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当时的刘备为东吴挡住了和曹操的接触,曹操职能和东吴隔长江在合肥相望,曹军并不擅长水战,陆战只有和刘备对着,而且蜀国连续的汉中和荆州之战,是曹操根本没有力气对东吴采取进攻态势。这就是两国联盟对东吴的好处。鲁肃说过:“要取回荆州很容易,但是一旦取回荆州,曹操就没法打败了”,所以周瑜和鲁肃在世时才顶着压力和蜀国和好。事实也是如此,动物的政权基础是地方豪强,他们基本对北伐没有兴趣,但是如果刘备被罚成功,这些人绝对不会放弃同时抢夺地盘,所以象周瑜和鲁肃这种旨在天下的人,是不会和刘备翻脸的,因为刘备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很强的北伐意愿的,刘备第一目标是曹操,只有在曹操被搞定的时候,才会转向战略攻击东吴,所以东吴可以几乎不费力气就可以从刘备集团的北伐中得到很大的好处,而其中所付出的忍让是很有限的。而吕蒙之类的短视楞青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只能看见荆州,看不到天下,所以一心只想拿到馒头,完全没想过满汉全席的味道。实际上,刘备集团的北伐,根本用不着东吴出多大的力,装装样子配合一下就行了,真正的硬仗都会有刘备集团完成,因为刘备集团不扩张就没有长期生存的空间。而东吴混水摸鱼得到好处,而且实力不大损,完全可以有办法在以后的蜀、吴之争中占到先机,包括地盘绝对不会比刘备抢到的少很多。可是,没有远见的人毕竟是多数,只想着和人争一时之气,而无完全想不到可以借别人的力气,做一些投资,然后渔翁得利。当然,世上没有白吃的晚餐,但是如果刘备的北伐已经取得成果的情况下,曹操已经被重创的情况下,东吴仍然没法抢到好处,就只能怪他没人,没本事了。毕竟想吃饭也得有本事做到酒席里去,而东吴的实力是绝对够入席的。他自己只打算吃馒头,那也没法,结果只有大家都只有馒头啃了。
阅读全文

引子: 西江月   薛式一是金丹总数,河图象出真机。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斗柄璇玑正位,阴中却抱阳辉。崑崙子母著绯衣。此是乾坤真理。此诗单道绯衣青锋的生处,各位看官,此绯衣可不是普通人,诗中形容此人出生:“一是金丹总数,河图象出真机。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斗柄璇玑正位,阴中却抱阳辉。”直逼得上当初天地混沌初化,盘古开天辟地!何也?单看其母便知:昆仑山上住着何人?王母娘娘啊!这里说得明白,绯衣乃王母娘娘之子,母子俱“著绯衣。此是乾坤真理”不容有疑!各位却又有问,王母已有子在天为帝,此子何为?不忙,再看这一首:多丽   游慈约梅花,年年开向华筵。借清香,飞入寿杯中,永祝英贤。才履长、便登八帙,那须要、更待来年。和气先春,祥风破腊,蓂开七荚正敷妍。君不见,太公此际,犹欲钓磻川。争知道、副车已办,西伯来畋。驻东阳、清淡终日,种成桃李森然。向庭闱、绯衣戏彩,更孙。此诗单道绯衣一岁生日之时,天上人间诸位神圣、贤德俱来拜寿的场景。前半段大肆歌扬了绯衣的德行修养,说他“才履长、便登八帙,那须要、更待来年”,是说他功德一慢,虽然只有一岁大,但是已经可以担当天下的重任,根本不需要等到他2岁以后了。于是姜太公重新下凡,准备还是老样子去装着钓鱼,等绯衣来接见。而西伯侯姬昌也已经知道了绯衣下凡的日子近了,赶紧准备好了帝王的专车。最后是王母眼中的绯衣,虽然已经是德布天下“清淡终日,种成桃李森然”,但是在母亲的眼里仍然还是个孩子“向庭闱、绯衣戏彩,更孙”!各位可能还是不太明白,这绯衣下凡间来做什么?不急不急,再看杜甫所说就明白了: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杜甫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万事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神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忧今愈疾。高视乾坤又可愁,一躯交态同悠悠。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大家明白了吧?盖因日后网络出现,导致天下扰扰,群雄无主,以至天下纷争,人民苦不堪言,连玉帝(就是诗里说的紫衣了)都没办法,只好王母娘娘亲自出面,请出自己的小儿子绯衣了。当时天下有识之士,如杜甫之类,于是欣欣然翘首以盼,和好友告别时还不忘了互相鼓励一下:“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明主就要来了,我们虽然老了,可还是要出力啊!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一作任)  罗隐  始从豸角曳长裾,又吐鸡香奏玉除。隋邸旧僚推谢掾,汉廷高议得相如。贵分赤笔升兰署,荣著绯衣从板舆。遥想到时秋欲尽,禁城凉冷露槐疏。这首也无非就是说绯衣下凡就好比“汉廷高议得相如”,诗人最喜欢的诗意伤感的秋天也盼他快点过去,,就连马上要到的冬天都变得有诗意了“禁城凉冷露槐疏”。下面还有一段民间歌谣更是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非易的热烈盼望之情:裴炎谣   南诏猷也。诗一首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人民的呼声就是直接一些,要求绯衣当皇帝!呵呵,可以理解。金缕曲 双陆   张之翰此博谁名汝。想当年、波罗塞戏,涅盘经语。天竺传来双采好,么六四三二五。要随喝、随呼随数。从得三郎绯衣了,再曾逢、潘彦知音侣。同入海,亦良苦。雄拿豪攫争鸣杵。正关河、疏星残月,几声秋雨。却是驱驰玄黄马,脚底蹈燕蹴楚。甚一涧一梁能阻。翻覆输赢须臾耳,算人间万事都如许。且一笑,看君赌。此时说的是绯衣正式坐着西伯姬昌的车“驱驰玄黄马,脚底蹈燕蹴楚”翩然下凡的故事,他和西伯两人回忆起在天庭读佛经“想当年、波罗塞戏,涅盘经语。天竺传来双采好”,还有一起到龙王处游玩“从得三郎绯衣了,再曾逢、潘彦知音侣。同入海,亦良苦”的经历。看着眼前的“正关河、疏星残月”两人不禁谈起了人间的“翻覆输赢须臾耳”不仅相对一笑,各位看官,这二人,一个是曾经统治过天下的圣人周文王,一个是即将治理天下的转轮王,在一起“算人间万事都如许”,岂是了得!!注:绯衣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就是织女牛郎的妈啦。春草轩  杨维桢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这句却是讲的是绯衣为天下人的安危下凡后,王母思恋幼子之情,而玉帝也会来安慰母亲,王母看见大儿子为天帝“佩紫绶”,小儿子为人君“著绯衣”,心底也有些安慰,盼望小儿子绯衣朝日完成网络一同大业,不要忘了母亲在家苦苦的盼望!绯衣,勉之!勉之!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最后这首诗,单单纪念绯衣之青锋的来由:该天下己乱,非武力不能少安,故“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在此召集天下英豪,拔剑起誓,“千山风雨啸青锋”大哉绯衣!大哉青锋!歌以咏志!
阅读全文

小子既所学鄙陋,平生轻薄不自知,而又妄借飞将军英名为掩,自以无人知晓,遂至狂妄。其实学问既无常人之识,而妄恶已有过奸佞之实,出言不经,所论失常,而伤君子之自尊。夫人在世,君子求自尊尊人,小人则不自尊更兼伤人之尊,小子知所作有过甚矣!靖公者,小子生平所敬者也,前者得靖公下读小子之作,既喜之,而后小人因不自知,生与君子争风之恶,时亦不自知其恶而以为得计,嘻嘻然有翘盼之意。然靖公雷霆,聩人发醒,初而结舌谔谔,即而羞愧无容,惶然无色,举止失策至夜不能寐。思前想后小子之恶明矣,恶莫大矣!然覆水无收,已成无挽之过,随悔无益,但有肉坦自缚诣君,不敢妄之以效廉颇,但望息君子雷霆,而使天下知小子之过。然小子自知不足以偿君子之辱,而小子妄借飞将军英名亦可止矣,不可再使飞将军英命受辱,唯有愧然自退以谢靖公、飞将军及论坛诸兄。然诸君高义,吾虽小人亦多承教导,已知处芳芝之室以共洁,不敢甘居鲍鱼之所而同污,况小子虽来日不久,却多蒙诸公相下看,若以自弃,恐不能有所报诸公之德,今后小子但以“伤靖公罪臣”自警,多盼诸君以小子为可训,不弃相教,则小人之福,小子亦当维行维谨,望有以报诸君!                                             伤靖公罪臣,肉坦于足下
阅读全文

刘禅完全应该负起全部责任,但是具体到阴平道这件事,姜维却不能怪刘禅,因为刘禅虽然没有派兵直接去守阴平道,但是确实按姜维要求的派出了张翼和廖化加上董厥,因此姜维实际上完全有机会派兵把手阴平道。具体见本人所写《细论蜀国及姜维最后一战》一文。而且,刘禅虽然不是争天下的人,也不是太平之君,但是他从来没有对大臣们有过可以称得上不仁不义的举动,即使是在黄皓、陈祗等人的教唆下。其实他完全排不进昏君之列,暴君更是边都没有沾,不过完全可以说他不能察人,可列入“不明”的君主之列。但是说回来了,真个三国即使是曹操都很残暴,刘禅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不对大臣作出过激的举动,已他的形势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说是他自己有所克制的结果。姜维曾经当面要求杀黄皓,刘禅就直接告诉姜维,自己因为董允总说黄皓不好,自己现在还恨他。姜维虽然自觉不安,但是刘禅始终没有负他,当是蜀国很多人都要废掉姜维,包括诸葛瞻,可是刘禅始终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所以刘禅虽然不明,但是以他的智力应当说已经是尽了力了。刘禅如果不是出生在帝王家,以他的自知,就算是诸葛八抬大轿让他做皇帝,我估计他也不会做,然而没有办法。    其实以他在晋国的表现,哪里像是个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臣子事的君王?倒像是个完全白痴,其中隐忍倒是和他容忍自己不喜欢的臣子相似啊。当然我自己也觉得实在是有些偏袒刘禅了,不过看在他对大臣,对蜀国人民却是没有作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的分上,就为他一辨吧。
阅读全文

