羽即使看他再不顺眼也不会随便杀他,关羽毕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更不会傻到去背这卸磨杀驴的名声,糜芳是伤透了心。真正害怕关羽的只有一个(傅)士仁!虽然他和刘备是同乡,但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背景,关羽倒真有可能拿他来“杀鸡儆猴”。万一关羽想跟刘备耍耍哥们脾气,他是最合适的出气筒,此人的选择对他个人安全而言也极为正确。刘备有“王霸之略”,如此牵制关羽本也无可厚非,这种牵制他早就行之而且“有效”了。当初他西入巴蜀,先是质诸将妻子,然后是对留守班子很费了一点“匠心”。关羽、诸葛亮作为荆州的留守长官分掌军政大权,看上去是个好搭配,而且关羽曾对诸葛亮受宠表示过不满,他俩谁也玩不了花样。但刘备还是把张飞调了过来,这么一来,由于张的特殊地位,军权政权再次被无形中分割了,同时张飞进驻南郡既可以对关羽提供更坚固的战略支撑点,还能对东吴进行威摄。其实东吴决不会在这个时刻动手,孙权还需要刘备活着。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诸葛亮与关羽相处得不错,当马超到来后,关羽的一封信寄给了诸葛亮而不是张飞或者赵云。马超是刘备以外仅有的与关羽一样的“正牌子”侯爵,而且还曾是一方诸侯!他的加盟使关羽有了某种不舒服的感觉。刘备入川以后,左将军府的权力分配无疑会受到各方瞩目,作为这个集团中的大佬,关羽不可能对此毫不在意,他之所以把信写给掌管中枢机构的诸葛亮,正是借此向新贵们示威,让他们明白谁是老大!而此时的诸葛亮也不很舒服,法正在左将军府的地位日重一日,诸葛亮此时以军师将军领益州太守(忘了具体是那本书上看的)掌府事,法正以扬武将军领蜀郡,二人治所同城。表面的职务法正算不上中枢幕僚,但事实上刘备对他却是委以腹心的。不仅如此,左将军府的首席大僚是许靖,虽然不过是个空名,但这个人是法正推荐的。同时自董和以下,一个跟诸葛亮“贴心”的重要人物也没有!关羽的来信很及时,诸葛亮太需要这座大山了,如果说在荆州时他俩配合得还不够“默契”,而此时却是一拍即合了。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对关羽大肆吹拍,并对这一关系高度重视,他劝刘巴对张飞“假借之”也正是此意。刘备对此也并不反对,他需要平衡,这不过是他对军权与政权的从新分配刚刚开始而已。在法正的主导下,刘备一举拿下汉中。这场战争使刘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他不仅登上了王位,还对这个集团的权力又进行了再分配。法正洋洋得意地拿到了尚书令这颗重中之重的印把子,同时护军将军一职又使他获得了在军队中指手划脚的特权。黄忠、魏延被突击提拔,军权的分配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这一切人事安排都是在汉中完成的,诸葛亮接到的不过是一纸文件。当刘备回到成都时,他委婉地表达了对人事调整的不满,借口就是关羽。黄忠的擢升表明了一点:在刘备眼中,关羽已经不那么特殊了,他似乎与黄忠没什么两样了!据说马良的说辞使关羽“大悟”了,我看他至死也没明白马良代刘备说出的潜台词——别给脸不要!法正等人的升迁名正言顺——功劳,而且是响当当的功劳!关羽也罢诸葛亮也罢,他们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反对这些人的提拔?面对这样的权力格局谁更需要一场胜利?关羽对襄阳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曾多次发动小规模的战斗,如今刘备的手已经伸到襄阳的侧翼,汉水已经被他操于掌股,机会又很好——曹仁被叛乱搞得焦头烂额。如果他一举拿下襄阳,刘备还能有借口让他与马黄同列吗?谁有阻挠这个战争诉求的理由?饱受凌辱的皇帝陛下该不该解救?大司马的势力范围该不该扩大?荆州的沿江防线敏感而又可靠,关羽的水陆力量甚至于使盟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谁敢说前将军阁下没有打败曹仁的能力?诸葛亮无疑会赞成,刘备对关羽本就让着三分,人家提出为你去打拼,你好意思推三阻四吗?何况襄阳也很诱人啊!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关羽在初期连连得手,但很快就有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他调兵的命令被刘封仍进了废纸篓,心怀不满的孟达固然别有用心,但刘封何敢弃大局于如是?我看他多半是得到了来自成都的某种暗示!关羽还在执着于战斗,难道他一点也不明白上庸哪来的这个胆子?在出师之前,他就有过不祥之感,老于沙场的他干吗还要如此执拗地打下去?失去巢穴的关羽很快就垮了,先垮的不是军队而是他的意志。关羽得胜该怎么奖赏?往上一步就是比公大将了!