第十章 丹杨初战过得两日,我带着我的全部人马,和都尉毌丘毅一起上路去丹杨,毌丘毅手下则带着100名精壮的禁军,这些都是以后募到士兵后的下级军官。说起这个丹杨,还真是非同小可,尤其是孙权一家三代的发迹史,和丹杨息息相关。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丹阳郡在秦代叫鄣郡,汉武帝更名为丹杨(又叫丹阳、丹扬,古代杨、阳、扬三字通假,本无区别)。在雒阳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又从里面划分出一个新都郡。而现在这个时候的丹杨有十六个县城,分别是:宛陵、溧阳、丹阳、故鄣、于潜、泾、歙、黝、陵阳、芜湖、秣陵、湖熟、、句容、江乘、春谷、石城,其中的秣陵本名金陵,是秦始皇改成秣陵的。后来在建安十六年,孙权又改称建业,并且把吴国的首都设立在这里,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前身。现在的丹杨太守是周昕,不过做不长久了。孙策的舅舅吴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表任命吴景领丹杨太守,去讨朝廷任命的太守周昕,占据其郡。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孙策和母亲徙居舒城,与周瑜相友,后孙坚战死,还葬丹杨郡曲阿。孙策全家渡江居江都,好像是他招揽人才手伸得过长,引起了徐州牧陶谦的忌恨,这也难免,因为陶谦也是丹杨人,自然正在家乡一个劲的招人,估计是什么人让他看上了,结果却被孙策抢去了。于是孙策又全家迁回曲阿,然后与吕范,孙河一起投奔丹杨郡的舅舅吴景,召募得数百人。就去讨伐泾县山贼祖郎扩大队伍,顺利成功。此时孙策从兄孙贲又当上了丹扬都尉,俨然孙家已经占据了整个丹杨郡。不料兴平元年,扬州刺史刘繇被袁术逼得也逃到了丹杨曲阿,于是引兵攻击孙策争夺地盘,孙策只好和舅舅吴景再一次依附于袁术,袁术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於横江,又击笮融、薛礼於秣陵。正值孙策在牛渚和王朗作战受伤,降卒复反,吴景攻讨,尽禽之。于是再攻击刘繇,刘繇逃奔豫章。袁术此时正在与刘备争徐州,就以吴景为广陵(就是江都)太守。后来袁术称帝,吴景返回丹杨,孙策就又任命吴景为丹杨太守。也就是说丹杨是孙坚的埋骨之地,孙策的起家老本,孙权的首都所在,一向是由孙家的娘舅来镇守的,所以张昭说这里有帝王之气,也是言之有物,不过自古在南京建都的,除了朱元璋,还真没有一个成大器的。废话少说,我们这一路要到扬州长江流域和徐州泗水流域征兵,之所以是两个大江的两侧,是因为这样运输往来方便。同时到全国各地招兵的还有好多人,我们只是其中一支罢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全国范围招兵,主要是中央禁军有一批士兵服役到期要遣返回家,也就是复员了,至于为什么复员,可能是为了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吧?我也说实话不知道。 此次招兵并不是想来就可以来,而是要进行选拔的,毕竟是要进中央禁军的呀,所以大多数兵员是从各郡的现役军队中挑选。并且所需兵源并不算多,一处不过募集五百人而已。所以一路顺利,不过半月,已经把丹杨的五百兵丁募集完毕,毕竟这时候的朝廷还是有点余威的。然后大军乘船延颖水逆流而上到洪泽湖,下船就到了淮阴地界,经过两、三天的行军,到达徐州州治郯城。到郯城见过陶谦,陶谦看起来为人倒还谦和,只是想起后汉书对他的评价“徐方歼耗,实谦为梗”,实在是提不起兴趣。10天又挑选了300士卒,下一步就是去下邳了。第二天就要去下邳,我到街上买了点小工艺品,兴高采烈的回到住处,这些东西在当时(好像对我现在的处境来说应该也是现在)人看来不算什么,可是在我眼里可都是些风致古雅的好东西。一进门就看见王志军等人给我使眼色,我心中奇怪,难不成又有什么不好的事吗?回屋找了个借口,把关张二人甩开,对古代的刘备而言,关张一天到晚跟在身边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对我来讲就不一定是勒,王志军他们往往有些话不好当着他们的面说,生怕揭穿了我们的底子。来到王志军的屋里,郭显彬和杨维军都在,我问道:“什么事这么神秘?”杨维军一脸的不相信:“都到了这个份上,你还一点都不着急?”我糊涂了:“到底是什么事?”郭显彬惊讶得问:“你总算也是熟读史书吧?怎么连刘备到下邳遇贼的事都忘了?”我一听,原来是这呀,满不在乎的说:“这有什么?史书上不是说了,刘备力战有功,除下密丞吗?”王志军连连摇头,大失所望:“你真以为你是刘备啊?刘备可以,你就一定可以吗?那么刘备死了,你是不是也要死了?我告诉你,你死了老天照样可以再找一个刘备出来,你能从未来跑到这里充当刘备,你难道以为别人就不行?”顿时吓得我满头大汗,举止无措,是啊,我怎么就没有想过呢,就算是玩游戏也有玩死人的,何况我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像是在玩游戏啊。倘若真的遇到一伙大贼,我们手下总共不过929人,还不足一千,而现在这世道,那里不是动不动就跑出来几万黄巾?就好像三国志九游戏里的蛮族数量一样,如果真的遇上了,我岂不是玩完了?毕竟我还一次仗都没打过,可比不得刘备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4、5年了,而且作战对象全部都是农民起义军,对敌经验丰富啊。无奈之下,我只有可怜巴巴的看着王郭杨三人,三人都长叹一口气:“你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件事啊?我们真是服了你了,大哥!你最起码也要问问我们呀?整天和关张在一起练武,我们连和你说话都不敢多说,生怕一个不小心说露了嘴。”我自知理亏,怯怯的小声问:“你们……嗯……你们是不是都已经想过了啊?”三人哄堂大笑:“算了算了,你还真是个主公老爷勒,刘备别的本事你学得不快,这一手倒是学的真像。”我呐呐地说:“那如今该怎么办?,你们不要光笑我,总得出出主意啊。”郭显彬说:“我们又不是神仙,连敌人的面都没有遇到,怎么给你出主意?再说现在才想起,有点晚了吧?”我急忙说:“不晚不晚,征兵又不急于一时,我去给都尉大人说一声,就直说不知道当地土匪情况如何,让他缓一日去下邳。”杨维军说:“也是,这种事情没什么好急的,你现在就去毌丘毅那赶紧说一声吧。”我看了一眼王志军,他笑着点点头,我急忙出来去找毌丘毅。毌丘毅听完不以为意,笑着说:“其实我早就打听过了,徐州自从徐大人上任以来,剿灭平定,如今早已没有黄巾余党了。”我心想,这陶谦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能把境内的黄巾全部扫空?该不会又是大肆屠杀吧?我坚持说道:“徐州确实没有,但是吾听闻青州黄巾依然猖獗,时时劫掠州郡,万一有黄巾南下,又该如何应对?吾亦知有些过虑,然俗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吾等提高警觉,权当练兵,有百益而无一害。”毌丘毅拗不过我,且募兵确非急务,只得勉强答应,毕竟我也是从大将军那里正式领的令,对此次募兵也算是副使。第二天,我约上毌丘毅一起,再去拜访陶谦,陶谦听完我们的话,很不以为然:“青州黄巾怎敢入吾境内?自从吾到任以来,扫平黄巾,还从未有过此等事情。”我陪着笑脸说:“陶大人治理徐州的功绩,宇内称善,吾等虽是后进,亦如雷贯耳,岂能不知?只是不知道今年青州的收成如何?”陶谦迟疑一下,心中明白过来:“嗯,这个,我倒是确实听说不太好。也罢,还是小心为上,但不知诸公打算如何防备?”毌丘毅说道:“行军打仗,地理为先,不知下邳附近可有什么狭窄险恶、不便周旋之处?”陶谦唤手下摊开徐州地图,将各不便于行军之处一一说明,大致就是河滩淤地一类,其余都是平原。我心里不乐:“倘若真遇黄巾,反而没有地方可以据险守卫。”毌丘毅还是不太放在心上:“但是一旦有警,救援来的也快呀。”我心想中间隔着个泗水,如何快的起来?但我也没话可说,毕竟这还是没影子的事呢。因为是募兵,部队连长兵器都不多,我只好请求陶谦给这些士兵每人配备一支长枪、一支弓、两筒箭,还顺便要了20具硬弩、100副步兵大盾。陶谦虽然都答应了,但是我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他以为我在敲诈他,急忙补充一句顺利返回郯城后就原物奉还,陶谦一副摸不透我到底在想什么的眼神。离了郯城,度过泗水,一路无事,但是我越是离下邳近就越是紧张,可是好像我越紧张就越没事发生,看看地图离下邳越来越近,50里、10里、5里?我已经看到毌丘毅眼里的笑意了,但是我总是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就是说不出来,只好在心里叹口气:“还有回去的时候呢。”不料前方队伍突然大惊,我和毌丘毅互视一眼,快马赶上去,眼前的一幕让我们久久不能合上嘴巴:远远望去,对面一股黄烟从下邳方向飞起,一看便知是一支大部队快速接近中!我想起什么地方不对劲了,这一路走来进入下邳5里范围后,就很少见到路边有人!我们早就被人监视了,我和毌丘毅同时大喊“列队!”手下士卒都是各地的精卒锐士,立刻100个盾牌手排成了一堵可以开阖的城墙,防止对方弓箭手的伤害;100个长矛手将2米长的长矛架在大盾空隙处,一头撑到地上,另一头伸出盾面达1米多,形成一道铁戟防护,防止对方骑兵顺势发动强力冲击;100名弓箭手搭箭上弓,随时准备对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予以封杀;少量的骑兵游弋到队伍两侧后翼,随时准备应付敌人的非常规动作。其余人也快速的利用这暂时形成的防护,分左、中、右、后四翼,组成战斗队形。对面的敌人开近了,果然是大队黄巾,显然早已经发现了我们,开始横向展开队伍,双方的弓箭手一阵箭雨,两方都控制住队伍,保持有一箭之遥。敌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展开,看来人数不下1万。我盯着对面敌人部队的展开,手心里出满了汗,我下意识的向周围看了一眼,顿时心说不好,所有的人脸上都露出了恐惧的表情!显然,敌人数量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心里大惊,本来就敌众我寡,如果再心怀胆怯畏敌之意,必死无疑!毌丘毅惊讶不已,低声问:“怎么办,还是快撤吧?”我回顾关张等人,心里马上踏实了不少,只见我的手下全部都脊梁挺直,双目圆瞪,紧握兵器,直视敌方,不由心头一动,想到了一个冒险的办法,然而恐怕也是我现在能想出的唯一的办法了,没时间犹豫了,我下了决心,大声对众人说:“人众则易乱,击前则后不知,击左则右不应,况黄巾流寇,将帅不专,政令不一,素无训练,甲兵粮饷,适足为吾资耳。”说罢,我大声命令:“关羽、简雍、王莫和我为一队,张飞、吴淮、郭斯、杨科为一队,众亲兵随我等一起冲阵,从敌中心入,突破后我从左侧、张飞队从右侧复杀回本阵,有胆怯不前者斩!先以弓箭杀敌。盾牌手中心开阵!”说完张弓跃马,当先一人从盾牌手散开的空当杀出本阵,关羽等人和亲兵随后发出一声怒吼,一提马疆,二十八骑直扑敌阵。战马瞬时跃出大盾十余米,我们一起弯弓怒射,对面顿时倒下数十人,我顺手扔掉弓,从战马两侧擎出双剑,全力劈入敌阵,二十八骑如猛龙出海紧紧跟上。黄巾本来看我们人少,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人人都急不可耐只等阵形初定就杀将过来,不料尚未展开,我们就突然杀入,顿时人人拥挤,阵脚大乱。我双剑抡开,只劈当面之人,双腿全力夹紧,马刺深扎马腹,力求迅猛,关张二人于我左右也是全速突击,二十八骑无一落后,个个奋勇当先。黄巾军本来平常就是以流民的方式行动,约束无方,此刻又遽然无措,纷纷闪避,我不过砍翻7、8人已经力透敌阵。我看也不看后面诸骑,直接加速左转大弯,直奔敌军右翼后方,这里兵力尚不如中间厚实,而且互相之间的间距已经拉开,马速更是可以放开,我奋力劈砍10余人,再次穿过敌阵,奔马回本阵。回阵一望,二十八骑未损一人。我方士兵士气大振,欢声雷动。我厉声大喝:“贼易破耳,此时不击更待何时!”言毕挥军奋击,全军战士无不热血沸腾,大吼突进。敌人方回过味来,顿时飞矢如注,我无视箭雨,毫不遮挡,再度突入敌阵,战马顿中数箭。正面一将来战,更是不假思索,侧斜身左剑虚刺,敌将将刀来迎,被我一引,右剑将其劈下马来,揉身一跃换过战马,往回再杀。我力战1个多时辰,三易战马,四面敌军云集,无法透阵。我灵机一动,立马佯举剑招后骑,敌军四顾,不敢靠前,我赶紧趁此机会突出重围。敌军也畏惧我军勇猛,退后2里下寨。我军也稍稍退后,双方脱离接触。大家趁着这宝贵的时间,赶紧吃些随身带的干粮,才吃了两口,我不禁心中郁闷:虽然想到了可能遇敌,但是还是没有估计到对方居然有1万之多,而且看这架势,肯定还有黄巾部队正在围困下邳,而我们只剩下两顿的干粮了,如果今天不能想办法或者逃走、或者取胜,那我们就真的要栽在这里了。明着逃走肯定是不行的,敌军必定趁机追击,到时候说不定一个都跑不掉。而要取胜谈何容易?没想到连诸葛亮的面都见不到就要嗝屁了……等等,诸葛亮?伴随着诸葛亮,另一个词也跳进了我的脑子:“火”。对呀,现在正是10月,天干物燥,秋风已起,尤其是傍晚时分更是风力大增,正好可以用火攻!我喊上关张王郭杨简吴等人,赶紧找到毌丘毅,大致讲了一下我的想法,毌丘毅问:“却又如何诱得敌人,用得火攻?”。王志军补充说:“还须将敌人引入下风、多草木处,我们来的路上正有一大片树林,长有三、四百米,宽也有三四十米,周围草木繁盛,距此地不过1里,可预先安排150人各带弓箭、火具,预往林后准备,按对阵阵列各自预备火堆一座,火箭越多越好。令人观望,于火堆后预先列阵,见我军退近林处,乃燃火堆。我们大部列好阵形,却不与敌交战,估计时辰,却慢慢退后。敌人必谓我欲退走,仰仗人多,肯定奋力来逼。待退至林边,假意溃散,力求速过,却于林后进入事先列好的阵。敌人知道我们人少又没有援军,必不肯放过我们,定入林而追,待敌人追兵露头,火箭齐发。待火起敌乱,我再猛攻敌军,如此必可以胜之。”大家商量已定,分头准备。下午黄巾再来邀战,双方列好阵营,却都不先动。我方还是如上午一样步兵大盾在前,敌人看不见我后面虚实。如此对峙半个时辰,均无反应,我们于是命令步兵大盾、长矛、游骑不动,其余部队后退,退出有一箭之地,大盾等方徐徐而退。如此者再,黄巾看见我们就要退走,终于沉不住气,旌旗一展,大队人马冲杀过来,我们以大盾护卫中心,长枪压住两翼,停身力战。战了一阵,我们又装作不支,大步后退。敌人步步紧逼。过了一个时辰,我们已经退到树林前面,于是几个军官装作胆怯畏敌,发一声喊,转身就向树林跑去,于是阵脚大乱,各自丢下长、重武器,自顾逃命,钻进树林,连马都不要了。黄巾军大笑,奋步追来,树林有几十米宽,等他们追出树林,大吃一惊,对面早已排好了阵形,一百多个火堆一字排开,但听一声令下,百箭齐发,全是火箭,顿时树林中弥漫起汹汹浓烟,此时北风正洌。当先的黄巾大喊一声:“大家都给我冲啊,后路已断,退无生机,只有先灭了这帮官府的狗贼!”于是已经冲出来的2000多黄巾一个个杀红了眼,面目扭曲,眼露凶光,恶狠狠的冲杀过来,奈何这时候双方的人数相差不多,我们这边的士兵都是扬、徐两州的精选壮汉,除了150名弓箭手躲在火堆后面继续不断的向林子里各处发火箭,其余个个奋勇杀敌,刀砍斧劈,我们这28人更是以一当十,往来冲杀,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把他们解决了。风助火势,看看已是一片火海,毌丘毅和我一声令下,全军急奔,从一侧绕过树林反击,所谓兵助火势,火需兵应,黄巾本已大乱,在火丛中四处乱窜,遭到如此重击,顿时土崩瓦解,四散逃命。我大呼:“此立功报国之时,诸君不奋力追敌,更待何时?”全军急追不放。溃乱的黄巾奔回下邳城下,负责围困下邳城的黄巾吃了一惊,忙开寨放入,不料我军追击迅猛,和溃散的黄巾裹成一团,竟然直接杀进了黄巾大寨。下邳城头早已望见,立刻打开城门,守军冲出夹击,黄巾大败,我军前后斩杀过万,下邳内外欢声不断。我奋力劈倒最后一个敌人,环顾左右,28人皆在,大家相视大笑。大笑毕,我随便扫视了一眼周围,入眼满是残尸断肢,心下猛然大骇,这些人都是我杀的吗?我回想刚才挥剑刺入最后一个黄巾身体时,他瞪着我的眼神,顿觉浑身发冷,头疼如裂,颤抖不已,忙以剑柱地,已是站立不稳。关张二人早已丢下兵器,跳了过来,口叫“大哥!”我松开手,双剑落地,抓住关张二人的手,借着他们手的温暖,才稍稍回了一下神。大家都围过来,吴淮看见我的脸色,大声呼叫:“主公!主公!主公的脸色怎么这么苍白?”我慢慢地摇摇头说:“我没事,只是有点不太舒服。”简雍关心的问:“主公往常只是胃有些恶心啊,是不是哪里受伤了?”我心里苦笑:原来刘备还真是有同样的毛病,人都杀完了才觉得不舒服。奇怪啊,我刚才厮杀的时候又怎么会对喷射的鲜血毫无反应呢?我又想起上次杀督邮的下人那次,我就像做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样,居然事后根本就没有再想起那件事,要知道那可是我第一次杀人啊!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血了?下邳太守亲自领兵出城相迎,毌丘毅整军来寻,看见我的脸色也是大吃一惊,我连说无事。太守亲自把我们送到驿馆,我进屋坐下,有点发抖,嘴唇发白。关张二人急忙打来热水,我用热毛巾敷了一回,躺下休息,才觉得好一点。我昏昏沉沉的睡着了,梦里总是梦见一些古怪的东西,最后又总是鲜血喷溅,两三次自己从梦中惊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我躺在床上,默默地回忆自己冒充刘备后的经历,似乎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如果我不按照历史写好的步骤来做会是什么样?如果我不假冒刘备,如果我不去当什么安喜谓,又如果我从此隐居山林……那会怎么样呢?假冒刘备是觉得刘备不该死,但是历史真的有应该做的或不应该做的事情吗?去朝廷领安喜尉的职务是因为如果是刘备肯定会这样做,可是我自己到底有没有想过要去做这种官呢?我下决心要对乱世世人有所补益,可是今天的事又算什么呢?难道像这样动辄杀死上万人,还能说是要帮助这个时代的人吗?
阅读全文

第九章 逃亡我命令下马暂歇片刻,亲兵把督邮压过来,我示意去掉他嘴里的布团。刚刚拿掉,督邮就伏地缩成一团,嘴中直呼玄德公饶命。我哈哈大笑,令人将其捆到旁边柳树上,却从树上折下一只柳条,抽打督邮:“狗贪官,今日让你从我这里知道贪污害民的味道!”一连打断十余支柳条,尤未解恨。督邮惨叫不已,连连哀号求饶:“玄德公且住,吾有话说。” 我仰天长啸,俄而变色拔剑,直指督邮头颅喝问:“吾为官一向清廉,身无长物,你却让下人羞辱与我,现在死到临头,还有何话可说?”督邮哀求:“实在是朝廷有旨,要罢免公等官职,实不敢收公等钱物。”我呸的一声:“少装糊涂,尔等以为我安置流民,必中饱私囊,眼红不过,故此索取,却拿朝廷旨令来搪塞,你以为这样就能糊弄得了我?”说完举剑欲刺。督邮大叫:“玄德公听我一言,再杀不迟!”我停剑冷笑:“你尚有何话可说?”督邮大叫:“实是上下官员皆容不得你,非我欲害公。”我闻言愕然:“此话怎讲?若说不出个道理,必饶你不得!”督邮号哭,说道:“自朝廷以下,到州郡县府官员莫不贪财,唯你玄德公不然,你想又怎容得你?”看我不说话,他又哭道:“此次安顿流民,其实州郡县府均想插手,原想少给你钱物,让你做不成事,不想你竟然说动地方豪门大户,筹得钱物,做成其事,上下官员均恨你入骨。”我迟疑问道:“此话怎讲?”督邮几声惨笑:“公但知做事,却不懂为官。”我怒骂:“废话少说!”督邮胆寒,继续说道:“你若失败,或者多向州郡要钱,州郡自然禀明朝廷,朝廷岂不拨款?如此则上下官员皆可中分其事,岂不是皆大欢喜?不料你竟独立为之,而且眼看就要成事,州郡官员眼看着肥肉飞走,岂能不恨你?”我骂道:“此尔说词尔,怎见得州郡上下官员都如你一班?”督邮叹道:“既如此,玄德公以为吾此次巡视,所为何事?所由何来?若没有州郡官员指示,我一小小督邮,论官职不过二百石,虽为郡吏,尚不如公,何敢肆意妄为?”我心下默然,汉代官员,朝廷只任命守、丞、尉,其余官员均是太守自己征辟,所以郡吏其实是不如朝廷正式任命的县尉,只是郡吏仰仗着自己是太守亲自征辟的人,可以代太守在下面官员面前下命令,真正郡吏比县官大是后来天下大乱的事了,现在的实际情况还是朝廷任命的县尉比太守自己征辟的郡吏官职要高。而且此次安置流民,虽然我多方节省,亦花费巨万,如果州郡官员禀明朝廷,由朝廷拨款,其数最少也要大上一倍,州郡县府官员倒是确实可以大肥一场,况且一个郡吏至于如此张扬狂妄,如果不是中山国相贪污腐败,实在说不通。旁边转过王志军:“主公,督邮所说倒也是实话。”我问道:“志军何以知之?”王志军再拜说道:“莫(王志军的自称-王莫)平日亦留心人事,其实多有所闻,州郡官员提起主公,多有微词。”我大惊道:“公何不早言?”王志军道:“言之亦无裨益,主公岂是行贿之人?况莫往日多曾留心官员往来行贿受贿之事,其数额之大,远过俸禄,非害民无能为也。主公既便欲行人事,岂有余财?害民之事,主公断断不肯为。况尔等贪官,钱财往来巨大,主公本已招人眼红,若些许小钱行事,不但不得其效,反而招人轻视忌恨。”我一时无话可说,可恨当初晚清小说看得少了,对这官场腐败,实在是一知半解。不过转念一想,又不由得笑了起来,我又岂能学这些贪官污吏行这些苟且之事?不知道正好还可以保持我的名节。想到这里,心下释然,也没有刚才那么生气了,看了一眼督邮,兀自在那鼻涕眼泪流了满面,号哭不已,心里更是觉得好笑,自己竟然跟这种人一般见识,被他弄得火起?关羽问道:“既如此,此人如何处理?”我摇摇头:“只不过是一条走狗,杀之何益。”我解下身上佩戴的县尉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大声说:“本欲取尔狗命,又恐脏了我的手,今日饶你不死,回去告诉国相老贼,我今天解印辞官,从此归于江湖,不受王命,他要是够聪明,自然知道该怎么办,否则吾必取尔等狗头。”说完让手下人给他松绑,乱棒打走。我们继续上马南行,直至天将暗方于野外安营扎寨。我们点起篝火,拿出干粮草草吃过,我召集众人商量下一步的去处。关羽道:“大哥与公孙瓒兄弟相称,可再去投他。”我摇头说:“不可,劫持郡吏乃大罪,朝廷官员威仪全失,形同造反。州郡必发令追捕,朝廷也会下令通缉。吾等久居公孙瓒处,将佐仆僮大多认识我们,即使公孙瓒极力潜藏,岂可保证没有下人到州郡告发?到时候不仅我们难逃法网,还连累了公孙瓒,此处万万不可去。”简雍道:“太常刘焉为主公昔日长官,尚书卢植亦为主公老师,可往避之。”我又摇头:“此二人虽肯相留,然均居洛阳,一路多关隘盘查。洛阳天子之地,更是耳目众多,恐怕不等近洛阳,早已露了形迹。”大家左思右想,竟然找不出一个地方可去,我心里黯然,没想到自己一时忍不住怒火,照着历史上的记载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结果却是变成了丧家之犬。我倒是无所谓,反正我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到哪里去逛逛都无所谓,可是这跟着我的二十几号人怎么办啊?《三国演义》里面倒是说什么投奔代州太守刘恢,可是这个代州是哪里啊?历史上称代州的就是山西代县雁门关一带,在东汉叫雁门郡,可是地方不对啊,刘备什么时候又和山西那边扯上关系了?刘备老家涿郡北面东汉倒是还有一个代郡,从地形和人情方面考虑,倒是这个代郡最有可能。不过这个刘恢,我翻遍资料也没见此人在历史上出现过,当然叫刘恢的人不少,不过时代都对不上号。其中有个刘恢还作了一首诗:“东皋有一骏。名曰千金驹。络首缠骏尾。养以甘露刍。”不过看起来和这个收留刘备的刘恢毫无干系。我正在苦思冥想,王志军开口说:“既然诸位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我倒有个想法。”我就像捉住一根救命稻草,急忙问道:“什么想法?”王志军说:“我细想宪和所言,确实有些道理,如今举投无亲,只有找卢尚书想想办法。”我失望道:“洛阳遥远,关卡又多,如何去得?”王志军笑着说:“我并没有说要大伙一起去啊。”我恍然大悟:“不错、不错!我怎么糊涂了,官府所抓,不过我等数人,麾下20个亲兵他们却是认不太清楚的。”当下大喜,刘备的老师岂能见死不救,而且我所作所为老师也不能都说是我的错,哈哈,有门路了!计划已定,大家各自休息去了,我心里放松下来,才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打从娘胎里出来还没有骑过这么长时间马,又恐为人发觉,尽找无路处走,颠簸死了,而且两条大腿的内侧都擦破皮了,汗水一浸,痛疼难忍。不过还真是累啊,一会就睡昏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还是准备先到太行山一带去,找一个山村安顿下来,然后再派人去洛阳送信。我估计官府必定不敢到太行山一带去抓人,毕竟哪里是张飞燕的地盘,我们几个各自身怀绝技,又岂惧这些没有正规训练的山贼?再说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致河内,延绵上千里,纵深也有数百里,我们离张飞燕远点就行了呗。过了几日,看看已进山区,我们一行人先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扎营,然后派出亲兵,身穿平常的衣服,先出去探探路,顺便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直到下午,亲兵才回来,带回来的消息令我们大为兴奋,原来这几年由于张飞燕已经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地方上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敢惹他,所以原来住在山里的黄巾已经大部分搬到了山下平原地带居住,山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山民了,毕竟山下住的要比山里的条件好多了。而且因为黑山黄巾统属复杂,流动性大,一日数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的骑马过去,至于朝廷的通缉根本就没人敢送到这里来。我们大喜,即刻起程入镇子,毕竟有好几天都没有睡床了,还真想啊。果然,别看我们一行人骑马戎装,还真没有什么人注意,哈哈,先找了一家饭馆,小二居然以为我们是黄巾队伍,我们当然是装下去喽。大吃一顿过后,就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了,还真是睡得舒服哦。又过了几天,我们已经进到了山里,正好发现一块以前黄巾住过的地方,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而且不是太显眼,离最近的村子骑马只有半天的路。我们就在这里住下来了,然后马上写好书信,挑选了二个样子看起来比较憨厚的亲兵,一个叫董彦,一个叫黄毕,送到洛阳去。在山里的日子过的也挺愉快,每天跳上跳下,锻炼筋骨,比试弓马,还得教王郭杨三人的武艺,加上闲谈远近诸事,感觉比在县里当县尉舒服多了。每隔几天就让手下的亲兵到远近村镇购买食物等,我们几个也隔个十天半月的出去转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2个多月了,估计行程,那两个亲兵也该回来了。果然不出数日,就听得高处站哨的亲兵欢叫:“主公,去洛阳送信的董彦他们回来了!”我们急忙出门观看,果然见那两个亲兵远远的打着招呼朝这边跑回来了。我们赶紧把他们招呼进屋里,黄毕拿出卢植的亲笔信交给我,我粗粗的看过一遍,高兴得要跳起来,简直是意外之喜。关张等人看我如此高兴,急忙问情况如何。我将信里的内容一讲,众人都鱼跃不已。原来卢植接到我的信后,就直接去见了大将军何进,这个何进倒是素有求贤之名,听了卢植的讲述,先是连连称奇,后来听到我鞭打督邮竟然大笑不已,称不愧是大丈夫行世,恩怨分明。当下就令人去查清此事,而且当时就要任命我为北海郡郡司马,卢植觉得不妥,毕竟我殴打朝廷官员不可不有所惩戒。因此何进命我入京,准备先以他事任我,待有功之后,将功抵过,再除授别职。看来在这个世上,当好人还是有人帮忙的呦。闲话少提,我们一行人在离开7个月后又重新回到洛阳,先去见过卢植,卢植自然是先训斥我一通,骂我不该劫持朝廷官员,然后话锋一转,又称赞我在安喜县安民有方,而且不和地方官员同流合污,实在难得。然后让我们好好休息,他即日禀报大将军何进,估计过几日就会有任务下来,到时候须得好自为之。我自然是唯唯诺诺,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谁都听得出来,卢植实际上是在大大的夸奖我。过了二天,何进的人过来,唤我到大将军府衙听令。我白见过何进,何进先称赞一番,然后令我随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我高兴得不得了,募兵的事情多简单啊!简直就是故意送我个机会然我将功折过,然后肯定是官复原职喽!咦?我突然发现其使自己挺在意当官不当官的?好像一有官做,我就心情愉快的不行,看来我骨子里还是受了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啊。嘿,管他呢,总比整晚睡在树林里要好吧?我又赶紧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这个时代,不当官总么能对百姓做点事呢?
阅读全文

1. 关中漕运的问题,这个是依据什么说的?好像前一段时间你提供的资料说的是因为大于导致道路泥泞,所以运不上来粮食,可见是陆路运输,下雨对漕运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吧?你最后的例子里,是李平怕“漕运不给”,而李平的漕运只能到哪里啊?剩下路的还得靠陆路吧?2、三国志本身的(我引用的几处)说法,毫无疑问是没有出现司马“赖得此麦以为军粮”的,这是魏书中的说法。实际上两书对这点的描述是矛盾的。如果按三国志,则魏军没有得到陇右的麦子,如果按魏书则诸葛基本没有得到这些麦子。3、魏军不需要那些麦子作军粮?那么后来的缺粮,难到事先没人算过军队要多少粮食?还是算错了,以至事实上没有陇右的麦子使魏军陷入了如此的困境?魏军前线的负责人如此蠢笨?到底军粮怎么供应才够都搞不清楚?而且,“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注意这里写的是“劳兵”,不是劳民。你所谓的害怕伤害百姓利益,根本就没有任何依据。“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这里也是在极力强调上邽左右麦子的重要性,司马粮尽,到底是缺了多少,明帝就算派了人护麦,到底护住了多少?如果司马的粮食缺口不大,你的所有观点自然是成立的,可是似乎你提供的司马粮尽的史料显示的缺口并不像你说得那么小。你一会说魏军缺粮,一会又说缺口不大,如果缺口不大,还用得着我们在这争论这个?郭淮那可就真的是靠拍司马的马屁升的官了。4、至于你说割不割麦是考虑百姓,我不能同意,战事当前,军粮为上,岂有事先搞不清楚粮草够不够,就考虑老百姓的?一旦因为粮草问题大败,岂不是所有的百姓都不是自己的了?这种想法就像宋襄公,司马之类的人恐怕不是这样的人吧?
阅读全文