关羽手中的力量更会大大加强,如果他开始对成都“指点江山”一番,孰可折之,又孰敢折之?刘封只需插一杠子襄阳就得崩溃,蜀中只需一师之济,吕蒙必不敢西窥!然而成都沉默了,他们在等着关羽师老兵疲!他们了解关羽的实力,曹兵不敢纵兵南下,兵少不足以擒关羽,兵多则襄阳空虚,那样的话,襄阳就有可能被上庸插上一刀。至于盟友,他们不太可能突破沿江防线,即使突破,南郡城坚粮足,守将又都是亲信,坚持几天绝无问题,关羽回兵则东吴必退。成都并不希望关羽死掉,更不会舍得荆州,成都希望的是这场战争虎头蛇尾,关羽即使有功也不过抓点俘虏,升官就自然无望了。再不济就是丢人现眼一把,但损失不会大,以后的关羽可能就老实多了。可谁能想到如此铁杆的亲信竟不战而降了!建安二十五年,法正死了。此后,孟达叛变,刘封也被迫自杀。
阅读全文

假如孙吴不袭荆州(上)徐晃最初面对关羽逡巡不进,一是部队新集战力不足,贸然进攻必败!那局势就不好收拾了。二是关羽的战力还疲得不够,他必须等到大援已至关羽气衰,不久援军先后来了十几支整建制的部队,徐晃才动手,他赢了!但徐晃没有吃掉关羽多少部队,总体而言,关羽还是占了大便宜的。西凉猛将庞德被击毙,著名的高级将领于禁被活捉,先后派遣的多部援军被彻底全歼!而且他的水军仍然掌握着汉水的主动权。在这种态势下,曹操必须重新审视荆州的防务了。然而东线的孙权也不容忽视,夏侯敦、张辽的搭配也必须保留;关中的部队也不能没有重将,曹洪、张合应是不二人选;最后曹仁这里还得留下原本驻军西线而应急调来的徐晃,也就是说西线的防务弱于以往了。关羽此次以很小的代价换来了极为可观的收获,他的声誉又膨胀了一大块,那刘备就得对他进行封赏,或进羽为比公大将,或益其封爵,总之是群臣莫比!糜芳、傅士仁、刘封、孟达第一件事就得做检讨!成都也对荆州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糜芳调任成都太守,傅士仁责授遥领太守,孟达征还为尚书,刘封由副军中郎将进副军将军去给张飞做副将。而以黄权领南郡副关羽,以翊军将军赵云督公安,广汉太守邓芝为上庸。为什么这么安排?糜芳为两千石时,羽不过别部司马,傅士仁备之同乡,刘封王之假子,不那么好管。荆州是当时三方利益冲突的中心,关羽这个班子既要平衡又得团结。黄权、邓芝虽有才干但皆备所新拔,赵云从龙旧将,他们不会使关羽尾大不掉更不会鼓动他自立为王,更重要的是除了赵云以外他们与大司马的交情不象糜芳那么早,而且仕宦资历全都不及糜芳,所以没人敢去捋关的虎须。那接下来的就是孙刘的外交问题了,孙权必须考虑与刘备合作的利益有多大了,孙吴集团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由于全据长江的战略构想已被放弃,那么他的目光肯定会转向合肥。孙权曾经对合肥有过军事行动,一路斩将夺城的江东军队在合肥城下被张辽彻底击溃,如何重新布属北伐将是东吴统帅部的重大任务。同时一个代表团也将抵达成都,代表团团长诸葛瑾希望继续维持荆州目前的态势,并且希望达成一项永久性协议:荆州的军事分界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东吴上一次北伐时刘备还是“借居者”,而此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房产。双方也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表述了各自的看法,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剩下就是秘密军事谈判了。某年某月某日,江东的部队又开始北伐了,鉴于上一次的教训,此次北伐军的司令官由吕蒙担任,诸葛瑾、陆逊作为他的副手。他们步步为营,决不浪战,张辽的防区再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夏侯敦亲自来援但受到顽强的阻击。东吴陆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大,孙权又抽调了驻军西部的边防军前来支援,进而把绝大多数部队投入战争,战局开始向有利于东吴的方向发展。许昌大本营发出了多项命令,调集援军奔赴合肥战场,其中就有调到曹仁手下不久的徐晃。成都也在此时发出了北伐的命令,关羽的部队再次分别出南郡溯汉江而上,襄阳再次爆发了一场恶战!与此同时,魏延率部扬言从子午谷直逼长安,张飞、刘封、马岱出祁山略陇西,马岱以马超的名义致函西北诸羌进行利诱,张飞逼渭水下寨并分遣刘封、马岱荡平天水诸郡。由于襄阳防护着曹操势力的软腹部,他不得已而亲驻摩陂,紧急将荀攸调往东线,钟繇西入潼关。凉州丢了!由于诸羌的叛乱,陇西被刘封马岱很快平定,这使张飞的部队在给养问题上从容了许多。张飞的部队在汉水发动了攻击,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刘备率马超亲征陈仓!魏延在子午谷的行动被曹洪所阻,但正在抵抗本家猛攻的张合开始感到不妙了,陈仓一破什么都完了!现在有步骤地撤退还能保住相当的实力。面对这样的战报,曹操只好放弃关中。但荆州与东线的战斗却决不能放松!经过几个月的苦斗,关羽首先撤退,随然与曹操拼掉了不少血本,他毕竟完成了牵制曹操中央主力的任务唱着歌走了,从今以后,只要曹军敢入关中他就会一刀刺向对手的软肋!东线的孙权消耗巨大,虽然得到了合肥但已无力再战,而且合肥一线无险可依,也只好收缩回江东去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阅读全文