《史记.货殖列传》的时候离战国、秦末有多久?这里说的还包括汉以前的总情况啊!其实汉代从文帝后期开始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了。00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国予以接济,而次年秦国便发生饥荒。00*******昏,这里历史就更久远了,请问当时的秦能算一个农业国家么?当时的秦刚刚脱离蛮夷不久,中原各国从文化上来说还把它看作是和南边的楚一样的蛮夷,秦国真正开始强大,并致力于耕战,是在商鞅之后了。而且就是这样,似乎秦的饥荒也比别处少,你就想想,秦国用了晋国的种子,很多田都颗粒无收,可是居然还可以在一年的饥荒加一年的部分无收获的情况下出兵去打晋国,这点你怎么解释?你不会说他们太气愤,饿着肚子,2年没吃饱,也要去打这么一个强国吧?00前316年秦灭巴蜀之后,才可算拥有了平定天下的资本,刘邦也是如此,萧何运粮,转漕关中,而那万船米,是来自蜀、汉00*******昏四,如果刘邦时候从蜀中运粮可以保证在河南以南、以东的战争,那么诸葛亮还发明木牛流马干什么?你没有到过汉中,可是我已经说过了,直到隋唐时,才有资料说关中的粮食不够,需要从外面调入。你认为关中成为中国数百年的首都,仅仅是地形好么?地形好的地方多了,可是能养活庞大的首都和中央直接控制的军队的地方历史上还真只有关中做到过。00“如果侯诸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00*******昏到,这里明明说的是河、渭,请问河、渭在哪里?其流向如何?能不能把蜀中的粮食顺利运出来?00何况东汉末年的李郭之乱,使关中人口大量流失,元气大伤00******请你说出东汉末年受影响最小的地方?恰恰是关中、汉中和蜀中,这几个地方几乎都没有受到很厉害的黄巾之乱,董卓危害的地方是在洛阳,西边的军阀、土匪是在凉州,关中作为东汉西京,三辅之地,其受到的伤害,无论从哪个地方来说,都是比较小的。李郭之乱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几乎都是集中在朝廷,和其他地方的军阀混战相比,你认为哪个更乱一些?关中人口向那流?流到汉中?张鲁的五斗米?流到洛阳?洛阳这时候还能住人吗?00甚至需要从汉中迁出人口来充实长安。00*******这次移民,你说得不会是平定张鲁以后吧?那么我问:一共移了多少人?我影响中是2万,请问你不认为这些人是张鲁的主要教徒及家属么?这个问题早就有人说过,这也是道教在太平角失败后仍然向全国流传开来的原因之一,这些人都是死心的教徒啊!00数十年后,情况仍然时好时坏——魏明帝时大兴洛阳宫室,正是“水旱不时,帑藏空虚”的状况 00******我看不出洛阳修宫殿和关中有什么关系?难道你的意思是说,洛阳修宫殿的钱粮都是关中提供的?
阅读全文

所有史料均来自资治通鉴,不过我和三国之对比了一下基本吻合。首先来看晋军此次攻蜀的军粮可以支持多久,我们可以以诸葛和姜维进攻魏国因为军粮不济而退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以下情况均为纯粹因为军粮不济的问题而退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太和元年丁未,公元二二七年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因为是冬天,野无可资,此次军粮只可供1个月。第二次:****这一次就是上邽割麦之战。***“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二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六月,亮以粮尽退军。”此次因为一方面改进了运输工具,另一方面三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诸葛得到补充,从二月初算到六月底,最多支持了5个月。第三次:“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四月,汉姜维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五月,姜维粮尽,退还。”此次从四月初算到五月底,顶多支持了2个月。另有一例可以支持粮草供应困难的说法:“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诸葛这次又是二月出兵,三月麦熟时应该是在当地得到了一些补充。从上面第二个例子看,因为诸葛至少也得有10天的粮草准备退兵只用吧?所以退兵时肯定是有余粮的,所以不打算退兵的话,省着点用,诸葛应该可以挺到6月底。四月开始屯田,最快7月可能稻熟,和这里分析的情况吻合。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蜀军如果没有在当地获得补充的话,只能支持1个半月多的粮草,就只有退兵了。三月份在当地收获一次麦子后,则可以支持到7月初。诸葛和姜维的前线军队人数很多史料都有一致的说法:5万人左右。这里我就不再应用史料说明了。可见通过秦岭运粮,凭蜀军的运力,正常的情况是所运之粮够5万人2个月作战所需。所以,上邽之战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割到麦子,大家自己看看吧。
阅读全文

时空三国—序曲   时空的陷阱终于毕业了,我提前读完了俄罗斯的副博士,顺利同过了副博士答辩,离正常的毕业时间还剩下3个月,我现在还不太想回去,在俄罗斯连着5年读完了硕士和副博士,一口气也没歇着,前四年的假期都回家了,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和我读书的乌法市,我什么地方都没去过,就是莫斯科也是因为要回家坐飞机顺便逛了逛,回去一说起来别人还不得说我是个书呆子。而且我的副博士证书还要等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学位委员会的批*准,至少得2个月的时间,反正是公派,呆着这也有国家的留学金,生活不愁,干脆趁着这段时间出去旅游一下吧,去哪里好呢?圣彼得堡?嗯,不好,圣彼得堡可以在回家前顺便去一趟,反正离莫斯科不远。贝加尔湖?可以考虑考虑,噢,对了,看看地图吧,我站起来爬到桌子上,把脸贴近贴在墙上的俄罗斯地图,伏尔加河?不错,听说沿岸有不少俄罗斯的历史名城,象喀山、下洛夫哥罗德之类的,风光都很不错,历史建筑也很有俄罗斯风味,从我现在呆的乌法市就可以坐船,沿着白河一直向东就可以进入伏尔加河,进入伏尔加河后向南可以到黑海,如果向北的话就可以到莫斯科了,不错啊。我眼睛又朝莫斯科上面瞄了一眼,再往北的话……一道灵光突然在我的脑子里闪过,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哈哈哈,一直向北——北冰洋!对啊,就是北冰洋!我要去摩尔曼斯克!我要去北冰洋的岸边浏览北国风光,还要在北冰洋里游泳!哈哈,这可比当初老*毛同志在长江里游泳有气魄多了。决定喽,去摩尔曼斯克!去北冰洋!不过现在才是3月份,游泳好像是早了些,尤其是北冰洋,哎,管那么多,去了再说吧,人家俄罗斯人还不是大冬天照样游泳。第二天一大早,我满怀兴奋的收拾完行李,戴上我最喜欢看的几本书:《三国演义》、《三国志》、《白话中国兵法》、《十一家注孙子》,去摩尔曼斯克的路很远,路上可以作消遣。出门打个的,白河河谷的风光即使在冬季的3月看起来也是那么迷人,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根本就感觉不到是在一个几百万人的大城市的边上,感觉还真是挺不错,再想想我的北冰洋之旅就更加令我兴奋起来。这种兴奋一直懒洋洋的弥散到我的全身,使得8个小时的飞机一点也不让我感到疲惫,到了莫斯科,我连机场都没出,到窗口买了到摩尔曼斯克的机票,然后在安静的候机大厅里(其实人很多,不过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倒是都很安静,说话声音都不大,有时我还真佩服他们这点)拿出《白话中国兵法》翻到南宋陈规所著的“守城录”看了起来,这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家伙,南宋靖康之乱后,他以一个小小的县令临时代理太守居然挡住了前后十余次、数十万人的攻击,力保城池不失,他总结的守城经验也被认为是冷兵器时代守城战的最高典范。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广播里开始提醒去摩尔曼斯克的旅客到15号登机口上飞机,我恋恋不舍得把书放进背包,随着人群登上了去摩尔曼斯克的飞机。终于从波音747的小窗口看到了海洋,我十几个小时的疲劳一扫而光,重新高兴起来,一走出机场,我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来自北冰洋的清新而带着微腥的空气,呵,好舒服啊!时间已经很晚了,先找一家旅店住下来吧。第二天一觉醒来已经是10点多了,昨天太累了,而且太兴奋,现在身体还有一点微微的发软,很舒服的感觉,就像在家里的星期天的早上。不过我开始想到了结着厚厚的冰的3月的北冰洋,觉得有一股欲望从丹田升起,我一个鲤鱼打挺,又被被子拽倒了,我呵呵的笑出了声。我的武功很不错,自信10余个大汉近不了身,那还是在西安西北大学时,我参加了一个太极拳班,没想到这个老师居然还真是有真功夫的,据他自己给我看的传承谱,他这一脉是张三峰太极拳的真传,到他这一辈是第13代,原来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流传,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来到西安,其中第五代传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清末捻军起义领袖,人称“刀王”的梁王张宗禹,他率领西捻军纵横北方数省,曾经从豫西、豫中、豫东、豫南,一直到山东,行程数千里,最后在山东菏泽西北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击毙清军主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捻军称之为“千里走马枪,一击毙僧王”,我也经常神往我的这个老祖师爷的赫赫战功。我刚开始时觉得好玩,没想到练了一阵子后越来越感兴趣,而我的老师也很欣赏我,我刚刚练了半年他就对他的弟子们说我是个练太极拳的料。后来有一天练完拳之后,他从我身边走过,轻轻的说了一句“晚上到我家”,然后就是3年多的夜夜苦练,到我毕业前我已经对太极拳的器械,包括剑、刀和……,哎,不能说了,这可是秘密哦。我掀开被子,跳下床,快速洗脸刷牙,然后问旅店的服务员—他们俄罗斯人不叫服务员,他们很怪,只要是女的,不管职业老少,全部叫“姑娘”—到海边怎么走,服务员给我指了一下路,还好不是很远。我决定慢慢的走一走,顺便看看摩尔曼斯克的城市风光,我一路东瞧西望,不知不觉转过一个小楼房,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蔚蓝的大海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刚看到一下子愣住了,现在是3月啊,就是在南方的乌法市也还是一片白色的原野,怎么这里……哦,我想起来了,这里是北冰洋的不冻港啊!怎么把这岔子忘了。太好喽,我可以游泳了!不过等我跑到海边,把手伸进海水里,我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好冷!我觉得有一些泄气,我总不能在海边散1个月的步吧,算了,今天就先散散步吧。过了几天,成立我差不多也都逛遍了,没意思,想不到居然是这样,走吧!我退了房子,背着背包走出旅馆,看了看天,时间还早,飞机是晚上的,干脆再到海边走一会吧。我无聊的漫无目的的在海边转悠着。突然,我听到了中国话?我转过头来,看见3个中国小伙子有说有笑的走过来。噢,天,居然有同胞和我一样大冬天的跑到这来了,该不会也是来游泳的吧,哈哈,有趣。在这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能看到同胞毕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朝他们走过去,他们也看到了我,我们大家很高兴的打了招呼,然后互相问起来干什么。他们是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个子1米78左右的比较幽默的叫“郭显彬”,另一个个子也有1米78左右有点表情夸张的叫“杨维军”,还有一个个子小点话不是很多但是眼睛比较有神的叫“王志军”。他们也和我一样没有来过北冰洋,想趁回国之前的最后一个机会来看看,昨天刚到。我讲了一下我这几天的游晃经历,他们也觉得有些没意思,这时候杨维军突然一拍手,“有了,你有没有出海呢?”这我倒是真没有,主要是觉得水太凉,天气也很冷。我反问道:“哪有船啊?再说这么冷”他笑嘻嘻的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北冰洋,北冰洋,不冷能叫北冰洋吗?”另两个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王志军说:“我们问问哪里有游船出租吧。”我们是边问了几个过路人,他们都很好奇的看着我们,给我指了一下地方。我们顺着他们的指点来到一个码头,空荡荡的没什么人,郭显彬用俄语喊了一声:“有人吗?我们要租船。”身后有一个女孩的声音答应了一声,我转过头一看,一个身材不很高的亚麻色头发的俄罗斯女孩从一间小房子里走了出来,她走过来扫了我们一眼,问:“你们租什么样的船?”郭显彬说:“有发动机的四个人可以操作的船”她指着一艘小型的带驾驶室的游轮,“这艘可以吗?不过你们会操纵吗?”王志军拿出他的学生证:“我是莫斯科大学发动机钻业的硕士,应该没问题吧?”小姑娘看了一眼:“要不要我说明一下操作方法?”“好的,谢谢”杨维军笑着说:“我也要学学”。操作很简单,本来这就是供游客游玩的,我们看了一会小姑娘的操作就会了。然会交了押金,小姑娘说了一声:“不要开远了”,我们就正式出海了!海上很冷,海风虽然不大,但是还是不能在外面久待,还好有驾驶室,我们躲在驾驶室里,看着外面的大海,海水温柔的掀起小小的波荡,船舷发出哗哗的水声,只可惜没有海鸥在船头飞鸣。我们几个换着操作,先是王志军,然后是我,最后轮到杨维军,大概已经有快45分钟了,我们也觉得有些看够了,就开始聊天,我这才知道郭显彬是学机械的,杨维军是学运动生理学的,王志军我已经知道了,他们都是莫斯科大学的硕士,和我一样也是今年回国,大家聊着聊着就发现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就是三国,一谈到三国我们的话题也多起来了,开始聊起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一聊起来我发现那个叫王志军的头脑非常清晰,也很有见解,本来我对他的眼睛映像深刻,这时候就多注意了一下,他的眼睛非常的明亮,而且给人一种智慧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非常有本事的家伙,性格也很开朗,但是话却不多。另外两个也都很有才气,但是没有王志军这样深。他们都很幽默,郭显彬是一个健谈而且言语可亲、能令人会心一笑的人,杨维军则是一个动作比较丰富的家伙,有些夸张,但是又让人觉得很符合他的性格。杨维军操纵了一会,觉得有些不过瘾,转过头来说:“哎,我们往里面开一点吧,老是看见岸有什么意思,和在岸边走路一样。”郭显彬一听也觉得是,我有些犹豫,王志军看了一下表说:“好吧,反正大家聊得正开心,让你过过瘾,不过只能往里面开10分钟的距离”郭显彬一听起劲了,跑去和杨维军一起操纵去了,我和王志军也过去从前方的窗口向大海深处看去。开了10分钟,离岸有点远了,海水显得更加平静,除了船头激起的波浪和发动机的声音,四周静悄悄的。王志军说:“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该回去了。”杨维军开始掉过船头,突然,我们大家都看见了,在船的侧前方出现了一团雾气,这团雾气满满的从海面升起,雾气带着一种隐隐的银光。杨维军停止调头,指着说:“快看,好奇怪的雾。”雾气慢慢的浓厚起来,在我们前面大约500米处形成了一团云,在并不强的阳光下呈现着暗银色的颜色,和泠泠的波光互相反射着,显得有些怪异。云团并不太大,大概直径有500米左右,默默的横更在我们的前方。郭显彬有了兴趣,对杨维军说:“开近点,过去看看是什么。”王志军没有说话,默默地看着。我也觉得有了一点兴趣,而且并不远,不看看还真是有一些遗憾。杨维军发动了船,向着云团开过去。船开近了,到了近处反而没有觉得有刚才那么神秘,感觉和普通的雾差不多,只是好像每一丝雾气都要凝厚一些,别的也没有什么。船开进了这团雾中,越往里进就越显得厚重,很快,整个船都被浓浓的包围了,四周开始出现一种交织的银色光芒,就好像每一丝雾气都在发光,同时又在反光。王志军突然说话了:“出去吧,不太对劲。”杨维军开始掉头往外走,可是开了5分钟还是没有见到雾气变薄,我们可是刚刚开进来啊。我们大家都抬头看了一下驾驶室上方的罗盘,没有错,我们是在往岸的方向开。大家互相看了一眼,心头不禁有一丝冷意。我下意识的抓紧了扶手。突然,船身整个向下一坠,我们全部失重,大约掉了3、4米的深度,船重重的摔在什么硬东西上,我们几个全部摔倒在驾驶室中,还好大家的手都紧紧地抓住了手边的扶手之类的东西,杨维军则是一只手紧抓着方向盘。大家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我们明明是在海上,怎么回往下掉,又怎么会砸在硬东西上,触礁?不可能,这里离海边不远,又是旅游区,根本就不会有礁石的。我迅速站起来,王志军也站了起来,我们向外面望去,雾还在,不过已经没有了银光。郭显彬和杨维军也站了起来,打开驾驶室的窗户,一股微风吹了进来,是暖风!3月的北冰洋会刮暖风?!30分钟后,雾淡了,我隐隐的看见了地面。“地面!?”我们四个一起叫了起来,然后就这么目瞪口呆的互相看着,谁也不说话。雾又淡了一些,确实是地面,地上的小草和小石子都可以看见了。周围也慢慢看清了,这是一片空旷的平地,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象核试验的罗布泊,荒凉,寂静,仿佛是正准备发动什么惊人的大事之前的片刻宁静。一直到雾彻底散了,我们一句话也没说。我小心翼翼的抓住船舷,伸出一条腿,一直向下伸,他们过来抓住了我的手,我突然停下来了,使劲向下踩了一下,然后抬起头,看着他们的眼睛。他们全明白了,确实是结结实实的陆地。我松开船舷,站在地上,转身向四周望去,什么也没有,除了一望无际的荒滩,稀稀落落的小草,细小的石子,什么也没有。安静的有些可怕。他们几个也跳下船向四周张望。突然,天猛然一黑,我张开嘴,还没来得及抬头看天,一道眩晕的白光笼罩了整个天地,我昏过去了……一阵剧烈的疼痛使我醒来,稍微一动,又一阵从全身传来的剧烈疼痛使我吸了一口冷气,半天我才回过神来,这还得感谢我良好的武功底子。天还是黑的,群星在天空闪烁,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清晰明亮的星星,一牙弯月斜斜的挂在天边,静静的、温柔的看着我。我忍着疼痛转过身来,慢慢的爬起来,向四周看,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四周全是尸体!我定下神仔细一看,就好像冷兵器时代的一场大战结束,到处是沾满鲜血的的刀剑,中箭着枪的士兵,残破的牛车和死去的战马。一股寒意从我的背上直冲脑门,他们几个在哪,我四处张望,看见一堆穿着古代盔甲的尸体中有3个现代人躺着一动不动。我咬着牙站起来,向他们走去。走到跟前,我坐在地上,把身体向他们倾过去,摸了摸他们的心跳,还好,都还活着,应该是刚才那一下……好像是从空中摔下来似的,全身都疼。我试着压他们的人中,救命我可不在行啊,你们可要快点醒过来啊!还好郭显彬终于醒过来了,他动了一下,立刻向我刚才一样全身疼痛,忍不住叫了起来。杨维军也在我的按压和这一声叫声中醒过来了。王志军就慢一些,他的身体稍微差一些。我一边按着王志军的人中,一边对另两个说:“你们可算是醒了,这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他们两个听到我的声音,转过头来,痛苦的看着我:“这是哪?我们怎么回事?”我无奈的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也是刚醒过来。我们好像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似的,现在我也是全身疼,还好以前练过武功。”杨维军向四周看了一眼,下了一大跳:“诶~~~死人!”郭显彬也浑身一抖:“妈呀!”我赶紧说:“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过好象古代的战场似的。”他俩稳下来,又看了看四周,“真是的勒,怎么会这样?难道……”大家都不说话了。王志军终于醒来了,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咛。杨维军和郭显彬转过身,王志军睁开眼睛,看见我们,想动一下胳膊,又疼的叫了一声。郭显彬赶紧说“先别动!过一会就好了”王志军躺了一会,慢慢的坐起来,向四周一看,立刻转过头来看着我们,满眼的惊异,“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多穿盔甲的死人?”突然他好像触了电似的再次转过头,吃惊得看着后边的一具尸体,“这是谁?”我好奇的一看,是啊,怎么这么眼熟,哇!怎么这个人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们大家互相诧异的看了一眼,大家不约而同的赶紧再看身边其他的尸体,还好,好像没有和他们长得一样的。我站起来,身上已经没有那么痛了,我去过去仔细看了一下,确实,这个人和我长的一模一样!我忍住恶心,揭开他的战甲,他里面穿的也是古代的衣服,我在他沾满鲜血的衣服里摸了半天,才找到口袋,里面有叠好的一张纸,我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打着,看这张纸。昏倒,写得什么字啊?仔细再一看,好像是东汉末年流行的“八分体”,我以前学书法的时候还练过一阵,张飞的“涪陵刁斗铭” 就是这种书体写的,可是现在谁还用这种字体写东西?。我再往下读:“弟子平再拜玄德公足下,朝廷有事之秋,前有黄巾之祸,今又有贼张纯为乱。愚素知兄有志于朝廷者,今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将过平原。此公所以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之时也。且伯珪亦非能善用公者也,……” 我读到这张嘴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旁边杨维军问:“什么乱七八糟的,子平是谁?玄德我到知道刘备的字也叫玄德,嗬嗬,有意思,最后这个伯珪又是谁?怎么全是八股文?”王志军慢慢的说:“伯珪就是公孙瓒。”“什么?开什么玩笑?我们又不是在三国……”杨维军说到这突然张着嘴定住了。我们默默的互相看着。王志军继续慢慢的说:“可能就是在。”郭显彬沉默了一会,问:“如果是三国,那这是什么地方?刘备应该是在白帝城死的,死前还托故诸葛亮。”我的声音让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这是刘备刚刚讨伐完黄巾,还没有去朝廷请功前,在公孙瓒的平原郡做客,《三国志》裴松之引《典略》中说“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我们估计就是在这个时候,但是和史书记载的不一样,刘备是真的死了。”大家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王志军悠悠的说,“所以你就是刘备”我好像耳边响起了一声惊雷,“你说什么?!”王志军仍然不紧不慢,但是他的眼睛的更亮了,“我说你就是刘备,历史上刘备没有死,而现在我们都看见他死了,所以上天就派你这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来代替他完成历史上他应该完成而现在完成不了的事。” 他看了我一眼,“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吗?”“我,”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我可不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啊。”王志军看着我,“你看到的这个刘备是吗?”“我,”我转过脸再次看着这个和我长得一样的刘备,他的耳朵和我一样,耳垂并不大,而且从他躺着的样子看,双手也不可能过膝。我下意识的看看自己的手,的确,我的胳膊是比较长一点点,可是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啊。“你不用看了”王志军笑了,这是我们到这里来后,看见的第一个笑容,“所以历史才会和书上记载的有些不一样,但是历史的大趋势是不应该,也不能够改变的。”他停了一下,似乎是让我想一想这句话,“如果历史大趋势变了,那么我们这些未来的人又怎么能按着我们已有的历史出现呢?”他又停下来看着我,“所以我认为你应该借着把历史延续下去”我脑子里一团乱麻,什么也说不出来。杨维军“嗯”了一声,“好了好了,先别管这些历史大事了,我们得弄清楚我们在哪,还得找个地方搞点吃的,我的全身都痛,再不找个有活人的地方,我们自己都延续不下去了,就别说什么延续历史了。”我们一起笑了,虽然笑容有些苦,毕竟是我们大家一起第一次在这笑了。“好吧,先不管这些,找个村子去”我站起来,“嗳,你们看,那里还有几匹马!”“哪里?”大家一起站起来,顺着我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几匹战马在远处低着头啃着草。他们应该是战斗结束后跑回来寻找主人的吧。“好啊,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可以用的车……”,郭显斌伸着懒腰向四周看,“噢,我们的船!”呵,还真是,我们的船也跟我们一起到这里来了。我们用手扶着腰走过去,我的背包应该还在里面吧,哈,果然,打开一看,我的书也在,太好了。我们接着看了看周围的牛车,这应该是军队用来拉物资的吧,还好,附近有两辆还没有什么损坏。我们一起下去把那几匹没有失去主人的马拉了过来,这些战马都是经过训练的,比较听话。我们学着农村看来的方式把几匹马套上两辆车,然后在地上找了几条马鞭,准备离开这个地方。“等等,”王志军突然说,“还有些东西要换一下。”“什么东西?”“衣服”“不会吧?!那可是死人啊!”我们几个又吓了一跳。“你们打算这样到村里去吗?一个个奇装异服?有谁敢理你们?”“那也比穿死人的东西好吧?”我有些想吐了。“不错,而且你还得穿上刘备的那一套盔甲”我实在忍不住了,用手按着肚子,弯下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王志军倒是快,把刘备的盔甲、战袍和外衣都扒下来,然后往我面前一放,又去找自己的衣服去了,杨维军和郭显彬看了一会,也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把肠子都快吐出来了……
阅读全文

首先声明,本人学习日浅,愚昧不明,所有说法均为一孔之窥,不足为先学者笑料,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而且我是在一边读一边写,所以很可能有前后矛盾之处,忘见谅。所有史料,未经注明,全部来自《资治通鉴》。文中若有引用论坛其他人的观点,均是正确的,不属于我的胡说八道的范围,例如本人向castor_v_pollux请教而得到的回答。----------------------------------------------------------------------               第二节、前汉中、后期丞相没落、三公确立到了汉武帝中后期,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统治,对臣子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丞相在汉武帝面前的权威也自然有所下降。而且因为国家年年对匈奴用兵,财政不支,国家急需钱用。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一一九年,张汤提出算缗之法,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财产及商业额外附加税及逃税惩罚综合法”,大致是说以个人财产总额和商业交易总额每两千钱为一个单位对所有的个人现有财产和经营活动收取财产和商业经营的额外税,其税法极重,因此为防止逃税,规定凡举报者可以得到被举报人一半的财产,这种对告密的奖励方法叫“告缗”。汉武帝正在为国库空虚发愁,一看到这个办法,大喜过望,于是因为“其法大抵出张汤。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丞相的国家首辅的地位首次因为经济问题的迫切现实而降低了。先插一段题外话,是关于上面提到的算缗法,比较有意思:先说说卜式这个人:“初,河南人卜式,数请输财县官以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田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上由是贤之,欲尊显以风百姓,乃召拜式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下天,使明知之。未几,又擢式为齐太傅。”此人是个爱国者,比美国的导弹要好,不愧是河南人民的好儿子,呵呵。不过大多数老百姓考虑的还是怎么更好的过日子,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一一七年,上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杨可告缗钱纵矣。义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天子以纵为废格沮事,弃纵市。”再说说这个杨可,此人本来是个穷光蛋,由于大家都不肯把辛苦钱交给汉武帝,所以汉武帝更加加大了对算缗法的执行力度,于是他的机会就来了,他在几年内告遍天下富豪的缗,他告一个,汉武帝抓一个,然后根据算缗法,他就得到这个富豪的一半家产,如此循环他本人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富豪。江湖人称“汉天子第一抓钱手”,据传此人来无踪去无影,神龙见首不见尾,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见金手一闪……所有的钱都没了。紧接着,汉武帝为打击丞相的地位和权威,采取了一种在现在看来不讲道理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古代最有名的连坐法。而下面一件事给了汉武帝一个开始实施这个办法的机会:“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一二一年三月,戊寅,平津献侯公孙弘薨。以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为丞相”。“武帝元狩五年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堧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据castor_v_pollux先生(小姐?对不起,我不太清楚)解释:“李蔡做丞相,皇帝赐20亩土地给他将来做陵墓用。这个土地是不能随意买卖更改的,但李蔡私自倒卖了3顷,又侵吞景帝陵前的一亩空地混杂其中(葬者,藏也),所以获罪。”汉武帝从这时开始大加发挥,无限制的把这种办法用到丞相身上,以后就不管什么丞相自己犯不犯事了,既然丞相什么事都可以插手管,而且皇帝看着不顺眼……那么无论出了什么大点的事,丞相自然都得负责任,于是出现“以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屯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竟然到了这种程度!丞相地位开始严重下降了,并且此后这成为汉代的惯例,但凡有事就拿丞相和三公开刀,也不管是不是他的错。经常是哪儿刮刮风、下下雨、地地震什么的,丞相就得准备下台或者干脆自杀了。再提一件和主旨无关的趣事:“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丞相公孙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贺子敬声代父为太仆,骄奢不奉法,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大侠硃安世甚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笑曰:“丞相祸及宗矣!”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有恶言。”春,正月,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呵呵,丞相被大侠搞倒了!!! “时国家多事,桑弘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而儿宽等推文学,皆为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于丞相,丞相(石)庆醇谨而已。”丞相实际作用还不如九卿了,而且天天提心吊胆怕因为别的事掉脑袋,就跟不敢说话了。同时汉武帝建立内朝议事制度,即所谓尚书和中书,尚书和中书这时候都是些很低级别地位的小官,在大臣中也没有权威,而汉武帝的目的就是要让权力和官位分开,形成有决策参考权的没有官阶,有官阶的没有实权,方便皇帝控制臣下,从而使真正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一个意外的事情使得汉武帝自己废掉了自己的政治设计,这就是汉武帝晚年在废掉太子后,一直没有再立新太子。“时鉤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于是先杀了鉤弋夫人以防外戚趁皇帝年幼专权,然后在死前“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太子即皇帝位。霍光、金日磾(这个人是个外国人,匈奴太子)、上官桀共领尚书事。” 从此彻底地把外朝的权力转移到内朝。三公九卿的地位从此就只是一些提建议的官了,没有参与决策的能力了。而且汉武帝设立的内朝不但没有起过任何作用,而且使得“大将军领尚书事”不但成为事实上的新丞相,而且权力更大,全权统领内外诸事。霍光辅佐汉昭帝,汉昭帝死而无后,于是霍光立昌邑王为帝,昌邑王荒诞无道,霍光废之,新立汉宣帝,告诉丞相,丞相“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 霍光死后,汉宣帝继续以大司马或将军领尚书事,使得汉武帝的一时无奈之举成了之后前汉一朝的惯例,丞相之职虽然架空了,却搞出一个更加怪异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的官—大将军领尚书事。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到了,三公的名分终于定下来了。哀帝看到了“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弊端,于是终于决定分大将军的权力为三分,同时正式废除丞相一职。哀帝元寿二年“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这时候才正式把三公的职位定下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权*分*立*政*府*新鲜出炉了(开个玩笑)。不巧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历史时刻也到来了:这时候离王莽篡位已经没有几年了。哀帝刚刚定下三公的职分,过了一个月就死了。太后因为王莽有贤名,于是“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王莽刚进京立刻用计干掉了大司马(好像一个月都不到),然后凭借他长期获得的好名声,当上了大司马、领尚书事。然后一步步的打击忠臣、掌握大权,终于篡得皇位。当然也有清醒的人,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不过没人听。于是王莽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前汉灭亡。
阅读全文