今天刚看到你那个帖子,先猛烈殴打这个马甲一番!以后不许破坏偶对麻将的憬仰之情!足下言及护军将军、护军及军师将军的问题,说老实话,这三个官衔都不咋的。三国时的军衔乱七八糟,名号繁多,大家“创新”的热情太高,搞得堂堂将军衔泰半不值几个大子儿了。这让我想起刘秀起兵的时候来,据《后汉书》所载,那时候的群雄就纂了许多将军号,刘秀手下就有很多“大将军”,有意思的是,来翕位只中郎将,却统率了一帮大小将军。汉初的将军很值钱,“七国之乱”时叛军的赏格依次列为“大将、列将、裨将、二千石”,可见虽一偏裨之号,犹踞二千石之上。但当时的具体待遇如何,我至今还未搞到明确的资料,好象是在某本旧书上(忘了书名)看到对汉初军职的描述——“将军,皆万石”云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后汉的将军就没那么高了,自光武罢将军以后,将军号少多了。除了大将军拿三公俸以外,骠骑的工资不明确,只说“位次丞相(后汉司徒)”,看来钱不少,车骑以下就和九卿挂靠了,不过都带金紫,制服光鲜和三公差不多。而自度辽将军之设,就为日后杂号将军的待遇有了一个参照,大体不会超过这个标准。军师将军这一官号我原以为是刘备自创的,后来忽然想起刘秀任命某人(名字忘了)出任过这一职务,只是在诸将中的地位不高,作用也一般,虽也有“军师”的意思,但比诸葛亮差远了。中国人很喜欢玩权术,当家人总喜欢搞点“以卑制尊”的名堂。明代诸大学士位只五品(后来以兼职抬高了)却权压六部,甚至还有一个叫岳正的人,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预机务”,成为宰相的一员。后汉也经常以谒者督军,而刺史行部也是这一意图,中护军亦此类也,不过禄秩比较高,便于对将军们的领导,金紫一级自然管不了,但有权协调,至于杂号级郎将之类则管你没商量。而三分后的中护军已是专职的军方人事首长,影响更重了,但是否还“护”诸将就难说了。自刘邦以陈平为护军中尉以后,汉之大将军出征,即设此职以监护诸将,凡大将军所部皆为其所护。这一职务属于非常设的,因为权力太大,掌监五营的北军中侯也不过六百石,而这个中护军却是比二千石!汉末纷乱,中护军的设置与性质也发生了一点变化,但魏迁汉祚以前,这一职位对诸将的“监护”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三国会要》所载护军将军是中护军的加号,而夏侯渊以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再进督护将军,为得就是便于“护”诸将,其权制可知。法正卖主得了个首郡,又加号为扬武将军,同时参与最高决策,被目为“谋主”,可知在左将军府中他的地位已不逊“掌府事”的诸葛亮多少了。如果按《华阳国志》所载,诸葛亮在刘备称王以前尚未成为军师将军,那他的官号比法正差了一小截,与董和平行而已。事实上《华阳国志》很虚妄,诸葛亮在诸将给汉献帝的上表中明明确确的列衔就是“军师将军”。而刘备称王后,法正的权力与地位又大大膨胀了,他正式成为刘备的宰相!众所周知,自光武以来,权归台阁,三公及诸将军如无“录尚书事”的权力,尚书令就是真宰相。尚书仆射被称为“官之师长”、尚书也被称为“北斗”,其重可知。特别是刘巴任尚书令时,将尚书杨仪黜为遥属太守,可知此时人们对职务的看法是以权不以衔了,而尚书已是地道的“大员”了。汉中王的属地名义上不包括荆州部分,一是向天下表示刘备并不想逐步地全方位地取代朝庭,另一方面就是对关羽超然身份与权力的肯定,同时也是给荆楚士人留点面子。而法正在事实上成为了王府的头号实权人物,同时他又以护军将军的身份成为大司马府的总参谋长,除了关羽这些挂副司令衔的大将们,所有的杂号将军都象是他的“准下属”了,虽然俸禄差不多(有人考证,杂号皆比二千石,征镇一级的二千石,我未见明确资料,暂存疑)。大概只有安汉将军糜竺特殊点,凡是挂了“汉”字头的就好比今天的“国”字头,不过仍算杂牌。军师将军是地道的杂号将军,其权力大小完全看主子怎么使用你。诸葛亮先以中郎将与关羽镇荆州,后又节制张飞这种超级身份的将军入蜀,可见刘备对他是何等的重用!但刘备当时的政策目标是急进的,所以在刘备称王后,他将和他一样着急的法正大大拔高,为得就是事权的统一,除了关羽张飞,不仰法正鼻息的人活着不会太舒服,这一点从他任郡守时已露出端倪了。至于护军,三国多设,魏为五品,称杂号护军如将军,禄秩不详,其实就是监护边镇或地方的将军,如安夷、和戎等。魏诸将出征皆设护军,第六品。其权如大将军之中护军,只不过他所“护”的仅是该将的所属罢了。
阅读全文