“冬,十月,汉人告急于吴。甲申,吴主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寿春;将军留平就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以救汉。”蜀亡吴不能独存,吴出兵援蜀在意料之中。“邓艾进至阴平,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趣成都。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引军向白水,与钟会合。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邓艾本性可见一斑,怪不得开始大家会以为是他谋反,诸葛绪本来就不受他节制,都同样是统领3万人的协助军队而已。邓艾凭什么让别人听他的?还把别人给诬害了,可见此人阴险狠毒,是个能下得了狠招的主。这时候邓艾已经在打算进军阴平路了,并本来是打算把诸葛绪一起拉上的。不过诸葛绪入汉中,使钟会的粮草压力更大了,而且确实也用不着他这3万人,还不如和邓艾一起冒险可以增加胜算,不过邓艾的运气实在好也不需要他了。“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军食乏,欲引还。邓艾上言:“……”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不能从。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往绵竹。瞻列阵以待艾。艾遣忠、纂战不利,并引还,艾怒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斩瞻及黄崇。瞻子尚策马冒阵而死。”姜维不是这么好啃的,钟会正面大军其实已经可以宣告失败了。姜维的战略到现在为止,完全成功。如果没有邓艾的冒险和好运气,钟会的十几万大军要等死了。然而邓艾冒险成功,我估计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目的的冒险,起码他知道刘禅的为人,以及他身边奸臣也不少。而且蜀中一直就没有战争的紧迫感,突然兵临城下出现在大后方,肯定有人没有斗志,不过他的运气也真是好,第一下就中了个头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邓艾知己,也知道一点蜀国的情况(但是不知道阴平路口有没有军队),可以说理论上有70%的几率可以成功,不过事实上他的运气实在好,那30%可能他根本没遇到。第二个头彩又来了,诸葛瞻空有其父名号,其实了了,想不通他为什么这样葬送蜀国,可能以为自己是他爸吧?和只能胜不能败、背水一战的敌军主动决战,他的脑子有问题。不过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也还是个忠臣,只是我更可惜的是黄崇和诸葛尚!"汉人不意魏兵卒至,不为城守调度;闻艾已入平土,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汉主使群臣会议,或以为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光禄大夫谯周以为:“……”众人皆从周议。汉主犹欲入南,狐疑未决。周上疏曰:“……“汉主遂降于艾。北地王谌怒曰:“……”汉主不听。谌是日自杀。”谯周者——三国第一猪狗也!!!空读圣贤书,却做猪狗事。他不知羞耻,被他看过的书的圣贤的在天之灵据说那天可是羞死了一大半,导致天庭职位严重空缺!剩下的圣贤们目睹这一天庭惨事,都摸着自己的心说,还好还好,这猪没读过我的书。从来没有写过书的,如许由、接舆等皆大喜,从今天起终于没人会讽刺他们没写过书了!可见当时从刘禅到群臣都是要战的,每人考虑投降的事,不料突然猪狗跳出来严重打击了大家的士气。就像赤壁之战之前一样,大家突然发现,是啊,如果投降,我又不是刘禅,投降了照样当官啊!于是纷纷表示支持猪狗之论。刘禅不愧是刘备之后,还是不打算投降,准备到云南去抗战,继续他爸的逃亡然而又是不曲不挠的战斗。然而他毕竟不是买鞋的出身,智力没有经过残酷的锻炼。不过也怪不了他,如果赤壁之战前,没有鲁肃坚持,周瑜又没有及时赶回来,那孙权说不定也降了。而这时候蜀国的鲁肃和周瑜都在前线。后方的人全部感染了猪狗病毒,也变成了猪狗同类。终于,正宗三国第一猪狗又叫唤了,这次孤立无援的刘禅终于挺不住了,他同意投降。而刘禅其实一旦拿定主意是不会改变的,于是北地王只有自杀。几年后东吴灭亡后,晋骠骑将军孙秀退朝,向南而哭曰 :“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张飞在天之灵此时也怒曰:“昔结义壮年,以一贩履走夫创立基业;今谯周劝刘禅举蜀汉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猪狗哉!’”张飞不做神仙,重新转世,从此干定了杀猪屠狗之业!“艾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皓赂艾左右,卒以得免。”邓艾不过如此,一旦有难,左右必叛之。“姜维等闻诸葛瞻败,未知汉主所向,乃引军东入于巴。钟会进军至涪,遣胡烈等追维。维至郪,得汉主敕命,乃令兵悉放仗,送节传于胡烈,自从东道与廖化、张翼、董厥等同诣会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于是诸郡县围守皆被汉主敕罢兵降。吴人闻蜀已亡,乃罢丁奉等兵。”直到此时,汉、乐二城未失,汉中无虞,拔刀斫石,吾亦为之矣!纵观将为此战全部过程,前端姜维表面连连大败,实则精彩,晋军入彀中而不自知,本已成胜可垂手而得之态。然惜第一用人不当,恶恶而不能去,导致善善而不能成,而终使阳平可守而不能守。第二明知阴平当据而不据,终使其不当弃而弃之。至于后面降江油,败沛城,不守成都、不奔云南,非姜维力所能及业,岂敢皆怪之于姜维耶?其后更屈身委对,图蜀存于已亡,几至功成,奈何晋帝有言:“夫以益州新败疲弊之民,中国思归之卒,而欲图大事,不宜缪乎!”吁,维岂不知?然为蜀臣,但谈尽死而已,岂敢以天命而废人事哉?但尽人事以待天命尔!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但效一死,奈何以天地鬼神枉之。
阅读全文

三国论坛"无党人士随心所意想干啥就干啥松散无所谓存不存在之同盟"于论坛三年(2003年)5月5日5时5分5秒正式成立,原简称“无心干不存在同盟”,但是因为一些没水平的记者总是写成“无心肝不存在同盟”,所以本盟主正式把简称改为“不存在同盟”。本不存在同盟宗旨:随心所意!想干啥就干啥!存不存在无所谓!活着就好!欧,不对,最后一句不算的。1、本不存在同盟成员:所有非主ID的马甲。一切不在新盟和反对党的,只要是在论坛漏过脸的,只要你不承认是本同盟的盟友,只要没有特意正式申明已加入新盟和反对党,均为本同盟盟友(马甲们高兴吧?,终于有承认你们的地方了),当然已经承认本同盟成员的马甲就更是本同盟的中坚力量了。总之一句话,所有不在新盟和反对党的的阶*级兄弟们都是我们的忠实盟员!2、本不存在同盟组织结构:第一分舵:麻雀(mqolp)的不良媒体;第二分舵:白日放歌长夜浮白的白日世家。本不存在同盟欢迎所有论坛组织加入成为我们的分舵,各分舵内部完全自治,总盟不插手分舵内部事务。3、领导人员:不存在盟主:燕张飞翼德;副盟主:mqolp,白日放歌长夜浮白执行副盟主:张一剑(0费用从反对党租借)
阅读全文

第四、东汉时期的关中地区气候和小麦的成熟期:刚才论述了小麦的成熟事件影响因素,以及现在的小麦成熟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时候,是不是有可能麦子都是在农历三月熟的,正巧,我是学地质的,对这点有些了解,不过非常枯燥的,事先说明。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第四纪大冰期”这个词吧?我还是稍微解释一下,地质上把地球的发展分成一个个的时间阶段,其中对应于我们目前这个时期的就叫做“第四纪”,地质代表就是地表未固结成岩的土壤、沙砾等松散沉积物。我们大体上已经知道,在地质时期反复经过了几次大冰期,其中从古生代以来,就有三次大冰期。它们是:震旦纪大冰期,古炭纪-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每两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3亿年。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其实,第四纪大冰期中的气候也有很大的变化,曾经出现过几次亚冰期和亚间冰期,变化的时间短则几千年,长则几万年或十几万年。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从亚间冰期向亚冰期过渡时,气候常呈渐变形式,其中没有清楚的界线。从亚冰期向亚间冰期过渡时,气候常呈突变形式,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科学家们称为终止线。在距今1.1万年前后出现了一条终止线,标志着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新的亚间冰期,气候由冷增暖。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1万年前后开始,地球从第四纪冰期中的最近一次亚冰期,进入到现代的亚间冰期,人们也称之为冰后期。这一段时间大体上相当于人类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关于这时期的气候,挪威的冰川学家曾做出近10000年来的雪线升降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雪线升降幅度并不小,表明冰后期以来,气候有明显的变化。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竺可桢将这些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发现我国5000多年来的气候有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交替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是第一个温暖期,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最冷月温度约比现在高3℃-5℃。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秦汉时代,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温暖时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时代,是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1000到1200年,即南宋时代是第三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l℃左右。从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个温暖期,但是这次不如隋唐时那样温暖,表现在大象生存的北限,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在公元1300年以后,即明、清时代以来,是第四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2℃。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冷。在第二次寒期,只有淮河在公元225年有封冻。而在第四个寒冷期的1670年,长江几乎都封冻了。东汉和现在的冷暖变化(这一部分是引用《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郑景云,葛全胜,张丕远,地球科学进展(1999)02)***发生于280 AD和1230 AD左右的气候系统突变在温度要素上的反应也非常明显。多项研究表明,在全新世高温期结束以后(一般认为结束于3 000 a BP左右),我国的气候历经几个短暂的冷暖波动,于西汉中叶再次回暖。因为那时在立春以后,西安一带的土壤就开始解冻,其它各种物候现象也表明当时西安一带的物候比现代早5天左右,至东汉,气候虽略转冷,但大体上与现代的情况相差不大。竺可桢认为,约在公元243年,中国气候结束了前期温暖期,因为那时的淮河出现结冰为前所未见。但后据谭其骧考证,该次淮河结冰事件实际发生于淮河的北部支流,不足以证明当时气候已经转冷。据满志敏等后来的研究证实,寒冷事件的频繁出现是从280 AD开始的,大约在280 AD以后的20 a中,正史记载的寒冷事件频数大大增加,表明当时的气候急速转冷。而在310 AD以后又略回暖,340~480 A寒冷记载极少,至490 AD后,气候再次变冷直至6世纪前期。自6世纪中叶始,中国气候又再次转暖,进入隋—盛唐温暖期,这一温暖期一直延至中世纪适宜期(温暖期)结束。但在其间的790~820 AD和880~910 AD,分别出现了短暂的突然变冷。满志敏等认为790~820 AD间,寒冷证据较多,但估计880 AD以前的气温不会比现代低,因当时福州一带的荔枝尚能存活。880 AD以后,寒冷事件记载迅速增加,882 AD关中8月“雨雪交加,冻死军队”,903 AD苏北“江海冻冰”,904 AD太湖地区“10月17日寒如仲冬,降雪”,这些证据都表明在880~910 AD出现过剧烈的气候转折〔18〕。尽管中世纪温暖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但在其间仍有许多寒冷事件发生。张丕远等〔19〕给出了950~1230 AD奇寒暴暖连续相间发生的事实,说明在880~910 AD存在着频繁的气候波动。这种频繁的气候波动只能用气候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来解释,再次证明这一时期的气候具有过渡的特点。1230 AD以后至19世纪末,中国气候进入寒冷阶段,尽管有证据显示,气候曾在15世纪初、16世纪末和18世纪中叶有过短暂暂回暖,但回暖幅度均较小,整个阶段的气候为近2 000年来所最冷,因而亦常被称为“小冰期”。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近2 000年来,中国气候在280 AD和1230 AD左右发生了两次突变,280 AD和1230 AD这两个突变点将中国近2 000年来的气候演变划成3个主要时段:280 AD以前和1230 AD以后气候相对稳定;而280~1230 AD气候发生多次转折,尤以880~1230 AD间的气候波动最为强烈。***从我自己看过的东西,我记得东汉在长安还有竹子,负责皇帝器用的官吏就有专门管理竹林的,而现在竹子最北不过河南南部,还有,我国丝织业布局本来是北丝南麻,丝织业绝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和冀中平原,西汉时期,蜀中仅以产麻布著名。虽然在东汉到魏晋以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下降剧烈,南方各地社会生活则相对安定,丝织业有所发展,可是北丝南麻的布局一直维持到隋唐时代。从气候变迁情况看,至隋唐时代,虽然气候也有变化,但是平均气温仍暖于现代,可见丝绸之路出现在北方是有原因的。北丝南麻布局的改变发生在宋代。由于气候变冷,气温已低于现代,北方才开始不利于桑蚕生产生殖的。总之,即使没有上面引用具体的科学分析,仅仅从竹子和桑麻的变迁就可以看出,东汉、三国时的温度是比现在要高的,而且他的气候在那时还是经常有雨的,粮食生产是有保障的,而且各方面的条件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好的,所以我虽然不知道三国时的具体温度,但是我仍然可以很有根据地说:“三国时期,关中的麦子是在农历3月成熟的,一年两熟,第二季麦子4月播种,7月肯定可以收获。并且关中的粮食亩产是全国最高的(现在也一样,只要有水保障),关中绝对可以轻轻松松的养活至少40万军队,而根本不用从别处运粮。司马懿如果军队数少于40万,还需要从别处运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粮食被别人抢走了!关中全是平原,而且黄土下雨极易下渗(这也是表面植被被破坏后,会形成今天的沟壑遍地景象的原因),所以从关中内部运粮是不会有道路泥泞无法运粮的情况的。”
阅读全文