时间:建兴六年春地点:成都·蜀汉议殿广场与会主要领导:蜀汉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刘禅同志,专程赶来的蜀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李严同志,蜀汉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及国务院办公厅主任蒋琬同志,蜀汉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部长郭攸之同志,蜀汉中央委员、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费衣同志,蜀汉中央委员、组织部副部长董允同志,蜀汉中央军委委员、成都卫戍区司令兼中央警卫部队司令员向宠同志,蜀汉党政军、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同志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即将创造辉煌的日子!在今天,我们敬爱的诸葛总理就要率领蜀汉北伐军出征了!曹魏反革命集团的末日为期不远了!(全体热烈鼓掌,刘禅同志趁机喝水)同志们,我们的事业基础来自于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来自于我党我军三大创始人的不懈努力,更来自于我的相父诸葛亮同志的高瞻远瞩!(全体起立疯狂鼓掌欢呼,刘禅、李严同志表情怪怪,蒋琬、费衣等同志代表诸葛亮同志从容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同志们,斗争是复杂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现在敌我力量的对比还不容我们乐观,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下去!诸葛亮同志曾经讲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统一思想,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全体热烈鼓掌,高呼口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志们,为了更好的支持北伐战争,由诸葛亮同志建议、中央研究决定,李严同志代理诸葛亮同志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李严同志起立向大家鞠躬致意,有个别人鼓掌数下),蒋琬同志全面协助李严同志工作并主持中央机关的日常事务(蒋琬同志微笑点头,全场欢呼鼓掌)。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团结与努力下,我们的经济工作必然会再创高峰,让我们继续高举恢复汉室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分天下的重要思想,紧紧团结在蜀汉中央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周围,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我们的北伐一定会取得全面的胜利!(全场掌声热烈久久不熄)
阅读全文

说几句刺史周末回来,看了看前两天的帖子,看到一篇跟帖对刺史与守相的关系表示疑问,一时手痒,胡敲几句,无非照本宣科而已。据史料,汉之刺史类似秦之监御史,汉初只有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制。孝武时才正式设立十三部,成帝改为牧,东汉复旧。最初无治所,也是东汉时治所固定下来。到中平五年,记得好象是刘焉奏请改刺史为牧。刺史最初的权限来自“六条问事”(详见汉仪),颇似明代的巡按大人,有意思的是都是以卑制尊。汉刺史不过六百石,却监管所部诸郡国;而明巡按也只七品,但堂堂四品知府也得跪迎,因为他们是“代天巡狩”吗。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把刺史称为“方伯”了,第五伦就曾称荆州刺史谢夷吾为“九伯之冠”。汉末天下纷扰,刺史权势日重,可以说刺史从中央监察员逐步演进成为实际上的省长了。刘备为平原相位同太守,而为公孙瓒所置的青州刺史田楷所部勒。后来随其增援徐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可知此时从守相到刺史已经反过来算升迁了(初时刺史转守相为迁)。也颇似明代,六品主事到七品巡按曰升迁。刘虞刘焉又以九卿出为州牧,方伯或藩镇的意思就更明显了。而且地方官又多加将军号,如陶谦的“安东”、刘表的“镇南”等等,甚至太守也大都“将军”了。最后乱成一锅粥了事!