人和军队都不可能带很多粮草行动,一般作战军队只携带5天的粮草。出军之前,一般是粮草先行,但是秦岭限制了行军的路线,而且一到秦岭的出口就会遭到敌军的攻击,所以蜀军是不可能一烧不军队保护粮草先行的,因为根本出不了秦岭山口。蜀军只能由军队携带较多的粮草,保证出山口后还有3-5天的随军粮草已经不错了,剩下的必须有后勤部队及时补充。而秦岭的栈道宽仅容数人并行,根本满足不了大军的需要,基本上头半个月是靠开始水大军一起出发的运输供应,还能提供一些储备,后一个月靠后续的补给,但是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吃老本了。注意到没有,逐个最后二次出祁山,就是把时间开始选在1月出兵,2月基本获得一些地盘并防止魏军强收未成熟的庄稼,3月开始收割当地庄稼,然后驻军时间大大延长,最后一次,诸葛更是吸收了下邽一战5个月后还是对峙的局面,在4月开始屯田了,这样就能保证军队可以在关中长期驻留,因为诸葛的军队是轮换制,所以时期方面可以得到保证,可惜他死了,不然我们都是可以看看两军对峙达一年的情况会怎么样。诸葛如果不死,他屯的田在7月收获,坚持到当年年底不成问题,因为毕竟还有后方的不停补给。
阅读全文

袁绍对曹操之恩卓购求袁绍急,周毖、伍琼说卓曰:“……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即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术畏卓,出奔南阳。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此处,董卓所封三人:袁绍、袁术、曹操,袁绍、袁术说得很清楚,可是为什么要封曹操呢,可见曹操和袁术的关系非同一般。会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人略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曹操之前讨伐董卓时,只有朝廷的武职,没有在地方上立足的文职官号,是袁绍给了他这个地位。而且我们后面可以看到,东郡是袁绍的地盘,所以这里才说一句“治东武阳”,因为曹操实际对东郡并没有控制权,曹操的驻地也不在东郡郡府濮阳城,而是在郡内的另一个小城东武阳。青州黄巾寇兗州,刘岱欲击之,济北相鲍信谏曰:“……”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曹操部将东郡陈宫谓操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纲纪,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因往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以为然,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操领兗州刺史。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不利。贼众精悍,操兵寡弱,操抚循激励,明设赏罚,承间设奇,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遂退走。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丧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诏以京兆金尚为兗州刺史,将之部,操逆击之,尚奔袁术。*   曹操能当上兗州刺史,肯定有袁绍支持,想想后来刘备当徐州牧时,光陶谦自己让还不能获得大家承认,还必须得有陈登向袁绍上书,得到袁绍的认可,大家才会承认,因为朝廷的官位不是自己可以封的。此时董卓把持朝政,关东的大片土地是以袁绍为盟主,朝廷没有任命的情况下,必须有袁绍的认可,何况曹操的情况是朝廷已经有正式任命的兗州刺史,而曹操居然发兵把朝廷任命的刺史打走,没有袁绍的支持其刺史地位是不可能得到其他的刺史和太守的承认的。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馥犹忧怖,从绍索去,往依张邈。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董卓在雒阳,袁绍等诸军皆畏其强,莫敢先进。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操之前攻陶谦,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   这里可以看到,张邈从一开始就是朝廷任命的陈留太守,曹操起兵的地方正是在陈留,如果没有张邈的支持私自招兵买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想想当初袁绍如果韩馥始终和他作对,估计很难混下去。而张邈开始和袁绍、曹操的关系都很好,之所以和袁绍开始有矛盾,也正是为了曹操的主张进军洛阳,并且曹操进兵的时候,只有他派了部队和曹操一起进兵,所以曹操才会在第一次打徐州时把妻儿家小托付张邈,可见二人关系之好。后来张邈之所以会在曹操不在的时候反叛曹操,完全是因为袁绍恨他,而如果袁绍不是对曹操有很大的帮助,以至于到了曹操有可能会牺牲他而保持和袁绍的关系的情况,他也不会反叛曹操。冬,十月,操至东阿。袁绍使人说操,欲使操遣家居鄴。操新失兗州,军食尽,将许之。*   这里可以看出袁绍在曹操夺回兗州的过程中并不是袖手旁观,肯定有所支持,否则不会突然来这么一下。如果前期没有一直支持,也不会就这么一句话,曹操就打算呼之即去了。而且曹操也不可能卯了劲说“”我不要外援,我自己干”,他遇到这种事,肯定也会向袁绍要求必要的帮助。而当时连曹操自己也有些信心不足,袁绍肯定也认为没法夺回兗州了,才有此说。(张邈之弟)张超在雍丘,曹操围之急,韩曰:“惟臧洪当来救吾。”众曰:“袁、曹方睦,洪为袁所表用,必不败好以招祸。”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但恐见制强力,不相及耳。”洪时为东郡太守,徒跣号泣,从绍请兵,将赴其难,绍不与;请自率所领以行,亦不许。雍丘遂溃,张超自杀,操夷其三族。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以书喻之,洪复书曰:“……”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已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将吏士民谓曰:“……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皆垂泣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升,请稍以为饘粥,洪叹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作薄糜,遍班士众,又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者。城陷,生执洪。绍大会诸将见洪,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何谓服乎!”绍本爱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洪邑人陈容少亲慕洪,时在绍坐,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绍惭,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容顾曰:“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也!”遂复见杀。在坐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臧洪为东郡太守,而东郡就在曹操地盘的边上,居然无法帮助,可见袁绍一定不会呆在南皮,可以肯定在附近,所以臧洪可以守城求一死,却无法出一兵以助友。(曹操拥立献帝后,献帝)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戊辰,以绍为太尉,封鄴侯,绍耻班在曹操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表辞不受。操惧,请以大将军让绍。丙戌,以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我认为袁绍说的“曹操当死数矣”指的就是上面三件事:1、当上东郡太守。使曹操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不再寄人(张邈)篱下。2、当上兗州刺史,从此真正有了他自己的地盘。3、协助他夺回兗州,不至于再次没有地盘。怪不得郭嘉说袁绍是“妇人之仁”,对于这样一个厉害的对手,不想法子把他收归收下,或者干脆灭掉,还三番五次的提高他的地位和实力,所谓“养虎为患”,袁绍死的时候一定很有体会吧。
阅读全文

前言:向绯衣青锋者,仙界者流,非吾辈所望尘,所谓“画龙不成反类蛇”,非有清秀气质然后可学。然今有马军马队长者,诲人不倦,肃然慷慨,有古人之高义,实吾辈可亲可近者也,从而学之,即不肖者仿之,亦可有所成,所谓“画虎不成亦似猫”,猫者,故小虎也,虽无虎之王者象,亦有三分威严可亲,有益于当世也!故众先贤为之奇。引子: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陶渊明负疴颓簷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陶渊明者,飘然世外之高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然独推崇马队而为之诗者,无他,谆谆善诱,一“勤”字不知压倒多少风流豪杰,故渊明倾心“老夫有所爱”,一不忘向吾等后学者苦口相劝“思与尔(马队)为邻”。同时明确指出若吾等虚心从之,则马队自然“愿言诲诸子”,吾等后学亦可达到“从我颍水滨”的境界。先贤所言非虚,愿吾等共勉之。氐州第一   赵文风雨山城,天意欲雪,梅花照影清峭。彩燕飞春,祥麟祓旦,当日文星高照。天地无情,向十载、风埃吹老。盖世科名,经邦事业,白衣苍狗。不是贪名求分表。漫猎较、逢场一笑。野外朝仪,城中马队,且暂淹才调。为斯文争一脉,斯文在、乾坤未了。烂醉金尊,夜何其,东方渐晓。向者陶渊明推荐,赵文更是极力推崇,开宗明义“氐州第一”也,岂浪得之!其于圣贤之学已至臻境,非为外物可扰,即便是“风雨山城,天意欲雪”,犹然“梅花照影清峭”!其人风采:太平盛世时“彩燕飞春,祥麟祓旦,当日文星高照。”于乱世之时亦是“天地无情,向十载、风埃吹老。盖世科名,经邦事业,白衣苍狗。不是贪名求分表。漫猎较、逢场一笑。”其高义若此,吾辈岂能不从之而后学?且“野外朝仪,城中马队,且暂淹才调”其于功名若是!一心只为“为斯文争一脉,斯文在、乾坤未了”呜呼,我辈何幸,得有此人为师!“夜何其,东方渐晓”马队不愧矣!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白居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不过马队也有小—小—的—圣—贤—共—有—的—缺—点:那就是对女孩子不感兴趣,缺乏浪漫风流气,难怪白居易要感叹遇到风流好事可千万不要“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在文人骚客看来有些杀风景。墨办法,俺们马队很严肃的哦!赠索暹将军   王建浑身著箭瘢犹在,万槊千刀总过来。轮剑直冲生马队,抽旗旋踏死人堆。闻休斗战心还痒,见说烟尘眼即开。泪滴先皇阶下土,南衙班里趁朝回。同时马队虽然于斯文一道有断续存亡的大功,但是他也不是一个温温弱弱的书生,而是一员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儒将,“浑身著箭瘢犹在,万槊千刀总过来。轮剑直冲生马队,抽旗旋踏死人堆”其勇猛忠烈可见一斑!古人赠将军诗多以赞其象马队为荣耀。王给事饷玉友  陆游 散发萧然蒲苇林,马军送酒慰孤斟。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无侣有时邀落月,放狂连夕到横参。玉船湛湛真秋露,却恨鹅儿色尚深。马队为将,其人体恤将士,陆游就禁不住赞叹“散发萧然蒲苇林,马军送酒慰孤斟。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其忠贞体民令人叹为观止!陆游不能亲自到现在来和马队长谈,深以为憾,写道“无侣有时邀落月,放狂连夕到横参。玉船湛湛真秋露,却恨鹅儿色尚深”盖古今忠义皆一气相同也!中山松醪寄雄州守王引进    苏轼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流芳不待龟巢叶,扫白聊烦鹤踏枝。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古之圣贤莫不以得马队青睐为荣,苏轼尤盛,马队亲自去送了他一个朋友,他激动得不得了“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其敬慕如此!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杜甫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杜甫更是以和马队一起喝过酒为荣,严中丞送他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他立刻邀请马队“洗盏开尝对马军”一起品尝,并写诗为记,以为荣宠。不过也是,我还不是也盼望有这么一天,不过得马队请客:),网上喝的不算哦。别毛永嘉   徐陵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贤者之亡,令人伤感,不过有马队相送,亦可足慰平生!马队者其义深远,然尤以爱国恤民为重,其人非但圣贤,亦仙班有列,有此诗为证:天坛上境   元稹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万里洞中朝玉帝,九光霞外宿天坛。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可马队虽为仙人,然谆谆于世者,盖其心慈悲,欲拯天下于水火也!故弃仙班不列,甘居红尘,曾发洪誓曰:“我不入凡间,谁入凡间?”其心若是!遭风二十韵   元稹 洞庭瀰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暝色已笼秋竹树,夕阳犹带旧楼台。湘南贾伴乘风信,夏口篙工厄溯洄。后侣逢滩方拽(?),前宗到浦已眠桅。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罔象睢盱频逞怪,石尤翻动忽成灾。胜凌岂但河宫溢,坱轧浑忧地轴摧。疑是阴兵致昏黑,果闻灵鼓借喧豗。龙归窟穴深潭漩,蜃作波涛古岸颓。水客暗游烧野火,枫人夜长吼春雷。浸淫沙市儿童乱,汩没汀洲雁鹜哀。自叹生涯看转烛,更悲商旅哭沉财。樯乌斗折头仓掉,水狗斜倾尾缆开。在昔讵惭横海志,此时甘乏济川才。历阳旧事曾为鳖,鲧穴相传有化能。闭目唯愁满空电,冥心真类不然灰。那知否极休征至,渐觉宵分曙气催。怪族潜收湖黯湛,幽妖尽走日崔嵬。紫衣将校临船问,白马君侯傍柳来。唤上驿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樽罍。此诗但赞马队横扫环宇,扶正却妖,功德无量!“怪族潜收湖黯湛,幽妖尽走日崔嵬。紫衣将校临船问,白马君侯傍柳来”紫衣者见《绯衣青锋传奇》,乃天帝,绯衣之大哥也。“白马君侯”乃是马队在天界的仙品,仙品为侯爵,仙界尊称其为“白马君侯”。木兰花慢 武邑县王楫善居室,母俎氏出隆平    王恽精彩如五六十人。教授马君向予方以善俗任责,楫之孝养致乐,实有关於风化者,故作是词以付,俾来者庶有所劝焉。烂云衢彩婺,和晓月,满庭闱。正梅粉香飘,林梢紫动,淑景初迟。观津盛传王氏,道孝心、重见老莱衣。和气一家瑞霭,慈颜九十柔仪。香烧静院趁朝晖。未省杖扶持。纵德厚流长,遐龄能健,此事应稀。婆娑绿萱堂背,爱一竿、苍竹六孙枝。照映西山秀色,年年翠点修眉。此诗亦是后人有感于马队在人间教导有方,论坛人民安乐,风化大成,故为之叹!赞曰:“至哉马队!雄哉马队!其为人也如此,其为仙也若是!吾辈幸哉!”
阅读全文

本党,欧,不太对,不能叫党哦,嗯,就简称“无心干不存在同盟”吧。是“无心干不存在同盟”,你这位记者怎么能写成“无心肝不存在同盟”呢?你是那家通讯社的?给我轰出去!嗯嗯,咳咳,本主席正式向论坛广大没有家的朋友们正式宣布一个好消息!部队,不够激动,是大好消息!大大好消息!大大大好消息!三国论坛"无党人士随心所意想干啥就干啥松散无所谓存不存在之同盟"简称“无心不存在同盟”正式成立了!没有党派收容的朋友们终于站起来了!本同盟宗旨:随心所意!存不存在无所谓!活着就好!欧,又不对,最后一句不算!本同盟成员:一切不在新盟和反对党的,只要是在论坛漏过脸的,包括没有特意正式申明已加入新盟和反对党的众多马甲们,(马甲们高兴吧?,终于有承认你们的地方了)一马甲痛哭流涕跑上前来,抱住主席的大腿“感动啊,终于有人承认我们了!”嗯嗯,咳咳,这位马甲同志不要这样嘛,你看你哭得眼泪到处都是,浇到小朋友了多不好,就算浇不到小朋友,浇到花花草草的也不太好嘛,唐僧同志早就叫到过我们了嘛,呵呵,来两个同志把这位马甲同志扶下去慢慢哭,可千万不要叫他停了哦,这可是很好的宣传哦。咦,我的新裤子,被他弄得全是鼻涕,咦,恶心……嗯嗯,咳咳,本同盟,哦,刚才讲到哪里了?(马甲边哭边回答,讲到马甲)对对对,是讲到马甲,嗨,继续哭继续哭,把马甲阶级兄弟的苦难都哭出来!嗯嗯,咳咳,总之一句话,所有不在新盟和反对党的的阶级兄弟们都是我们的忠实盟员!包括麻雀的不良媒体和白日做梦兄的白花花世界,都是我们的盟员!什么不良媒体和白花花世界反对?不要这样嘛,你们不看看,两党一旦结成同盟,还有你们的活路吗?什么?会长和队长很宽容?宽容是一时的,等到两党完成结盟,没有仗打了,会长和队长难道不寂寞吗?这一寂寞,盎,看见你们还在那跳来跳去的,能不烦嘛?(说实话,我都烦了,就那么两人,还老蹦)啊,什么,我没说什么,没说什么,我还能有什么瞒着二位吗?大家都是一个同盟的战友了嘛!嗯嗯,咳咳,总之,本同盟正式成立了,这是论坛值得纪念的日子,2003年5月5号5点5分5秒,什么,不对?我想出这个点子就是这个时候!反正就这么定了,2003年5月5号5点5分5秒为本同盟成立的日子,从此,三国论坛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哈哈哈!现在,鸣炮,鲜花,掌声!(配合得不错,两只手忙坏了)什么?哦,我是说两万人配合得不错,呵呵,你这个小鬼还挺讨人喜欢的嘛,叫什么名字?什么?张飞?我打……没人看见我打人吧?嗯嗯,咳咳,"无党人士随心所意想干啥就干啥松散无所谓存不存在之同盟"简称“无心不存在同盟”成立大会在审理中闭幕了,哦,不是,不是审理,是胜利,在胜利中闭幕了,散会!回来回来!还有一件事忘了宣布了,本同盟已经娉请张一剑张会长为我们筹备期间的执行主席,级别嘛,位于我之下的第一常务副主席吧,筹备限期为2个月,什么?我干什么?我很忙哦,有很多事情都等着我处理哦(你这个小鬼,我打,我打……看你还说话……)好了就这样了,大家回家吧。什么?那位同志在说什么?晚饭?怎么你还没吃吗?什么?听说今天开会,以为有工作餐?这就不要怪我说你了,怎么能有这种思想呢?这是不对的!算了算了,今天大好的日子,就不多批评你了,不过你这位小同志,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觉悟哦。好了,大家可以回去了,明天见!
阅读全文

所有史料均来自资治通鉴,不过我和三国之对比了一下基本吻合。首先来看晋军此次攻蜀的军粮可以支持多久,我们可以以诸葛和姜维进攻魏国因为军粮不济而退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以下情况均为纯粹因为军粮不济的问题而退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太和元年丁未,公元二二七年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因为是冬天,野无可资,此次军粮只可供1个月。第二次:“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二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六月,亮以粮尽退军。”此次因为一方面改进了运输工具,另一方面三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诸葛得到补充,从二月初算到六月底,最多支持了5个月。第三次:“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四月,汉姜维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五月,姜维粮尽,退还。”此次从四月初算到五月底,顶多支持了2个月。另有一例可以支持粮草供应困难的说法:“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诸葛这次又是二月出兵,三月麦熟时应该是在当地得到了一些补充。从上面第二个例子看,因为诸葛至少也得有10天的粮草准备退兵只用吧?所以退兵时肯定是有余粮的,所以不打算退兵的话,省着点用,诸葛应该可以挺到6月底。四月开始屯田,最快7月可能稻熟,和这里分析的情况吻合。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蜀军如果没有在当地获得补充的话,只能支持1个半月多的粮草,就只有退兵了。三月份在当地收获一次麦子后,则可以支持到7月初。诸葛和姜维的前线军队人数很多史料都有一致的说法:5万人左右。这里我就不再应用史料说明了。可见通过秦岭运粮,凭蜀军的运力,正常的情况是所运之粮够5万人2个月作战所需。下面再来看看资治通鉴所记蜀国灭亡一战整个过程的记载,并仔细分析:“以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昭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谕之,艾乃奉命。”这可能是邓艾嫉妒钟会吧,不过也有可能他是认为讨蜀之事时机不成熟。“姜维表汉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这说明将姜维确实认识到了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的重要性。“景元四年癸未,公元二六三年五月,诏诸军大举伐汉,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馀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馀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九月,钟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晋国总共出动兵力在17万以上。“汉人闻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翼、厥北至阴平,闻诸葛绪将向建威,留住月馀待之。钟会率诸军平行至汉中。九月,钟会使前将军李辅统万人围王含于乐城,护军荀恺围蒋斌于汉城。”注意这段,蜀军主动让出了秦岭一线,并且明确下令前线兵力收缩至汉、乐二城,一律不准出战。且蜀军主力不在此处。钟会各军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并行直到进入汉中未遇抵抗。前面已提到姜维上书汉主,派兵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然而主要入汉中的大道均未置一兵一卒,何也?为引钟会大军入汉中也,这点以及为什么汉军不守秦岭而守汉、乐二城,还有姜维这时候在干什么,下面一段再详细论及。隼舞空兄说阳平关一失,汉中就丢了,非也,这里说得很清楚:“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是诸围外助,这里绝对不是抵挡敌人的第一线,抵挡敌人的第一线在汉、乐二城,阳平关的任务仅仅是协助汉、乐二城的守备。正因为阳平关不是抵挡敌人的第一线,所以张、董二人听说姜维战况不佳就没有去阳平关,而是在阴平县月馀待之。然而张翼、董厥等其实是犯了个严重错误,诸葛绪等有姜维亲自率主力抵挡,就算战况不佳,也还不至于惨败,他们应当按原定计划到阳安关口守备,如此万无一失,就不会有下面的事了:“初,汉武兴督蒋舒在事无称,汉朝令人代之,使助将军傅佥守关口,舒由是恨。舒诡谓佥曰:“……。”遂率其众出。佥谓其战也,不设备。舒率其众迎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佥,肜之子也。钟会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大得库藏积谷。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引兵还。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还,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会。”在这一段里,叙述有点顺序颠倒,因为资治通鉴要先介绍阳安关口丢失的情况,所以把姜维和诸葛绪对战的事放在后面了,从整个叙述看顺序是这样的,姜维这时候率主力在祁山和邓艾军对峙,听说钟会诸军已经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入汉中,就引兵回汉中。晋军追击至强川口打败了姜维,姜维继续退却,却发现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于是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诸葛绪怕被姜维操了后路,就后退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就再次回头走老路,从道屯桥头回到汉中,诸葛绪急忙堵截姜维,差一日不及。维至阴平县,合集士众赶赴阳安关口,然后这时候半路上却得到消息说阳安关口已经丢了,于是快速退到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钟会。真是莫名其妙,在一个不重要的地方被罢官的人,居然放到前线去当副指挥?这里没有说明白,为什么姜维五月就知道晋军进攻的消息,却放着斜谷、骆谷、子午谷不守,却把全部主力放在祁山,而且后方空虚,连重要的退路都不守,差点被诸葛绪断了后路?这就要说到姜维的全局战略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也九次北伐,而且有过一次惨败,就是接郭淮箭反射死郭淮的那一次。姜维经过反思,认识到主动出击的缺点:秦岭艰险军粮不济、劳师远征事倍功半、敌人以逸待则劳事半功倍。因此大胆设计了这样一个战略:那就是放弃自诸葛亮以来实行的据守秦岭、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守方式,而是化秦岭艰险军粮不济的缺点为优点、以汉中两侧天然的屏障为保证、代之以坚壁清野、以守为攻、以守歼敌的战略。具体地说就是:在敌人主动进攻的情况下,完全放弃秦岭的防守,将敌人放进汉中盆地这一大型的天然天牢地形,首先坚壁清野让敌人无所抄掠,再在敌军两侧背后及正面各设置一据点,以精兵强将把守,造成在敌人顺利进入汉中后,却咽喉有阳平关口卡住,两侧背后又有汉、乐二城虎视眈眈的势态。敌军想前进,不能越阳平关口而进,想后退不敢无视背后汉、乐二城而退,从而被迫转入粮食的消耗战。而前面已经论述过,从秦岭运粮最多只能支撑5万大军1个多月的粮草,现在晋军有四个通道可以运粮(其实原来蜀军也不止一个通道运粮,而且蜀军在秦岭的运输能力绝对在晋军之上),就算晋军的运输量能有原来蜀军的4倍,钟会的17万多军队满打满算也最多只能够支持2个月而已,钟会实战中得到了蜀军在阳平关口的粮草,因此可以算他能再多支持1个月,那也不过顶到天支持3个月罢了。实际下面可以看到钟会的粮草到10月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当然还没有到非得撤军的程度,但是如果再过一个月……?。等到钟会的粮草不支,就不得不顶着后方和两侧的压力强行撤退,等钟会军开始撤退,姜维从阳平关口正面猛烈强攻以牵制晋军撤退,两侧背后汉、乐二城一起出兵骚扰晋军撤退,钟会就面临想撤不敢快、向打不敢留的尴尬局面。他必须留下至少2、3万兵力控制汉、乐二城、又要至少3、4万军队抵挡阳平关口5万人的的强烈反击,如果蜀中再增派各5000人的军队2支,兵分两路攻击晋军两侧,钟会就欲战无粮、欲退又快不起来。我还真是非常怀疑钟会就算能强行退入秦岭,也会损失很大。然后在秦岭崎岖又不熟悉的山路中,到底能把剩下的军队带出去多少也是个问题。等到他的残兵败将既无粮草、也无士气的退入关中,姜维的5万得胜之师也尾随而至了,此时姜维的1个月的粮草在关中能取得的成果可就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语了!然而,蜀国不但遭到一次打击,丢了一颗重要的防守反击的棋子—阳平关,而且使姜维在百忙之中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这个致命错误就是:居然没有派廖化或张翼中的一个去守阴平桥头!在之前姜维上书汉主已经说得很明白啊:“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啊!。现在在阳安关口已失的情况下居然还不快点派人去守阴平桥头!要知道阳安关口丢掉了不过是汉中防守的压力加大,但也还不见得晋军就能够顺利通过汉中,事实上晋军确实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够通过汉中,而一旦阴平桥头有失,晋军不用经过汉中就可以直捣蜀中了。
阅读全文

《读汉代历史笔记,胡说八道集》个人原创首先声明,本人学习日浅,愚昧不明,所有说法均为一孔之窥,不足为先学者笑料,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而且我是在一边读一边写,所以很可能有前后矛盾之处,还望见谅。所有史料,未经注明,全部来自《资治通鉴》。       第一章、整个汉代由丞相负责制向三公虚设体制的演变                 第一节、前汉初丞相的黄金时代    汉之初立,高祖刘邦以萧何为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职责较重。孝惠、吕后时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等先后共为左、右丞相,其中王陵因为得罪吕后,由陈平代替,之后左右丞相携手除掉了吕氏势力,迎立汉文帝,可以说是有延续汉室天下的大功。    文帝二年以陈平为丞相,陈平死以周勃为丞相,文帝前三年(不知道什么叫前三年,不过我现在看的资治通鉴是这么写的)对于各诸侯王久居京城感到不安,“欲遣侯王归封国,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国。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可见此时丞相一职非常显要,担任丞相一职的人都是国之首辅,甚至要使诸侯王离开京城,皇帝的命令不管用,而丞相做表率大家就不敢不照着做了,从史书的记载看,之后各王应该是乖乖的回国了。而同时三公的位子并不明显,其中太尉一职还经常是和丞相一职合并的,可有可无。四年灌婴死,其后张苍、申屠嘉等相继为丞相,都是当时名望能力高居众人之上的官员,手中的实权也非常大。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可见即使是皇帝的宠臣,皇上也得要等估计丞相的威风已经树立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能去救。而这时的丞相对于有其他人敢于凌驾于自己之上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的宠臣不能杀,也要当着皇帝的面好好的立一立自己的威信。    汉景帝时“魏其侯窦婴为大将军,武安侯田分乃为诸郎,侍酒跪起如子侄。已而分日益贵幸,为丞相。魏其失势,宾客益衰”。汉武帝中、前期“大将军(卫)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可见汉初丞相无论实权还是名望都是位于大将军之上的,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威严,皇帝对大将军可以随便一些,但是对丞相却是恭敬有加,不敢轻待。这时候可以说是丞相一职的黄金时期。而三公地位和九卿差不多,只是丞相的助手,而且经常由丞相自己兼任其中最重要的太尉一职。    “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这个公孙弘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和董仲舒齐名的前汉大儒,虽然性格有些小问题、和董仲舒不和,但比董仲舒更得汉武帝的赏识,对于儒学能够成为汉代国学,其过很大作用,而且他也是最后一个有丞相权威的丞相。不过这时候还有人公开反对儒教:“汲黯常毁儒,面触弘,弘欲诛之以事”而这个汲黯从上一段的引用资料看,也是一个汉武帝非常尊重的高官。            第二节、前汉中、后期丞相的没落时代    到了汉武帝中后期,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统治,对臣子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丞相在汉武帝面前的权威也自然有所下降。而且因为国家年年对匈奴用兵,财政不支,国家急需钱用。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一一九年,张汤提出算缗之法,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财产及商业额外附加税及逃税惩罚综合法”,大致是说以个人财产总额和商业交易总额每两千钱为一个单位对所有的人和经营活动收取财产和商业经营税,其税法极重,因此为防止逃税,规定凡举报者可以得到被举报人一半的财产。“其法大抵出张汤。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丞相的国家首辅作用首次因为经济问题的迫切现实而降低了。紧接着,汉武帝为打击丞相的地位和权威,采取了一种在现在看来不讲道理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古代最有名的连坐法。而下面一件事给了汉武帝一个开始实施这个办法的机会:                         ……待续……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