阅读全文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央某领导下山西某县去视察,来到当地一水泥厂,该厂长递上一张名片,上书:‘中贡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某某县、国营单位水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领导鄂然绝倒。”某次在老家看书法展,见一幅颇有可观处,下有小纸片注明作者:某某,原河北省书协副主席。憬仰之情顿化乌有。当年刘备访隆中时,名片大书:“原大汉中央军委委员、原左路军司令、原豫州省委书记、刘协同志的远房堂叔刘备。”可恨那诸葛亮的小跟班把这种把戏看多了,根本不买帐,刘备四处招摇的本钱和面子一下子就给抹了,真不知大耳同志当时脸色如何?大凡一个人出来混,总要有点可夸耀的地方,如此才好混饭吃,尤其是混出一点成绩来,更要狂风一把。关羽在徐州,没听说他瞧不起谁,到了督荆州时就变了。在曹营,还有张辽、徐晃做哥们,后来却把黄忠称作老卒了。《演义》有句口头禅很妙:“汝比颜良、文丑如何?”就连老实巴交的赵子龙也不时来个“八十三万”如何如何,随着公孙大队冲不透袁绍几百人的糗事自然绝口不提。还有孔明,动辙以赤壁为辞,好象那场战斗是他指挥的,竟大言不惭的放话给鲁肃:“——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到了大耳东征,他怎么就没招了?若真有本事,何不羽扇一挥夺了去?八阵图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刘备集团嘴上的功夫、脸皮的本事远胜魏吴。
阅读全文

《演义》中马超许楮的那场恶战很有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超高于许楮。的确,就表现看,马超的武艺实占优势。但强许楮多少?如此长时间的搏斗只能说是基本上并驾齐驱,而马超的技巧略高。高多少?愚以为,不会超过百分之零点五!当然这不过是形容,并不准确,但这说明马超占的优势很微弱,否则也不会有这场极富观赏性的恶战了。但是,如果这场恶战如果继续下去,胜利者就一定是马超吗?我看未必!当时的情景是马超那一枪使许楮的钢刀不及格架,同时其二马交错又难以闪避,许楮若无迅速的反映与决断,必死无疑!也就在这个时候,许楮表现出了一个超级好手的优秀素质——丢刀抓枪!但这里还有一个危险,如果争夺中稍不小心,马超的枪尖很可能被许楮自己乌龙到肚子里!但这枪杆断了!这一断,已使马超的优势荡然无存!那经历了长时间苦斗才发现的一个破绽也消失了!两人又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两个人都有一截断枪,而且许楮那一截还有枪头!更要命的是许楮还有一身可怕的神力!马超不会给许楮掉转枪尖的机会,许楮也只能用断茬回击。粗看去,许楮无盔无甲很吃亏,其实不然,许楮本是一群江湖剑客的首领,对于近战肉搏有着丰富的经验。即使马超在这方面不差,但争枪时两匹马已经搅在一处,早就没了“回合”。而这种近战很容易发生身体冲撞,继续下去就是扯做一团跌落马下,与太史孙策“相映成趣”,但许楮的神力足以把马超撕碎!所以老罗赶紧安排双方人马接应,最终让许楮在混战中挨箭了事。
阅读全文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冀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汉晋春秋曰:“景耀五年,姜维举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出自〈三国志〉及其杂录。有句老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专指蜀之后期乏人。似乎这廖化也就是无用的代名词了。事情就那么简单?〈演义〉干脆把他写成了有前科的人物,而其人起家书吏,看来好象是个准知识分子。廖化还多少有点计策,诈死还蜀就很成功。廖化一回来就位至两千石,而且又很快被诸葛亮辟为参军,这说明什么?廖化多少有点脓水!先主所命可以说是奖励忠诚,而诸葛亮使其入参军机可见他也算得上“智计之士”了。廖化也许不是很出色的,但也非驽钝之才,诸葛亮的相府不那么好混。可是廖化的记录太少,以至凑不成书而附于宗预传中,可以认为他没有很大的成绩,但他何能与张翼齐位而至比位三公?他可没刘琰那份“谱儿”啊,蜀无史官留下的遗憾着实不少。从〈汉晋春秋〉那几句杂录来看,廖元俭老将知兵、思路清晰,且熟习经义,又兼果烈之名,岂无能之辈哉?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